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盤點二戰中的名將之史

潛水了這麼久,發現吧里很少有關於二戰的帖子,於是想了又想,還是決定幫吧友們科普一下二戰名將們的故事,如果有錯誤的地方,請吧友提示出來,我會加以改正

1888年6月17日,古德里安出生在維斯瓦河邊的庫爾姆。他的母親名叫卡拉娜·克爾齊霍夫,父親弗雷德里希·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亞輕步兵營的中尉,而他的先世只有地主和律師兩種職業。因為父親是個職業軍官,於1891年調駐阿爾薩斯州的柯爾馬。6歲那年,古德里安在柯爾馬入學讀書。1900年,父親又調駐柏林州的聖阿伏德,因當地沒有高級中學,且父親收入有限,希望兩個兒子都以軍人為職業,所以選定軍官學校作為他們的升學對象。1901年4月5日,古德里安和弟弟一起進入了巴登地方的卡爾斯魯厄軍官學校,一直到1903年4月1日,古德里安才轉到柏林附近的學校——大里希特場的中央軍官學校去學習軍事。1907年2月,古德里安畢業,被分配到駐在羅林州,比特赫的第十漢諾威輕步營當見習官。

1907年4月至12月,古德里安在梅茲又一次參加了短期軍事訓練,1908年,他到梅斯的軍事學院學習,晉陞為少尉,後來又回到了原隊。1909年10月1日,他們的輕步兵營被調到漢諾威省,去擔任駐防的工作。1911年,古德里安和在漢羅福省駐防時相識的Margarete Goerne(瑪加麗特·哥爾尼)相愛,但他父親認為他還太年輕,而不應該過早結婚,因此派他到第三無線電營執行任務。1913年10月,他們終於結婚,並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兵部隊作戰,長大后成為了一名將軍。一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長。1922年,他調任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青年時期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創造性的想象力,從不滿足於現有的戰術、技術、兵種。他經常在《軍事周刊》雜誌上發表探討當代軍事問題的文章,以至於這個周刊的主編阿托克將軍經常訪問這位年青的軍官。他經常利用戰術演習和兵棋推演的機會,發表自己關於坦克將成為地面戰場主宰的新觀念。於是,古德里安逐漸有了名氣。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隊總監部參謀長。

在英國舉行的演習和我們利用模型的演練都加深了古德里安[3]的各種認識。他認為:「只有支援坦克的其他兵種具有與坦克相同的行駛速度和越野力時,坦克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在諸兵種合成兵團內,坦克應起主導作用,其他兵種則根據坦克的需要行動。因此,不要把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閃電戰術有三個要素,即奇襲、快速和集中。他認為在作戰中應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與飛機密切配合,突破對方的某一狹窄地區,其後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軍隊著手掃蕩對方的陣地及據點,迅速擴大佔領區域,實施包圍、合圍,殲滅對方部隊,迅速向縱深發展勝利。古德里安認為這種戰術對進攻戰役的勝利和整個戰爭的勝利將起著重要的作用。他還認為坦克武器具有三個特徵:裝甲、機動、火力。凡是要準備進行激烈戰鬥的一切坦克,應具有相當強度的裝甲,能夠不為對方的防禦火力所擊毀;要想取得勝利,盡量使坦克運動迅速,不顧敵人的阻撓,一直向前運動,使敵人無法建立一個新的防線,最後把攻勢深入敵人的後方,火力是坦克武器的最重要特徵,它的火炮在坦克靜止和運動時,都可以開炮射擊,坦克前進時,可以把它的火力攜帶著一同行走。

古德里安上述理論的創立,一方面是他總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摩托化車輛運輸部隊的經驗和教訓,從中得到啟示;另一方面,他汲取了英國人富勒、利德爾·哈特等人著作中的主張和思想,利德爾·哈特是第一個注意到使用裝甲兵作遠距離的突擊,向敵人的交通線發動攻擊,而且建議成立一種裝甲和裝甲步兵混合單位的新型兵種。以後古德里安創建和訓練的就是這樣的新型部隊。古德里安的貢獻不僅在於創立理論,而更主要的在於將它付諸實踐。他主持改進和試製新型坦克,如虎式重型坦克、豹式坦克。古德里安的軍事理論、實踐,曾遭到一些高級將領的激烈反對。但富有侵略性的希特勒,出自他對外擴張的需要,卻大力支持古德里安的戰略戰術觀點。1933年,德國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發展表演會上,當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親自指導的摩托化部隊表演時,情不自禁地一再說道:「這就是我所需要的東西!」1934年7月,德軍建立裝甲兵部隊,希特勒派古德里安為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系統地研究了一戰時期戰術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和富勒的軍事理論,逐漸萌生了以機械化部隊為主體,各軍兵種密切協同的戰術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機動、進攻、迅速的「閃擊戰」理論,也被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裝甲兵總監這個職務,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戰略戰術思想付諸實踐的機會。1935年德國建立起3個裝甲師,古德里安任第二裝甲師的師長。每個裝甲師中有一個裝甲旅,其坦克總數不少於561輛,支援它的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另加摩托化炮兵、工兵、通信、戰防等單位,還有一個搜索營。從此,德軍裝甲兵得到了飛速發展。古德里安的過人之處是他的戰術遠見,他設計的作戰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進攻。從1936年至1937年,他出版了一本名叫《注意—坦克!》的書,書中闡明了德軍以後將要在戰爭中運用的坦克戰術。1938年,希特勒任職古德里安為機動部隊總監,統管裝甲兵部隊的一切組織和訓練事項。這一年,德國又試製成功了3號坦克和4號坦克,這兩種坦克在二戰中是德軍裝甲兵部隊的基本裝備。同年,希特勒吞併奧地利時,古德里安率領兩個裝甲師打頭陣。儘管路上有些戰車因技術故障而拋錨,但還是在兩天之內前進了數百公里,創造了部隊機動速度的新記錄。從而顯示了裝甲兵部隊的優越性。

保盧斯

保盧斯在德國黑森州布賴特瑙鎮出生,為一教師之子,其父曾經設法為保盧斯弄得海軍軍官學校的學位,但並不成功。其後,保盧斯被送往黑森的瑪堡大學短暫修讀法學,但他在不久也被淘汰了。屢遭挫折的保盧斯只好在1910年2月進入第111步兵團充當候補軍官。他在1912年7月4日與羅馬尼亞貴族埃列娜·羅塞蒂-索列斯庫 (Elena Rosetti-Solescu)共結連理。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保盧斯所屬的第111步兵團為西線戰場的主力。而他於1914年秋在法國的孚日和阿拉斯經歷了生平第一次戰鬥,但不久后就因為疾病而撤回,並於南線的馬其頓中作為軍方辦公人員。直至戰爭完結,他已經晉陞為上尉。

一戰過後,德國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並被迫裁軍。幸而,保盧斯留下來,並轉往裁軍后的斯圖加特第11步兵團作為一連長。他在1921年至1933年這段動蕩的時間內曾經當過形形式式的職務,並在1934至35年間擔任摩托化旅的指揮官。在1939年,他更獲晉陞為少將。

保盧斯領導的德軍第6集團軍兵力達33萬人,是一支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它被圍而且被徹底擊敗后,希特勒氣得無法自制。他企圖收回前幾天授予保盧斯元帥銜的決定。他邊跺腳邊喊,說保盧斯欺騙了他,沒有開槍自殺,卻當了俘虜。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以後,德國舉行了全國哀悼日,承認自己遭到了失敗,並為保盧斯舉行了葬禮。在葬禮上,希特勒親手往空棺材上放入未來得及授給保盧斯的鑲有鑽石的元帥杖。

曼陀菲爾

哈索-埃卡德·馮·曼陀菲爾(1897-1978.9.24)是納粹德國坦克兵上將(1944年)。1916年參加德皇軍隊,后在國防軍和德國武裝力量中服役。1940年-1941年任隆美爾軍隊的坦克師長,1941-1944年指揮坦克第七師和國防軍「大德意志」,參加過在莫斯科、基輔、日托米爾、雅西等戰役。1944年9月任第五集團軍司令,參加阿登戰役。1945年3月任坦克第三集團軍司令,先後在科爾堡、普倫勞茨、新勃蘭登堡等阻擊蘇軍進攻。戰後為美軍俘虜。中文名.曼陀菲爾 別名.哈索-埃卡德·馮·曼陀菲爾 國籍德國 出生地德國的波茨坦 出生日期1897 逝世日期1978.9.24 職業納粹德國坦克兵上將

曼陀菲爾於1897年1月14日生於德國的波茨坦(Postdam),他出身於一個顯赫的具有zhengzhi和軍事傳統的普魯士貴族家庭。

戈林

戈林於1893年1月13日在德意志帝國邦國——巴伐利亞王國南部羅森海姆的馬林巴德療養院(Marienbad)中出生,父親為海因里希·恩斯特·戈林(Heinrich Ernst Göring),母親為海因里希的第二任妻子芙蘭西絲卡·泰芬布勞恩(Franziska Tiefenbrunn)。海因里希原為一名騎兵軍官,后改作外交人員,曾於德國西非殖民地(納米比亞)擔任行政首長,后被派至海地擔任總領事。

芙蘭西絲卡懷著戈林時,海因里希即正擔任海地總領事,為了專心生產而返回德國,於附有「騎士」頭銜的赫爾曼·馮·愛普斯坦醫師(Hermann Ritter von Epenstein)經營的療養院中生活,後於該地產下戈林。海因里希與芙蘭西絲卡之間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共五個孩子,其中戈林為家中的第四個孩子,三兄弟中排名第二,戈林有一兄長卡爾·恩斯特(Karl Ernst)、兩位姊姊奧爾佳(Olga)、波拉(Paula)和一個弟弟阿爾伯特。海因里希在與前妻卡羅琳·瑪利亞·迪·涅雷(Caroline Maria de Neree)的婚姻中也有五個孩子,他們相當於戈林的同父異母兄弟,在其家族中,赫爾曼實際上排名第九。愛普斯坦擔任了戈林的教父,並賜予後者自己的名字「赫爾曼」,而中間名的「威廉」則取自德皇威廉二世。愛普斯坦是出身於柏林地主貴族的醫生,由於擔任普魯士皇室的御醫,在其圈內亦頗有影響力。愛普斯坦本身信仰天主教,但因為父親是猶太人,所以愛普斯坦算是半個猶太人。愛普斯坦在擔任軍醫遠赴非洲后與擔任當地總督的海因里希結識,后深交成為知己好友。戈林的母親芙蘭西絲卡是愛普斯坦常挂念的病人,之後又與後者偷情,這段關係自亞伯特出生前開始,故有傳聞指出亞伯特實際上是愛普斯坦的私生子。芙蘭西絲卡生下戈林后,海因里希也自海地回國。不久后,芙蘭西絲卡將僅六個月大的戈林託付給菲爾特的友人照顧,時間長達三年。1896年,海因里希與芙蘭西絲卡皆已返回德國。1900年,戈林同父母舉家搬到普魯士柏林的弗列德瑙(Friedenau)居住,父親雖然是高級外交官,但子嗣眾多的他不怎麼富裕,生活也過得相當嚴謹。海因里希在德意志帝國高級官員中算是少見的自由派人物,時常為受德國殖民的有色人種發言,令當地zheng府立場頗為難,因而在其返國后被貼上了shehui主義者的標籤,不得不提早退休。

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全名曼弗雷德·阿爾布雷希特·馮·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5.2—1918.4.21),是一名德國飛行員,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ace of aces)。他也是戰鬥機聯隊指揮官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擊落最多敵機的的戰鬥機王牌飛行員,共擊落80架敵機之多。里希特霍芬於法語區被稱為「le Baron Rouge」、「le Diable Rouge」、「Le Petit Rouge」,英語區稱他為「Red Knight」(紅騎士)和「Red Baron」。德國將Red Baron翻譯為「der Rote Baron」,這個綽號於德國國內廣為流傳。

希特勒、魯登道夫、衝鋒隊隊長戈林與約3000名的隊員開始向市中心的音樂廳廣場前進,途中曾遭遇到一支武zhuangjing察部隊,後者把守著一座橋樑不讓希特勒等人通過,而戈林即前去威脅警ljing察隊長,若他對衝鋒隊開槍,他就要將押在隊伍後端的人質槍斃,警察隊長即不再阻攔他們。可是當希特勒等人來到了音樂廣場附近的「統帥堂」涼廊時,又有一支警隊出現。這次魯登道夫的名聲不再有效,爆發了槍戰。戈林在槍戰中槍倒地,其中一顆子彈還貫穿了他的鼠蹊部,離動脈僅有幾毫米的距離。衝鋒隊隊員將他抬上車逃離現場,之後戈林受到一位猶太傢具商之妻——伊里絲·巴林(Ilse Ballin)的保護。由於巴林曾為護士,她也給戈林的傷勢做了應急處理,並將他送到有親納粹醫生的醫院,戈林之妻卡琳得到消息后也前去該地。為了躲避jing察的追捕,戈林一家先是躲到加爾米施-帕滕基興的卡琳朋友家中,后再逃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