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MESI·編譯 | 理解羅馬教皇的埃及之訪

自2017年年初,埃及政府開始全面調整對外政策,一方面出現了塞西政權的「東向」政策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埃及與西方關係不斷升溫。3月,塞西訪美,得到了美國總統川普的高度認可。4月,塞西獲得了來訪的羅馬教皇的高度讚揚。其中,羅馬教廷與埃及政府以及埃及宗教界之間的冰釋前嫌在埃及全面改善同西方關係,特別是在改善與歐盟國家關係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日前,埃及科普特正教牧首塔瓦德羅斯正在歐洲訪問,助推埃及同西方關係的緩和。上外中東所微信訂閱號編譯此文,期冀引起國內對埃及外交政策調整的關注。

理解羅馬教皇的埃及之訪

圖片來源:thetruth24.com

教皇方濟各訪問埃及,原定於2017年6月,後計划提前至5月,最終成行於4月28~29日。影響日程變更的原因可能是2016年12月11日開羅聖彼得教堂受襲后科普特人的微妙處境,也可能是「伊斯蘭國」組織在2016年12月19日宣布將科普特人定為在埃及的首要襲擊目標。儘管如此,教廷(梵蒂岡)新聞辦公室還是在幾周前宣布教皇已經接受埃及總統塞西、埃及天主教會大主教易卜拉欣·伊薩克、埃及科普特東正教大牧首塔瓦德洛斯二世以及愛資哈爾清真寺大教長謝赫艾哈邁德·穆罕默德·塔伊布的邀請。同時收到四位的聯合邀請對教皇方濟各來說可謂非同小可。從教皇訪問結果來看,此訪意義重大。

政治上,教皇方濟各的埃及之行表面上屬於禮節性回訪,實則代表西方對塞西政權合法性的最終認可。2013年11月,塞西元帥以國防部長身份訪問梵蒂岡,邀請教皇訪問埃及並參加教廷與埃及恢復關係7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是2013年塞西發動軍事政變后,積極尋求西方的國際承認一次重要嘗試,但並未成功。之後,歐美等西方國家對塞西政權大加撻伐,導致埃及同西方關係全面緊張。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不久,即對塞西打擊伊斯蘭反對派的嚴厲做法大加讚賞,並邀請塞西訪美,從而緩和了埃美關係。教皇此次來訪及訪問成果不僅意味著認可並提升了塞西是埃及和平締造者的國際形象,而且意味著整個西方世界肯定了塞西政權的合法性。

教派上,教皇方濟各之行支持埃及天主教會,同時嘗試彌合基督教派內部的分歧。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約有800萬~1000萬人,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基督教群體。科普特人絕大多數信仰東正教,少數信仰天主教(約25萬~30萬)。當前,埃及政府因經濟困難和安全考慮,對宗教場所嚴加管制,且向社會大肆徵收稅款。2017年埃及非政府組織法修正案通過後,埃及天主教會不少宗教慈善活動被明令禁止,所經營的學校和醫院也被強制徵稅,可以說埃及天主教會當前正處於歷史艱難時刻。4月29日,教皇在馬阿迪神學院會見天主教徒,並參加在開羅軍事體育館舉行的聖餐活動,這點表明羅馬教廷以實際行動兌現佑護子民的宗教承諾和對科普特天主教會大主教易卜拉欣·伊薩克的支持。

方濟各此行有助於彌合埃及國內基督教教派分歧以及羅馬教廷與科普特東正教統轄區的長期分歧。科普特人長期以來接受「科普特人是一個受天命殉道之群體」的思想。當代埃及東正教大牧首舍努戴三世(Chenudu III, 1971~2012)極力推崇這一思想,使科普特基督徒自絕於其他先進宗教思想。此外,大牧首舍努戴在其任職期間不時借口代表整個科普特群體,忽視科普特天主教會,在族群和宗教問題上個人專斷獨行,嚴禁東正教基督徒與天主教基督徒通婚,否認天主教徒所施的洗禮,同時配合埃及軍方對本族群的各類軍事行動,造成埃及基督教內部紛爭加劇。教皇方濟各此行與大牧首塔瓦德羅斯二世共同發表的關於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互認受洗宣言,至少解決了埃及基督教因宗教儀式而產生的內爭問題。

此外,方濟各此行有助緩和長期以來羅馬教廷與科普特基督教區之間的張力。2016年教皇方濟各與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一世的首次歷史性會晤被普遍視為是實現了基督教教派千年紛爭歷史性和解的重要一步。教皇方濟各此行與埃及科普特東正教大牧首塔瓦德羅斯二世的會晤以及達成的諸多宗教共識也可稱之為是一種歷史性和解。

眾所周知,在宗教教義、理論與儀式方面,科普特人在歷史演進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特性的宗教體系。羅馬天主教會曾反覆嘗試迫使埃及科普特東正教會改宗於己,但始終未果,從而形成了一種貫穿整個基督教發展史的張力。雖然1412年2月4日羅馬教廷與科普特東正教會簽署和解文件,終因埃及國內反對無果而終。經過短暫安寧之後,羅馬教廷與科普特基督教會之間的關係跌宕起伏:1741年,羅馬教皇本篤十四世(Benedict XIV)任命耶路撒冷科普特主教安巴(Anba Athanasius,註:此人是在皈依天主教后得到任命的)為埃及科普特天主教會主教,但安巴最終仍歸宗科普特正教,羅馬教廷實現科普特人天主教化失敗;1824年,羅馬教廷迫使奧斯曼帝國同意,開始建立科普特天主教教區,最終還未落實,就草草收場;1895年教皇列奧十三世(Leo XIII)誓言重建科普特天主教區,並於1899年任命馬卡里奧斯(Cyril Makarios)主教為科普特人的「亞歷山大塞利爾二世」,由於此人在宗教儀式上引入拉丁慣例而備受爭議,直至1908年被迫向羅馬教皇辭任。此後,埃及科普特天主教一直發展不順,信眾不多,且多為孤兒。如果說2000年羅馬教皇保羅二世訪問埃及推動了科普特天主教會及信眾有所發展的話,那麼認為方濟各此行標誌著羅馬教廷與科普特基督教區實現了歷史性和解也不為過。

宗教上,方濟各此行加強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和平對話。教皇方濟各此行不僅是對2016年愛資哈爾大教長、埃及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艾哈邁德·塔伊布梵蒂岡之行的回訪,更是有實現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進行歷史性和解的願望。2006年教皇本篤十六世在累根斯堡的演講中將伊斯蘭教等同與暴力,挑起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敵對情緒,使兩大宗教出現了將近十年的冷戰和舌戰。近兩年,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和解跡象明顯:2016年,塔伊布簽署了愛資哈爾同巴黎天主教大學之間的合作協議;2017年2月,愛資哈爾組織了一場關於應對宗教狂熱主義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地位的會議,會議結束時愛資哈爾正式發表了一份宗教間和平共存的宣言,並建議埃及政府應當堅決推行給予埃及基督徒充分公民權的政策。而自2013年方濟各就任教皇之位始,就公開表達了對加強基督教同伊斯蘭教關係的特殊興趣。2014年5月,教皇方濟各訪問了約旦和巴勒斯坦;2016年1月,他會見了來訪的伊朗總統魯哈尼;2017年,他接見了義大利伊斯蘭教區代表和來自阿爾及利亞、巴林、印尼、伊拉克、約旦和敘利亞的伊斯蘭教宗教人士。

簡言之,教皇此次之行的口號是「和平的教皇在和平的埃及」。顯然,該口號是一種包容的、和平的宣示,埃及社會各信仰群體均可進行利己的解讀:塞西及其政權想讓自己成為埃及和平的捍衛者和成為國際地緣戰略中的強大盟友;伊卜拉欣·伊薩克可能認為,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和平的埃及也需要一個切實存在的科普特天主教;塔瓦德洛斯二世可能會找到應對科普特基督徒指責其同獨裁政權共謀以及與「伊斯蘭國」的恐怖主義鬥爭更好的說辭;大教長塔伊布也許最期冀方濟各之行會堅定支持埃及成為對正義暴力進行宗教之辯的試驗場。

編譯:趙軍,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參考文獻:

1. Francesc Xavier Marín, The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Pope』s Visit to Egypt, Aleteia ,

2. Dina Ezzat, 「Pope Francis Leaves Egypt, Underling Calls for Tolerance and Respect for Dignity and Rights」,http://english.ahram.org.eg/NewsContent/1/64/266844/Egypt/Politics-/Pope-Francis-leaves-Egypt,-underlining-calls-for-t.aspx.

3. Otto Meinardus, Preface,Two Thousand Years of Coptic Christianity, Cairo: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2.

本訂閱號關注中東研究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發布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的學術信息。

微信ID:MESI_SISU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