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霞浦行攝攻略

霞浦是個被深度挖掘過的攝影地,風光人文都有的拍,當地美食也不錯,是個練習拍攝的好地方。

不少朋友覺得霞浦的拍攝多是請當地人串演灘涂上勞作的人等,不真實,就想當然的認為霞浦的拍攝沒有意義,拍出來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我並不這麼認為,與之相反,我倒覺得霞浦是一個練習攝影的好地方。

因為霞浦的拍攝以長焦居大部分,主要考驗的是攝影者捕捉光影瞬間的能力,以及構圖的能力。同樣三位勞作者從光影里走過,為何有些人就抓到了,而有些人就錯過了? 這考驗的是攝者的眼光是不是足夠明銳犀利;同樣的地點光影人物,為何大家的構圖千差萬別?這考驗的是攝者對畫面的理解,對構圖的把握。一般長焦的片子,因為取景構圖的可能性遠遠多於廣角片子,所以這方面的差距就凸顯出來了。幾個人一起拍的片子一比較,好好琢磨不同和優缺點,對提高攝影水平很有幫助。

很成熟了,攻略很多,我不重複整理了,這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好的:

霞浦!屏住呼吸——2012年福建霞浦灘涂攝影攻略

上海過去最為經濟舒適的就是動車了,班次很多,都是虹橋站出發,具體查:

霞浦火車站下來離開霞浦縣城還有一點距離,可以做公交,一塊錢。公交就在縣城裡環城轉。縣城不算大也不算太小,交通工具除了公交步行,就是機車和打的了。

去周邊拍攝的地方可以包車、打的、或在北門車站坐班車。

霞浦海鮮比較多,我吃了一點,感覺新鮮有餘,但是烹飪的並不十分細膩。 相對而言,我倒是很喜歡福鼎的小吃。福鼎與霞浦相鄰,小吃很多,雖然沒有滿街小巷的福建沙縣小吃有名,但是我個人認為要比沙縣小吃好吃的多。現在的福鼎小吃也不局限於福鼎了,據說在福建省內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魚丸、魚片、牛肉丸、牛肉片、扁肉。他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是用塊肉扁(打)出來的,正因為如此,肉中的纖維並沒有斷掉,所以特別的有彈性。這滿滿一碗魚片尚未進口就香味撲鼻,咬下去QQ的彈勁絕對讓人難忘,湯汁里有點淡淡的醋的酸味,還有紫菜帶來的鮮味。

吃魚片的地方蠻多的,我去過的兩家還不錯,一家在府前路水煮魚一條街西面一點。還有一家在太康路文化廣場對面。 有空的話,可以沿著這張吃貨地圖到處吃吃。



關於住:

霞浦縣城的住宿選擇絕對多,處於供大於求的情況,即使是旺季一般也不會沒有房間住,而且競爭激烈,一般80元的雙人房就有條件還可以的空調和可以24小時上網的電腦了。龍首路太康路以南段客棧尤其密集,可以隨便走過去看看,挑一家順眼的。

關於玩:

-- 玩的時間

到霞浦拍攝,最重要的是時機。這裡的灘涂的潮汐、溝渠的顯現、太陽的位置、日出日落的時間、季節的勞作內容和氣候特點,都極大的影響著我們的拍攝。

這其中又以潮汐最為重要,因為去霞浦不可能不拍灘涂,而灘涂拍攝的條件和潮汐密切相關。

對於潮汐時機的把握,分為兩部分:日期和當天的時間。

從日期來說,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內,各要發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時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所以這個日期是最適合拍灘涂的。

從時間來說,傳統拍攝的日出日落肯定重要了,這裡重點強調有些景點的拍攝和潮汐的運動直接相關,比如七都迷宮,必須在漲潮到退潮的中間去,這樣才能看到潮水推下去,迷宮顯露出來,去早去晚都沒啥看。

關於潮汐的時間,可以用軟體查:百度「BLM-Shipping」,下載軟體就可以查出霞浦三沙港的潮汐時間。當然,最為方便的還是直接問當地懂攝影的包車司機了。

最後談談季節。

霞浦的灘涂一年四季都有內容可拍,一年四季的勞作都不盡相同,3-4月的楊家溪和海上撈漁苗,4-6月份撈漁苗和海帶豐收,以及白鷺的拍攝,應該屬於一年之中體裁最為豐富的拍攝季節,7-9月是海邊颱風多的季節天光雲影也是拍攝創作最佳時候,10-2月份主要以紫菜勞作楊家溪的楓葉為主。

霞浦的拍攝時間以安排3-5天為宜。

霞浦的拍攝點很多,一開始做攻略的時候容易看暈,其實最常去的點有:北岐、小皓、東壁、花竹、圍江、東安、沙江、沙塘里等。一般一天可以安排2-3個點,主要集中在日出日落。排點的時候可以考慮同一方向線路的點一起去,不過,霞浦攝影對天氣和潮水講究有很強的專業性,具體的行程還是要根據來霞浦時間段的潮水和天氣來安排,沒有固定的行程,只能根據到達的那幾天的天氣和光影選擇最佳的地方。

-- 玩的交通

霞浦這地方的拍攝點,都在縣城外,近的如北岐就幾公里,遠的如七都要六十公里左右。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你是可以一個個點自己坐班車過去的,小皓我就是坐班車過去的。班車的優勢是便宜,缺點是麻煩,而且班車一般都是到某村或者鎮的,拍攝點往往是靠近村、鎮,或者就在路邊,然後沿小路上山找高處拍攝。如果一個人,時間也不緊的話,是可以考慮這樣的方式的。

如果3-4個人或以上,最高效的方式還是包車,而且要包那種懂拍攝的司機的車,2012年6月份的價格大約是500左右一天。

-- 攝影相關

霞浦的風光拍攝基本以長焦為主,全幅焦段在100-400最為好用,對應的鏡頭是:尼康80-400,佳能100-400。便宜的可以選擇尼康70-300,佳能75-300.

如果喜歡拍人文的,可以帶涵蓋24-70的鏡頭。

我去霞浦帶的長焦是70-200,雖然在D80上等效視角為105-300,但是還是覺得有點短。

以下是我在霞浦拍的片子的焦段統計,總之一句話,沒有長焦,就別去霞浦拍照了。



除此以外,霞浦灘涂的拍攝,大多需要人做對比物,這樣才有對比。一般大的點都會有大團請人「演出」的,散客跟著拍就可以了。

-- 玩的裝備

除了攝影器材,建議去霞浦穿防水的徒步鞋,因為經常要爬小山頭,走泥濘的路,還有灘涂,也有人下灘涂拍勞作的時候穿戶外涉水鞋,也可以。除此以外,衝鋒褲和衝鋒衣也是有用的,一個是霞浦天氣多變,可以防小雨水,更重要的是,很多小路灌木雜草樹枝叢生,衝鋒衣褲可以防刮傷。

本來打算到了霞浦再聯繫司機去個最近的點北岐的,後來發現實在是有點晚,火車因為在福鼎遇到豪雨晚點,到了霞浦安頓好住處已經不早了,而且又下著零星小雨,聯繫了幾位司機都說太晚了,而且明天估計也沒戲,作罷。

晚上將霞浦縣城閑逛了一遍,到處吃,發現霞浦的人夜生活很晚哦,好像福建這邊很多地方都這樣,白天很晚,晚上也很晚。此外,我還發現,福建的人普通話都說的不怎麼樣,做生意的人都帶有很強的口音,不做生意的人更是不太會說普通話了。不但普通話講的不太好,而且說話思維邏輯也不太清楚,或者說普遍性的沒有邏輯吧,這可能和當地的教育程度有關。

因為司機說第二天基本沒戲,所以我就睡了個大懶覺,11點一起床竟然發現外面晴空萬里,頓時有種被騙的感覺……

不過反正日出也錯過了,我反而篤篤定定走到北門車站坐個班車去小皓。

去小皓應該坐去三沙的班車,的是高速,很快,一刻鐘左右就從高速下來了,然後沿著各村走。

如下面的手繪圖,小皓主要有三個拍攝點,第一個是手繪圖中的「拍攝點」位置;第二個是小皓村,直接走在灘涂上拍人和船;第三個點是圖中「軍事觀測」所在的山頭。

班車一般只會在路經過小皓村的地方停,如果去第二第三個點,可以在小皓村下,往海的方向走過去,就可以看到小皓村,然後再可以往軍事觀測的那座山走上去。

第一個點是最成熟的拍攝點,路已經被踩的很實了。如果要去第一個點,可以和班車司機說要去小皓拍照的,讓他開過小皓村後面的上山小路路口停下。

下圖就是路口的樣子。

灘涂風光

第二天我們的計劃是饅頭山、海上漁村、海帶、小皓和東壁。

為了趕早上的日出,我們四點就從霞浦出發了,客觀的說,那是相當的痛苦……

不過比這更為痛苦的是:當我們趕到饅頭山的時候,發現最好的位置基本上都站滿了……

不過當天的天氣也不是很好,雲很厚,我們估計是沒希望看到日出了。哎,這地方的天氣真是多變啊。

看不到日出就只能拍拍灘涂咯。

沒有光影的饅頭山,真的很破。

注意饅頭山前的人,給饅頭山增加了對比

因為沒有光,饅頭山的灘涂也不見聲色,我們就早早收場了,轉戰同一條線上的東安漁排。

在方圓數十里的海灣中,密密麻麻擠滿了由竹竿和泡沫浮筒構築的漁排。漁排之上,數百座小木屋突兀其間,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儼然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城鎮。它既像海上迷宮,蜿蜒的水道四通八達;又似八卦迷陣,迂迴曲折不見頭尾,機船、小艇往來穿梭,給海上浮城帶來濃濃生氣。

海水是漁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漁排是漁民的家園,是漁民的「場院」。在這個漂浮在海上的村莊里,漁民船上為家,船下圍網養殖,竹竿與泡沫浮筒搭建的「場院」晾曬海帶。漁村裡,小賣部、衛生所、魚病站一應俱全,派出所、漁業聯合體都掛牌值守。每天早晨,賣菜賣肉賣水果的船兒,沿著村裡的水路來回跑上幾趟,賣菜賣肉賣水果,送米送氣送淡水,即便是誰家岸上來人事先沒打招呼,主婦也很快會讓飯桌上擺上幾道菜。

東安漁排在普通人眼裡並不起眼,但是通過鏡頭的選擇,他們成了一排排錯落有致的線條,在小船和人的點綴下,顯得生動並富有生活情趣。

海上漁排是為數不多的白天可以拍的景,除此以外,白天還可以拍人們勞作的場面。6月份正好是收海帶的季節,灘涂上掛滿鋪滿了海帶,原來我們吃的海帶就是這樣來的……

拍完海帶,白天的拍攝基本就拍完了,回家睡覺。

一覺醒來,發現天氣更差了,但是我們包了車,只要不是大雨,我們還是去看看,這地方天氣是說變就變。

下午的目標是小皓,由於昨天去過東面的山了,今天去了西面的山拍攝。

沒有光線,層次就不明顯,顏色也難看,略微勾勒下海浪的線條。

拍了一會兒,天又開始下雨了,撤吧……

小皓的地形兩邊的山靠的比較近,所以拍日落的時候往往太陽被山遮掉的時候還太亮,所以一般等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去的時候可以再往三沙方向走到東壁拍日落,這裡更為開闊,相對要好一點。

不過我們去的那天沒有光,所以只能隨便拍拍灘涂了。好在這裡的灘涂和小皓還是有點區別的,應該是普通的那種黃色的沙灘。如果有光的話,沙灘上的水和沙灘就會有很大的反差,會很有意思。

八卦

對比

有意思的沙面紋理

一整天天氣不好,真是沒勁啊……

今天的計劃是北岐和七都迷宮,回來順道去鹽田拍拍人文。

雖然昨天天氣不好,但是這地方的天氣說變就變,我們還是按時四點上車趕到北岐準備拍攝日出。

今天雖然有好位置,但是似乎天氣依然不給力,整個愁雲慘淡那……

灘涂的拍攝條件是不理想了,拍拍海面吧。

北岐本來可以拍拍漁民勞作的,但是無奈沒光啊,水面一片灰暗,缺少反差,只能湊和拍了些。

拍完北岐,本來我們想去沙江拍S彎,司機師傅說今天端午節,S彎的拍攝點 - 霞浦二中的教學樓 - 沒有開,所以我們就來到離開霞浦新城不遠的公路旁拍拍附近的灘涂彎道。雖然不及沙江的S彎有名氣,天氣也不好,但是拍出來層次還是可以的……

霞浦新城

拍完這裡,早上的拍攝也就結束了。

下午我們要去的是七都迷宮,這個點距離霞浦比較遠,GPS顯示58公里。

七都迷宮其實是漁民在水中築起的一道道堤壩,漲潮時這些堤壩並不可見,各種蛤、蟶、螺類以及蝦蟹等小動物會隨著潮水被衝進地壟,退潮時,平時這些如迷一樣藏在海面下的線條展現出來,這些縱橫交錯的地壟就是小動物的迷宮——它們找不到隨潮而去的出路,只能深陷其中。此時,漁夫站在用木板做成的「泥牛」上自如穿梭,悠哉悠哉地俯首把獵物拾進魚簍。

七都迷宮的拍攝是極受潮水限制的,必須在潮水要退下去之前架好機位等待拍攝,司機師傅給我算好了時間,我們提前來到了對面的山上。

這是潮水還沒有退下去的時候,基本看不出任何線條。

潮水退下去的整個過程中,迷宮的線條不斷豐富變化,時刻等待拍攝者去發現。

拍完七都迷宮,我們順道拍了下鹽田。

漢代以後,特別是唐中期,閩東這塊古越地上戰亂不斷。於是,善於舟楫的越人紛紛離岸上船躲避戰亂。這一躲就躲出了一個綿延近2000年的連家船漁民族群。眾多港灣的霞浦沿海,是台灣暖流和浙、閩陸地水系的交匯海域,餌料豐富,魚類繁多,因此,就成了這些連家船漁民的聚集海域。鼎盛時連家船漁民曾經一度達到10萬之眾。他們以捕魚、拾貝為生,以船為家,從不上岸,也不與陸上人家通婚,常年漂泊在海上,一切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發生在船上。霞浦縣的連家船漁民就數鹽田鄉最多,村子里的人基本都依靠養殖海蠣子和撿拾野生海蠣子為生,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他們至今大部分居住在那些棚屋裡。據說,這些就是傳聞里已經上了岸的鹽田連家船漁民。

居民們似乎並不喜歡被外人所擾,眼神冷漠且堅決,反對我們這些外來者給他們拍照。連家船漁民靠海蠣子而生存,在他們居住的地方見得最多的也是海蠣子殼。數量龐大的空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就地堆積在海岸,造出了一片片「陸地」。棚屋也建在海蠣子殼堆成的「陸地」上。

就在我們要離開鹽田的時候,小鳥在路口的電線上排起了音符,彷彿用音樂在告訴我們:歡迎下次再來霞浦……

王波,網名 一鏡收江南

軟體設計師,熱愛攝影,旅行,美食,生活

借這個小小的公眾平台和博客,和大家分享成長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歡迎大家給我反饋和交流

約拍和約稿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