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造<製造<質造<智造<創造 | 中國製造五部曲!

趣味

本文導覽

©文丨 化工儀器網 授權發布

《製造2025》頒布兩周年以來,製造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從歷史得角度觀察製造業的發展,可以用這五個詞——自造、製造、質造、智造、創造,來描述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01

自造衰落 工業興起

人類兩千年的文明都處於自給自足的時代,那時人們自己製作工具,衣食住行很少依賴家庭之外的資源。直到蒸汽機等新能源的發明讓生產慢慢集中慢慢規模化。

因為機械能不像簡單的家庭手工業可以分散化,水能、電能等都集中在河流、礦產附近,所以就催生了一批很有地域特色的工業的誕生。

然而工業在全球的發展是不均衡的。當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的時候,還處在自給自足的手工業時期,人們衣食住行絕大部分是自己製作。小農自然經濟佔據主導的市場沒有引起工業品的規模化生產,也制約著技術的創新。

經過工業革命,西方很快進入自動化生產即機器生產時代,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生產使得西方物質從缺乏時代走向了飽和時代。

日用品的充足供應使得西方國家有更多資源投入到大型先進機器設備的研發製造當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都得益於前幾次工業革命。同樣,高端國防武器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到進一步磨礪。

02

工業化的一個結果就是產品過剩。源源不斷的機械能使得商品可以不分白晝黑夜地生產出來,但發達國家消費總量有限,為了把產品賣出去,他們發動了貿易戰。

在封閉經濟環境下,他們用武力打開了清政府國門,整個中華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機。伴隨貿易戰而來的是鴉片毒害,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掠奪中華資源,侵吞人民財富。

為了抵禦侵略,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發起了洋務運動,他們創辦鐵路、鋼鐵廠、機器製造廠,建軍校、海軍艦隊等,開啟了的工業化道路。

新成立后,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工業打下一定基礎。改革開放又拉開製造業新篇章。八十年代以後,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放開,民營製造業崛起,外資製造業進入,製造業從復甦走向強大。現在,已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成為「世界工廠」。

03

質造品牌 工匠精神

製造大國還不是製造強國。製造強國主要強調技術含量和質量,強調自主研發實力。

在邁入製造大國相當長一段時期,主要依靠大量而廉價的勞動力和總量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高度的環境污染等保持低成本大規模的優勢,沒有過硬的品牌,一直處於價值鏈的低端。經過產業轉型升級,製造強國之勢正在形成。

質造強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積累和專註,需要工匠精神。從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發成功到第一艘太空梭的誕生,到如今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所有這些成就都離不開幾代人的工匠精神。

質量結合技術讓質造走向國際。國產手機小米、華為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可,格力、海爾也已經成為實力品牌,國產汽車、飛機的國內市場佔比不斷上升。

在儀器行業,也湧現了像華立、德力西、聚光科技等一批品質企業。首個「品牌日」的到來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品牌戰略的重視。

04

智造趨勢 決勝千里

除了產品質量,現在消費者更注重產品性能。不可否認,製造業的技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而市場的需求總是走在前面。生產的簡單工業化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獨特的要求,產品的智能化、人性化、個性化成為主要性能特點,製造業的智能化迫在眉睫。

近年來,世界製造強國紛紛布局「智造」格局。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與此同時,美國制定了先進位造業回歸規劃,日本也提出振興製造業計劃,強調工業從精益化到智能化的轉變。

也不例外。科技部近日出台了《「十三五」先進位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其中,涉及國產儀器儀錶行業發展的項目也獲重點扶持。

主要包括增材製造、激光製造、智能機器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新型電子製造關鍵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智能裝備與先進工藝、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工業感測器、智能工廠、網路協同製造、綠色製造、先進位造科技創新示範工程等。

目前國內高端、大型儀器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高檔儀器儀錶走上「智造」之路刻不容緩。

05

創造發明 贏得未來

進入21世紀,製造業正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製造業的成本優勢逐步削弱,轉型升級和價值鏈攀升,互聯網和製造業緊密融合,消費者驅動,環境與資源的挑戰。

而整個製造業同樣面臨全球性、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新挑戰,規模和成本控制不再是制勝的法寶,製造業需要進行全新的、多模式的發展,創新要素顯得空前重要。

聯合國大會將每年4月21日指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並呼籲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顯示了創新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重要動力已獲得廣泛國際共識,方案再次為全球課題貢獻智慧。

隨著經濟的崛起,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逐漸轉移到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更具優勢的地區,的製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差無幾。那麼未來的優勢必然從創新出發。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全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經讓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創新的基礎素質,「雙創」背景下,正湧現出一群充滿激情的企業帶頭人,他們積極創新,致力於佔據產業鏈的高端,未來,「製造」定會成為「創造」、「發明」。

06

結語

實際上,「工業革命」始終是近現代的主旋律,它不是一個完成時而是一個進行時。同樣,「洋務運動」也是一個一直延續的運動,我們從19世紀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到今天這個追趕的使命還沒有徹底完成,「路漫漫其修遠兮」!

而學習與創新也是相輔相成互不衝突的,在引進技術的同時,正在以強大的創新實力實現飛躍發展,在某些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古代我們有四大發明,而近現代我們主要是在製造先進國家已經研製出來的產品。未來,還會朝著發明創造的方向前進,為世界貢獻新的文明成果。

科技 ● 智造 ● IT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