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說自己是個木匠,不是設計表演藝術家|100 個有想法的人|設計

2014 年初,設計師高一強在微信公眾平台上做了名為「日用之道」的公眾號,闡釋他對於最樸素最平常的日常用品設計的個人理解,比如椅子、掃帚、竹籃、茶碗等等。最近,同樣以「日用之道」命名的傢具系列也要面世了。

從文字到實物,高一強在不斷實驗的是一套「從生活中尋找經過長年累月的運用而得到反覆驗證的知識體系」,他將其稱之為「日用之道」。

這一實驗始於 2007 年。他的朋友朱鍔彼時正在翻譯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一書,書里反覆出現的一個詞是「 Affordance 」。

《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曾在「設計詞典」專欄中對 Affordance 做了專門探討,但國內關於此的資料還是很少。高一強覺得「很好玩」,便從國外網站找了 40 多篇論文來看,才意識到「歐洲、日本好多人都是用 Affordance 來做設計的」。

為了徹底把 Affordance 搞懂,畢業多年的高一強又重新回到清華美院讀研,按照這個體系找來 100 多本書,3 分錢一張全部複印下來,花了兩年半時間做研究,就連碩士畢業的論文寫的也是 Affordance。

直白來講,按照 Affordance 的體系來做設計,就是把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時間和距離縮到最短,是能夠讓大眾產生安全、親切或是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一點也是高一強在反覆實驗過才總結出來的。

去年,他以策展人身份在北京推出「Design is respect」展覽與「 Systems Exhibition 」,展出的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為博朗設計的產品代表了高一強心中好設計的典範。「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是我的偶像,他最牛的就是解決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最短距離,他始終在做這件事情。」

這同樣也是高一強想做的事,「這個產品是否能讓你在 10 秒中之內就能喜歡上。」

「很多設計師都會想通過作品表達些什麼,那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我不需要表達什麼,」高一強說,「我只是在考慮一個產品究竟被多少消費者接受了,如果有 10 個人那我這個設計是極其失敗的,如果有 1 個人那我是給自己做著玩的,如果有萬個人喜歡那作為一個設計師是很高的了,如果十萬個人都買了那我太快樂了。」

他反對把設計藝術化,在做設計時也絕不沉湎於造型,至於產品最後出來的那個形狀,一定是「用 Affordance 推演出來的」,給使用者的感受是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普通的東西。

最初決定走上設計這條路,是因為他特別痴迷於產品,「就覺得那是一種小發明,小創造之類的東西」。父親是從裝甲兵工程學院出來的,所以很想讓他去做坦克兵,但高一強還是在高中期間就理科轉文科,在聯考時報了工業設計專業。那個時代互聯網還沒有普及,學生們在學校里都沉湎於抄國外的畫冊,大家都被禁錮在怎樣做一個新奇的造型的困局中,整個的設計教育體系很成問題。

以至於畢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做設計,高一強都覺得自己是在「亂撞」,比如非要把木頭做成大理石似的,「後來就覺得這樣不對」。

直到接觸了 Affordance 之後,他才算上了正軌。「當你真的意識到設計師不是一個表演藝術家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設計的根本。設計的根本是解決問題,不是藝術,不是產品。」

剛開始實驗那兩年,高一強也走了很多「彎路」,做的東西看上去都很好玩兒,比如可以自由變換組合外形酷似魔方的彩色傢具組合、滑梯座椅、 A&E 椅、小兔子椅、 ing 椅或是 KROS 傢具等,它們通常都有著活潑、明麗、趣味十足的模樣。他也曾與太太做過自己的傢具品牌「北木依諾」,但因為對售後這一大問題的輕視,這個品牌還是沒能走下去。

直到發展到「日用之道」,他對 Affordance 的理解才慢慢成熟起來,設計的器物也回歸到質樸的氣質。

通常,他在設計之前先什麼都不做,去工廠里待一個月,在各個車間不停繞,吃透了各種材料、設備和生產環節,才敢上手做設計方案,設計的關鍵則是如何找到集體記憶的組合,也就是尋找集體記憶中的影像、形態乃至思維習慣的總和。他曾在微信公眾號上寫過一篇名為《日用之道-找到熟悉的那麼一點》的文章談到,「產品之所以可以吸引人,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產生的聯繫而導致的。無論是設計師、生產者、銷售人員、使用者,在尋找、期待、相識、相知的過程里,彼此間互動產生聯繫,成為了對產品集體記憶的總和。」

比如設計一把椅子,原型可能來自衚衕里大媽們坐的馬扎,如何利用這一大家都熟悉的元素做成椅子,又能夠完成對腰部的支撐與貼合,那麼這把椅子就成了,用戶從中找到的則是坐上去的安全性與親切感。

為了找到椅面與臀部最貼合的角度,他可能會分別找出 30 個男女不一樣的臀形翻成石膏,去做壓力點採樣。也可能為了完成上漆這一道工序,他可以和工人一起在漆房裡熏上一個月。

所以做好一把椅子,可能要投入三四個月的時間,不停地試驗腰部、臀部以及腿部彎曲的舒適程度,這個過程對於高一強來說才是設計的過程,而非很多設計師強調的造型部分。「這才是一個設計師該考慮的,你一定要讓你的客戶最舒服,做設計的時候你要想到在給你媳婦或是你媽在做一件事情而不是消費者,才會意識到什麼才是最舒服的程度。」

又如他做的糖葫蘆凳,其實就是小時候每個人家裡都有的一把小板凳,為其賦予了一個糖葫蘆的形狀,它想要喚起的可能是「爺爺坐在上面悠閑地看報紙,茉莉花茶的香氣和著陽光散滿房間」的記憶。

這些年,有兩個東西真正地幫到了高一強,一是 Affordance ,二是思維導圖。

他有一個草稿本,不管是「日用之道」的產品體系、傢具賣場的內飾設計與布局,還是產品的營銷策略,每一個都是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簡單清晰,完全反映他之所想。即便是在接受我們採訪時,他也習慣於在草稿本上寫寫畫畫,解釋一些單純用語言可能無法形象描述的議題。

比如即將於下月在鄭州開放的「日用之道」系列傢具的賣場應該如何設計,他指著自己的草稿本說,「你看這個推演是極其清晰的,腦海裡面瞬間就已經有了畫面。」

跟高一強聊產品,他很少會談到什麼靈感迸發的時刻或是這個造型如何而來,比如說他想做一款看上去簡單優雅給人很陽光的感覺的東西,腦海里或是草稿本上已經按照形態、顏色、材料,以及紋飾等把它全部拆成了一張思維導圖。

「看著你的思維導圖會覺得你設計一個產品要走的路好長。」

「對,我覺得走得越長,安全性就越好,出現偏差的可能性就會很低。」

「他是一個推演的過程,而不是拍腦袋的過程,」高一強說,「我媳婦也說我是個技術人員,完全不是一個設計師,就是我的設計完全是這麼推的。」

他願意用「軸」來形容自己,凡事喜歡追根溯源,若談北歐或是日本設計,他會從震顫教的源起及對於日本設計的影響來說,若談設計師都愛說的榫卯結構或是木蠟油,他會從老祖宗用的鋸子說起,時下很火的新中式傢具在他看來就是個偽命題。

帶著理工男思維做設計的他剝去了大多數設計師身上感性、藝術化的東西,而更願意把自己稱作是木匠。他很喜歡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說過的一句話,「客觀地表述事實,把抒情留給讀者。」

2012 年時,高一強與無印良品的生活良品研究所曾合作過一段時間,「想要做一個的 MUJI」,後來因為資金的問題他又撤了出來。

但這個念頭並沒有因此中斷,如今與華日家居合作的「日用之道」品牌,便是他的再一次嘗試。

在高一強構建的產品體系中,「日用之道」會分為收納、坐卧、睡眠、雜貨以及服飾五大品類,最初涉足服飾他會先推出數十款純白系列的產品,包括各種白皮、白棉布、白麻布等各種材質的上衣,「我想讓設計師回到最根本,不用再想面料和顏色,就專註在這一種折騰。」

他解釋說,「想要做一個的 MUJI」的說法是為了更便於旁人理解,但「我想表達的其實是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用品,而不是無印良品,不是義大利、德國的傢具。」

不管是無印良品、優衣庫還是宜家,這些來自日本、歐洲的生活方式品牌近幾年在發展的太過迅速,但這都屬於外國文化的植入,人自身並沒有一個明晰的生活方式理念,所以年輕消費者們才願意去追逐 MUJI 或是宜家,但高一強覺得,「一定會有,它可能會來得很慢,但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傢具,有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生活方式。」

這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即為日用之道,「當你真正地找到自己發自內心的需要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喜歡那些樸實、誠實、簡單、實用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