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故宮陶瓷館賞珍(壹)

故宮博物院是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在近百萬件藏品中,陶瓷器佔三十四萬餘件。

瓷器是先民在長期從事陶器生產的基礎上所發明的。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陶瓷可謂自成一體,從新石器到現代陶藝家作品,無所不包,較為全面地反映了陶瓷生產8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歷史。

紅陶三足缽、白陶刻饕餮紋雙系壺、青釉印花三獸足洗、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

故宮陶瓷器以古陶瓷發展史的脈絡展陳,體現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至清代宣統三年(1911年)期間陶瓷的發展歷史,展品幾乎涵蓋了陶瓷發展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種。

紅陶鬶,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高39cm,口徑12cm,足距14cm

鬶(guī 音規),唇口,口一側出鳥喙狀長流,長頸,下承以三個袋狀足。器身一側置繩狀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飾乳釘紋。頸、足銜接處飾凸弦紋。器表打磨光亮。據科學測試,龍山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500~前2000年。此件紅陶鬶造型規整,堪稱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紅陶的代表作品。


鬶是一種盛水器,造型有點像鳥。這種器形最早出現在山東地區,山東位於東方,那時候是少昊和太昊的部落,他們以鳥為圖騰,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出現鬶這樣形狀的器物。

黑陶雙系罐,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高26.0cm,口徑19.5cm,底徑10.5cm

罐撇口,圓唇,束頸,溜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平底。胎體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體飾五道弦紋。據科學測試,龍山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400~前2000年。

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龍山文化陶器以砂質黑陶和泥質黑灰陶數量最多,陶器的製法雖然還在使用手制,但快輪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體較為規整,胎體明顯變薄。

黑陶與灰陶的燒造方法一樣,均採用強還原氣氛燒成。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是因為在燒成後期將窯停火封門,在窯頂孔上澆水,燃料中的碳素與蒸氣結合滲入胎體即成黑色。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最為精緻,其中有一種素麵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體薄而均勻,色澤黑亮,有的薄如蛋殼,故有「蛋殼黑陶」之美稱。

白陶雕刻饕餮紋雙耳壺,商

高22.1cm,口徑9.1cm,足徑8.9cm

器斂口,腹微鼓,圈足,口下安雙耳,足上有對稱雙孔。器身通體刻劃饕餮紋。

此器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其無論造型或紋飾,均模仿當時的青銅器,是商代白陶的典型器物。

綠釉陶狗,東漢

高29.7cm,長27cm,寬16cm

犬通體施綠釉。頭部較大,身體短小,兩隻耳朵彎曲向前,雙目圓睜怒視前方,張嘴狂吠,犬齒外露彰顯兇猛。其四肢短小,矯健有力,顯示出一種自然寫實的美感。


東漢中期,隨葬的家畜、家禽等陶俑的數量較以前增多。陶犬身上的綠釉是因為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氧化氣氛中呈現出綠色。傳統的綠釉都是以銅作著色劑,屬於銅綠釉。

醬釉陶壺,西漢

高32.7cm,口徑14.9cm

壺洗口,束頸,溜肩,鼓腹,足外撇。壺外通體施醬黃釉,肩部及腹部各刻劃弦紋兩道,其間彩繪水波紋。釉色濃郁明快,古樸和諧;紋飾布局疏朗,描繪筆調粗簡豪放,寫意感極強,反映出當時崇尚樸實自然的藝術格調。

漢代釉陶屬於低溫鉛釉,多以綠、黃褐或棕紅色為主,釉面有光澤。經科學測試結果表明,其著色劑主要為銅和鐵,在氧化氛圍中經700℃的低溫燒制而成。銅經氧化焰燒制,可使釉面呈現美麗的翠綠色,而鐵則呈現黃褐或棕紅色。此陶壺仿銅壺造型燒造,釉層清晰透明,釉面光滑可鑒,花紋具漢代獨特的裝飾風格。

三彩女立俑,唐

高32cm

女立俑頭髮綰(wǎn音晚)至前額上部,扎系成花形。內穿襦衫,外披帛帶,齊腰長裙下垂至地,鞋尖微露。釉色以綠、黃、白為主。此俑站姿挺拔,神態端莊。

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產中的一支獨放異彩的奇葩,是古代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唐三彩雖是陶器,但與低溫釉陶有所不同,其胎體用高嶺土製成,釉料則用數種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銅、氧化鐵、氧化鈷)為著色劑,以氧化鉛為熔劑,燒制出綠、藍、白、赭、黃等深淺不同的顏色。它分兩次燒成,先在1100℃的高溫下燒出素坯,而後在素坯上施釉,再經900℃低溫焙燒而成。

唐三彩駱駝

唐,高78.5cm

駱駝為雙峰駝,兩目圓睜,張嘴嘶鳴,直立於托板之上。頭、頸、雙峰及韉施釉,雙峰、頭、頸部為褐色,韉(jiān音肩)則綠、褐相間。最外緣似流蘇裝飾,其內為一串連珠紋,再內為菱形紋。身及四足素胎。韉是指襯托馬鞍的墊子。

駱駝分單、雙峰兩種。雙峰駱駝產於中亞及。最遲在東漢時期,四川漢畫像磚上已有表現。隋唐時期,伴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駱駝逐漸成為藝人工匠喜愛的表現題材,這種偏好也反映在唐三彩的製作中。

三彩胡人牽駱駝俑,唐

駱駝高70cm,長51cm,佣高68cm

俑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畫彩,身施黃、綠、白三色釉。深目高鼻,胡人形像。頭戴折沿尖頂帽,身穿窄袖長袍,領口外翻,內著半臂,腰后系一包袱,下著裙,足蹬長靴。雙手握拳,姿勢呈拉韁繩狀。駝俑為雙峰駝,上有氈墊,周身以黃釉作為主色調。駝首上昂,張嘴作嘶鳴狀。腰身略長,四腿直立於長方形托板上。這組唐三彩俑比例和諧,神情準確。


「胡人」是古代漢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並擴而大之,涵蓋中亞、西亞等少數民族與國家。由長安通向中亞、西亞以至於阿拉伯的絲綢之路是對外交通、貿易的重要紐帶,唐代時這條商路更加繁榮,商隊絡繹不絕。駱駝是商客的坐騎,也是託運物資的工具,被稱為「沙漠之舟」。墓中以胡人牽駝俑作為隨葬品,是對唐代現實生活的生動反映。

三彩胡人背猴騎駝俑,約開元年間(713年—741年)

高73cm,長55cm

雙峰駱駝站立在菱形托板上,昂首引頸,作嘶鳴狀,四腿肌肉起伏,如有彈性,四足前後錯落,似欲起步。駝背上坐一胡人,深目高鼻,絡腮鬍。頭扎襆頭,身著翻領、窄袖、開胯、過膝的胡服,下著袴子,腳蹬高靴。手扶駱駝前肉峰。肩上站立一猴,猴一爪扶俑頭部,一爪托腮,一副頑皮之相。除胡人面部敷白粉,五官、鬍鬚等墨繪外,其餘部分均施三彩釉。胡人和駱駝分別以深、淺的赭黃色為主色調,駱駝的頭、頸、四腿及駝峰的絨毛均施以淺黃色釉,駝背的披墊施以綠、赭、黃三色釉。

此件唐三彩作品出土於河南洛陽。人、駝、猴刻畫生動,三彩釉施釉勻凈無瑕疵,配色自然,清麗而不浮華,塑造藝術和三彩釉的燒制技術都達到了極其嫻熟的高度,顯示了唐三彩技藝之精湛。


此件作品中的胡人為西域康國人形象。唐代強盛,於西域(新疆)各地置都護府,使漢代開拓的自京都長安經河西走廊、直至中亞各國到地中海東岸的「絲綢之路」重新暢通。康國人善商賈,騎駝陶俑塑造了盛唐時西域康國人東來華夏的情景,表現了他們在經商之暇,戲猴、騎駝漫遊之情趣。

三彩武官俑,唐

高70.5cm

俑頭戴鶡冠,高鼻深目,八字鬍須,著寬袍大衣,外罩裲襠,腳穿如意頭雲履,雙拳相握,置於胸前。鶡冠施朱,冠、發、眉、眼、鬍鬚施墨,唇紅。此三彩武官俑神情莊重,釉色以褐、綠、白為主,色澤鮮艷流暢。


鶡(hé 音合)為古書上說的一種善斗的鳥。唐朝時鶡冠中的鶡多為小雀狀,頭朝下,兩翼匍匐。鶡冠流行於盛唐,至中唐以後則少見。此件展品由鄭振鐸先生捐獻。

魯山窯花瓷腰鼓

長58.9cm,鼓面直徑22.2cm

腰鼓廣口,纖腰,鼓身凸起弦紋7道。通體以花釉為飾,在漆黑勻凈的釉面上顯現出片片藍白色斑塊,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優美典雅。


腰鼓是由西域傳入中原的一種木腔樂器,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不僅被吸收進唐樂,且又燒製成陶瓷腰鼓,別具特色。20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根據唐人南卓撰《羯鼓錄》中有關「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赴河南魯山調查窯址,發現了黑釉花瓷腰鼓殘片,其特徵與傳世腰鼓完全一致,從而證實了這件黑釉花瓷腰鼓確系河南魯山窯製品。


此腰鼓造型碩大規整,線條柔和,紋飾奔放,通體漆黑明亮的黑釉與變幻多姿的藍白色釉斑相互襯托,如雲霞飄渺,似水墨渾融,裝飾效果很強,堪稱傳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青釉模印塑貼四系罐,隋

高17.7cm,口徑9.6cm,底徑9cm

罐直口,圓唇,短頸,圓鼓腹,平底微外撇。肩部對稱置四個雙股泥條製成的系,四系之間塑貼團花紋樣。其下飾凸起的弦紋。腹上部塑貼團花、草葉、團龍、獸面等間隔排列的四種紋樣。其下飾一條凸起的弦紋,將罐身等分為兩部分。灰白色胎,胎體厚重結實。器內滿釉,器外施釉不到底,罐下部有淚痕狀釉垂至器足。釉色淡青泛黃,積釉處呈青褐色。釉的玻璃質感較強,釉面有細小開片。


此罐採用模印貼花技法裝飾,即用模子先印好浮雕狀的紋飾,再用胎漿水粘貼於未上釉的坯體上,然後施釉入窯燒成。紋飾具有很強的立體效果,猶如淺浮雕,這種裝飾工藝在隋瓷中極為少見。從這件罐的胎釉特徵看,應是安徽淮南窯的產品。

三彩鳳首壺,唐,高33cm

口徑5.7cm,底徑10.4cm

壺口呈鳳頭狀,細頸,扁圓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體施綠、褐、白等釉,底足無釉。一側置曲柄。腹部形成兩面開光體,採用塑貼裝飾技法,一面為人物騎馬射箭圖,一面為飛翔的鳳鳥圖。


此壺造型巧妙,塑貼技法使畫面具有淺浮雕效果,物象鮮明突出,線條流暢,色彩鮮艷華麗,堪稱佳品。


鳳首壺在初唐時即開始流行,是唐三彩陶器中常見的器形,它與同時期另一種常見的雙龍柄壺一樣,明顯具有波斯薩珊式器物造型風格。這種巧妙地把外來文化與傳統民族藝術結合起來的裝飾手法,是唐三彩造型上的創新。

本專題圖片均為樂藝會圖庫圖片

文字說明編輯自展覽資訊

樂藝會主題延伸閱讀

南越王墓葬博物館藏瓷枕欣賞(貳)

慮得居摭拾:鄴城印陶分類之淺見

大明儀衛俑聯賽第二場:寧博司禮太監PK陝博秦簡王

南越王墓葬博物館藏各代瓷枕欣賞(壹)

定州靜志寺、凈眾院塔基出土定窯瓷器精萃

大明儀衛俑聯賽第一場:川博蜀庄王PK魯博魯荒王

劉馨蓬:《九天閶闔開黃道 千歲金盤獻壽桃》

楊世濤:一葉知秋,從獸面紋瓦當管窺中古文明

綠寶之光:康熙五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