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東的7倍多?

市值差距拉大

京東一直是一家非常有爭議的公司,而劉強東也一直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但不管怎麼樣,京東發展到現在,從最初在巨頭們夾縫中生存的小電商,發展到現在甩開蘇寧和國美,可以跟阿里巴巴一爭高下,確實有他成功的理由,至少,劉強東每天能夠堅持8點多在公司開會,很多CEO就做不到。

不過,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京東與阿里巴巴這對宿敵在最新的戰場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差距。以2017年8月30日收盤的市值來計算(數據來自雪球),阿里巴巴總市值4331.54億美元,而京東為595.31億美元,兩者差距達到了7.28倍,而2014年赴美上市時,阿里的總市值跟京東的總市值比較,大約相差4倍。而2017年第一季度時,兩者的市值差距也不到6倍。

也就是說,從上市到現在,兩者的市值差距越來越大了。當然,兩者的體積也越來越大,總體而言,是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京東被阿里甩開了身位,或者說,不是京東不優秀,是阿里表現的太優秀。

如果單從月活來看,根據艾瑞網的統計,手機淘寶7月份的月活為46770萬(台獨立設備),而京東為11978萬,兩者差距為3.9倍,根本沒有7倍的說法,而根據京東方面公布的年度活躍人數來看,兩者差距甚至只有2倍多,如果加上網頁端,天貓的數據等等,二者也沒有差距到7倍多的可能。所以,單純從月活來看,無法解釋為什麼京東和阿里的市值有這麼大的差距。從GMV看也類似,根本沒有7倍多的可能。

還有人認為,阿里巴巴的業務體系中,還有雲計算、大文娛和創新業務等板塊,而京東則顯得單薄的多,尤其是京東剝離了金融業務之後,除了電商和物流之外,有想象空間的其他業務幾乎沒有(阿里的金融業務和物流業務分別在螞蟻金服和菜鳥網路中,不計入阿里巴巴體系)。

炒股會炒預期,這一點國內外其實都是一樣的,否則亞馬遜的市盈率不可能會這麼高。不過,如果我們看阿里巴巴的營收結構就會發現,雖然其他業務增長較為迅速,但核心電商業務依然佔比達到了86%,雲計算,大文娛以及創新業務所佔比重依然不大,在可以預見的5年內,電商(後續或許叫新零售)依然會佔據70%以上的營收,並且貢獻大部分的利潤(事實上,雲計算和大文娛以及創新業務方面後續幾年持續虧損的概率很大,因為仍然在市場搶奪的階段。而去年同期,核心電商的比例只有73%,說明核心電商在阿里的地位進一步在提升。)

所以,雙方的實際核心業務都是電商,從炒股炒預期的角度來看,阿里除了電商之外的業務至少在1,2年內很難起到頂樑柱的作用,如果從新業務體現出來的財務數據來看,似乎也很難解釋為什麼雙方差距不斷在加大。

還有人說,阿里一直是盈利的,而京東一直是虧損的,尤其是第二季度美標之下虧損,對於剛剛實現盈利的京東而言是非常致命的打擊,這也是導致其市值與阿里巴巴差距較大的原因。

然而,阿里一直是盈利的,而京東目前的虧損並不是最嚴重的,並且在非美標準下已經盈利了,京東2015年凈虧損非常嚴重的時期,總市值也沒有與阿里巴巴差距這麼大。

那麼,為什麼雙方的差距會到達7倍多呢?

阿里的組合拳

在的市場上,如果單從戰略角度來看,阿里巴巴的戰略以及執行力無疑是最強的企業之一。

戰略是什麼?按照釋義,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划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

小商幫科技()曾經撰寫文章《李彥宏, 馬化騰和馬雲都有過什麼神準的預測》,你可以看到馬雲在多年前的很多預測都在今天成為了現實,更關鍵的問題在於,不僅僅預測到了,而且去做了,不僅僅做了,而且很多方面還做的很好。

所以,一家公司之所以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並非偶然,我們可以看到從1997年到現在,互聯網行業幾度興衰,多少公司風起雲湧,但笑到最後的公司卻並不多,這些「老公司」能走到現在還能保持高速的發展的,絕對不是靠的運氣成分。

在核心的電商業務中,京東與阿里巴巴的差距並非月活的數據,而是「月度總有效時長」,按照艾瑞7月份的數據顯示,淘寶的月度總有效時長為93031(萬小時),而京東則為9552(萬小時) ,兩者相差了9.74倍,甚至比兩者的市值差距還要大。而7月份兩者的月活分別為46770萬和11978,僅相差3.9倍。

這兩組數據什麼意思呢?

同樣逛街買東西,淘街的人數是東街的3.9倍,但逛淘街的逗留的總時長是逛東街的人逗留總時長的9.74倍,按照人均而言,每個人在淘街逗留的時間是在東街逗留時間的2.49倍。在東街逛1個小時,別人在淘街就逛2.49個小時。

很顯然,逛的越久,買更多東西的概率就會越高,而且,你的個人數據的豐富程度也會越好。而這,則是大淘寶在這幾年著力發展的策略之一。

早在2014年雙11,阿里巴巴實際的二把手蔡崇信就提出:未來阿里巴巴的投資邏輯,主要圍繞兩個方面,第一,用戶的增長及增加用戶粘性;其次,投資的項目是能增加客戶體驗的。

實際上從這些年的發展來看,從2015年開始,互聯網人口紅利就在不斷的下滑,而很顯然,2014年的阿里巴巴已經充分意識到用戶粘性和用戶體驗的重要性,在人口紅利大幅下滑之後,會是企業下一個快速發展的動力。

單純從「用戶體驗」方面來說,其實京東是做的很不錯的,至少在2014年之前,京東已經在這方面下了苦工。

一方面,京東著力打造倉儲和配送體系,不斷加強用戶的快遞體驗,這幾年從配送時間到服務質量方面,除了順豐能夠匹敵之外,其他的快遞公司幾乎鮮有能與之匹敵的。

另一方面,以自營為主的京東加強了品控,並在媒體宣傳上下足了功夫,劉強東抓緊每一次媒體講話的機會,加強營造了京東「無假貨」而淘寶「假貨集散地」的概念,再加上各種吸睛的大法,比如挑戰物流行業,奶茶妹妹代言等等,吸引了一大批用戶的入駐。

正是在這種「用戶體驗」能力的驅動之下,京東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如果不跟阿里進行比較,京東的發展是非常驚人的,至少從GMV來看是這樣。

我們來看看虎嗅的一張圖:

可以看到,從13年第四季度到17年第二季度,京東的自營和第三方GMV都有了非常長足的發展,17Q2的自營是13Q4的3.65倍,而17Q2的第三方則是13Q4的8.93倍,整體的GMV則是4.85倍,這種速度無論如何都是非常快的。

不過,如果跟阿里比較,尤其是最近幾個季度來看,阿里龐大的身軀其核心電商的增速竟然超過了京東,我們看看觀察者網製作的最新一季部分數據對比圖:

不僅增速更快,而且營銷費增速還遠低於京東,研發投入遠高於京東,這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當然,京東本季的股權激勵費用較高,這個對後期是向好的影響。

實際上,除了天貓增速超過京東之外,整個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增速達到了56%,更是大幅超過了京東的46%。這裡面的秘訣,就是阿里巴巴在這幾年大幅加大了用戶粘性和用戶體驗的工作。

首先說說用戶體驗:假貨和物流這兩部分,雖然阿里目前跟京東仍然有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快速的進步。

比如說,菜鳥物流現在很多城市都可以做到當日達和次日達,尤其是次日達,目前在全國122個城市覆蓋了次日達業務,並且在快速擴展中,這個送達的時效方面跟京東相比,劣勢已經在迅速減少了。畢竟,在配送方面迫切要求當日達的人群數量並不多,大部分用戶對於次日達,甚至隔日達都會覺得比較滿意了。

所以,物流配送的速度方面京東的優勢會越來越小,尤其在新零售落地后,這種差距甚至會演變成阿里的優勢。比如說,盒馬鮮生這樣的新物種,配送速度一般在30分鐘左右,忙時絕大部分控制在2小時之內,這種體驗就非常好了,超過了京東現在最快的「極速達」。而很明顯的是,隨著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不斷升級,更多品類以及更多區域的配送速度將會得到快速的提升,我們在之前有過很多文章分析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京東和亞馬遜為代表的重資產配送體系,將面臨阿里為代表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驅動的新零售配送體系的重大挑戰。當然,亞馬遜的科技投入遠大於京東,目前亞馬遜甚至在北美展開了2分鐘配送的試點,並且收購了全食超市,雖然其新零售戰略比阿里要慢很多,但戰略布局方面做的也是不錯的。

所以,雖然目前階段阿里巴巴的物流配送體系跟京東比仍然有差距,但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接下來需要重點做的就是提升服務質量,這方面菜鳥聯盟跟京東比依然存在差距,但差距也在縮小。(作為一個參考指標,郵政總局的7月主要快遞企業有效申訴率表顯示,蘇寧、韻達、中通、百世的投訴率都低於京東,圓通略高於京東,而申通則相對較差。當然,這個指標只是服務質量的一方面,但能說明一些問題。)總體而言,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驅動的物流體系將極大提升效率,會讓菜鳥聯盟的企業越來越強大,這從三通一達不斷快速上漲的財報中已經能夠看出來,物流體驗,菜鳥聯盟接近甚至超越京東是非常有可能的。

除了物流體驗上的提升之外,阿里更重要的還是做了「提升用戶粘性」這一關鍵的動作。這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月度總有效時長」方面,阿里大幅領先京東的主要原因。

為了能夠達到較好的粘性,阿里方面重點做了「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兩部分。

在內容方面,淘寶在2016年8月推了「淘寶二樓」,一共兩個欄目:一千零一夜和夜操場,分別於 2016 年 8 月和 2017 年 3 月推出,共涉及 19 個主推商品。

除了淘寶二樓這樣的現象級產品之外,整個淘寶都在往內容電商上靠。在手機淘寶中,「淘寶頭條」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一旦你點擊進入之後,把商品做成內容的各種文章就會佔據你大把的時間,之下還有「有好貨」,「愛逛街」,「淘寶直播」等等,能往內容上靠就往內容上靠,你得到的已經完全不只是購物的體驗了,而在底下的「微淘」,則可以讓你通過視頻等方式來完成更好的購物體驗。在內容方面,淘寶已經擁有了上百萬的從業者加入,儼然成為了購物內容的最大平台,總之一句話,就是盡量把你的時間給佔領了,讓你在購物中不可自拔。

有朋友問,京東也在做內容啊,手機京東有「京東快報」和「覓me(發現)」這樣的板塊,也有直播,也是內容電商啊!為什麼停留的時長方面跟淘寶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首先,淘寶的女性用戶超過65%,而京東的男性用戶約57%。女人比男兒更愛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其次,淘寶的內容生態起步早,內容更加豐富,還有二更這樣好玩的產品,而且裡面的很多板塊都已經內容化了,而京東的內容像是簡化版的淘寶內容,雖然也開始模仿和跟進了,但形神都差的多,從使用上大部分還是以往購物的界面。如果仔細把兩者的內容都玩上幾天,你會發現京東的內容布局跟淘寶的內容布局差距還是很大的。

除了內容電商之外,阿里還在不斷嘗試進行「社交電商」的努力,比如說,二手交易的閑魚,定位就是「全國最大最活躍的閑置物品交易社區」,請注意,其稱呼是「社區」。據說,很多90后和00后現在在閑魚上安家,基於地理位置或興趣組建的「魚塘」,在出售閑置物品之餘,魚塘成為分享交流的社區。當然,閑魚離真正的社交還有距離,但確實已經有了一部分社交的因素在裡面。

所以,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出,淘寶的粘性遠好於京東,用戶體驗也開始靠近京東,月度的時長達到京東的9倍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在假貨方面,實際上靠阿里巴巴自身是無法杜絕的,但阿里利用大數據,還是在這些年處理了很多起假貨事件,2015年,阿里巴巴的「滅絕師太」鄭俊芳組建了平台治理部,每年投入10億元進行打假,此外,通過天貓商城的優質商家入駐,減少假貨。很多奢侈品商家從前幾年的拒絕天貓,到現在全面擁抱天貓,就是看到了天貓在打假和控制假貨方面的努力和能力。而最終,天貓超市和線下的新零售布局,加上信用體系建設,將會把假貨控制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內。

實際上,京東商城在這幾年大力引入第三方之後,也面臨了非常嚴重的假貨問題,這也是16Q4之後,京東大幅放慢了第三方入駐速度的原因之一,但第三方是真正能給京東帶來利潤的部分,京東也不可能不發展,在發展和假貨之間如何進行抉擇,是擺在京東後續的難題。

總體而言,電商的假貨問題反映的是的假貨問題,在有關部門監管缺失的情況下,靠電商自身難度很大,依然任重道遠。

除了用戶體驗和粘性的增強之外,阿里巴巴正在做的新零售戰略則是其後續發展的重要發動機。

線上的份額目前大約15%,而線下則達到了85%左右,在互聯網人口紅利不斷下降,線上線下成本趨同的今天,線下的份額已經成為了必爭之地,不管是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還是騰訊的小程序,亦或是四面出擊的美團,都在大力爭奪線下的份額。

從已經展示的能力來看,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預謀已久,一步一個腳印,做的非常的紮實,可以肯定的是,盒馬鮮生只是冰山一角,阿里巴巴投資,或者參股的超市,便利店,shopping mall,果蔬超市,將會深入到社區和生活的各個場景中。

大部分人對於新零售的理解,以為就是到線下去開店,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則有更重要的含義,就是「為線下零售賦能」。

這種賦能至少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通過大數據和物流體系,為線下的商超提供個性化的配送和物品管理服務。在阿里,這個叫零售通,京東叫新路通,也就是京東年初喊出要3年做100萬家門店的那個。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商惠民等老牌的企業。

第二部分,則是改造線下門店,為其提供精準的商圈人群定位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最終達到C2M的效果。比如說剛剛和阿里合作進行線下新零售改造的海瀾之家,就是這樣的模式。

第三部分,則是為所有線上和線下門店進行科技的賦能,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AR和VR的技術,將門店的購物與遊戲、社交等進行有機結合,例如阿里的Buy+(敗家)購物眼鏡,將會為線上線下提供更多的結合點。

說實話,京東雖然不承認新零售的概念,但劉強東喊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實際上就是新零售的概念,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在描述「第四次零售革命」時,基本上跟阿里的新零售描述是高度一致的。

京東的新零售戰略,不管是前期準備,技術儲備,人才儲備,還是後續的推進方面,都沒有阿里這麼有章法。投資方面,除了戰略投資的永輝表現不錯之外,京東完全可以控股的,表現良好的新零售項目幾乎沒有;而線下賦能方面,雖然喊出了3年100萬便利店的目標,但其負責人杜爽近期的離職為新路通項目蒙上了一層陰影(阿里零售通近期宣布已經覆蓋了50萬家便利店)。而除了100萬便利店的計劃之外,京東的線下賦能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

線下賦能需要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以及包括AR、VR等各種技術的綜合支持,京東不僅在數據量上與阿里差距很大(阿里還有高德地圖,大文娛,餓了么,螞蟻金服,雲,飛豬,智慧交通,大健康等各個層面的立體數據,京東在這些方面布局差距都很大),技術儲備也是遠遠不夠的,這從京東這些年的研發投入就可以看出來。

除了線下零售的賦能之外,阿里的綜合大數據和AI能力已經應用於大文娛領域,比如阿里影業截至6月30日六個月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313%。在後續5G和物聯網時代可以廣泛應用於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並且在這些方面已經有了很深入的探索。(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歷史文章《巨頭們密集布局,智慧城市風口將至》,以及《阿里,順豐和騰訊,產業互聯網的蛋糕怎麼分?》)

實際上,綜合大數據為線下賦能是一門很大的生意,無論是智慧城市還是產業互聯網,亦或是賦能傳統行業(比如阿里把fintech,變成了tech fin),都是萬億級別的市場,如果你觀察過阿里在這些方面的布局和深入的工作,加上螞蟻金服在徵信方面的超前布局,除非發生系統性的問題,否則你就會發現阿里成為萬億級市值的企業只是時間問題,這還不包括eWTP。

京東怎麼辦?

在阿里的組合拳面前,京東的總市值與阿里不斷拉開距離,在可見的未來中,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就是戰略級別的差距,不是短期能夠趕得上的。

實際上,雖然與阿里差距會越來越大,但並不代表京東不好,京東非常好,其增速也非常的快,雖然在盈利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疑點,但總體表現是優秀的。其主要問題在於戰略布局不清晰,沒有形成後續發展的生態圈,沒有充分挖掘適合自身的潛能。

京東目前最大的優勢是物流,但京東一方面開放物流體系,一方面又驅逐阿里系的物流企業,顯示了其矛盾的一面。可以肯定的是,京東物流將會逐步接管京東體系內的大部分物流和配送業務,而第三方會逐步退出,而物流也會是京東的下一個希望快速盈利的方向。

但僅僅有物流,並不能確保讓京東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畢竟物流已經是一片紅海,大一些的物流企業都已經上市,籌資後會有更大的改進,雖然市場空間大,但競爭非常激烈。

京東在後續,最重要的是要理順自己的戰略,目標不是阿里巴巴,而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企業。盲目跟隨一是沒有這個資金實力,二是每一步都跟隨的話,每一步都走的不踏實。

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從長江商學院挖來了廖建文擔任首席戰略官,這代表了京東開始正視戰略的問題。以前的京東是劉強東的京東,不論從股權上還是管理上都是這樣,劉強東遊學美國期間,京東遭遇了非常大的挫折,差點頂不住,劉強東回來后把大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上,整頓后的京東再次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而與此對比的是,馬雲去年飛機上飛了800多個小時,今年要飛1000多個小時,到世界各地見各種政要,推行eWTP戰略,真正在阿里巴巴總部的時間相比劉強東在京東的時間要少很多,但阿里巴巴運行依然非常穩健。這說明雖然劉強東的管理能力很強,但已經面臨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天花板。說到這裡,又看到了阿里巴巴另外一個萬億級的市場——eWTP,我們也曾經專門寫過文章。

首席戰略官,不僅要制定公司發展的戰略,還需要影響管理者的管理方法。

對於京東而言,有三件事情是必須要去做的,一是如何為未來的科技做儲備,雖然總體的研發實力,包括研發的項目方面沒有阿里這麼強,資金實力也不夠,但在某幾個點上做到最強是可能的,其核心優勢就在於全國第二大電商的大數據能力。實際上,京東金融已經從中得到了甜頭,但這遠遠不夠。

第二,就是如何把手頭的大數據用好,在某些量大面廣的領域內擁有最為強大的能力,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發展。

第三,加強與有大數據能力的公司進行合作,或者投資,甚至控股,建立更加廣泛的大數據生態圈,形成更加立體和多元化的大數據影像。

從目前來看,京東在技術方面重點發展無人配送以及無人機送貨等方面,個人認為並非最好的研發方向,比如說無人配送,核心技術還是無人駕駛,低速無人駕駛方面現在有很多中小企業具有很強的能力,比如我們曾經提到過的馭勢科技,競爭對手只要與任何一個強大的技術夥伴合作,都能夠超過京東;無人機也是一樣,能局部提高效率,減少人力,但對京東集團真正的整體快速發展影響不大,技術方面京東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從廖建文的數次發言可以看出,其最終要為京東梳理的,恐怕還是「新零售」+「生態圈」的戰略,新零售的面非常的廣,如果能選好方向,利用好大數據,著力研發相關的技術,提升能力,後續仍然是大有可為的。單點突破,做小而美的新零售,最終的成就未必就會小。我們估計,後續為線下零售賦能,也將會是京東最為重要的策略之一,關鍵是如何落地,以及落地的效果。

阿里固然很有可能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偉大企業,京東如果好好梳理戰略,也有可能繼續保持領先的互聯網企業並獲得快速的發展,但從當前的儲備來看,短期內京東手上的牌不多,高市值並不穩定,需要好好加強內功了。

@今日話題

@徒步三萬里

$阿里巴巴(BABA)$ $京東(JD)$ $騰訊控股(0070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