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代知識女性的心靈悲歌——沈祖棻與她的詩詞

程千帆在他的口述自傳《勞生志略》中評價妻子時說作家是她的本份,而學者是其餘事,其實作為作家的沈祖棻也遠未能留下與她才華相稱的作品,如果不是「八口曾為巧婦炊」和另外一些更重要的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論是作品的質量還是數量,不論是當作家還是做學者,這位當代李易安的成就都會豐茂得多。

十五年前,盛夏。一個十三歲的鄉下男孩攥著向父親討來的兩元錢,光著腳走了十幾里路進了縣城。新華書店是他惟一停留的地方,久經烈日曝晒的少年在眩暈狀態中鬼使神差般抽出了那本上海古籍版的《唐人七絕詩淺釋》。

這便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買書。我至今不能理解以當時幼稚的頭腦怎麼會相中這本古籍讀物,因為其時我與唐詩的關係不過是剛在語文課本里學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唐人七絕詩淺釋》是我惟一的藏書。直到現在,我已藏書數千冊,架上圖書幾經更換,這本連版權頁和那個叫程千帆的人寫的《後記》都沒了蹤影的舊書仍然默默地立在書架上。回首前塵,我並不想使用「精神啟蒙」等一類字眼來誇大一本普及讀物對一個懵懂少年的影響力,我只是堅定地認為,《唐人七絕詩淺釋》是我所知的最好的古典文學入門書,它既講典章故實和古典文學(而不僅僅是詩歌)常用的技巧,也揭示創作心理,還對不同作品較其高下,在提高讀者審美能力上真正做到了度金針予人,而這一切都是通過作者那極為平易流暢的語言完成的。書後另有作者用淺近文言作的《舊釋23首》,當日它讓一個頑劣少年深深沉浸在了母語的魅力中,試看作者釋李益《隋宮燕》曰:

此弔古之辭而托燕以寄慨也。宮花將落,旋已成塵;舊國芳春,如今安在?而從「燕語如傷」見之。燕猶如此,況於人乎?是更深一層寫法。劉夢得《楊柳枝》云:「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株殘柳不勝春。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劉詩之柳,即李詩之燕,可參證也。

……剛從水田裡拔出腳來,「小資」情調又驀然湧上心頭,反差未免太大,然而這是真實的。它讓一個不識愁滋味的農村男孩第一次體驗到了一種微妙的情愫,心裡彷彿被蟲蛀著,卻又欲辨忘言。

那個叫程千帆的人寫的《後記》雖然被我看丟了,但我記得他主要說了三點,一是作者沈祖棻是他的妻子,二是作者已經因車禍去世了,三是說此書是根據作者生前為學生授課的講義整理的。此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出過新版本,但我不用翻新版本也相信我的記憶無誤,因為稍具讀書經驗的人都知道,當你讀到一本好書時,「作者已經不在人世了」的信息總會給你較強的刺激。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程千帆、沈祖棻是以研究古典文學而享譽海內外的一對賢伉儷。「昔時趙李今程沈」,詩人沈尹默1954年題在沈祖棻《涉江詞稿》上的一句詩如今已成定論,而當初這種評價卻只能在很小的圈子裡流傳,尤其是沈祖棻,給外界的印象幾乎是一純粹家庭主婦。長期以來,我們這個社會是拒斥、侮蔑「儒雅」的,所以沈祖棻除了在建國前印行過新詩和小說,建國后直至去世,她的著述就沒有正式刊印過。現在好了,不僅是單行本,四卷的《沈祖棻文集》也已正式出版。因為偶然的機緣,我得到了一本江蘇古籍1996年版的由程千帆箋注的《沈祖棻詩詞集》。得書的當晚我便早早沏上一杯清茶,急不可待地捧讀起來。原以為這個夜晚會重複當年讀《唐人七絕詩淺釋》的體驗,又是一次愉悅的讀書之旅,沒料到我的心情很快便沉重起來。這實在是一本沉重的書,它有「七言八句」等傳統的外在形式,而其內核卻分明是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

▲《涉江詞稿》《涉江詩稿》

李易安柔弱的筆下也曾吐出泣血的文字,但那是在南渡之後在身逢國破家亡之後,而當代李易安挑簾出場便只聞顰鼓聲聲,《詩詞集》開卷第一首是作於1932年的一闋《浣溪沙》:

芳草年年記勝游,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顰聲里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當作者搦管之際,日寇進迫,國難日深,一句「有斜陽處有春愁」以其意味深厚為時年二十三歲的作者贏得了「沈斜陽」的美譽,然而當年盛讚「沈斜陽」的詞林名宿們可會想到,對一個妙齡女子來說,這樣的佳句實非吉祥么?沈祖棻啼聲初試,「有斜陽處有春愁」美則美矣,卻奠定了她創作和人生的基調,即使是「呢喃兒女語」,也全非舊詩詞閨情密意的面目,飽含了普通百姓在尋常生活中的酸辛,她也寫愛侶的「離緒」,下筆卻是「便明朝真有書來,還應只是閑言語」,款款深情全以淡語出之,一看就非閑說愁的閨中淑女,而彷彿是操持一日三餐的讀者鄰家姐妹。趙甌北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但「幸」與「不幸」如何界定?人們應該為那些苦難生活浸泡出的佳作而擊節稱讚,但如果稍稍偏離一步,就像大多數論者所樂道的,認為國破家亡成全了一個大詞人李易安,那實在是一種旁觀者的殘忍!《沈祖棻詩詞集》擺在面前,若以一種賞玩的態度,「國家不幸詩家幸」是很容易到嘴邊的一句感嘆,而窮根究底,我們卻不能不說,寫出這些詩詞正是詩家沈祖棻之大不幸,正是那代知識分子之大不幸。

關於沈祖棻詩詞的藝術成就,喬大壯、沈尹默、朱光潛、台靜農等諸前賢已有定評,非小子敢下雌黃。我更感興趣的是沈程夫妻通過詩詞、箋注透露出的那代知識分子的心境和遭際。我注意到了蔣介石及其政權在作者前後所作詩詞中的不同形象,抗戰前期,沈祖棻填《臨江仙》有「天涯芳草遍,第一憶王孫」,《浣溪沙》有「龍鸞交扇擁天人」,箋注者直言不諱地指出,「王孫」、「天人」都是指當日宣誓抗戰到底的蔣介石,而到了1947年,「王孫」、「天人」又成了「乾坤一擲獨夫狂」,這就是史實,可以見出知識分子思想的轉換。讀至此處我不禁想起了《陳獨秀年譜》(重慶出版社1987年版)中所記: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獄中陳獨秀先是欣喜若狂:年底,蔣介石被放回南京時,放了一夜爆竹,陳獨秀從夢中驚醒。他說,從爆竹聲中,可以看出蔣還有群眾基礎,又說:「看起來蔣介石的統治是相當穩固的,不像我們分析的那樣脆弱。」這樣的細節讀多了,歷史的真相當能灼然可見矣。

沈祖棻寫時事時愛用「香草美人」的比興體,程千帆作箋注,很大一部分便是注其「本事」,舒蕪先生譽為「前無古人的箋注」。不過,我個人並不贊成以「香草美人」來喻時事的寫法,好像專門留待後人去猜笨謎似的,竊以為,要記錄時事,還不如寫幾行三言兩語的日記。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詩詞和箋注中實寫當時後方生活的內容,例如《虞美人》五首其一曰:

東庠西序諸年少,飛轂穿馳道。廣場比賽約同來,試看此回姿勢誰最佳?

酒樓歌榭消長夜,休日還多暇。文書針線盡休攻,只恨鮮卑學語未能工。

程氏箋曰:

當時成都有西人主辦之教會大學五所,其四所在華西壩。學生習於西俗,雖在國難深重之際,諸女生猶每年進行姿勢比賽,最優者為姿勢皇后。至於荒嬉學業,崇拜歐美,以能操外語為榮者,滔滔皆是,故詞云爾。

又如《減字木蘭花》四首其一曰:

腸枯眼澀,斗米千言難換得。久病長貧,差幸憐才有美人。

休誇妙手,憎命文章供覆瓿。細步纖纖,一夕翩翩值萬錢。

程氏箋云:

抗日戰爭後期,大後方國事日非,民生貧困,以寫稿為生,無固定收入之作家,處境尤艱,甚至以貧病致死。則或有貴婦名媛為之舉行舞會,以所得之款從事救濟。時人遂謔云:先生們的手不如小姐的腳。……某君詠公務員云:「何事不可作,偏為公務員。家貧兒作仆,柴貴餅當餐。兩腳奔寒暑,六親斷往還。只緣棺木貴,不敢上西天。」彼時成都皆以柴炊,須取之百裡外,故售價頗高,而麥餅有名鍋魁者,其價差低,街頭巷尾皆有之,平民或購之以供日食,故第四句云然也。

像這樣的詩詞和箋注,堪稱達到了詩與史的完美統一。

當代李易安也有至剛至烈的一面。程沈夫妻抗戰中棲身的金陵大學,負責人將政府發給教職員的平價米高價售出中飽私囊,事泄后,對主其事者窮追不捨並不惜以去就相爭的竟然是平日溫文爾雅的程氏夫婦,這也為後來程千帆在「鳴放」中那段三反、思想改造的成績「偉大個屁」的「狂吠」作了註腳(見朱正《1957年的夏季》)。1947年6月1日,國民黨軍警包圍程沈執教的武漢大學,釀成「六一慘案」,沈祖棻以一首《鷓鴣天》記其事:

驚見戈矛逼講筵,青山碧血夜如年。何須文字方成獄,始信頭顱不值錢。

愁偶語,泣殘編。難從故紙覓桃源。無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騰盼凱旋。

「真悔懵騰盼凱旋」!憤激之語,女詞人真的是怒不可遏了。這已經離「溫柔敦厚「的詩教越來越遠,《漱玉詞》中當然找不到的。

▲沈祖棻與程千帆最後一張合影

沈祖棻《涉江詩》的絕大部分作於建國之後。作者由詞入詩,風格竟也一變而為沉鬱,也許這並非作者自主選擇的結果?程千帆在「反右」中被流放到湖北沙洋農場,「全家生活遂由祖棻一人負擔。時先君先繼母健在,余夫婦及三妹一女,共八口」,於是我們讀到了這樣一首千古絕唱,題曰《千帆沙洋來書,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難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嘆,感賦》,詩云:

合巹蒼黃值亂離,經筵轉徙際明時。

廿年分受流人謗,八口曾為巧婦炊。

歷盡新婚垂老別,未成白首碧山期。

文章知己雖堪喜,患難夫妻自可悲。

五十六字道盡一代知識分子之遭際,如杜甫《秋興》般沉鬱蒼涼,讓後人感喟不已!以外孫女姓名為題的《早早》是一首博得朱光潛、舒蕪等名家激賞的長篇敘事詩。它用家常語寫一個天真活潑不知世事艱的小女孩,寫打入另冊的外祖父外祖母與外孫女之間的天倫之樂,詩的最後說:

兒生逢盛世,豈復學章句。

書足記姓名,理必辨是非。

毛澤東思想,指路路不迷。

但走金光道,勿攀青雲梯。

願兒長平安,無災亦無危。

家家老且病,難見兒長時。

(湖北方言稱外祖母為「家家」)

賦詩留兒篋,他年一誦之。

字字平淡卻又字字沉痛,深夜吟詠,不覺潸然涕下!舒蕪先生說詩的最後幾句並非反諷而是真的「虔誠」,我以為是否反諷只有起作者於地下了,但若真出於作者的「虔誠」,此詩作為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將給後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

程千帆在他的口述自傳《勞生志略》中評價妻子時說作家是她的本份,而學者是其餘事,其實作為作家的沈祖棻也遠未能留下與她才華相稱的作品,如果不是「八口曾為巧婦炊」和另外一些更重要的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論是作品的質量還是數量,不論是當作家還是做學者,這位當代李易安的成就都會豐茂得多。我們再想想曾被胡適認為最有希望的歷史學家周一良,立意寫出獨具風格的《文學史》而未成的聶紺弩,改行當博物館解說員的沈從文,有世界戲劇大師之相而後半輩子寫出的戲卻被黃永玉指為「一個也不喜歡」的曹禺……讓我們說什麼好呢?鍾敬文挽聶紺弩曰:千古文章未盡才。有此一句,千言萬語都是贅疣了。

紀念沈祖棻先生逝世40周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