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水墨家園:李小可國畫作品欣賞

李小可,1944年生,江蘇省徐州人,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73年,開始隨父李可染學習山水。1979年進入北京畫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並參加日本畫家加山又造先生舉辦的短期研修班。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美術家協會會員,攝影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黃山書畫院院長,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西藏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畫協會理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副會長。

畫家李小可

李小可是重視「表現」和善於「表現」的實力派畫家,他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強烈的個性化抒情風格,使他的作品張力顯然更加飽滿。對他來說,作品能否成為人們心路歷程上的等待,取決於藝術家率真的精神注入。

因此,他的一系列山水、風景都洋溢著磅礴的生命力,他作品中的構圖、光線、筆墨、色調、意境無不閃動著心靈的博動,這正應驗了康德的審美理念:「自然之所以在我們審美判斷中成為壯美,不是因為它激起恐懼情緒,而是由於能喚醒我們自己的力量。」小可作為「京派畫家」,他寬厚豁達的筆墨世界里,始終激蕩著一種與天地相接的生命與歷史的回聲。

他的畫作遠離了逍遙自在,不迴避世俗氣息,更逼視乾坤,以容易感知到的繪畫語言,升騰著畫家胸中的人道情懷和人格境界。他的畫從平面結構入手,處處協調畫面關係、線條的堅實有力,積墨產生的斑駁混沌、虛實相成,把京郊燕山、皇城的宮牆、衚衕、四合院……轉化為具有新審美意義的視覺形象。

他的筆墨語言、山水符號含融了李可染先生重拙,遲澀的特點。表現北京老房子,他用線的分割與連接構成了節奏有序的畫面,局部看似乎是抽象的,模糊的,但這樣的抽象是涵蓋在有序的四合院屋頂和錯落有致的樹木構成的整體畫面中,這裡並非僅僅考慮具體的房屋院落,而是在處理畫面各要素之間的抽象結構關係,塑造出繪畫性的整體形象。這樣的形象不再拘泥於細節,拘泥於闡釋,而凸現了啟迪觀眾的參與,以獲得更深更廣的審美效應。

他一方面在探尋藝術形式,而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展現自己的精神追求。他力圖用自己的作品表現內心純凈如牧歌般的心緒和愛意。他的畫既非浮躁地塗抹心中塊壘,也非優雅地抒唱閑情,更不是遠離生活胡編亂造的嘩眾取寵,他的水墨家園是對生活、心靈和自然的美學記錄,是剔除了晦澀和混沌的生命放歌。

故而在他的筆下所呈現的城市、鄉村、高原、洪荒、古街、民居等或宏或微的景貌,都不是為了熱鬧自己或別人的目光而畫的,相反,人們總是可以從中窺見的恰恰是舒展的智慧、和諧的抒情、安寧的思索、淡遠的胸襟。

李小可筆下的古都和現代化的都市在時間之河上交匯出詩性的光暈,他以奔流,周轉的筆墨耕耘著這片磁石般的土地。晨鐘暮鼓中的北京城,與其說是一座美質獨特的美學參照,不如說它是李小可內心深邃、傷感、寬廣的魂魄。

《古都老屋》、《牆外春風》、《宮牆》、《衚衕》、《京巷》系列等作品,使人想起林語堂先生的「老北京的精神」:「什麼東西最能體現老北京的精神?是它宏偉、輝煌的宮殿和古老寺廟嗎?是他的庭院和公園嗎?還是那些帶著老年人獨有的莊重天性站在售貨攤旁的賣花生的長鬍子老人?人們不知道,人們也難以用語言去表達。它是許多世紀以來形成的不可名狀的魅力。

或許有一天,基於零碎的認識,人們以為那是一種生活方式,那種方式屬於整個世界,千年萬代。它是成熟的、異教的、歡快的、強大的、預示著對所有價值的重新估價——是出自人類靈魂的一種獨特創造。」

李小可以他的水墨家園將流逝的屬於北京又屬於心靈的那些日子從凋零中復甦過來;一抹蒼穹或一片婆娑的樹蔭喚醒了對老北京的記憶;而嚙咬著記憶又被記憶嚙咬著般街巷衚衕則讓人們品嚼到歲月的疲憊和生命的不倦;那一堵堵沒有斷裂的宮牆被一縷縷隨春風起舞的楊柳輕拂,一掃昔日塵埃紛擾下的痴獃木訥;那略顯憔悴、倦怠的京巷老屋屋頂上灰瓦縱橫,如同八卦網一般默默纏繞著屋檐下的生活流程;而關於充滿連環意象的春夏秋冬四季京城,風的圖案,雨的痕迹,樹的凝視,光的奔突,幻化出無限紛繁的北京之夢……

李小可在他架構的水墨家園中踽踽行進著,每一筆墨線與組合都是從燕趙大地與西部河山中演變而來;從北京的人居環境中演變而來;從立志表情的需要中衍化而來。每一筆粗墨線所勾織的經緯都是他濕漉漉的靈魂倒影。

「水墨家園」之謂,是李小可對自己數十年國畫創作的確切定位。這一定位的文化內涵已受到畫界注目。水墨家園乃精神家園之變通,是畫家本人以筆墨耕耘心跡、丈量心路的寫證。水墨家園連通的是潤濕了一生霜月的如水親情。小可的作品之所以詩意汩汩,永無斷流,蓋是因為他那毫不浮泛的筆墨恆久地備足了家園的意切情深。

李小可作為李可染大師的兒子和學生,在繼承家學,完成了一個山水畫家所必備的學養和基本訓練之後,已經成為當代山水畫壇極具實力的畫家。但是李小可沒有完全遵循可染大師的創作模式,而是師其心而不蹈其跡。李小可的山水畫創作已展示出新的藝術格局。如他所創作的作品中運用家學的山水筆墨語言符號來表現自然山水的粗獷雄奇,厚重滄桑;表達當代城市山水的生活家園、人文情懷。小可的山水創作用現代的時空觀去俯瞰自然;用當代的人文精神去俯瞰社會人生,並將山川河域,人文景觀納入自己特定的心境中,創作出充溢著時代感的李小可心像——水墨家園。

小可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努力繼承父親李可染的筆墨經驗的同時注重感悟自然,感悟社會人生,堅持採風寫生。他先後10次以生命探險和藝術體驗的雙重身份足踏黃河長江源頭,走遍青海西藏大量寫生和攝影。他對西部山水的表現是拋棄了具體的時間、季節、地域、空間等要素,超越時空的以畫筆穿透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色大地,發現並塑造一個無盡的美學時空,所以他的畫作如《山魂》、《古格遺夢》、《雪域》、《神女峰的經幡》、《遠眺》等,都無一例外地表現出大開大闔的精神風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