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一戰賺了10億美金,成功敢於下重注!

1992年,德魯肯米勒,索羅斯打賭英鎊貶值,獲利10億美元。

1

「我從(喬治·索羅斯)身上學到很多,但可能最為重要的並不是你是對還是錯,而是在你正確時你賺了多少,而錯誤時你賠了多少錢。」基金經理人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說。

事實上,當年狙擊英鎊狂賺10億的創意及操盤者,皆為德魯肯米勒。那麼,索羅斯做了什麼?

德魯肯米勒在演講中稱,當時索羅斯所做的交易中,約90%都是他的點子,但索羅斯比他「更有膽」。

在那個「索羅斯大戰英格蘭央行」的傳奇故事中,德魯肯米勒的15億美元押注即將到期兌付,正考慮進一步增加頭寸撥備,甚至建議把所有錢都押上。索羅斯稱,這「太荒謬了」,「你知道這種事情多久才能出現一次嗎?」

「信心十足但是只投入很小頭寸,這麼做是沒有道理的。」索羅斯說。

最終他們加上槓桿,押上了100億美金,並大獲全勝。

索羅斯的策略是:「專攻要害。」

如德拉肯米勒所說的那樣:「當你對一筆交易充滿信心時,就要給對方致命一擊。索羅斯對我不多的幾次批評是因為我對市場判斷正確時,沒有最大限度地抓住機會放大勝果。」

巴菲特在2010年寫給股東的信中寫到:「好機會不常來。天上掉餡餅時,請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頂針。」

我戲稱索羅斯和巴菲特是「索菲特」:他們都是那種伺機而動、咬住就不放口的致命性攻擊動物。

就像電影《大創業家》里,描述的那位把麥當勞從創始人手中搶走的推銷員。他不斷失敗,但是一旦遇見超級機遇,便死死咬住,談判的時候寸土不讓,毫不留情。這固然令人生厭,然而,人類社會的某個底層邏輯,依然是叢林法則。

2

華爾街狼王Icahn曾經重倉奈飛(Netflix),三年內大賺20億美元,卻因早拋而少賺了50億。

2011年末,奈飛因一系列錯誤,股價由300美元狂跌至50美元。Icahn的兒子Brett認為,市場對奈飛懲罰太重,流媒體未來光明。於是買入奈飛10%的股票。

兩年後Icahn賣出一半,獲利8.25億美元。2015清倉,總盈利20億美元。

時至今日,奈飛又漲了88%。

若如巴菲特般持有,他的盈利將是50億美金。

Icahn說:「我不會因此哭泣,我嘗試在便宜的時候買入,並且在獲利時賣出。你永遠不可能總是在頂峰時賣出。可能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你可能踩准幾次點,但這個概率就像是拉斯維加斯賭場的概率。」

說得固然洒脫。Icahn的一隻基金,2016年虧了近60億美金。

3

巴菲特曾說,每個投資人都應該假設自己手中只有一張可以打個20個的投資決策卡,每作一次投資就在卡片上打一個洞,用完為止。

正如芒格所言: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10筆投資去掉,我們就是一個笑話。

很多投資頻繁買賣,掙點小錢,期待積少成多,但總體盈利不多。一旦市場下跌,全貼回去了。文藝復興基金的高頻交易,雖然看起來是「極高頻+細微套路」,但核心是演算法,而非高頻。

機會來臨時敢於下大注。

真理往往有兩個特點:1、很簡單;2、沒有操作指南。

巴菲特用水桶去接機會,不是人人都會,人人都敢。

2008年9月金融危機的最悲觀時刻,巴菲特用超級大盆抄底,巨額投資先後超過300億美元。但到年末,公司市值縮水115億美元。到200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凈值增加218億美元。

抄底總是嫌早。股神也不例外。巴菲特1973年買華盛頓郵報不久便跌二成左右,1988年股災后買入可口可樂不久下滑30%。

最近的例子,巴菲特從2011年3月份開始買入IBM的股票,平均每股成本近170美元,後來股價跌至143塊。同期標普500大漲約60%。但巴菲特依然繼續加倉。時至今日,巴菲特說:我錯了。

你會跟股神下大注去抄底嗎?畢竟,巴菲特的舞台,是二戰後持續60餘年的美國大牛市。假如這超級牛市不再呢?

索羅斯敢於下大注於狙擊英鎊,是因其判斷:假如錯了損失不大,假如對了能賺不少,而且對的可能性大很多。

索羅斯獲取利潤的另一秘訣是:投資在先,調查在後。

提出假設,建立頭寸,小試牛刀考驗假設,等待市場證明正確與否。若正確則追加頭寸,否則及時撤出。有時候確認一個走勢相當費時,很可能猶豫不決之際市場已開始逆轉。「提出假設后立即建立頭寸」,有助於其抓住最佳投資時機。

德拉肯米勒在市場趨勢反轉時,用「價值分析法」來測度期貨價格可能達到的範圍,但他強調「價值分析法」不能用來確定入市時機,他用來確定入市時機的重要工具是「持倉量的分析法」和「技術指標分析法」。

天才如德拉肯米勒,因對自己在2010年市場波動期間的表現感到失望,宣布退休。

4

彼得·蒂爾在他那本著名暢銷書《從零到一》的第七章Follow the Money里總結:

1.只找最好的,因為最好的產生了更多的價值。

2.這個世界是不成比例的(二八定律)。

3.投資家會把自己每年每天的精力用在和初創的企業共同發展上,最後,投資家投資的企業中,一家帶來的收益超過其他所有,而第二名帶來的收益,又超過除了第一名的所有。

4.美國新創企業的不到1%接受風險投資,風險投資金額只佔美國GDP的0.2%,但是風險投資的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占私營部門的11%,這些企業的收益占美國GDP的22%。

5.最優秀的12家接受風險投資的企業價值2萬億。

6.進入正確的公司,比在一個公司裡面做正確的事情有價值。

成功投資了facebook等公司的米爾納,其核心策略是:貴精不貴多、大手筆押注、儘早入場並以巨額回報為目標。過去五年,米爾納的團隊審核過全球250家公司,只對其中一小部分下了大注。

麻省理工學院前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研究:

人們在面對多個選擇時,即使明知其中一項可以獲得最大成功,他們也不願意輕易放棄其他選擇。

專註,聚焦,可能是最眾所周知、又最難實現的。尤其對於聰明(但又不夠那麼智慧)的人。

5

彼得·蒂爾推崇冪次法則:一小部分的公司完勝其他所有公司。而撒大網的投資者因為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僅僅幾個日後價值勢不可擋的公司上,就會與這樣的稀有公司失之交臂。

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家總結出了兩個很奇怪的規則:

第一個規則:只投資給獲利可達整個投資基金總值的有潛力的公司。如此就將大多數可能的投資消除了。

第二個規則:因為第一條規則太嚴苛了,所以不需要其他規則。

如果打破第一個規則呢?彼得·蒂爾舉例:

安德里森·霍洛維茨投資基金2010年在Instagram公司投資了25萬美元。兩年後Facebook以10億美元買下該公司時,安德里森已經賺到了7800萬美元,兩年不到312倍的回報。

問題是,安德里森的基金規模是15億美元:如果只開出25萬美元的支票,那麼它得找到19個Instagram,才能收支平衡。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投資者總是對值得投資的公司投資得更多。

彼得·蒂爾的基金只關注五到七家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具有獨特的基本面,未來可能擁有數十億美元的價值。彼得·蒂爾認為,如果一個投資者不關注事物本質,而是關注其是否適合多元化避險策略的財務問題,那麼投資就像是在買彩票。

他們所列的投資標的會很少,因為最具特色的公司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公司會勝過其他所有公司。

6

真理沒有說明書。

一個真理可以用另外一個真理去解釋,但另外一個真理還是沒有說明書。

你可以持續地用另外一個真理去解釋,直至如貪食蛇般解釋回最初的這個真理。

「機會來臨時敢於下大注。」——需要兩位天才方能使用這一真理:德拉肯米勒負責發現機會,索羅斯負責下大注。

我等凡人,如何下這類大注呢?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