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政發布1: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

發改農經〔2017〕4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我們結合發展改革部門職責,制定了《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根據本地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7年3月8日

附件: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 環,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為深入貫徹落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央 1 號文件精神,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結合發展改革部門職責,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準確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

2017 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 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發展改革系統要切實把 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 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主要方向, 找準定位、抓住關鍵,著力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 系,努力實現農業結構調整有新成效、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 持續增長、農村活力進一步釋放。

——堅持市場導向,把滿足市場需求作為最終目的。充分發揮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靠市場手段動員要素、優化配 置、提升效率,讓市場力量引領農業結構調整,既有效調減過剩農 產品,又及時補上供不應求農產品。

——堅持質量興農,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在「優質專用」、「特色個性」農產品上下功夫,增強供給體系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農業 供需關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

——堅持效益惠農,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積極推進 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 融合發展,加快延長農業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全面提高農業整體 效益,努力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勢頭。

——堅持生態優先,把實現綠色發展作為基本要求。加快推動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建設,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 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 發展、生態協調、環境改善相互融合與統一。

——堅持改革創新,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根本途徑。創新農業 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激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潛力,解放和發展農村 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形成更有效率、更 有效益、更加可持續的農業供給體系。

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一)繼續推進農產品結構調整。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 求,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種植結構。穩定水稻生產能力,擴 大優質小麥面積,重點發展強筋弱筋小麥、優質稻穀。鞏固「鐮刀 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成果,繼續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因 地制宜發展飼用玉米、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鞏固主產區棉花、油 料、糖料生產。穩定發展「菜籃子」產品,全面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珍貴樹種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綠色產業。

(二)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 色農產品優勢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布局為依託,以 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以產能建設、政策引導、用途管製為手段, 科學合理劃定稻穀、小麥和玉米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菜籽、 糖料蔗、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制訂「兩區」 劃定操作規程和實施細則,完善激勵機制和支持政策,引導財政、 金融、保險、投資等政策措施向「兩區」傾斜,推動層層落實建設 管護主體責任。制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建立評價標準和 技術支撐體系,鼓勵各地爭創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特產 品等特色產品優勢區。

(三)強化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出台並實施現代種 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謀劃一批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工程 和項目,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育種創新基地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 繼續推進甘肅玉米、四川水稻和海南南繁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 和區域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繼續實施種養業良種工程,提高良種 供應能力。積極推動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科技成 果轉化和推廣水平。

(四)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 產、品牌化營銷,積極培育知名農業品牌,形成優質優價的正向激勵機制。強化品牌保護,加快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切實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實施畜牧大縣種養 業循環一體化示範工程,構建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社會化相 結合的種養加協調發展模式,推進建立規模養殖場廢棄物強制性資 源化處理制度。支持牛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建設。啟動實施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規劃。

三、推進農村產業融合開創新局面

(五)紮實推進「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以 137 個農村產業 融合試點示範縣為平台,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結合特色小(城)鎮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城融合,打 造一批農字型大小的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充分發揮各地的首創精神, 鼓勵各地依託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 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道 路。總結遴選印發農村產業融合百佳案例,加快推廣試點示範縣典 型經驗和模式。

(六)健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建立部門間更為 緊密的溝通協商平台,及時研究重大問題,統籌協調重要事項,切 實督促落實政策,健全橫向聯合、上下聯動的協同推進機制。加大 培訓指導和宣傳交流力度,召開試點示範現場會暨推進農業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峰會,繼續舉辦試點示範縣、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專題培 訓班。組織新聞媒體開展專題宣傳報道,採取第三方評估、大數據 分析等方式加強跟蹤評估,編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報告。

(七)完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創新投融資政策工具,探索通過貼息方式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園 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研究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發行企業債、 創設定製式金融產品等方式,著力破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融資難的 問題。研究提出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政策意見,完善用地 供給機制,努力解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難的問題。

(八)積極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 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農村流通基礎設施網路布局,促進傳統 農資流通網點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型。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 游發展質量,改善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 農業,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等新型業態。組 織開展第三批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進一步擴大返鄉創 業試點範圍。積極調動市場資源,支持返鄉創業試點地區加快發展 農村電商和縣鄉特色產業。

四、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邁上新水平

(九)完善支持農業節水政策體系。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 戰略性大事來抓,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推動農田水 利建設從提高供水能力向更加重視提高節水能力轉變,從注重工程 建設向更加重視制度建設轉變。嚴格用水管理,開展水權交易試點, 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幹工程節水改造 與建設力度,指導地方同步完善計量設施、田間節水設施,建設現代化灌區。大力普及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地方政府 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激勵機制。 創新農業節水投融資體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效節水灌溉 工程建設運行。

(十)努力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在京津風沙源 區、岩溶石漠化區、黃土高原、西藏、青海三江源、祁連山、川西 藏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林草植被保護 與恢復、水土流失治理、草食畜牧業發展等工程,推進沙化土地封 禁與修復,逐步遏制生態退化趨勢。實施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 復總體方案,加快推進永定河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建設。謀划實施長 江經濟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落 到實處。加大野生動植物和珍稀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加強自然保護 區基礎設施建設。

(十一)全面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繼續加強林業重點生 態工程建設,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和功能,持續擴大森林資源總量和 提高森林質量。大力推進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百萬 畝造林工程。積極研究開展退化林修復。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和國 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加大公益林和後備資源培育力度。全面推進實 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積極推進用材林基地建設,全面提高林地 質量和生產力。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綠色廊道,形成國土綠化網路。

(十二)加強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擴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 治理、退耕還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 範圍。加大治理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和標準制定,整合各項治理技 術和工程措施,對試點區域的突出問題綜合施策,提升治理效率和 水平。認真總結已經開展的試點經驗,努力形成適應不同地區、不 同類型,可推廣、可複製的技術路徑、治理模式、配套管理制度和 政策體系。

(十三)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完善耕地輪作休耕 制度,繼續推進河北黑龍港地下水漏斗區、湖南長株潭重金屬污染 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休耕試點,率先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 牧交錯區建立與生產發展和資源稟賦相協調的輪作制度,將水土流 失嚴重的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嚴重污染耕地適時退出耕種。實 施並完善退牧還草工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草定畜、 草畜配套,加強草原圍欄和棚圈建設,發展節水高效灌溉飼草基地。 推進京津冀「六河五湖」、西北內陸河等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的重 點河湖治理與修復,保障河湖生態用水。落實休漁禁漁期制度,保 護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資源。積極推進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 要濕地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有計劃推進退耕還濕、退養還灘。各 地要抓緊制定並實施本地區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或實施方 案,明確責任分工,協作配合,因地制宜,系統推進。

(十四)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培育推廣農林牧漁複合型模式,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程建設,選擇糧食主產區等具備基礎的地區建設 20 個工農複合型循環 經濟示範區。推進秸稈、禽畜糞便等大宗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推進廢舊農膜、農藥包裝物、灌溉器材等的回收利用。建立農業循 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考核制度,推動農業循環經濟規範化、 標準化發展。

五、推進農業農村補短板再創新成效

(十五)繼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力爭 2017 年再開工雲南滇中引水等 15 項工程,使在建重大水利工 程投資總規模達到 9000 億元以上。抓緊實施災后水利薄弱環節補 短板行動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加快補齊中小河流 治理、重點區域排澇能力等短板。統籌加強大中型病險水庫水閘除 險加固、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中型水庫及其他重點水利工程 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城鄉防洪和供水保障能 力。

(十六)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關於紮實推進高標 准農田建設的意見》,緊密結合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改造 中低產田、推進農業機械化和節水灌溉,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 設,力爭 2017 年完成 1 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加大新增千億 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投入力度,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高標準農 田,著力提高口糧生產能力。創新建設和管理機制,整合完善建設 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監管考核、統一上圖入庫。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吸引社會投資。加強資金整合,充實建設內容,加強建

后管護,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 標考核內容。深入推進廣西、雲南糖料蔗生產基地建設,啟動油料 基地建設,鞏固新疆優質棉基地。

(十七)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 提升工程,優先安排實施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逐步提高農村飲 水安全標準。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深入開展建好、 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工作,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 積極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深入推進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完善 促進沼氣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基 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基礎設施建 設。推進水庫移民村產業發展試點,做好新建水庫移民後期扶持人 口核定、扶持資金撥付和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繼續支持氣象基 礎設施建設,實施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 障等工程。

(十八)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編製實施「十三五」基本公共 服務均等化規劃,實行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完善國家基本公共服 務項目標準體系。著力改善農村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條件,促進城鄉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面向農村 的職業教育辦學能力建設,支持校企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 地,引導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支持開展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激勵計劃,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和支持力度。

(十九)著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紮實開展好新時期易地 扶貧搬遷工作,進一步理順投融資體制機制,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 地增減掛鉤政策,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考核和督導檢查工 作,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全面啟動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 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資產收益扶貧長效機制,通過 明確集體股權收益優先分配、財政投入折股量化等措施,讓貧困人 口享有更多開發收益。繼續開展貧困地區小水電扶貧試點。進一步 加大以工代賑力度,引導貧困群眾積极參与相關扶貧工程建設。抓 實做好機關定點扶貧工作,推動定點扶貧縣加快脫貧摘帽。實施百 萬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和百項交通扶貧骨幹通道工程,建設外通 內聯區域交通骨幹通道,加快通鄉連村公路建設,支持集中連片特 困地區建制村通硬化路,完善精準扶貧鄉村交通基礎網路。開展網 絡扶貧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網路扶貧信息服務體系,用互聯網助推 特色優勢產業。

六、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實現新突破

(二十)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 革。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 水平。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 度,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防止出現賣糧難。調整完善新疆 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改進補貼方式。調整東北大豆目標價格政策, 統籌玉米、大豆補貼機制。科學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國家儲備規模,優化中央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布局結構,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策性職能作用,嚴格政策性糧食監督管理,嚴 防跑冒滴漏,確保儲存安全。

(二十一)創新農業投融資體制機制。加強對中央預算內投資 項目監管,充分利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和信息化手段,積 極推進投資精細化管理。總結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 改革試驗區和省市縣 3 級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經驗,充分發揮規劃統 籌引領作用,研究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多層次多形式 推進涉農資金整合。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 融資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著力構建農村基礎設施多元化投融資 新格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新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三 農」領域。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完成重大水利工程第一 批 12 個 PPP 項目試點,制定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重大水 利工程操作指南,啟動農業和林業領域 PPP 試點,積極利用開發性 和政策性金融推進林業生態建設。鼓勵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 控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農林水利等項目建設運營,探索通過股權債權 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拓寬農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 涉農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用於現代農業項目建設。

(二十二)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辦 公廳關於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緊緊圍繞農業 提質增效強基礎、農民就業創業拓渠道、農村改革賦權增活力、農 村社會保障固基本,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繼續抓好成渝統籌城鄉、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深化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鼓勵試點地區在建立農業轉移 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可持續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新型設市設 區模式、進城落戶農民農村「三權」依法自願有償退出機制等方面先 行先試並取得突破,加快推廣形成共識、效果明顯的改革措施。推 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建設,積極總結推廣各地創新生態保護與 修復體制機制的經驗做法。穩步推進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深 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 機制、生態補償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新 型農業經營體系等基本問題研究,密切關注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 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進展。

七、強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保障措施

(二十三)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各級發展改革委要充分認識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深刻理解其內涵要義,全 面把握其主要任務,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增強緊迫感,持續提升業 務能力,努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 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部署上來。

(二十四)加快推進職能轉變。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 服務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保障,切實做到審批少 下來、監管強起來、服務優起來。加強戰略謀划,密切跟蹤分析農 業農村經濟形勢,準確把握髮展新趨勢,及時完善引導農業結構優 化、提質增效的政策措施。在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同時,充分利用已有政策空間,加強財稅、金融、價格、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加大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力度。

(二十五)抓好經驗總結推廣。各級發展改革委要高度重視試 點示範工作,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生態保護 與建設、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等試點示範工作,合理確定試點示 范區域,抓好關鍵環節,加強對試點示範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做好 試點示範后評估和績效評價,及時總結成功經驗並推廣複製。

(二十六)加強橫向縱向協作配合。強化系統上下聯動機制,

及時溝通和反饋有關情況和問題,通過建立工作聯繫點、持續跟蹤 分析等方式,更加精準地強化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問題的 分析研判。加強與農口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主動溝通信息、會商 情況,形成工作合力。加強與研究機構合作,提高工作科學性。

2017-03-23

全文下載地址請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