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黨爭?別鬧,黨爭在北宋立國時就開始了!

王安石變法是封建社會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雖然變法最終慘淡收場,但是卻在後世掀起了滔天巨浪。很多主流觀點認為:正是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朝堂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新舊黨爭,這場持續了幾十年的黨爭最終加速了北宋的變法。所以得出結論:王安石變法,是北宋滅亡的加速器,它導致的黨爭惡果為北宋掘好了墳墓。

(圖)王安石

那麼問題來了:北宋的黨爭真的是起於王安石變法嗎?

1、不一樣的立國方式

當然不是!

要知道,黨爭的本質是雙方都擁有著大於一個人的集團。而集團的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宋朝,官員抱團的因素有以下關係:老鄉、同窗、師生等。這種關係的建立到維護需要的絕不止十幾二十年。所以就可以得出結論,王安石時期如此激烈的黨爭絕對不是現炒現賣湧現出來的。那麼,黨爭起源於何時?

(圖)歐陽修

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認為:不僅小人有黨,君子亦有黨。各位君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緊密團結在一起,匡扶社稷,聽起來是個非常正能量的故事。

即使如此,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北宋的「黨爭」從立國時就開始了。

當時既然大家都是正人君子,那麼志同道合的大家形成一黨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圖)陳橋兵變,趙匡胤登上皇位,北宋建立

而且北宋的開國方式太不一般。但凡王朝開國,除了禪讓,很少有不經過流血的。為了自己的土地和子民,君王無不大殺四方。而趙匡胤通過一番軍事政變,就兵不血刃奪了江山。

即位后的趙匡胤有感於得國不正,所以加強了對舊有大臣的籠絡,解除兵權后許以榮華富貴,而不是「狡兔死,走狗烹」這樣對功臣大開殺戒。

這種做法固然籠絡了大部分的舊臣,但是舊臣勢力太過龐大,威脅中央集權,駕馭他們實在力不從心。所以宋朝改革了科舉制度,加大了對取士的錄取率。一時間,讀書成為時代的主流,更多寒門子弟成為帝國的新官僚。

(圖)宋朝科舉考試,增加了錄取率

所以此時,原有的舊臣就和新上位的新臣必然要形成激烈對峙。不管大家承不承認,這都是黨爭的開始。

2、不一樣的黨爭形式

黨同伐異,大概就是黨爭的基本形態。對於在黨爭中失敗的人,勝利者無不是欲除之而後快。

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制定了「刑不上大夫」的寬鬆政策,這讓宋朝成為士大夫最幸福的朝代。對於犯了十惡不赦大罪如謀反大罪的士大夫,北宋也是採取賜死這種很人性的方式。縱觀兩宋三百年,史書記載只有一個文臣被殺,這就是徽宗朝宰相張邦昌。張邦昌在「靖康之變」后被金國扶植為傀儡政權「偽楚」的皇帝,成為大家眼中的漢奸。後來張邦昌還位康王趙構,最終被趙構賜死。

(圖)張邦昌

除了倒霉的張邦昌,還有被莫須有害死的岳飛,其他人還是比較幸運的。

王安石變法只是將北宋的黨爭公開化、表面化了。之前的暗流涌動在宋神宗時代開始風起雲湧。針對在黨爭中失敗的人,一個比較流行的處理方式是流放。清朝將犯罪的人流放到黑龍江寧古塔,那裡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能保證意志不堅的人很快掛掉。而北宋疆域最北也就到河北中部,所以凍死是不夠條件的。

(圖)北宋疆域圖

向南向南!

當時的南方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開發,但是嶺南地區相比之下還是很落後,這些所謂的化外之地就是最好的流放地。蘇軾就被劉放在海南島,留下了人生中一段難忘的記憶。南方瘴氣重,各種各樣的傳染病盛行,在那個醫療條件還不發達的古代,能活下來也是九死一生。雖然沒有直接殺你,但這種殺人於無形的方法也是沒誰。

綜合來說,北宋的黨爭形式相對溫和,沒有後世東林黨以及蘇聯時代黨爭的那種殘酷和血腥,以至於我們可以把所有溫和的勾心鬥角都算作黨爭。這樣看來,北宋的黨爭開國時就有,王安石變法之後只不過是白熱化了。他們的中心思想是不變的,就是爭權奪利。

(圖)蘇軾

3、不一樣的統治者

提起黨爭,無不是一言以蔽之,總之就是朝堂敗壞,社會黑暗的體現。

但是自從歐陽修提出「君子亦有黨」的論調后,「入黨」反而成為一種時尚,這絕對是空前絕後的事情。

有了黨派,就要鬥爭。面對下面吵吵嚷嚷的大臣,龍椅上的皇帝應該是暗爽的,這表示沒有哪一派能威脅自己的皇位。而皇帝也很樂於在黨派中充當和事佬和仲裁者的角色。

但是,北宋的官僚勢力太龐大了,龐大到任何一方都可以威脅到皇位的安全。這是個令皇帝頭疼的問題。

(圖)杯酒釋兵權,收回武將權力

一般而言,王朝更迭,都會湧現一批新的統治集團,而舊有的統治集團則在改朝換代中被消滅,這樣就讓統治集團重新洗牌,社會重現活力。但是趙匡胤沒有這麼做,這位皇帝在武將交出兵權后,就許以榮華富貴,安享天年。退役的武將是新的地主階級,地主又以兼并土地為目的,使得北宋初期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土地兼并,社會危機提前到來。而為了防止武將專權,皇帝又大力扶植文官勢力以文制武,又導致了文官勢力的空前龐大,這就是北宋的「冗官」。

由於士大夫勢力空前龐大,所以社會很快喪失活力。范仲淹要變法,很快失敗;王安石也變法,最終還是失敗。皇帝想辦什麼事也辦不成,很尷尬,咋整?

只有妥協了。

所以我們看到宋仁宗「很放心」地將權力交給大臣處理,被當朝和後代專家歌頌為有強烈的「民主」氣息。

(圖)宋仁宗

呵呵。

試問哪朝天子不希望自己有「一朝權在手,殺盡天下叛逆狗」霸氣?宋朝的民主,只不過是皇權被挾的無奈之舉。否則,他們也不會勞心費力地想要改革,因為改革就能顛覆舊有制度,給自己增加籌碼。

而當改革也無法改變現狀時,皇帝們就只剩下一個選擇:和某一黨聯盟。王安石變法后,皇帝徹底「倒戈」,他們的加入讓黨爭烈度上升,最終導致北宋朝堂烏煙瘴氣。

明朝建立后,吸取宋朝教訓,開啟了皇權、相權、宦權三足鼎立的政治結構,維持了明朝前期的穩定。

可以說,正是由於北宋統治者與眾不同的方式,才導致了與眾不同的黨爭,也才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北宋王朝。

(圖)北宋黨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