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出最受歡迎的魚肉,鮪魚絕對是很多人的首選。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也曾有過關於鮪魚的一幕——賀涵為唐晶花好幾萬買了一塊鮪魚。
其實,一塊要價幾萬元的鮪魚肉並不是電視劇的胡編亂造。作為日料中最金貴的魚肉之一,鮪魚在日本築地市場拍賣的成交價幾乎每年都能刷新紀錄,一條200公斤的藍鰭鮪魚,甚至可以拍賣到八九百萬人民幣的天價。算下來,一小口就值好幾百塊了。
築地市場的鮪魚拍賣
價格這麼貴,饕客們對於鮪魚的「吃」當然也認真無比。從捕撈屠宰,到分解製作,鮪魚端上餐桌前的每一道工序幾乎都有細緻入微的講究。
好了,今天我們就來細細聊聊鮪魚。
目錄
01 | 鮪魚為什麼這麼貴?
02 | 鮪魚品種有哪些?
03 | 鮪魚部位
01 | 鮪魚為什麼這麼貴?
一直以來,鮪魚都是饕客們鍾愛的食物。在古羅馬,肥潤的鮪魚腹便已經被人們視作珍饈。如今的日料也是如此,色澤粉紅、入口即化的大腹,是不少美食家眼裡的頂級美味。
和其他海魚一樣,為了平衡海水的鹹度,鮪魚體內同樣富含美味可口的氨基酸:谷氨酸是鮮味之源,甘氨酸則賦予了魚肉甜美的滋味。一般來講,海水的鹹度越高,魚肉越鮮美。於是,生長在遠洋高鹹度海域的鮪魚,味道往往鮮美至極。
鮪魚的口感十分多樣,腹部的頂級魚腩肥潤無比,堪稱魚肉界至高無上的存在;如今瘦肉當道,鮪魚背部的瘦肉也憑藉其柔韌勁道的口感和微酸的滋味,俘獲了無數吃貨的味蕾。
作為海洋里的大型掠食者,鮪魚的體重可達600公斤。為了不停的遊動,它的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肌紅素,這便賦予了鮪魚肉與眾不同的暗紅色澤和肉味十足的香氣。在常見的食材中,牛肉也是如此。於是,漁夫和廚師在處理兩種食材時便有了很多相似之處。
鮪魚捕撈上船后,漁夫會迅速打斷魚的脊椎,使其立即死亡,防止魚肉因為過度掙扎而導致的肉質變化。鮪魚通常體型較大,因此在捕撈之後還有一個類似牛肉的排酸過程。通過排酸,可以緩解鮪魚死亡后的僵直反應,魚肉會變得更加美味可口,口感也會更加柔軟,通常大型的藍鰭鮪魚需要2-3天的排酸過程才能使新鮮魚肉達到最美味的狀態。
除了排酸,鮪魚還有一項與高級牛排類似的處理工藝,那就是熟成。鮪魚的熟成,必須在極其精確的溫度與濕度下進行。低溫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而適宜的濕度則會慢慢蒸發魚肉中的水分,使肉質變得更加緊實;在漫長的熟成期中,魚肉也會發展出更加濃郁的肉味和全新的香氣。
經過熟成的鮪魚赤身
魚肉的熟成極其耗材費力,因為水分蒸發,魚肉會損耗至少20%的重量。此外,廚師還需時時留意將腐敗、硬化、發霉的部分切除。一塊魚肉經過兩周的熟成之後常常所剩無幾,但是滋味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熟成的鮪魚和熟成牛排一樣,價格常常貴得嚇人,一般只有在高級餐廳才會見到。
※ 註: 熟成,Aging,利用鮪魚肌肉中的酵素作用將蛋白質分解成各種風味的氨基酸,將肝糖轉化為葡萄糖,將三麟酸腺苷(ATP)轉變為類似谷氨酸的鮮味物質單磷肌核苷(IMP),從而使得魚肉更加美味。
02 | 鮪魚的種類
提起鮪魚的種類,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大名鼎鼎的藍鰭鮪魚。
藍鰭鮪魚,壽命最長、體型最大,是鮪魚中最高級的魚種,一斤魚肉的價格常常以千元起步。不同於其他大部分鮪魚對於溫暖海域的偏愛,藍鰭鮪魚通常喜歡相對深、冷的海域。因此,它們便存儲了更多的脂肪來作為能量來源,並用以保溫。在崇尚肥潤脂肪的日料中,藍鰭鮪魚便順理成章地成了魚肉至尊。
在日本近海,藍鰭鮪魚的產卵期在夏季,而捕撈季通常在冬季。應季的藍鰭鮪魚色澤鮮紅,口感肥潤,鮮美至極,搭配山葵與淡口醬油的生魚刺身是饕客們最喜歡的吃法。
當然,鮪魚還有很多種類。除了大名鼎鼎的藍鰭鮪魚,大眼鮪魚、黃鰭鮪魚、長鰭鮪魚等都是常見的品種。
※ 大西洋鮪魚與太平洋鮪魚屬於同一種類,又統稱為北方鮪魚
※ 一般來講,鮪魚的棲息環境越寒涼,脂含量越高,魚肉品質越好;棲息環境越溫暖,脂含量越低,魚肉品質越次。
鮪魚養殖場
養殖鮪魚和養殖三文魚類似,雖然有著更加肥厚的脂肪,但是因為生長周期短、運動量較小,養殖三文魚通常體型很小,肉色較淺,肉味和標誌性的微酸也淡了很多。雖然有不少人喜歡養殖鮪魚相對肥美的滋味,但是在頂級饕客眼裡,野生藍鰭鮪魚,才是鮪魚中真正的翹楚。
03 | 鮪魚的部位
鮪魚體型較大,因此便有了和牛肉一樣的「解魚」步驟。經過切分,鮪魚各個部位的口感、肉質、脂肪含量都有所不同。和其他所有魚類一樣,鮪魚最最肥美的部位是魚腹,價格也最貴;背部最瘦,肉味最足;頭頸部脂肪相對豐富,尾部則肉質較瘦。
根據脂肪含量,日料中的鮪魚肉一般被劃分為大肥、中肥、以及赤身三類。
大肥
大肥,主要分佈在鮪魚腹部前中段,是整個鮪魚脂肪最多、價格最貴的部分。大肥肉色粉紅,口感十分肥潤,脂肪含量甚至可以高達50%。在油脂至上的日料中,鮪魚大肥幾乎被奉為天物,是刺身最頂級的食材之一。
大肥一般按照脂肪的分佈形狀分為兩類,霜降與蛇腹。
霜降與和牛中的霜降牛肉類似,有著細緻入微的如霜紋理,脂肪完美均勻地融合在魚肉中,肉質柔軟肥潤;而蛇腹,則類似三文魚,由脂肪層與粉色魚肉層層堆疊而成,不過,因為野生鮪魚此部位運動相對較多,因此蛇腹肉口感通常較硬,有著牛腩般的粗大肉筋。
鮪魚蛇腹
中肥
中肥在鮪魚腹部、背部均有分佈。它融合了大肥肥潤甘美的脂肪和赤身鮮亮微酸的紅肉,因此有了介於兩者之間的風味與口感。
雖然中肥遠不及大肥肥美甘鮮,但是其脂含量依舊在15%以上,仍屬於高脂魚肉,在刺身和壽司中非常常見。
赤身
赤身,大都分佈在鮪魚背部。因為幾乎全部是顏色暗紅的瘦肉,赤身一般在鮪魚中屬於價格相對實惠的部分。不過如今瘦肉當道,赤身雖然不及大肥豪奢,但依舊有著諸多擁躉,赤身通常肉質緊實,口味微酸,還有著不少值得回味的「野味」。
在鮪魚中,赤身接近脊椎的部位被稱作天身,這裡的魚肉有著類似牛肉裡脊的柔嫩滋味,是赤身中肉質最好的部位。
不同於大肥原汁原味的欣賞,赤身在廚師手中多了更多的可能性,腌漬、熟成、灼烤都能為赤身帶來與眾不同的風味和口感。
鮪魚赤身Tataki
當然,胴體巨大的鮪魚遠不止大肥、中肥、赤身的三類肉,頭頂的腦天、頭部兩側的魚頰、魚鰭、甚至魚骨上的碎肉也都各有特色。因為國內很少見到,這裡就不細述啦。
好了,說了這麼多,真的好餓。日料壽司局,約嗎?
歡迎把本文轉發到朋友圈、美食群,說不定你的身邊也有個「賀涵」請你吃頂級鮪魚哦~
文 |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