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0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么?| 青年之聲

青年之聲

有網友在知乎上po出問題:90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么?

「垮掉的一代」原本不是形容90后的,甚至不是形容70、80后。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是二戰後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克魯亞克、金斯堡等,差不多是1910后。

在全球青年一代又一代的「垮掉」史上,90后只能排在曾孫輩兒。

當你要給「垮掉的一代」找同類時,與其找「高冷的一代」「呆萌的一代」,倒不如找「唐宋八大家」「魔幻現實主義」。畢竟嚴格來說,這是個文學名詞。

二戰後,廢墟上的新世界,尚是一片未知。「垮掉的一代」反對戰爭、反對壓迫、追求無序、追求狂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雖然他們有很多消極放縱的思想,但他們的「垮掉」,並不是真的趴在地上不起來。恰恰相反,他們對全球文化有很大影響。有人認為,他們是歷史上第一個「後現代」文學流派,是美國的第一個「亞文化」。

他們也並不認為「垮掉的一代」是貶義,這本來就是他們自己起的名字。所謂的「垮掉」,本質是向西方傳統價值觀發起激烈的挑戰。

二、標籤主義

在今天的語境里,當我們說到「垮掉的一代」,顯然不是指這群美國人,而是用來「貼標籤」

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標籤主義」——將各種不同的觀點、事件、人物看成一個群體,不加區分地,以這個群體作為單位進行討論,卻使得事實被曲解。

一個中年人,出生於1960年,我們就給他貼上「60后」的標籤。只要他的同齡人做了錯事,我們就連帶著,把他批判一番。

一個青年人,出生於1990年,我們就給他貼上「90后」的標籤,用同樣的方法,再批判一番。

一個小朋友,出生於2010年,我們再批判一番。

這樣我們就可以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可是,這有意思嗎?

這世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即便兩個人都生於1990年,他們生長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境遇,遇到不同的人,他們之間的差別,或許遠大於另外某個60后和90后的區別。

李白比謝靈運晚生幾百年,卻把謝靈運當作靈魂知己。

管寧與華歆,一起耕種,一起讀書,最終還是「割席而坐」。

與人生巨大的豐富性相比,年齡的差距,實在是太渺小。

60后和90后里,都有人見義勇為,都有人「五講四美

60后和90后里,也都有人殺人放火,都有人隨地吐痰。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來看,「貼標籤」,其實就是混淆了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人的認識過程總是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我們既要看到個別,又要看到一般。不理解這一原理,就不能正確認識事物。

三、偏見與傲慢

「標籤主義」不僅體現在年齡上。性別、民族、職業、地域、性格、相貌、身材、專業……有人的地方,就有「標籤」

我們在「貼標籤」時,往往傾向於給自己不熟悉的群體差評,給那些與我們想法不同的群體差評。這就是我們的偏見之處。

同時,我們也往往傾向於給自己熟悉的群體好評,尤其是,給我們自己所在的群體好評。這就是我們的傲慢之處。

而支撐我們偏見與傲慢的論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但我們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確有各種各樣的差異。

但是,在這些差異中,到底哪些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哪些是人造的、生硬的、無端的、武斷的、臆測的?這需要我們分辨!否則我們就會走上歧路。

大家都聽說過「盧安達大屠殺」——圖西人、胡圖人兩個民族互相殺戮。

其實,盧安達人原先壓根有沒有民族的概念。胡圖人、圖西人就類似於「農民」和「牧民」,放牧的圖西人如果改為種地了,就被稱為胡圖人,兩者長期互相通婚,根本就是同一群人。

後來,德國殖民者將歐洲的種族主義理論引入盧安達,生硬地解釋盧安達原本「農民」「牧民」的差別,將它們分成了不同的民族,拉攏一批、打擊一批,以便於統治。

再後來,比利時殖民者利用「科學」,將胡圖人、圖西人的劃分固定下來,標在身份證上,世代相傳。最終,圖西人、胡圖人就真的變成了兩個民族,並開始了漫長血腥的屠殺。

再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在世界範圍內,女性的地位通常低於男性。這是歷史的局限,是應該掃進垃圾堆的。但是,很多人總想「合理」解釋這種現象,例如女性的智慧不行,搞不了政治軍事,因此必須由男人來做決策,必須做男人的附庸。

但是,女性真的不行嗎?

說女人的智慧不行,但其實早在2010年,研究所入學比例,女性就超過男性了。說女人搞不了軍事政治,要知道,現在歐洲有四個老牌大國的國防部長是女性。

女性哪不行了?

正如《天龍八部》里蕭峰說的:「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卻要強分為契丹、大宋、女真、高麗!你到我境內來打草谷,我到你境內去殺人放火!你罵我遼狗,我罵你宋豬!」

回到「90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嗎?」這個問題:大家都是人,為何你要說我「腦殘」,我要說你「古板」?

年輕人要跟老人學習,老人也要跟年輕人學習。年輕人要跟老人溝通,老人也要跟年輕人溝通。這是我們追求新風尚、走向新社會的途徑。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從克服一個個渺小的偏見和傲慢開始。

正如《共產黨宣言》里的那句名言:「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四、青年與非議

魯迅在小說《風波》中,塑造了一個人物叫「九斤老太」。在她老人家眼裡,總是「一代不如一代」。魯迅以此,來諷刺那些盲目留戀過去,狹隘看待未來的保守者。

從古至今,每一代年輕人,都會遭遇「九斤老太」們的非議。

今天90後面臨的非議,是前人曾經面臨的,也是後人將要面臨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代人都是「90后」,都是「垮掉的一代」。這兩個詞,根本就是「青年」的別稱。

一代代青年,就是在非議中,成長起來的。

面對新世界、新觀念、新現象,過去的經驗不夠用了。大家都會本能地留戀、迷茫、排斥。

青年時代是樹立三觀的時代,必然會遭遇各種思想的衝突,也必然會跟與上一代人有不同的想法。

這些都再正常不過。不是人變了,而是時代變了。不是越變越差了,而是時光列車的速度太快,得抓緊上車了。

我希望,我們青年人能夠樹立更民主、更科學、更自由、更平等、更文明、更進步的三觀。儘管很多地方我們還做得不夠好,但是,歷史一次次證明,這個世界從來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世道必進,后勝於今」。

五、歷史與使命

馬克思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們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創自己的時代。

一百年前,被「九斤老太」諷刺為「一代不如一代」的1890后里,湧現出了無數仁人志士。

他們之中,有出身豪門的少爺小姐,有山野鄉村的青年學生,有離經叛道的知識分子,有一無所有的產業工人。

他們凝聚在同一面旗幟下,鞠躬盡瘁、斷頭流血,建立了一個嶄新的。

那麼,一百年後的我們呢?

當我們被指責為「垮掉」時,爭辯固然能贏得一時的認同,可是,惟有勞動,惟有創造,惟有奉獻,才能贏得長久的尊重。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各條戰線,90后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已經成為眾多領域的「中流砥柱」。

在蒼茫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里,他穿過風沙,走過一個又一個石油鑽井。

在夜幕升起的國貿寫字樓里,她剛剛完成了添加行和刪除列,揉了揉惺忪的眼睛。

在異國他鄉的槍林彈雨里,他救下了數不清的傷員,讓疼痛遠離那些暴力肆虐的土地。

在崇山峻岭間的鄉村國小里,她站在簡陋的三尺講台,給那裡的孩子帶去了希望。

生命真實的色彩,正開始在他們面前徐徐展開。

平凡而偉大,艱辛而精彩,殘酷而美好。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

共勉

▼點擊查看更多文章

共青團中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