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境外媒體: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 凸顯政策變化

原標題:境外媒體: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 凸顯政策變化

參考消息網2月7日報道 2017年2月5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引發境外媒體關注。

據路透社2月6日報道稱,5日發布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文件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積極防範改革風險,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報道稱,這也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全文共分六個部分33條,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另據台灣聯合新聞網2月6日報道,中共中央2月5日發布新世紀以來第14份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提出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透過六大方面、三大調整、三大激活,增加農民收入並保障有效供給。

據報道,這份文件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文件認為,當前農業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報道稱,具體問題則是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仍很突出,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亟待破解。

文件提出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強化科技創新驅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加大農村改革力度等六大解決方向。

文件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

報道引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唐仁健解讀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並保障有效供給;農業供給側結構要推進「三大調整」,即調優產品結構、突出「優」字,調好生產方式、突出「綠」字,調順產業體系、突出「新」字。

此外據台灣「中央社」2月6日報道,中共中央一號文件5日發布,首次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寫進文件名,凸顯大陸農業政策的變化。

報道稱,今年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

一號文件部署今年大陸農業農村工作,主要圍繞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強化科技創新驅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加大農村改革力度等。

報道引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唐仁健的話表示,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唐仁健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結構調整和改革。調整可概括為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凸顯農產品的優質、特色,建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並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而改革的核心則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據拉美社2月5日報道,今年年初承諾將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其不斷推進的城鎮化增大了對糧食供應的壓力。

發布的關於加強耕地保護的意見敦促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有提升,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意見稱,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15.46億畝,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工作人員在蔬菜基地的大棚內給西紅柿整枝打杈。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