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家:特朗普必須面對一個難題,解決不好美國恐怕要被拖垮

本文授權摘自王湘穗《三居其一——未來世界的定位》!王湘穗,退役空軍大校。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航空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航空發展戰略首席科學家。兼任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會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諮詢委員、副秘書長。主要著作:《幣緣論》;與喬良合作《超限戰》《軍官素質論》《割裂世紀的戰爭》等。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克勞塞維茨的話至今依然正確。只是今天的政治已經變了,戰爭會是什麼政治的繼續,需要重新認識和研究。

在農耕時代,政治的核心在土地控制權,戰爭主要圍繞土地及物產的歸屬;而商業資本主義時代的政治,集中於保障國家主權和保持貿易順差;在工業化時代,國際政治的目標更多集中於對資源地和商品市場的控制。在全球金融化的今天,國家利益形態發生了重大改變,世界主要大國利益的關注點日益集中於貨幣與金融領域。因為在當代信息和金融技術的操控下,一國多年積累的財富有可能在一天、甚至在數秒中內就發生乾坤大挪移,導致國家的重創。在當代經濟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今天的政治與昨天和前天的政治大不相同。因此,它對戰爭與安全的影響也發生了巨變。

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進入金融化時代后,社會財富的積累越來越多地通過金融渠道而不是生產和貿易獲得。在國際關係領域,國家利益呈現出被金融所主導、金融利益成為國家利益主要表現形式的狀況。金融化不僅導致了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在數量上的此消彼長,改變了社會總體經濟結構,也體現為食利者階層勢力擴張所導致的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更為重要的是,金融化並不局限在一國界限之內,而是一種全球性的趨勢——虛擬經濟強國實際上充當著全球食利者的角色,它們以不受約束的新自由主義觀念為指導,以各種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為手段,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保障,去攫取實體經濟國家的財富。

全球金融化時代,金融活動已經溢出了經濟領域和國家範疇,正在獲得對全球經濟和國際社會的系統性權力,而這一權力又將再轉化為對世界體系邊緣國家財富的系統性佔有。金融化改變了世界的財富結構和生存狀態,改變了當代政治,也改變了當代戰爭。

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通過金融市場的交易,來完成金融資本的增值。這就需要讓世界各國或甘心情願或被脅迫地進入金融「大賭場」。能夠誘使就誘使,在誘使不能得逞的情況下,就需要使用暴力威逼。正是由於金融資本的新的增值模式、國家利益的新形態、新的社會理念和新的組織方式與新技術的結合,催生了全新的戰爭形態。

基於戰爭目標及總體成本收益的考慮,通過交替或組合使用軍事、非軍事、超軍事等多種手段,將不同領域、不同手段組合運用,採取更少卻更高效的暴力,實現資本增值和虛擬經濟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美國的國家暴力機構,包括軍隊、情報、國家安全等部門,均按照新目標和新方式進行了重組和改造,成為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謀求金融利益和貨幣霸權的工具。如今的國家利益乃至全球利益的基本形態正在發生改變,謀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包括使用暴力的方式、發揮各種軟硬實力的方式將發生改變。我們面臨的安全挑戰,也將隨之變化。

在虛擬經濟佔據主導地位的金融化時代,資本增值的基本方式就是以錢生錢,在經濟領域必須跳過「骯髒的生產」,在戰爭領域則最好繞過具有不確定性的「流血政治」過程,直接通過資本流動來實現增值。對美國金融資本來說,只要能夠增大和加快資本流入美國的金融市場,它所能獲得的收益就越大。因此,在當代美國挑起的安全衝突和戰爭中,往往都存在著控制全球資本流向和流速的意圖。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下,無論是挑起安全衝突,還是引發戰爭,都是資本謀取利益的手段。既然是謀利的手段,就會受到利益的制約。

凡是符合資本增值利益目標的戰爭,是講政治的戰爭,是資本政治的繼續;凡是超出了資本需要的戰爭,就是不講政治的,就會胎死腹中,即使爆發了也會被金融利益集團通過政府的手來中止。對金融資本來說,不計成本與收益的戰爭不能打。那種有可能危及金融資本基本生存的大仗,不應該是獲取利益的選項。國際金融對戰爭的約束,在1815年到1914年的歐洲也曾經顯現過。波蘭尼在《大分化》一書中,專門分析了英鎊主導下國際金融體系如何避免了歐洲爆發大戰的原因。說來也簡單,沒有金融資本的支持無法進行現代化的戰爭,就是打起來了也會因沒錢而被遏止。如今戰爭的成本更高,要獲得相應的收益就更加困難。近年來美國進行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耗費都在數萬億美元,如何不被戰爭拖垮,成為美國總統必須面對的難題。

除了利益的因素之外,另一個重要制約因素是技術。具體而言,首先是核武器技術。核武器以其巨大的毀傷能力,足以毀滅進入大戰的國家,甚至毀滅人類。當然,這一制約大戰的權力主要屬於核大國。擁有足夠進行二次打擊的核力量,其他核大國相信你擁有這一力量,並確信在必要時你擁有使用這一力量的決心,這才算是構築了核威懾的底線。有了這樣一條底線,擁有毀滅世界能力的大國才會把大戰排除在國家選項之外。因為這違背了維繫自身生存的理性。

除了核技術之外,互聯網技術和太空技術的發展也對大戰的爆發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在當代,互聯網技術把世界經濟和政治聯繫在一起,如果爆發大戰,就將使統一的網路變成對抗的戰場,直至四分五裂為若干的地區性的區域網絡。太空技術也是如此,美國佔據著全球最多的太空資源,在美國進行的戰爭中,太空技術提供了絕大部分的戰略信息和通信渠道,因此也就成為削弱美國軍事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大戰爆發的情況下,各國太空資產將可能不復存在,這固然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但這對於目前仍然實質控制著互聯網和太空的美國來說,就意味著失去了控制全球和進行全球戰爭最重要的技術手段,還將導致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的終結。面對光著腳或只是穿著普通鞋子的其他大國,穿著全球權力鞋子的美國總還是心存忌憚。而在今天的世界上,只要美國不願打大仗,大戰就幾乎打不起來。

然而,大戰難以爆發,不等於大戰不會爆發。做好大戰可能爆發的準備,是萬全之策,也是制約大戰的最有效手段。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