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圳河 北岸南岸都是歸處

原標題:深圳河 北岸南岸都是歸處

「跨境學童」每天都要經過深圳口岸到香港上學

6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福田口岸大廳,這裡人來人往,一如平常。

福田口岸是從深圳步行通往香港的主要通道之一。北青報記者通過了深圳海關,而後步行5分鐘經過一座橋,這座橋連接著深圳的海關大廳與香港海關大廳。橋的下面就是著名的深圳河,一邊是深圳,另一邊是香港。

跨境學童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命運」

每天,一輛校車會停在周澤在深圳的小區門口,接上一些學童,開往關口。這些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孩子,在這裡排隊過關。關口的那一邊,是香港。排隊的孩子,被人們稱作「跨境學童」。

周澤2015年初出生的兒子優優,就將成為這些學童中的一員。這是一個日漸龐大的群體,回歸之初僅有數百人,而今大約有3萬人。

三四秒鐘學童就可查驗過關

在香港,學童可以選擇多家幼稚園報名,之後分別參加每所幼稚園的面試,同時父母也要參加一定的考試,並提供家庭財產證明、學歷證明等,通過面試的兒童會收到幼稚園的錄取通知,之後再在收到錄取通知的學校里選擇一所。

周澤說,他已經打聽清楚跨境學童的上學模式:「安全上是有保障的,只要支付每個月兩三千元的校車費就好了。」

跨境學童的一天從清晨6時許開始。吃完早餐的孩子除了書包,還有一樣東西是不能忘帶的:證件。沒有證件是過不了關的。

早上7時05分,跨境「校巴」準時發車,大約7時半抵達皇崗口岸,邊檢人員上車替孩子們逐一辦理通關手續,大約15分鐘,便完成對車上所有學生的檢查。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邊檢總站有為學童開闢專門的集合、休息和候檢區,開設「深港走讀學童專用通道」:2012年在皇崗、沙頭角等口岸推出深港跨境學童免下車查驗服務。2013年,羅湖、皇崗、深圳灣等口岸推行學童電子標籤查驗模式。2014年,口岸啟用了「掌上通」移動查驗終端,查驗1名學童僅需3至4秒鐘。

2016年,共有83.9萬餘人次深港走讀學童享受了免下車查驗服務。

被校巴保姆叫醒后,孩子哭了

曾做過校巴保姆的英子見證過跨境學童的上下學之路。英子50多歲了,丈夫多年來一直做校巴司機,她也在2015年做了校巴保姆。

校巴保姆其實就是校車乘務員,在香港被稱為是校巴保姆,主要工作內容是去各個接送點接送學童,與孩子家長對接,在車上護送孩子到關口,並將孩子們交給香港的校巴保姆。

英子說,國小生還好,有些幼稚園的小朋友也就三四歲,一大早家長就抱著孩子在路邊等車,有時候一家子都陪著,還搶時間給小孩嘴裡喂早餐,碰上冬天天氣冷或者下雨天,或者小孩不願意上學一直在哭的,一家人都圍著小孩哄孩子,「感覺很辛苦。」

有一次,英子在關口等香港的保姆把孩子送出來,有個4歲的國小童,大概是累了,在從學校到關口的車上睡著了,到了關口也沒有醒,香港保姆把他叫醒后就一直哭,英子見到他一邊被保姆拉著手過關,一邊閉著眼睛哭,一路哭著走出來,「應該是累了,看著挺心疼的。」

談到孩子以後跨境上學可能會辛苦,周澤說:「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命運吧,他要去適應這種生活。」他希望優優先去香港嘗試一下,看看是否能適應,如果不能適應也會考慮讓優優回來深圳。

雙城生活

從過去到現在,一切選擇都是正確的

從廣東省惠州市的一個農民家庭,成長為一名在香港工作7年的「金融男」,如今,33歲的周澤與妻子和2歲多的兒子定居在深圳。周澤一家過著和小區內很多家庭一樣的「雙城生活」。

背著20多萬的債去香港

周澤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出生在1984年,家裡兄妹4個,他是老大。因為成績優秀,他一步步從村國小、鎮中學、縣高中到深圳大學。「家裡沒辦法支撐我在深圳的生活費,就只能靠自己兼職賺錢,餐廳服務員、收銀員、發傳單……常年都是手上有兩三份兼職同時在做。」

周澤的人生軌跡和香港發生聯繫是在2009年,那一年他大四,臨近畢業,老師找到周澤,問他想不想去香港讀金融碩士。「根本不敢想」,周澤說:「我家裡窮,就想能早點工作賺錢。」但老師主動表示,如果周澤願意去香港讀書,自己可以借錢給他。就這樣,在借了老師十幾萬元,借了周圍同學四五萬元之後,加上自己大學期間的助學貸款,背著20多萬的債,周澤去了香港。2010年,周澤研究所畢業,留在香港上環一家規模不大的本地證券公司工作。2011年他還清了欠老師的錢,2012年還清了欠同學的錢。

「更艱難的日子都過去了,現在都不算什麼。」周澤說的更艱難的事情是發生在2011年他剛工作的時候,當時為了儘快賺錢還債,他從銀行貸款10萬用於股票投資,但當時經濟形勢不好,3月份他就連帶銀行貸款和自己的存款都賠光了。那段時間,他壓力很大,也因此身體出了很多問題,常常去深圳看醫生、做身體檢查,他甚至為自己買了人壽保險。

香港的工資 內地的消費

2014年夏天,結束在香港租房的生活,周澤夫妻兩人搬到了深圳,住在口岸附近。一開始是租房子,後來考慮到已經有了孩子,周澤和妻子貸款在深圳皇崗口岸附近買了房子,正式過上了「雙城生活」。

為什麼選擇在深圳定居,周澤說,香港房屋租金貴而且住房面積小,居住環境不如深圳。在周澤工作的公司附近,4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金在25000港幣以上,如果和其他人合租只租一間卧室也需要8000港幣以上。另一個原因就是生活成本。周澤的父母無法長期待在香港幫忙帶小孩,「沒有家人幫忙照顧小孩,就要請菲佣,花費就更多了。」周澤說:「我們現在是拿香港的工資,享受內地的消費。」周澤妻子說:「在深圳工資水平月薪1萬元左右算是好一些,但香港至少2萬元保底,周澤現在工作多年,工資也一直上漲。」

步行5分鐘到皇崗口岸

每天早上,周澤7點半左右出門,過關后搭乘大巴車前往香港灣仔,大概40分鐘到達,抵達灣仔後周澤再轉乘捷運前往上環,「不堵車的話,一般一個半小時能到公司。」

「但也發生過堵車的情況,最晚一次,我10點才到公司。」如果不開會不見客戶,周澤是6點下班,下班后他吃完飯就踏上回家路程,一般到家8點左右,但遇到要開會或者見客戶,經常到家就10點、11點了。

「要說這樣累不累,我是沒太大感覺了,對這樣的生活已經習慣了。」周澤的工作主要是腦力勞動,一般他一坐上大巴車就開始睡覺,或者利用在路上的時間思考一些工作上的問題或看看資料。

談到未來,周澤說,因為居住的皇崗口岸大貨車多,貨車干擾比較明顯,他希望以後這邊的居住環境能更好一些。「未來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希望全家能夠搬去香港。」周澤在目前有了穩定的客戶資源,收入也穩步上升,負擔一家人的生活費用和房貸並沒有太大壓力,而且也有餘力給雙方父母一定生活保障,「還是不能停留在現在這個水平,要繼續提高自己的業務,繼續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周澤說:「現在還是覺得,從過去到現在的一切選擇,都是正確的。」

口岸通關

與24小時通關的口岸當鄰居

讀研究所之前,周澤兩次去過香港,第一次是在2007年4月,當時他們選擇了從皇崗口岸過關。有意思的是,幾年之後,皇崗口岸成了周澤日常生活中一個繞不開的節點,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這裡。

剛過關看到田園,問朋友「是不是走錯了?」

十年前通過皇崗口岸,要走更長的路:通過深圳關口之後,要走路一兩分鐘前往車站,搭車前往香港關口,之後再下車過關。「過關的時候我就覺得關口挺有年頭的了。」周澤說:「尤其是通過內地關口后,我走到車站,感覺那裡地方小,人多。」

過關后,周澤搭上前往香港的巴士,他笑著說:「本以為會看到電視上那種繁華的景象,結果車開了十幾分鐘多數都是田園風光,我還問我朋友是不是走錯路了。」周澤朋友告訴他,香港只開發了不到30%的土地,大部分地方還維持著山嶺樹林的樣貌。

後來周澤在香港讀書期間,因為就讀的學校距離深圳灣口岸最近,他往來最多的是深圳灣口岸,「深圳灣口岸相比其他口岸來說是最新的,過關的時候比較舒服方便。」這裡的大巴和公車相對較多,有直達巴士,交通比較方便,「有點不好的就是口岸兩邊都沒有捷運。」周澤說:「還有就是深圳灣口岸12點鐘就關閉了,有時候跟香港的同學去深圳玩,經常要匆匆忙忙趕車回去。」

往返深港的「最短路徑」

不過現在再晚回家,周澤都不必擔心過關的問題。

皇崗口岸是目前深港唯一一個全天候通關的口岸,也是目前內地貨車出入境數量最多的客貨綜合性公路口岸。它是在2003年實現24小時通關的。

香港回歸之初,在深圳與香港接壤的27.5千米陸地上,共有4個陸路口岸,分別是羅湖、文錦渡、皇崗(香港為落馬洲)、沙頭角口岸。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提供給北青報記者的數據,1997年內地赴港旅客約230萬人。回歸十年之際,陸路口岸增至6個。新增的兩個口岸,一個是福田口岸,另一個則是周澤上學時往來最多的深圳灣口岸。

2007年7月1日,深圳灣口岸落成啟用,為往來內地與香港的旅客和車輛提供出入境檢查服務,是首個也是目前唯一採用「一地兩檢」運作模式的口岸。

在這種模式下,乘坐跨境巴士的旅客只需要上下車輛一次,就可以在同一旅檢大樓內辦理香港和深圳兩地的出入境檢查手續,減少過關時間。

通關只需要6到10秒鐘

回歸20年來,內地赴港的訪客人次由1997年約230萬增加至2016年的4200萬。2003年7月,「個人游計劃」推出,最初只在內地4個城市實施,而現在已經擴展到內地49個城市,從實施之日起到2016年底,個人游旅客訪港的人次已經累計超過2.1億。

面對急速增長的客流量,深港兩地都推出旅客自助查驗系統。到2016年底,深圳各口岸共擁有自助查驗通道300餘條,深圳各口岸2016年全年自助查驗出入境人數達1.22億人次,佔全部出入境人數的51.16%,首次超過人工查驗量。

香港入境事務處提供的資料顯示,2004年,香港推出e-道服務,讓旅客以自助形式辦理出入境檢查手續,一開始,只有3條旅客e-道設置在羅湖口岸供香港永久性居民使用。2012年起,e-道服務擴展至經常訪港的內地旅客,2014年5月,內地推出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為配合該政策,香港入境事務處推出,符合資格的電子通行證持有人只需要首次持證訪港時於傳統櫃檯成功辦理入境及登記手續后,便可以使用e-道服務。

而今天,香港入境事務處在各口岸設有595條多功能e-道,可以供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或訪港旅客使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