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書評:艾思奇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

還原與呼喚

——《哲學的力量:艾思奇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讀後
雲南騰衝人。毛澤東的哲學顧問。「學者、戰士、真誠的人」。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化和現實化——說到艾思奇,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的是這些認識和表達。
再往深里探究,比如艾思奇思想內核是什麼?如何評價他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和貢獻?其思想成長的軌跡是什麼?
作為一個身駐雲南的新聞人,我一直期待找到這樣的著作。也因此,當我讀完任仲然先生的《哲學的力量:艾思奇給我們的精神遺產》後有些感動——這本書,讓我走進了艾思奇的人生和思想,看到了一個真實、全面、完整的艾思奇。
任仲然先生在這本書中思考的,是艾思奇對現代的意義和價值,「為當代找到表述」;「我不僅相信人民大眾的力量,我還相信哲學的力量」,他呼喚的,是現實、未來的思想「供給」……
怎樣的精神遺產?
寫人物不容易,寫一位思想豐富的哲學家尤為不易,功力不到,很容易失之偏頗或蕪雜,由此更會感慨於此書的可貴。
作者撥開歷史塵封,以飽滿真摯之筆,總結了艾思奇五個方面的哲學貢獻,並緊緊圍繞這些方面展開:
一是在百孔千瘡的舊,推出了催生進步革命的新哲學;二是在社會劇烈變革時期,堅決批判和抵制了竭力干擾歷史發展進程的反動哲學;三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化和大眾化;四是助推了馬克思主義的的化和現實化;五是創造一種新與舊交替的哲學精神和範式。
還原艾思奇的哲學思想
在書的自序里,任仲然先生表達了寫作此書的「初心」和「雄心」:不是要為艾思奇樹碑立傳,「而是要盡心竭力為他作還原歷史真實的辯護」,「作哲學力量和精神遺產的辯護」,「對一位哲人的評價,根本在於掂量出他哲學思想的分量」。
也因之,全書圍繞著艾思奇的哲學思想展開,從其源流形成到特質特徵,從批判唯心主義到「知遇」於毛澤東,再從實踐唯物論到科學辯證法等,全面完整地解讀和呈現了艾思奇的哲學和人生。
以艾思奇實踐唯物論思想為例,作者以充分的證據和論證闡釋了艾思奇的特質表現:演繹中外哲學史;透徹的唯物史觀;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剖析偽哲學壞哲學;學者的真正實踐。讀完這一章,就可對艾思奇的實踐唯物論思想有透徹了解。
在「詮釋魯迅」一章里,作者通過逐篇解讀艾思奇對魯迅的懷念和評介文章,呈現了一個認識理解魯訊的新視角,即「不但從文學角度,而且從哲學高度詮釋魯訊,並且從社會進步推動力的意義上,給魯迅勘定了歷史坐標」。
「一卷書雄百萬兵,攻心為上勝攻城。蔣軍一敗如山倒,哲學尤輸仰令名。」通過作者的還原和解析你會發現,艾思奇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亦有真誠付出,如同一座翡翠玉石的富礦,價值不可估量。
還原艾思奇
由於哲學的學科特性,加上艾思奇曾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這位「哲學大眾化第一人」和「毛澤東哲學顧問」的形象在世人印象中是「斷篇」的,不連貫的。而由於作者「深層挖掘」和「系統闡釋」的「雄心」,這本書還原了一個立體豐富、鮮為人知的艾思奇。
比如第一章作者就以詳細的「信史」評說艾思奇早期受的教育。艾思奇經歷了不同方式的早期教育:一是新興的中式幼稚園教育,二是傳統的私塾教育,三是不太成熟的國民國小教育,四是教會學校的教育——艾思奇在十二年間節奏極強地接受了四種方式的基礎教育,無疑是不同教育理念的交融。
關於艾思奇的讀書與寫作。作者專門安排了一章寫艾思奇愛讀書、善讀書及文章寫作的內容,其間披露了艾思奇許多愛讀書的故事,自幼酷愛讀書,少年時「為了培養排除外界干擾的習慣,竟到火車站的候車室去讀書」。書中寫到,艾思奇是讀書的高手,「讀到後面就要聯繫到前面是怎麼講的,這樣才能把問題弄通搞透。」
書中專門有一章寫艾思奇「終身在講課」,為讀者還原了一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誨人不倦、待人以真」的「艾教員」。「他講話有濃重的雲南口音,緩慢而有條理,具有雲南人樸實、厚重的風格,從不放聲大笑,有時也迸出一句幽默的話」。是「新廣播講課第一人」,「名副其實是電化教育的第一人」。
掩卷回味,會發現作者已經實現了目的和效果的統一:「我要盡自己所能,重塑真實真誠真萃的艾思奇」,「從史實著手來梳理他的思想歷程,準確把握他哲學理念脈搏跳動的旋律」。
「以思想抓住它的時代」
「哲學的任務在於以思想抓住它的時代,為當代找到表述」,能看出來,作者對黑格爾的這句話是十分認同的,認為是「一句十分閃光的話」。這本書的書名就叫《哲學的力量:艾思奇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透露了作者寫作的取向:通過對艾思奇還原「觀照」時代,給今天提供鏡鑒。
捧讀全書能看感到,作者以其穿透力、洞察力和熾熱情感,時時處處在做著時代解讀和現實比照,胸懷全局,把握大勢,深邃深刻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呼喚和要求,完整全面闡釋了哲學發展的緊迫性、重要性,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啟發良多。
在第七章對「以更深刻的書」對艾思奇《哲學與生活》評述后,作者以一節的篇幅表達了現實「不缺新生活,但缺新哲學」的憂慮。「生活的形式一天比一天變新,哲學的內容與生活形式嚴重地不匹配」,「新生活需要新哲學,舊哲學也應有詮釋和新發揮」。
在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更是系統闡釋了「新時代呼喚著新哲學」的「吶喊」:我們的實踐早就走在了時代的前面,嚴重的問題是物質和精神有很大的遊離,哲學的步伐有些躊躇蹣跚。時代呼喚著哲學,呼喚著哲學的力量,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獲得新的哲學力量。
閱讀完這本書我們會對作者這樣的話語感受深刻:一個民族只是少數人有哲學思維還不行,民族振興和大國崛起的希望在於多數人都具備正確的哲學思維,否則就會在思想上患貧血症,在理論上中患淺薄症。
時代是哲學的血脈和筋骨。作者最後說道:「哲學的力量也是真理的力量,真理往往是通過哲學的形式來表達的。我們擁有了哲學的力量,就等於擁有了真理的力量,就等於擁有了意識形態的支柱,就意味著擁有了美好的未來。」
一部「誠意之作」
作為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思想有著巨大的穿透力:「一卷書雄百萬兵」,《大眾哲學》凝聚、動員了推倒「三座大山」的磅礴力量。
讀完全書,我的判斷是,《哲學的力量:艾思奇的精神遺產》是一部還原艾思奇思想的「誠意之作」,兼具思想性、時代性和資料性,凝聚著作者三個方面的功夫:
一是真功夫。哲學是愛智慧之學,理解並寫作艾思奇無疑是有一定門檻的,需要作者有真功夫。作者任仲然年輕時曾立志要做哲學家,對古今中外的哲學史及思想熟稔於心,這使他在評述艾思奇哲學思想及各種觀點論爭時能夠遊刃有餘。
二是深功夫。艾思奇留下了七八百萬字的著述和講稿,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歷史、文化、藝術及生物學、電子學、天文學等多門學科,作者不僅對這些著述進行了深入研讀,還按圖索驥,利用春節及其它時間深入到雲南省圖書館查找研讀各種湮沒已久的資料,為完成這部著作下了很深的功夫。
三是「心」功夫。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表達的:「我一點也不迴避,我確實是艾思奇的崇拜者,非常願意表達對艾思奇的一份特殊的感情」,「對艾思奇的熱愛和敬重,即是我寫這本書的內在動力之一。」從字裡行間能看到,作者對艾思奇大家非常認同、非常欽敬,寫得用心用情。因其用心用情,艾思奇得以寫深寫透,感人肺腑。
有這樣三個功夫,全書文筆清新,語言優美,表達通俗,緊貼現實,深入淺出地闡述哲學問題,拉近了哲學與生活的距離。
艾思奇是不是已經等得很久了?
2016年,艾思奇逝世50周年,其傳世之作《大眾哲學》出版發行80周年。也就在這一年底,《哲學的力量:艾思奇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得以出版。
如前所述,這是還原:還原艾思奇這個人和他的思想;這是呼喚:順應時代需求的思想呼喚和哲學呼喚。我認為,這本書的出版是對艾思奇最好的紀念。
由於一個思想者對另一個思想者的「熱受和敬重」,無情歲月覆蓋的灰塵終於得以拂去,一個真實、豐滿、立體的艾思奇正向讀者走來。
我在想,「學者、戰士、真誠的人」的艾思奇,等待這一天是不是也等得很久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