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華文化:誰說吃素就不能吃肉? 「五葷三厭」究竟指什麼?

中華文化著作《道經》云:「齋食者,潔凈身心,滌除邪穢。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認為吃素,可以表達對神的尊敬。「素」有質樸的意思,素食則意指瓜果。

素食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模式。大部分現在人可能會認為,吃素就是不能吃肉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說法。古代吃素,與我們現在理解的不能吃肉其實是兩回事。

什麼才是素食?

《禮運》記載:『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即此素食也。」這裡的素食是指草木的果實。

《儀禮·喪服》:「既練,舍外寢,始食菜果,飯素食,哭無時。」鄭玄 註:「素,猶故也,謂復平生時食也。」平時所食就是素食。

賈思勰《齊民要術·素食》:「缹瓜、瓠、菌,雖有肉素兩法;然此物多充素食,故附素條中。」這裡指的素食即瓜菜之類的食物。

這裡可以看出,素食在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三指平素所食。

中華傳統文化中,認為吃素是為了戒除「五葷三厭」,「五葷三厭」泛指葷腥食物,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

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

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

三厭,是道教用語。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

為什麼是雁、狗、烏龜呢?據《涌幢小品·字義字起》記載:「俗語有五葷三厭之說,厭字殊不解。後讀《孫真人歌》,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龜。雁有夫婦之倫,狗有護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佛教沒有三厭,但是有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卧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按照中華傳統的養生習慣,推崇「平易恬淡」飲食習慣。梁武帝自封「菩薩皇帝」,大力推廣素食,素食便一舉成為漢傳佛教的一大標誌。此前之前,佛教是允許食用「五凈肉」的。

據《十誦律》記載「三種凈肉聽啖,何等三,若眼不見耳不聞心不疑」。即不見、不聞、不疑為我殺,即為三凈肉。后發展為五凈肉,即不見殺、不聞殺聲、不為我殺、自死、鳥殘。也就說這五凈肉是能吃的。

另外,據《律藏》記載,佛陀規定不可以吃十種肉:人肉、象肉、馬肉、狗肉、蛇肉、獅子肉、老虎肉、豹肉、熊肉和土狼肉 。也就是說佛教中,除了這十種肉,其他的也能吃。

所以說吃素不代表就不能吃肉,只是隨著素食的推廣,民間不自主的約定俗成了不吃肉便為素食的錯我認知而已。

另外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記載在北宋汴京、或在南宋臨安的餐飲業中,已經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了。

《山家清供》記載有一百多種食品,其中大部分為素食,包括花卉、藥物、水果和豆製品入菜等,還首次記載了當時有「假煎魚」、「勝肉夾」和「素蒸雞」等仿葷技術。

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兩百多種素食,素食者是有很多選擇的。 現在社會,人們對自身健康、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認知越來越高,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