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宏觀 | 中期「成績單」:經濟穩中向好,改革仍待落地

7月17日,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的各項重要數據出爐。GDP同比增長6.9%,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下一步要始終堅持穩中求進,鞏固擴大穩中向好態勢,更好地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穩中有進,亮點頻現

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從「挖掘機指數」入手得出結論,「綜合上半年挖掘機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和進出口等多方面綜合觀察,經濟運行中的亮點正日趨明顯。」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向《發展觀察》記者分析,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有三大特點:首先是穩中有進,其次是結構優化,最後是步入復甦軌道。從消費方面來看,消費依然增長比較強勁,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穩定器,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消費增速將保持在10%左右。經濟運行中服務業主導、消費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初顯。在投資方面,從挖掘機指數來看,上半年挖掘機同比增長超過110%,顯示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強勁,在政府與社會資本(PPP)的共同努力和拉動下,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所提高,實體經濟活力增強,投資保持較強增長態勢成為突出特點,以內蒙古為例,未來三年投資在包括基礎設施、新能源等七大領域的資金就將超過2000億元,改變內蒙古不通高鐵的歷史。從出口方面來看,由於國際形勢趨好,對外出口額和進口額呈現共同增加的態勢,在外需回暖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速首次實現轉正,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

其次,「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經濟增長從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比如貴州就將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大數據和大生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面。從供給側來說,結構改革效果明顯,通過「三去一降一補」,促進企業去產能、去槓桿、調結構。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新產業,新動能,新模式取得重要成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科技新動力。

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認為,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呈現四大亮點:第一,物價水平持續穩定。自2016年10月份以來,PPI持續攀升。加上前期房地產價格過高對房租的傳導逐步顯現,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結構性改革推動服務業價格上漲等因素,年初時有相當一部分經濟學家預期2017年的CPI將高於2016年,經濟將呈現出溫和通脹的態勢。從上半年實際運行效果來看,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6月份,同比上漲1.5%,這表明物價水平保持穩定。

第二,工業生產持續向好。2017年上半年製造業PMI均值為51.5%,高於去年同期1.7個百分點。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這些數據說明,工業生產正在從谷底回升,工業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加大。

第三,服務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對就業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加。2017年上半年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值為54.6%,高於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看,服務業對就業增長仍發揮著絕對主力的作用。

第四,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1-6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1073億元,同比增長33.4%。自2014年以來,網上零售額逐年下降,到2016年下降為26.2%。專家普遍預期2017年網上零售額增長率在25%左右,從上半年的數據看,增長率遠遠超出了預期。分享經濟、O2O、眾包等各類商業模式創新持續壯大,數字經濟增長潛力十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俊偉向記者說,「今年的經濟運行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一季度經濟增速達到6.9%。二季度,由於採取措施防範財政、金融風險,企業補庫存告一段落等因素影響,經濟運行出現放緩跡象。但從實際運行情況看,企業盈利持續改善、市場信心穩定,經濟運行比較平穩。下半年,隨著防範財政、金融風險政策持續發力,再考慮基數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全年經濟運行將保持『前高后低』的態勢。」

王文說,「雙創」兩周年來,經濟已經由工業製造業驅動經濟增長轉變為服務業作為火車頭來拉動經濟增長,服務業在GDP中的佔比超過了50%,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正在加快步伐。

總之,上半年經濟穩中求進,經濟運行整體上表現出供需兩旺的態勢,結構優化,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效果明顯。物價穩定,就業率維持正常水平。與過去相比,不再採取激進的刺激措施,而是重點從供給端找問題,解決突出矛盾和深層次結構問題。不管是挖掘機指數、製造業經理採購人指數還是凈出口數據都顯示了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重大成果,製造業回暖。

矛盾與挑戰猶存

當前,經濟形勢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和效益提高。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創新對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布局進一步完善。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問題猶存,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高企、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局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泡沫風險、影子銀行等風險值得關注。」王文坦言。

李勇堅分析稱,第一,金融業面臨著失速的風險。金融業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到2016年時,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8.4%,其比重超過美國、日本等多數發達國家,僅次於以金融業和航運業為經濟支柱的新加坡。金融業利潤佔比亦遠超美國。金融業對近幾年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以2016年為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源於房地產(與金融密切相關)、投資(與金融直接相關)、汽車、金融等。在金融業面臨著失速風險的情況下,將對經濟增長帶來壓力。從調查數據來看,資金脫實向虛的情況仍然存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強。

第二,部分行業經營情況仍不理想。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行業PMI連續位於臨界點以下,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原材料上漲的動力消減,部分相關行業的增長不可持續。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是,這種上漲的動力已明顯不足。

第三,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依然嚴重。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速仍未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山西等資源型省份雖然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刺激下,經濟增速表現不錯,但是,長期轉型的動力仍未形成。

第四,利益格局固化,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較為困難。從近幾年來看,雖然在中央層面出台了很多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但並沒有完全達到理想的效果。從政府部門的監管來看,監管體系對於新經濟不適應的情況仍然存在。

王文補充道,發展與環境的協調問題也是一大挑戰,過去低效產能曾給環境帶來巨大負擔。此外,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困擾。

在王文看來,當前的經濟形勢趨於好轉,但經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政府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例如減稅降費,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為市場主體企業營造良好的環境。而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是為了應對近年來金融系統暴露的風險,助力金融系統去槓桿。另一方面也是受美國持續加息的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收緊和轉向,也令人民銀行被迫緊縮銀根,才不至於對實體經濟造成過分衝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戴慧進而說,美國和歐洲央行「縮表」可能通過外溢效應對利率、匯率、經濟產生衝擊。今年以來,美國經濟的復甦和較好的就業情況、34家大型銀行通過第一階段年度壓力測試。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后再次公開表態將進行「縮表」。歐洲央行近日也已表示明年將退出QE政策。未來美歐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能會導致資本迴流美歐,對匯率產生衝擊,可能推動實際利率上行,對實體經濟產生系列影響。此外,美歐新技術革命仍然走在前沿,必然吸引全球資本流入。如果不注重改善投資環境、創新環境,吸收外資方面也可能受到影響,並影響貿易長期發展。

堅持底線思維,推動改革落地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態勢,結構優化態勢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現。從中長期視角看,受發展階段變化、發展模式轉型、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經濟仍處在深刻的轉型過程之中。張俊偉指出,去年以來出現的經濟運行「企穩」「探底」態勢,只是經濟從「高速增長」向「常態增長」轉換過程中的一個平台期,是暫時性的均衡狀態。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具體如:地方政府償債壓力的來臨,地方財政可用於PPP補貼的額度逐步消耗,影子銀行違規借貸風險的爆發,房地產市場調整力度加大導致部分房地產企業破產以及居民財富效應消失等,經濟運行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走出平台期,出現增速明顯回調的現象。

他繼而表示,一是堅持底線思維,做好風險事件的處置和應對。整頓影子銀行業務、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將對特定行業(如房地產、私募基金)、特定企業(高負債的平台公司、業務多元化的民營明星公司)帶來嚴重衝擊,一些風險較大的企業將出現無法兌付債務乃至破產的局面,並可能帶來一定的社會衝擊。

二是積極謀劃下一步改革,推動改革措施落地。近年來中央出台許多改革措施,如何全面貫徹實施便成為突出的現實挑戰,這也是改革進入「施工期」后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應當依託對關鍵領域改革(如財政、金融、PPP、放管服等)的系統評估,積極謀劃下一步改革,如政府機構改革、激活人大對基層政府的監督、擴大社會中介機構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等,以加快重大改革措施「落地」的步伐。

三是未雨綢繆,對土地財政轉型開展系統設計。開徵房產稅、推動土地財政轉型是明確的發展方向。但是,高房價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高房價所產生的財富效應,是當前推動居民消費升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於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對於房產稅改革乃至重構地方收入體系,必須做全面而系統的事前設計,以確保操作上的慎重與周全。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經濟運行出現大的動蕩。

戴慧說,未來,隨著經濟周期性復甦,在美歐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趨緊的外溢作用下,貨幣政策可能會有所調整,但考慮到復甦的脆弱性和與金融監管措施的協調,貨幣政策穩健性仍是主基調。近兩年財政政策從擴大支出、增加赤字、減稅降費的內容看,一直是積極和刺激為主,其中包括地方政府投資模式向PPP轉型后槓桿有所提高的情況。未來兩年,考慮到財政收入增速回升一般自然相隨的財政支出增速提高,以及經濟增長周期中所處的階段,財政政策不宜再繼續擴大赤字式的刺激型,而需為財政收支跨期平衡、為「雨天」的宏觀調控政策留下預備空間,逐步調整財政政策基調,至略偏穩健型,減小赤字,但保留降費和減稅政策,使稅費政策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長期經濟發展,包括增強創新、綠色、包容性發展動力。

下一步工作如何做?具體來講,李勇堅認為,第一,需要對現有的政策進行全面評估,尤其是需要對穩增長與防風險的政策進行全面評估,在二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因此,政策的精細度需要加強,靈活性也要相應增加。第二,實質性推進結構性改革,要大力推進國企、財稅、金融、市場准入、知識產權、政府監管體系等領域的改革。只有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才能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第三,進一步完善創業創新的環境。尤其是在一些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方面,需要制訂出更為靈活的監管框架。第四,積極推進互聯網在生產領域的滲透與應用。互聯網發展的成就主要在消費端,互聯網對生產端的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出來,未來要加強此方面的工作。第五,根據區域發展狀況,制訂出更加有效的區域均衡發展戰略,建立相應的政策體系。

戴慧強調,一是建立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不僅需要通過供給端政策,包括增加土地供應和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供給,以及城市規劃改革、土地市場化改革;而且需要通過推進土地出讓金和房產稅改革,改變土地財政的內在激勵,提高持有和繼承環節的稅收,並通過不動產登記聯網促進陽光化,降低土地增值稅,而不是通過近年來反覆使用的單純限購限貸政策。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形成對經濟的脫虛向實、降低因不動產差異拉大的財富差距和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建設雄安新區。堅持綠色和諧創新理念,打造新區,並帶動京津冀發展。三是促進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打造區域創新中心,建立自由包容開放、激勵機制完善、產學研合作的區域小「矽谷」。促進科技創新、軟科學創新、制度創新,迎接第四次技術革命機遇。四是促進教育養老等消費性服務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升級。五是通過個人所得稅、財產稅改革、社保體系改革,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王文則認為,未來仍需加緊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低碳發展,通過「三去一降一補」,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切實做到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李勇堅補充強調,在宏觀調控方面應該將真正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結合起來。財政政策的重點應該盯著就業,防範大規模失業風險作為經濟增長的底線,實事求是地評估經濟增長的需要與可能,而非單純盯著GDP的增長率。由於經濟在今年可能出現前高后低的情況,因此,要增加政策的定力。

文章來源:《發展觀察》2017年第14期

《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發展出版社主辦、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