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糖尿病人該怎麼吃蛋白質?

我們每天吃進各種各樣的食物,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存在一定的規律。從營養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攝取食物的目的是滿足維持生命活動和代謝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如

蛋白質

、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等。其中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能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故又將這三大營養素稱為生熱營養素。生熱營養素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相互之間存在一個適宜的比例,只有在這個比例範圍之內,人體能量、物質代謝才會進行順利,器官、組織的功能得以正常。生命科學研究證實,健康成年人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能應佔總能量的50%~70%,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0%~15%。

過去,由於錯誤地認為糖尿病患者飲食中應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最初要求一天控制在50克內)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後來發現這不僅不利於血糖的控制反而更易發生急性代謝併發症和其他慢性併發症。這是因為攝取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比例過低(小於40%)時,則脂肪所佔能量的比例必然偏高;脂肪的代謝有賴於糖的代謝正常才能進行徹底。糖尿病患者常有糖的代謝異常,再加上脂肪熱比偏高,很可能使脂肪代謝不完全,結果脂肪代謝中間產物——酮體,在體內大量堆積,極易使患者發生酮症酸中毒。即使是正常人,當脂肪的供熱比例長期超過30%以上時,也會發生與脂肪代謝異常相關的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脂肪肝、動脈血管硬化等;如果糖尿病患者膳食脂肪供熱比例偏高,就更易發生這些慢性併發症。當然,如果患者由碳水化合物所供能比例經常過大時,也可能加重胰島功能負擔。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負氮平衡,即體內蛋白質的代謝消耗大於膳食補給。如果膳食中蛋白質所佔熱比偏低,難以糾正負氮平衡現象,故患者蛋白質的供給應比正常人略高,但是長期給予高蛋白飲食,對病情控制亦無益,因為蛋白質在滿足代謝需要之後,多餘的蛋白質通過糖的異生作用亦可使血糖升高。另外,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長期攝入過高的蛋白質也是不合算的。併發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膳食蛋白質供給則宜給予低蛋白質飲食,蛋白質所佔熱比在10%或每公斤體重每天0.6~0.8克即可。

綜上所述,沒有併發症的糖尿病飲食中三大供熱物質合理的比例分別為碳水化合物佔50%~60%,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5%~20%為宜。

根據上述飲食原則,糖尿病病友要保證每天攝入穀類主食不得低於150克(3兩,乾重),魚、肉、蛋及豆製品共150克(3兩),烹調油不超過25克(半兩)。

其中,蛋白質是維持生命代謝至關重要的物質,病情控制穩定、沒有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膳食中的蛋白質供給量應與正常人相同,即成年人每公斤體重1.0~1.2克/天。一個理想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應攝入蛋白質60~70g,或蛋白質所佔總能量的比例12%~15%。美國糖尿病協會關於糖尿患者的營養建議和原則指出:糖尿病患者一天中的熱卡約10%~20%來自於蛋白質為好,當然這種蛋白質應主要來自於動物也可以來自於植物。

但多數情況下,患者的病情是複雜多變的,這時患者膳食中的蛋白質供給量也應作相應的變化。如在初次診斷為糖尿病時,相當一部分患者的血糖波動較大、病情控制不好。此時患者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易出現氮的負平衡(即消耗大於攝入),故蛋白質供給量需適當增加,按每公斤理想體重1.2~1.5克/天計算為宜。另外,一些處於特殊生理時期的患者如孕婦、乳母、兒童則應根據各自生理的特點給予足量的蛋白質,以保證胎兒、兒童的生長和發育需要。如妊娠中期(4~6月)患者每天應在基本供給量的基礎上增加15克、妊娠後期(7~9月)及哺乳期每天應增加25克蛋白質。兒童患者膳食蛋白質可佔總熱量的15%~20%,且其中優質蛋白應佔1/2或更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