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被玩壞的共享經濟,被玩壞的互聯網

什麼東西沾上商業的行為,人們就開始細細盤算,原本的意味就完全變了!

共享經濟一早便有,威客、租賃、典當、借貸,其實都可以視為共享經濟。這是將時間、商品、工具以各種方式交換出去使用,提高所有事物的價值的模式。

隨著工業技術、經濟水平、信息信用的發展,每個時代都會逐漸發展出全新的共享經濟。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共享經濟逐漸發展出全新的社群、全新的資本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

1.

從Couchsurfing沙發客到捷運丟書運動,再到後來的威客替人跑腿的業務,利用互聯網web2.0的社交屬性、信用功能,我們迎來了一波波共享經濟的風潮。

沙發客Couchsurfing是一個全球沙發客自助游網站。它由美國一個叫范特的年輕人在2003年1月1日創立。

從此,「共享」成了互聯網世界里最奇妙的文化!

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經濟,更看重於社交、文化傳播、製造時尚風潮,利用各種工具來產生更深入的內涵。所以,共享經濟甚至是互聯網經濟更注重創造潮流事件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

而一旦哪個互聯網公司開始過於注重公司財報、嚴苛的盈利模式,就會離用戶眼中的社群平台特性越來越遠,最後淪為可有可無的工具,再也難以產生全新的文化氛圍,難以引發用戶的追捧。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特別是放在全球互聯網的環境下。當一個互聯網平台無處不在,所有的入口狀態都整齊劃一,用戶感受不到或者說猜不到來自網路另一端的好友是用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的視角、什麼樣的環境與自己交流。

用戶就再也難以產生豐富的想象,無法腦補出對未知的離奇感,就難以集體腦補出令人興奮的場景事件,就不會圍繞著這種奇特事件衍生出群體性的社群體驗、文化風潮。

於是,這些用戶就莫名其妙、不知為何的變老了。對!那個為工作忙的頭昏腦漲,對所有事情都興趣缺缺的90后,就說你呢!你已經是中年人了!

2.

2008年,藉助這些風潮,Airbnb成立,於是共享經濟開始被推進資本市場。想藉助沙發客這種互聯網共享文化建立起全新的商業公司的Airbnb,想藉助「互聯網共享」的理念,一邊隱藏自己的商務目的,一邊講產品理念推廣給用戶,一邊還要吸引用戶們主動且沒有排斥心理的參與自己的商務計劃。

這也太難了!所以,Airbnb一開始就因為缺乏創意、運營能力不夠,而難以推廣起來。

即便是加入西南偏南SXSW 2008音樂節——這個接連捧紅Twitter、Foursquare、Siri等全新互聯網產品的音樂節,也沒能引發流行風潮。SXSW甚至已經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孵化器!

好在隨後靠著幾家大媒體用「共享」標籤免費曝光Airbnb限量版麥片包裝盒活動,而獲得一定影響力,不過沒有任何業務上的轉化。好在因為這一次成功推廣免費進入了Y Combinator孵化器,順利存活下來。到了2011年,Airbnb才終於靠著西南偏南SXSW音樂節火了起來。

到今天,像西南偏南SXSW這樣的音樂節,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宣傳產品的必爭之地,互聯網創業者們也在盯著這塊風水寶地,以期一夜成名。隨後,歐美「約炮」產品Tinder,直播APP Meerkat等產品在這個音樂節上相繼爆紅。

等到2009年Uber創立,用商業推廣的方式來催熟社會風潮成了全新的創業成功學。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加雷特·坎普經常混跡於各種高端的明星社交party,利用各種手段來公關一些有名氣的人士,商務合作、事件營銷、創意推廣等等運作層出不窮。

甚至還會利用政府公關事件來博取用戶、司機的同情,釀造大規模的對抗時間,來進行長時間大規模的傳播。

這些手段能夠快速製造大量的熱點事件、流行活動,使得Uber能夠迅速在某一地區火起來,最後為了讓公司話題持續火爆,Uber成了第一個燒投資人錢大力補貼的公司。

不過,經常遊走於名利場party的工作特性,也讓Uber招募了大量本性輕浮的職員,最後鬧出了難以收場的性騷擾、性歧視醜聞。這與Uber從一開始形成的業務模式、團隊基因密不可分。

3.

到了,這些招數已經被滴滴快的易到美團百度外賣等等O2O們盡數學了過去,不過學到的技巧中,燒錢補貼的成分越來越到,隸屬於互聯網的獨特社群文化沒剩多少。

人們不再是為奇妙的互聯網作用而激動萬分,徹頭徹尾的掉進錢眼裡,變成:今天佔了多少便宜、今天拿了多少補貼。大家突然就有了老幹部待遇的感覺!

現在,共享腳踏車來了。摩拜腳踏車和ofo將大量的智能鎖腳踏車擺在了城市的各大商貿中心,隨其隨取隨停隨放。燒錢的核心變成了下單投放腳踏車。人們都說這完全就是腳踏車租賃公司,跟共享沒半毛錢關係!完全就是蹭共享經濟的熱點。

可是按照這樣的思維,所有收費的共享都不符合從沙發客開始提倡的共享精神,互聯網上的共享精神「共享經濟」更是違背「共享」理念的矛盾辭彙。把自己閑余的物品拿出來共享給需要的人,同時再從別的網友那裡共享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整個過程免費進行。

但互聯網不能壟斷「共享」這一辭彙概念。無論共享是否需要付費,無論共享是公司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原本,租賃、貸款、典當等等這些都屬於共享的一部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共享經濟行進過程中,互聯網文化倡導的文化精神沒了。那些通過虛擬的網路世界結合現實世界的痕迹,來點通不同人、不同群體間故事與靈感的行為,沒了。

共享腳踏車們故意用簡單易撬的鎖具、廉價易損毀的產品,向人們傳達一筆簡單的賬目:這是一個花上99元以後就可以隨意領(N輛)回家的腳踏車。

摩拜腳踏車創始人胡瑋煒專門跑去《朗讀者》這麼奇怪的一個節目,朗讀了蘇童的《腳踏車之歌》,來喚起人們對腳踏車的文化認同感、時空感,希望能夠引發風潮。可是立馬被淹沒進了一場紅包返現里。

人們已經蜂擁而至,盤算著互聯網能下多少蛋,能產多少利益,這些分厘必爭的計算題被。那些不可言說動人的靈魂好像被玷污了一般。

已經不能再理解互聯網內涵的創業成功人士,被視為英雄,被視為時代的頂樑柱,被視為成熟的象徵,甚至被認為是互聯網的真正內涵。

而那些還能感受到互聯網蘊藏的神奇寶藏的年輕人,則因為年輕的原罪,被認為是不成熟、胡鬧。

這也是我們總是感覺到被欺騙的原因。

怎樣在商務推廣的同時尊重互聯網中寄生的故事與靈魂?這是互聯網創業者不應該忽視的初心。

文/水上焱

本文系百略網(www.ibailve.com)原創,微信ID:wwwbailve。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