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視野和腳步,丈量紐約藝術版圖

▲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2016年底,筆者作為文聯文藝研修院海外五期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青年視覺藝術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成員,在紐約藝術基金會的協助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藝術交流活動。

在這短短的兩個月中,筆者用視野和腳步丈量紐約的藝術版圖,所接觸的文化藝術機構(公立或私立)中既包含基金會、藝術委員會、非營利藝術中介、藝術院校,也包含博物館、美術館、畫廊、拍賣行、藝術家駐留機構等。

通過訪問與合作,不僅了解到紐約目前的藝術發展生態、各大藝術機構經營模式,也體會到紐約將藝術生活視為文化發展利器的重要性。

重視當地文化保護與跨文化交流

多家非政府機構(NGO)在本地文化保護和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成就顯著。正如紐約藝術基金會(NYFA)發展部總監馬克·羅西耶(Mark Rossier)所介紹的,目前紐約非營利藝術機構籌款通常包括四種途徑:政府支持、企業與私人基金會贊助、個人募捐,而其籌資前提要基於紐約具體的稅收制度。

良好地坐擁資金來源之後,諸如紐約藝術基金會、布魯克林藝術協會等機構,長期致力於利用藝術項目服務於本地友好社區的構建,他們有針對性地推動社區當地或他者文化中本土藝術的發展,並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服務於所在地區的民眾。

最大特點是在項目遴選上,以當地民眾需求為導向,結合不同藝術家作品特質,挖掘潛力推動項目,促使多元文化背景的群體,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並穩固當地的社會結構,同時也讓民間藝術參與到當代藝術的話語空間。

紐約藝術基金會(NYFA)

此外,博物館、美術館也扮演著重要的文化解說者角色,並極具公共服務意識。正如其布雜藝術(Beaux-Arts)的建築風格,布魯克林博物館立足當地多元文化共存的現狀,有機融合美國本土藝術、亞非藝術、歐洲古典藝術,其特別關注亞非藝術和女性主義藝術的公共認同,其四樓的伊麗莎白·賽克勒女性主義藝術中心永久陳設著「女性主義藝術」開山鼻祖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的宴會裝置作品《夜宴》。

這件20世紀70年代美國西海岸女權主義藝術運動的代表作品特意強調女性的權力,將女權主義身體政治的概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而坐落於紐約北部的布朗克斯美術館,也立足其地區性的文化特質,成為該地唯一一家美術館。

它關注移民群體,在支持來自少數群體的藝術家、當地兒童藝術教育等方面做了更多努力。如館內展藏關注亞、非、拉美文化及移民文化的當代藝術作品,利用館藏資源服務於當地青少年文化教育項目。

朱迪·芝加哥 夜宴 伊麗莎白·賽克勒女性主義藝術中心

布朗克斯美術館2016年的展覽《避難所與故鄉》

儘管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古根海姆美術館、新美術館這些私立美術館機構的運作方式更為商業化也更注重展覽內容的流動性。例如新美術館放棄設定永久陳列區;並且對國際藝術的收藏趣味非常明確。

例如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關注點只鎖定在現當代藝術領域,但是這些美術館對當代藝術卻都懷有高度一致的熱衷,以MoMA為例,其「新遺址現場」主題多年來已經展出包括宋冬、尹秀珍、蔡國強在內的多位當代藝術家作品(個展);古根海姆美術館同樣重視與當代藝術的對話;新美術館一層展示的藝術家程然的系列影像裝置作品《狂人日記》。

與此同時,這些機構也重視藉由不同藝術語言(影像、裝置、聲音、文字、拼貼畫、手繪等)與現場觀眾展開趣味互動,以實現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平等對話,力圖通過塑造體驗性的觀展環境,讓每位觀眾充分理解展品。

如新美術館展示的瑞士當代影像裝置藝術家皮皮蘿蒂·芮絲特(Pipilotti Rist)的作品《像素叢林》,其瑰麗的色彩與大眾文化元素結合「展廳-劇場-日常」情境的切換,重新定位對視覺藝術的觀看經驗。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新遺址現場」主題展覽之蔡國強作品《草船借箭》

新當代美術館展出的程然作品《狂人日記》展覽現場

培植藝術家孵化機制

對於勞申伯格基金會和伊麗莎白基金會這類主要由私人基金會運作的機構,對作品的入選要求普遍較高,但能夠提供優厚的資助條件,包括為藝術家提供創作場所和經費、印刷服務以及展覽空間等。

由新美術館特設的「孵化器」(NEW INC),已成為一個跨媒體、跨專業並保持藝術與科技前瞻性的組織,融合藝術家駐留、新技術孵化、專業平台整合等功能為一體,為入選成員提供職業規劃和創意靈感。

至2016年,HE&HU成為唯一一個入選該機構駐留的團體,INC同時也為紐約多元的藝術生態貢獻新鮮能量。

新當代美術館「孵化器」機構內部

強化公共服務功能

在紐約,強調公共服務精神和保護所在地文化特質的藝術機構非常豐盛,以布魯克林區為例,已經構建出非常優秀並相對成體系的文化藝術發展框架。

例如「公共藝術基金」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在公共空間實施藝術項目,促成藝術展示的機會,並對所在社區產生帶動和影響。運作方式較為多樣,包括商業畫廊支持代理的藝術家展覽、財團支持藝術推廣等。

例如洛克菲勒中心前廣場所展示的《梵高的耳朵》等作品,每個項目的實現都經過策展人的深思熟慮以及機構的全力運作,體現了美國藝術管理體系的完善和成熟。

布魯克林博物館為當地中國小生提供藝術教育的服務,其一層大廳還為當地居民提供婚宴場地租賃服務;布魯克林藝術委員會致力於推動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文化藝術項目以服務於本地區民眾,項目形式涵蓋扶持藝術家創作實踐與藝術教育。

坐落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公共藝術作品《梵高的耳朵》

除此之外,位於曼哈頓中城的「高線藝術」,以及曼哈頓下城的「創意時代」等非營利藝術中介,也已成功利用綜合雕塑、裝置、影像和聲音藝術,以及行為表演等藝術門類,因地制宜地融入公共空間,與民眾深入互動並為其日常生活服務。

這些機構有效鏈接策展人、藝術家及作品、贊助人、展覽場地等資源,將已經廢棄的區域有效塑造成新一輪適宜生活的空間,以日常居住需求為大前提,激發藝術品在公共空間中所派生出的新意義。

總體上,美國對於公共藝術的贊助、策劃、執行和評價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對激勵公共藝術創作提供良好的資金扶持和相對開放的公共環境,並以此帶動當地文化藝術的發展。

紐約高線藝術公園

激活跨領域資源共享

紐約的藝術機構在發展策略上非常重視學術、科技、商業平台間的資源共享,不僅體現在個別藝術家的創作上,也反映在機構的日常運作中。

大都會博物館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誠然其延續著大型博物館的展覽策略,較穩定地設立以地域和歷史衍變為依據而劃分的永久陳列區,但其展品卻始終處於循序漸進的「換血」狀態,例如大都會博物館與紐約佳士得拍賣行的合作,為博物館籌集資金維護藏品、更新館藏資源和開拓全球化市場都提供更有效的渠道。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其各部門都注重跨專業背景的人員組合,其「紙上作品」收藏始於19世紀末,並關注藝術家不同類型的作品於同一空間內的整體呈現,例如法國戰後藝術家杜布菲的「讓·杜布菲——先鋒靈魂」展覽,展出了從拼貼畫到基於紙上藝術作為靈感來源的雕塑作品。

MoMA也重視對展覽內容的「純粹研究」,立足展品本身,調度如修復、保存、展覽等各部門間的充分配合,如線上攝影展「物之照片」,其與維基百科還共同製作線上資料庫。

皮皮蘿蒂·芮絲特 像素叢林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

此外,紐約藝術學院不僅擁有與畫廊、美術館合作的豐富經驗,也帶領師生參展藝博會,學院不定期舉行雕塑與繪畫展,或向博物館借展,或雇傭策展人與本校策展人合作,並邀請藏家參加開幕式進行私人導覽,這同樣成為新一輪展覽資金的籌集渠道。

此外,切爾西地區的畫廊也注重吸收、拓展國際藝術資源與市場,並與各大美術館、拍賣行長期保持緊密合作的關係。

上述內容或為的藝術機構運作、各領域的跨界合作提供了諸多可供借鑒的潛在方向。

- - - - - - - - - - - - -

美術報官方微信平台

感謝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