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商業銀行理財轉讓業務或成趨勢?

金投理財網(https://licai.cngold.org/)06月05日訊,近期,部分商業銀行嘗試開展理財產品自主轉讓業務,打破了銀行理財業務的這一軟肋。業內人士稱,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就是讓封閉期的理財資金流動起來,豐富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供給,有益於客戶量和產品發行量的增長。由於理財產品在設計時,風險等級等標準差異較大,建立符合規範、標準統一的全行業交易平台或是一大趨勢。

商業銀行競相試水理財轉讓業務

近日,中信銀行個人網銀、手機銀行推出了理財產品掛單轉讓功能,實現客戶自主報價轉讓。中信銀行對於其理財轉讓業務概括出了五大亮點:全品類轉讓,該行研發銷售的固定期限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均支持轉讓;全渠道轉讓,客戶可以在櫃面、網銀和手機銀行的任意渠道發起轉讓和購買;全時段轉讓,支持客戶7×24小時發起轉讓和購買;當日成交當日到賬,自然日18:00前成交的資金當晚到賬,自然日18:00后成交的下一個自然日到賬;零手續費,推廣期不收取任何費用。

事實上,在此之前,浦發、興業、浙商銀行也已推出了理財轉讓功能。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城商行也在嘗試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支持線上渠道發起轉讓。

從幾家行的轉讓模式來看,主要有三種形式,即一口價模式、競價模式和協議模式。一口價模式,即產品持有人將所持有的可轉讓理財份額以確定的價格發起轉讓,眾多受讓人以先到先得的形式、確定不可更改的價格購買轉讓產品,出讓人得以提前回收本金和部分收益。競價模式,是產品持有人將所持有的可轉讓理財份額以確定的底價發起轉讓,眾多受讓人以競價的形式、出價最高的價格最終購買轉讓產品,出讓人得以提前回收本金和部分收益。協議模式,則是產品持有人將所持有的可轉讓理財份額以確定的價格和指定的受讓人發起轉讓,指定受讓人以約定口令形式、確定不可更改的價格購買轉讓產品,出讓人得以提前回收本金和部分收益。

從數據來看,銀行理財轉讓的業務嘗試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中信銀行給出的數據顯示,該行理財轉讓功能上線一周即成交400筆,成交金額超8000萬元;浦發銀行2016年理財轉讓業務成交筆數約3萬筆;浙商銀行「財市場」理財產品轉讓平台到2016年年末累計成交筆數已超兩萬筆、成交金額超過40億元。

流動性增強實現多方共贏

事實上,在理財產品轉讓業務出現前,其他銀行也開展過這方面的探索。此前,招行、光大等部分銀行就推出了理財產品質押貸款,投資者以理財產品受益權設置質押,獲得貸款,以緩解投資者的現金緊急需求。但較之於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理財產品質押存在著持有者承擔質押期間的利息支出等短板,且理財產品質押融資的程序相對來說更繁瑣。

業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的推出實現了多贏。一方面,對於投資者而言,理財轉讓不僅為有資金需要的理財客戶提供了新的退出方式,也為尋找投資機會的客戶帶來新機遇。對於轉讓方來說,既可以實現流動性的充分滿足,又無需擔心因為持有產品未到期而出現的收益折損;對於受讓方來說,其好處則是「撿了個便宜」。同時,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轉讓平台承擔了直接撮合交易的職能,在平台運行起步階段,部分商業銀行不收取撮合費用或者僅收取少量費用,這對轉讓方和受讓方而言,大大縮減了中間交易環節和成本。

另一方面,從商業銀行理財發展來看,理財轉讓業務在方便客戶低成本、高效率進行理財變現的同時,也提升了銀行理財客戶的黏性,增強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品牌競爭力。

「理財轉讓將成為助推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新利器。」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理財轉讓業務方便了客戶低成本、高效率地進行理財變現,滿足了客戶流動性管理需求,提升了理財客戶黏性,增強了該行理財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激發了理財銷售潛能。後續中信銀行將繼續以客戶為中心,立足客戶需求,完善轉讓功能,創新轉讓模式,拓寬轉讓產品範圍。

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開設理財轉讓業務為持有理財產品需要變現的客戶提供了新的退出方式,同時,也為因資金、期限、收益偏好等要素不匹配而錯失投資機會的客戶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

轉讓平台各自為政難以為繼

雖然有了理財轉讓平台,但推出這項業務的還是少數銀行,且轉讓平台也是各自為政。業內人士認為,處於嘗試階段的理財產品轉讓業務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認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轉讓市場處於初級階段,理財產品轉讓中主要的產品是流動性較差的長期限封閉式產品,而流動性較高的產品如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開放式凈值型產品都不適合做份額轉讓業務。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如有流動性需求則沒有必要購買此類長期產品。事實上,從近期短期理財產品的表現來看,收益出現了明顯超越長期產品的趨勢。流動性更強的短期產品更吸引投資者,理財產品轉讓的需求則大幅下滑。同時,銀行通常是通過資金池及期限錯配調整產品流動性,承擔了所有的流動性風險,所提供的各期限產品能夠滿足投資者的各種流動性需求,不需要投資者承擔流動性風險,因此,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轉讓的動力不足。」魏驥遙表示。

另外,專家表示,目前單一銀行自建的二級交易平台用戶數量偏少,不能保證理財產品通過市場交易準確體現其公允價值,致使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在出價時顧慮增多,平台活躍度有所降低,最終增大了首發購買者在交易時面臨的較大幅度折價風險。

「未來,如果能夠建立全行業性質的交易平台,將有效緩解此類風險。」普益標準研究員認為。

一位股份制銀行負責人對此表示,未來銀行有意尋求搭建一個可以綜合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的、跨行的轉讓流通大平台,綜合各類投資者、轉讓者,讓參與主體多元化,同時尋求監管部門支持,嘗試多家銀行面簽互認,並實現銀行間資產管理產品類證券化操作。但這項工作需要監管部門、銀行、投資者之間的長期努力,且開展的前提是符合監管要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