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五+」打通製造強省路

《安徽省製造強省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1年)》解讀(上)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是經濟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經過多年持續發展,我省工業總量已突破萬億元大關,新興工業大省地位初步確立,為製造強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從6月13日省經信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製造強省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1年)》(以下簡稱《方案》)已於近日印發。《方案》共五部分,分別是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支撐體系、發展重點、發展路徑和措施。《方案》聚焦製造強省這一主題,圍繞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精品製造、服務型製造「五大方向」,科學構建了發展目標、發展支撐、發展重點、發展路徑「四大體系」。

「五強」發展支撐

金融資本對接技術和產業



強技術,推動創新發展。

依託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戰略平台,加快形成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資本對接、孵化培育等全過程、多層次、綜合化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培育創新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在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上取得突破,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加速成果轉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改革,充分釋放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活力,全面盤活創新資源,打造產業技術聯盟。強化資本對接,大力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基金等資本市場。建立和完善捕捉尋找、路演展示、合作推介等平台,形成金融資本與技術和產業的無縫對接。推動產業形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

「一攬子」「一條龍」最受青睞

強基礎,補齊工業短板。

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四基」薄弱環節,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形成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一攬子」突破,成體系解決重點領域標誌性基礎產品、技術和工藝,建設一批「四基」研究中心,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化、產業化瓶頸。

「一條龍」應用,支持整機和零部件上下游合作,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首批次、跨領域示範應用。打造一批服務平台,針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圍繞可靠性實驗驗證、計量檢測、標準制修訂、認證認可、知識產權等技術基礎支撐能力,建立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強優企業,圍繞專註細分行業、特色鮮明的強優企業,打造「四基」領域的單項冠軍。

培育電子信息等高端製造業

強鏈條,推動高端升級。

推動「三重一創」,加快建設新型顯示、智能裝備等一批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快培育集成電路、太赫茲、燃氣輪機等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加快推進量子通信、人工智慧等一批重大產業發展專項,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培育高端製造,圍繞有特色、有優勢和戰略必爭領域,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改革、改組、改造結合,推動技術、產品、管理創新,推進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實現集約、綠色、可持續發展。

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建設

強品質,搶佔競爭高地。

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加強質量和品牌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基礎體系,建立檢驗檢測技術聯盟和公共服務平台。推廣卓越績效、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建立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創建一批國家質量技術標杆。實施標準化戰略,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團體標準建設。

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精品安徽」戰略,打造一批安徽工業精品和安徽名牌產品,提升安徽製造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建設品牌文化,樹立品牌意識,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強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品牌軟實力,促進安徽品牌向品牌、世界品牌轉變。

培養產業急需的創新人才

強品質,搶佔競爭高地。

全面建設製造強省人才支撐體系,打造規模宏大、結構優良、技藝精湛、善於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以需求為導向,引導具備條件的高校嚮應用型轉變,加快培養一批產業急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產業工人。

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創新人才引進、使用和培養機制,強化股權、期權、技術分紅、稅收優惠、住房教育等方面政策激勵。努力營造尊重知識、重視人才、支持創業創新的生態環境。

「五+」發展路徑

「互聯網+製造」融合發展



數字印象到2021年,形成250個以上具有國際水平的首台(套)重大智能裝備,在600家以上重點製造企業,推廣應用12000台以上工業機器人,建成高標準數字車間600個、智能工廠120個。

夯實智能製造基礎。支持大型製造企業建立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孵化、協同創新、網路眾包等「雙創」平台。加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的普及推廣,廣泛推廣首席信息官制度,組織開展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對標提升工作,分行業、分領域培育一批示範企業。到2021年,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達到91以上。提升智能產品在線服務能力,深化物聯網標識解析、工業雲服務、工業大數據分析等在重點行業的應用,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推廣智能製造模式。從「點線面」布局智能製造,「點」上開展機器換人工程,「線」上進行生產線和車間的數字化改造,「面」上推進網路協同製造、推廣個性化定製等模式,打造智能工廠。

「基地+基金」集群發展

數字印象到2021年,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地,力爭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1個、超百億元省產業集群專業鎮30家。

大力引導企業向基地集聚,促進集群發展,推進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機器人等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壯大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一批國家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推動無為高溝、天長秦欄、馬鞍山博望等建成智慧產業集群,培育一大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和眾創空間等,形成一批「大而優」、「小而專」的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產業園。

建立產業集群或產業基地「1+5」發展機制,即一個集群或基地配套一個規劃、一個專家庫、一個基金、一個領導班子、一個考核辦法。探索設立安徽省製造強省母基金,按照「基地+基金」模式,下設若干產業基地子基金,支持製造業發展。

「龍頭+配套」協同發展

數字印象力爭到2021年,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企業達4戶、超百億元企業42戶以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500家,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達2.7萬戶。

推進技術和產業、平台和企業、金融和資本、制度和政策四大創新體系建設,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工程,支持龍頭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通過兼并重組、交叉持股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著力打造一批行業領軍型企業。鼓勵龍頭企業與相關中小企業配套協作,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和引資設廠等方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堅持抓大扶小並重,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單項冠軍」、「配套專家」和「科技小巨人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發展工業設計、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等服務型製造。引導中小企業以產業鏈為紐帶,向龍頭企業集中集聚,構建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

「存量+增量」轉型發展

數字印象每年滾動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五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4萬億元左右、實現規模以上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力爭五年完成工業投資7萬億元左右。

以增量投入帶動存量調整,不斷增加有效投入,實施大項目帶動,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積極對接「製造2025」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國家重大工程包、專項建設資金等。圍繞「三重一大」戰略,引導企業、項目和民間資本投向重點領域。

以大招商推動大發展。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並重,聚焦世界500強、全國500強、行業100強,大力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著力引進一批具有延鏈、補鏈、強鏈功能的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民間投資平等市場主體待遇,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活力。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強化企業服務和項目調度,推動項目落地見效。

「集約+循環」綠色發展

數字印象到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1.7%;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左右。

促進高效節能技術、產品和裝備應用,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改造項目,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水平。培訓能源管理崗位負責人,指導企業能效水平對標達標工作。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產品結構,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圍繞「技術、管理、結構」三個節能,實施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促進企業節約集約降成本。大力開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試點,逐步建立覆蓋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綠色管理體系,形成「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綠色消費—綠色經濟」融為一體的綠色發展模式。

提升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施資源綜合利用試點示範,打造一批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重大示範工程,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

製造強省「三大四強」目標體系

製造大省地位基本確立

——到2021年,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萬億元,晉陞1位,進入全國前8。

——到2021年,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800億元,晉陞3位,進入全國前10。

——到2021年,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2.7萬戶,進入全國前5。

製造強省基礎基本奠定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到2021年,力爭新增省級新產品2500個以上、安徽工業精品500項以上、安徽名牌產品900件、安徽省著名商標1500件以上、主導制修訂製造業國家和行業標準500項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較高市場佔有率的拳頭產品。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到2021年,力爭實現超千億元企業4戶、超百億元企業42戶以上、超十億元企業630戶以上、質量獎(含提名獎)企業12戶以上、製造業「單打冠軍」企業220家以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達標企業160戶、專精特新企業3500戶以上。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到2021年,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產業20個,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基地。到2021年,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中小企業特色園區,力爭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1個、超百億元省產業集群專業鎮30家,形成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65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00家以上、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5家。

Hello,夥伴們我們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