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最牛爆品 一瓶酒賣500億

導讀:最牛爆品 一瓶酒賣500億

一個白酒品牌,一年賣500億

在任何一個行業、品類里,一個品牌做到500億,都是一個不俗的成績,不俗的商業傳奇!

而在白酒領域,它就創造了這樣的傳奇。

它就是白酒第一品牌——茅台!

它2015年營收326.6億、凈利潤155.03億;2016年營收388.62億元,同比增長18.99%;凈利潤167.18億元,同比增長7.84%。

2017上半年,茅台集團營收突破300億,達到309億元,同比增長31.16%。

按照這個速度,今年茅台業績達到500億完全沒問題。

但是,茅台並非一開始就領先

20年前,它只是白酒業20為左右

雖然,今天茅台已經成為白酒業老大,絕對的一哥。

但是,它並非一開始就領先,1996年,它的業績只排在國內白酒20位左右,前面銷售業績2倍於茅台的公司有十幾家。

在2002年,茅台之後的最大對手、酒業大王五糧液,還是茅台營收的3倍,2002年,五糧液的營收達57.1億元,是茅台18.35億元。

但是,但是經過20年發展,茅台卻成了白酒行業的絕對老大。

2013年,茅台的營收(309.22億元)首次超越了五糧液(247.19億元)。此後幾年間,五糧液的主營收入已經無法與茅台抗衡,2017年上半年,茅台集團營收已經是五糧液的近兩倍(茅台集團上半年營收五糧液2017上半年營收156.21億元)

如今,茅台凈利潤秒殺國內白酒行業。甚至於,這個業績、凈利潤即使與互聯網行業相比,僅次於騰訊、阿里,可以與百度一爭高下,至於其他互聯網公司,更是秒殺。

而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通過怎樣的轉變成就了這個傳奇?從最初的白酒行業20位左右,成為了行業第一?

以下是詳細內容

僅靠一瓶酒,一年賣出326億!它才是最牛的爆品!》

(註:326億是茅台2015年業績,茅台2017年將突破500億)

世界上年收入超過10億美金的酒類品牌,總共有四個——軒尼詩、人頭馬、馬提尼以及茅台。

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茅台一個品牌的價值竟超過了軒尼詩、人頭馬、馬提尼三大世界名酒品牌價值的總和:《貴州茅台2015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6.6億元,凈利潤155.03億元。

伴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頭又一頭豬飛上風口,豬的兩隻翅膀,一隻名為「互聯網思維」,另一隻便喚作「爆品戰略」。然而,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風口上的豬紛紛「折翼」。相比之下,儘管身處傳統行業,儘管面臨行業寒冬,茅台卻憑藉一瓶酒,身價估值上千億。

「國酒」之慢

縱觀整個白酒發展史,上世紀70年代,瀘州老窖獨領風騷;1977年,汾酒超越瀘州老窖,成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冠軍;1994年,五糧液抓住渠道變革,超越汾酒,穩坐冠軍寶座。

然而,茅台自1951年從小作坊起家,發展60餘年,業績卻並非一直漂亮。1996年之前,茅台的年銷售額為5億,彼時,年銷售額在10億以上的白酒企業有10餘家,茅台僅排在20名左右。

茅台發展為何如此之慢?

▲茅台鎮

從外部因素來看,地理位置是重要原因之一。茅台位於仁懷市赤水河畔,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此地交通閉塞,季國良曾因此大為苦惱。

「1964年我從江蘇到茅台,一共走了9天,其中從遵義到茅台鎮就走了4天。當時遵義到茅台只有一條三級公路,人口流動很少。」

直到1992年,茅台在做新增產能2000噸規劃時,才另修建了一條三級公路,但即便如此,這樣的交通環境依然不利於茅台酒廠的發展。

原因之二是貴州省白酒企業的稅負普遍偏重。貴州省2013年整體財政收入約為1000多億元,不如東部地區一個省的一個地級市年財政收入,酒類一度是貴州省重要的經濟支柱,在這種情況下,貴州酒類企業的稅負也是目前國內最重的。據了解,貴州和北京、廣東等地的酒企稅負一樣,都超過了30%,而河南、湖北的酒企稅率為10%左右,四川為15%。

「我曾經計算過,從1984年到2011年,這27年茅台總共交了400多億的稅,如果按照河南和湖北的稅率來計算,我們可以少交260多億元,即使按照四川的稅率來計算,也能少交200多億元,對於一個企業來說,200多億能做很多事情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原因之三是醬香型白酒投資成本高。都知道醬香型酒好,但弊端也不少,例如五斤糧食一斤酒,但計劃經濟時期的貴州是個缺糧的省份,要靠外面調糧來保證百姓生活用量,這種現狀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發展。加上醬香型酒是濃香型酒投資的兩倍多,缺乏資金投資與擴建。

「生產周期長,資金積壓的就多,本來1000噸的,因為周期長,庫房裡面有四五千噸放著,資金占用多,周轉慢。」

茅台發展之慢,更重要的原因源於內部。茅台在其發展的前50年,觀念和思想落後,習慣做「老爺生意」、「兩腿完全不邁出門」。

1989年以前,茅台內部700多名員工,卻連一個供銷人員都沒有,做生意全憑上門,這樣的做法使得茅台既沒有作價權,也沒有分配權,即便在1989年成立了供銷科,整個科室一共也只有4個人,2個人做供應,2個人做銷售,僅憑4個員工,就想改掉一貫的「老爺生意」風格,顯然是天方夜譚。

直到危機逼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所有企業風雨飄搖,酒企頓時倒掉一片,其中就包括當年央視廣告標王秦池。相較於業績下滑,茅台內部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江湖險惡」。

就是在這片如同死蔭的曠野里,茅台開始謀變,這才使其抓住了而後蓬勃發展的生機。

「三駕馬車」

眾所周知,季克良是茅台的「大家長」。

1964年,大學剛畢業的季克良來到茅台酒廠,與工人師傅一起勞動,從投料、背酒糟、上甑開始,一步一步學習茅台酒釀造基本工藝。他花了20年時間,從青絲如黛到兩鬢蒼白,總結出茅台酒釀造工藝10大特點,以此保證了茅台酒難以超越的品質。

▲季克良

可以想象,季克良為茅台今後的發展修鍊出深厚的內功,而袁仁國的出現,便標誌著茅台進入了加速時代。

1998年,處於低谷的茅台正式實施改制,此時,一個叫袁仁國的年輕人,出任茅台集團總經理,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改革:

首先,建立營銷隊伍。先是酒廠的各個宣傳欄里都出現了一則醒目的通知:廠里決定在全廠範圍內招聘營銷人員。很快,在89名競爭者中,袁仁國親自挑選出了17名營銷人員。在進行短期強化培訓后,公司中層領導親自帶領這些營銷人員迅速深入全國市場,奔赴銷售第一線,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監控,逐步使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可控系統,在市場駕馭上變被動為主動。

其次,轉變觀念,將重心向消費市場轉移。一是瞄準名商場、名超市建好專櫃;二是瞄準名酒店、名賓館抓好促銷、直銷和終端消費。袁仁國一個省、一個城市地跑,建立茅台銷售片區、設立茅台專賣店,設定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市、2800多個縣級市建立起「中心配送站——經銷商——專賣店」營銷網路的目標。

關於袁仁國在一線走得有多勤,到過茅台酒廠的經銷商都知道。到茅台酒廠,要見到袁仁國並不難,只要他在廠里,必定會在吃飯時來給大家敬一杯酒,感謝經銷商對茅台的支持。

1998年年底,茅台如期完成2000噸的銷售任務,全年銷售比1997年增長13%,利潤增長7.7%,雖然與五糧液4000多噸的年銷售相差巨大,但值得慶賀的是,這是茅台創歷史以來的最好水平。

如果說袁仁國帶領茅台實現了「一級加速」,那麼緊接著喬洪的到來,便徹底將茅台這顆衛星成功送上了天。

2000年,喬洪的進入,使茅台的營銷煥然一新。

喬洪剛調任茅台總經理時,茅台的銷售額只有9.8億元,而到2006年數字是62億元,7年至少增長7.48倍,不能不說主要得益於喬洪大規模建立的專賣店及網路銷售渠道

喬洪上任之後,全面開始了茅台的市場開拓,在全國大規模鋪設專賣店,不斷開發各種不同規格、不同系列、不同品種的酒,迄今品種已近200種。茅台還為機關、團體和知名人士定製專用產品,為黨政軍部門和大企業封壇窖藏茅台酒。茅台很快成為行業新星。

季克良、袁國仁、喬洪「三駕馬車」的組合,不僅對茅台的戰略方向做了正確把控,同時形成了渠道上合理的利益分配,之後,「三駕馬車」便成了茅台管理層的代名詞。

逆襲三步曲

無論行業內外,關於茅台如何逆襲五糧液,一直是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可是鮮有人知道,為了這場逆襲,茅台曾布局了10年之久。

第一.杜絕大經銷商

拿茅台與五糧液對比,就不得不提到五糧液的大經銷商模式。

上世紀90年代,五糧液的大經銷商模式所向披靡,當亞洲爆發金融危機之時,其他酒企收入下降,唯獨五糧液收入不減反增,一舉拉開差距。但時過境遷,它的模式反成為變革的阻力,大經銷商就像地方割據的藩王,只願意佔有市場,而不願花力氣做透市場。

當茅台看到五糧液因過分依賴大戶,沒有適當控量、對品牌建設忠實度不夠等原因業績下滑之後,迅速吸取教訓,杜絕大經銷商模式,不允許一家獨大,廠家對其「小而美」的經銷商有絕對控制權。

「五糧液有年計劃上千噸的經銷商,而茅台連上百噸的經銷商都罕有,大經銷商往往不願意好好耕耘品牌,反正量大,殺價也能賺錢。」

於是,五糧液在逐步陷入困境之時,茅台卻在全國發展了1600餘個經銷商,搭建了2700餘家專賣店,並滲透到每個區縣。

第二.定位高端群體,培養用戶習慣

從用戶購買力來說,濃香型酒是市場需求最大的酒種。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銷售的550萬噸白酒中,濃香型酒佔320萬噸,而醬香型中僅佔20萬噸,其餘為米香型酒和清香型酒。

醬香型酒味重,少有人在一開始就習慣這種口味,但若喝慣了,就會覺得其他類型的酒無味。這就如同每個地方菜的口味不同,川菜味重,一開始難以接受,可一旦習慣,就再難罷口。

精準抓住用戶消費心理之後,從2001年開始,茅台每年給政府機關、軍隊免費送酒,久而久之,養成這類高端群體喝醬香型酒的習慣。正是因為這個高明的戰略,茅台才有了強勢的決策力和話語權。

比如,2005年9月,茅台停止了與麥德龍的合作,原因在於麥德龍屢次低價銷售53度茅台酒,作為價格標杆的大型賣場,極大的影響了茅台酒全國的價格信心。所以茅台痛下決心,斬斷與麥德龍的合作。

再比如,2009年,茅台在年中、中秋和2010連續發布三次「漲價令」,零售價從500元拉升到680元,2010年,茅台繼續在5月、中秋和2011年春節前三次調價,到2011年年底,53度飛天茅台終端零售價飆升到1680元,超越五糧液達500元/瓶,漲價的主動權被茅台牢牢掌控在手中,完全確立了53度飛天茅台作為高端白酒價格標杆的地位。

第三.放開代理權

2012年年底,波及整個白酒行業的政策壓力和經濟環境壓力,並沒有讓茅台獨善其身,零售價從最高時2000多元一路下跌到1000元左右,價格幾近「腰斬」,五糧液的情況同樣如此。但從當年的利潤率來看,茅台持續增長,而五糧液卻出現了下降,區別同樣出現在二者的策略上。

2013年12月的茅台經銷商大會上,茅台再度宣布以999元的價格放開代理權,在此前的7月,茅台已經十年來首次放開代理權,並由此帶來了超過2000噸的增量,為茅台完成當年的銷售任務和利潤指標提供了保證。

999元放開代理權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茅台在當年穩住了價格下滑的勢頭,在當時,終端出貨價始終穩定在950元左右,相對於819元的出廠價而言,還有100元的渠道利潤空間。

▲自2010年起,茅台年銷售額額持續上漲

結語

從早期行業二三梯隊的白酒品牌,到如今名震中外的「國酒」,茅台用十年的戰略布局成功逆襲,完成從產品、價格、營銷乃至渠道的全方位變革,堪稱近代商業發展史中一部經典而系統的商業案例。

在當下互聯網創業的大潮中,用戶並不是唯一,企業成功依舊無法離開產品、價格和渠道,比起燒錢供血,賺錢造血才是企業最根本的生命力。

一方面,好的產品必不可少,本身茅台歷史悠久、品質獨特,而昔日掌門人季克量花20年時間在工藝上,從青絲如黛到兩鬢蒼白,最終總結出茅台酒釀造工藝10大特點,保證了茅台酒難以超越的品質。

另一方面,好的運作也必不可少,如果茅台沒有轉變思維,沒有從坐商(坐著等客戶上門)變成行商(建立營銷隊伍、拓展市場、渠道商建設於管理),茅台也很難有今天的地位。

而缺乏好的產品、缺乏好的運作(仍舊停留在坐商狀態),是很多企業陷入困境,難以突圍的重要原因。

一個酒,年銷售達到500億,不僅秒殺酒業同行、實體同行,更是秒殺互聯網企業,而它所做的也是商之道,商之王道!

茅台的成功歷程、成功之處,太多值得其它企業學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