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社會救助時訊(第五期)

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編印 2017615

【地方動態】

青海省出台政策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

為全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切實發揮農村低保兜底脫貧作用,5月17日,青海省民政廳聯合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省統計局、省殘聯報請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方案》(青政辦[2017]86號)。

《方案》要求從多方面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工作。一是加強制度銜接。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範圍。對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低保家庭,按規定程序納入建檔立卡範圍。對未納入建檔立卡範圍的低保家庭和農村特困人員,統籌使用資產收益等扶貧開發政策,提高生活水平。二是加強對象銜接。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保障範圍,將符合條件的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農村低保範圍,降低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人和困境兒童享受低保條件,經個人申請可按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範圍。三是加強標準銜接。做好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的銜接,農村低保標準按不低於扶貧線標準逐步提高。四是加強政策銜接。抓緊健全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做到救助政策有機銜接、救助資源合理整合、救助數據共享使用。縣級民政部門臨時救助審批許可權提高到10000元,受縣級民政部門委託,鄉鎮人民政府臨時救助金審批許可權提高到2000元。五是加強管理銜接。加強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建立脫貧退出機制。同時,密切關注已脫貧家庭的收入變化和生活狀況,對於因遭急難事件導致生活困難的返貧家庭,及時給予救助。

《方案》強調,各地要充分發揮好各級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和社會救助聯席會議的作用,強化部門協作配合,統籌解決好低保兜底脫貧中存在的問題。要圍繞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針對主要目標任務設置考核指標,通過強化執紀問責、加強監督排查,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同時,要廣泛利用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宣傳有關措施及工作程序,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擴大社會的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良好氛圍。

相關鏈接:mca.gov.cn/aricle/zwgk/dfxx/72

湖南省民政廳社會救助局舉辦全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培訓班

5月31日至6月2日,湖南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培訓班在長沙舉辦,培訓班分為兩期,共培訓省、市、縣三級系統管理員150餘人。

社會救助工作信息化是解決社會救助數據不準,溝通不暢等問題的必由之路,是民政部「金民工程」、以及湖南省「五化」民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農村低保和兜底脫貧對象認定清理整頓的基礎工作之一。為此,湖南省民政廳投入資金600餘萬元,研發了全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是全國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的湖南省本地化版本,可以實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的業務辦理、資金管理、數據統計、日常監督等功能。

培訓班上,省民政廳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和系統開發公司技術人員為參訓人員詳細介紹了系統有關知識與操作流程,同時進行了疑難解答與意見搜集,最後,由參訓人員實際上機操作,對系統進行相關設置與測試操作。

下一步,各縣市區將組織對鄉鎮工作人員的培訓,落實好申請、審核環節的鄉鎮(街道)主體責任,將系統應用工作任務分解到基層,明確到個人,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系統應用。同時加強與互聯網+監督、民政統計台帳、核對、扶貧、財政一卡通等平台的對接,統一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全面提高社會救助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到6月末,各類社會救助數據將全面、真實、準確地納入系統管理,9月底前將通過全省互聯網+監督平台,公布所有低保、特困對象的有關信息。

相關鏈接: mzthunan.gov.cn/xxgk/gzdt/csdt/201706/t20170605-4247242.html

甘肅省全面啟動「三個一批」健康扶貧工程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按照國家要求,日前,甘肅省全面啟動「三個一批」健康扶貧工程,對全省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分類分批展開救治。其中,全省大病集中救治的病種,在國家要求的9種基礎上擴大到了50種。

此次救治對象為全省建檔立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民政部門核准的享受農村低保人員、特困人員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患病人口,以及新發生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通過確定定點醫院、確定診療方案、確定單病種付費標準,分病種、分批次對患有大病的貧困人口進行集中救治。今年6月底前,完成患大病貧困人口信息核實、台賬建立和醫療救治準備工作,全面啟動專項救治。

對符合條件的慢病患者實行簽約服務管理,組織鄉鎮衛生院醫生或村醫,對農村貧困家庭優先實行簽約服務,制定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公共衛生、健康諮詢和中醫干預等服務,每年為農村貧困人口開展1次健康體檢。2017年全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6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門診慢特病大病個人自負合規醫療費用超過5000元以上部分作為補償基數,納入大病保險報銷,取消原門診慢特病大病保險年內最高報銷5萬元的限制,上不封頂。

對醫療費用負擔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人口,通過傾斜醫保政策等措施,實行兜底保障。據悉,目前,甘肅省出台的大病保險再報銷政策已於4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報銷后,個人自負合規醫療費用超過3萬元以上的部分,大病保險再次按比例報銷,報銷金額上不封頂。

據悉,甘肅省各地將安排專人,精準建立農村貧困人口健康扶貧工作台賬,完善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實時更新數據,確保每一個符合條件的貧困患者都能得到及時救治。

相關鏈接::mca.gov.cn/aricle/zwgk/dfxx/?2

吉林省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社會救助信息化工作

吉林省高度重視社會救助信息化工作,按照「真實、準確、及時、高效」的工作要求,採取多項措施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社會救助信息化工作。

一是完成信息管理平台建設。2016年累計投入505萬元,對省自建低保系統、醫療救助系統進行全面升級,並研發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建成吉林省社會救助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各系統數據互通,承載了全省城鄉低保對象信息管理、審核審批、救助金髮放,以及查詢統計等業務功能,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和300餘家定點醫院實時聯網,實現了困難群眾「一站式」醫療救助結算,對新申請和已獲得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跨部門的信息核對,核對內容涉及20餘個部門40多項內容。

二是加強數據管理和信息公開。吉林省提出了「用數據說話」的工作理念,每月統計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相關數據,並通過省民政廳網站、省政府政務公開網和《吉林通訊》雜誌等媒體定期向社會發布。按季度編寫《數字救助——社會救助數據統計分析報告》,通過圖表與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對社會救助開展情況進行直觀的統計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三是促進部門銜接和數據交換。吉林省民政廳將低保對象數據分別與省扶貧辦、省公安廳、省新農合辦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進一步加強了社會救助人員資料庫信息的準確性。還定期將省內自建系統數據導入省級系統,並與全國低保系統進行數據交換。

四是加大社會救助信息化培訓力度。吉林省針對信息管理平台各系統建設,分別舉辦了低保管理系統操作培訓、醫療救助系統操作培訓、核對系統操作培訓,共培訓400餘人次。

五是出台文件督促落實。印發了《吉林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社會救助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完善平台資料庫、統一業務標準、加大培訓和基礎建設力度、建立發布制度、強化責任、加大投入、納入政府績效管理,推動社會救助信息化工作規範發展。

相關鏈接::mca.gov/article/zwgk/dfxx/?

四川省大力推進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一、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先後頒布《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四川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等制度,及時制定下發低保工作審核審批、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低保標準調整等文件,為實現低保工作法制化奠定了基礎。

二、保障對象逐年精準。通過集中開展複查複核、專項治理、精準識別、績效考核等工作,重點對「關係保」「人情保」「政策保」等進行專項整治。2016年底全省城鄉低保對象495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5.5%,其中:城市低保對象13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360萬人。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121萬人納入低保兜底脫貧。

三、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制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制定方案》,實現全省統一低保標準低限,市(州)統一本行政區域內低保標準。2016年,各級財政共投入低保資金115.3億元。其中,中央補助95.1億元、省級補助4.7億元、市縣投入15.5億元(含利息2.2億元)。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為435元/月、3240元/年,分別比2010年提高217元、2195元,年均增幅11.5%、12.5%;全省城鄉低保月平均補助275元、160元,分別比2010年提高121元、98元,年均增幅11.2%、12.1%。

四、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在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全省183個縣(市、區)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各地建成縣、鄉鎮(街道)、村(居) 社會救助 「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4852個。全省初步建立民政部門審定救助對象和標準、財政部門安排資金、金融機構打卡發放資金的運行機制。

五、低保兜底全面實施。全力實施「低保兜底脫貧一批」,推進實現農村低保標準線和國家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2015年至2017年,全省農村低保標準低限分別為2280元/年、2880元/年、3300元/年,年均增幅20%。2017年,全省農村低保標準和國家扶貧標準實現「兩線合一」。

相關鏈接::mca.gov.en/article/zwgk/dfxx/201706/20170600004770.shtml

甘肅省全面部署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工作

近日,甘肅省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衛計委、扶貧辦、保監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甘民發〔2017〕71號,以下簡稱《方案》),全面部署全省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工作。

《方案》要求,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工作以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權益為目標,堅持托住底線、保主保重、統籌銜接、公開公正、高效便捷的基本原則,切實加強部門協作,完善政策措施,推進位度銜接,形成工作合力,通過醫療救助與大病保險在政策、對象、服務、監管等方面的有效銜接,最大限度減輕困難群眾醫療支出負擔。

《 方案》規定,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進行補貼,確保將其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範圍。其中,低保對象中的全額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全額資助;低保對象中的差額保障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定額資助。具體資助辦法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醫療救助資金籌集情況、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標準以及個人承擔能力等因素確定。

《方案》明確, 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報銷后仍有困難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以及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救助對象重特大疾病政策範圍內單病種診療費用,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以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的合規費用,按不低於40%的比例給予救助,其中低保對象不低於80%,特困人員不低於90%。同一類救助對象,個人自負費用數額越大,救助比例越高。省級確定的單病種年度最高救助指導限額標準為6萬元。

《方案》提出,從2017年4月1日起,全省大病保險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55元,實行城鄉居民重特大疾病患者的高額醫療費用再報銷政策。在執行現有政策的基礎上,經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報銷后,對城鄉居民個人自負合規醫療費用超過3萬元的部分(不含3萬元),大病保險再次給予按比例分段遞增報銷。報銷比例為:0―1萬元(含1萬元)報銷80%;1―2萬元(含2萬元)報銷90%;2―5萬元(含5萬元)報銷95%;超過5萬元報銷98%,報銷金額上不封頂。同時,將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低至3000元。

《方案》明確,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以及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全面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救助對象出院時只需支付自負醫療費用。醫療救助資金由民政部門定期與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結算。同時,加快推進「一站式」費用結算信息平台建設,努力實現資源協調、信息共享、結算同步,積極提升「一站式」服務水平,為困難群眾跨地域看病就醫費用結算提供便利。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管理,做好績效評價,強化輿論引導,確保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民政、財政、人社、衛生計生、扶貧、保監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定期會商交流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協同推進銜接工作。

相關鏈接::mca.gov.en/article/zwgk/dfxx/201706/20170600004779.shtml

黑龍江省開展社會救助政策解讀進社區活動為群眾送去「明明白白」 好政策

6月13日,黑龍江省民政廳會同哈爾濱市民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等市社會救助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哈爾濱市各區民政局以及相關鄉鎮(街道)、村(社區),在香坊區建築街道辦事處林園社區集中聯合開展「社會救助政策解讀進社區」活動,面對面為百姓解讀相關政策、心貼心傾聽解決困難群眾真實訴求。

「社會救助政策解讀進社區」活動是黑龍江省民政部門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關於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和省民政廳黨組推進社會救助全面精準雙兜底相關要求的實際行動。作為社會救助宣傳月活動引向深入的有效途徑,活動為黨委、政府與百姓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樑紐帶,能夠迅速拉近政策與群眾百姓的距離,推動救助政策充分發揮惠民作用,促進社會救助公開、公平、公正實施和健康規範發展。目前,全省各市(地)和縣(市、區)陸續開展了形式多樣、接近地氣、貼近群眾的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活動,特別是加大了走村入戶宣傳力度,為每名低保戶和特困戶送一張明白卡,詳細說明應享受的救助待遇和救助金額,讓救助對象對所得救助情況瞭然於胸,促進社會救助政策公開化、陽光化和透明化。

活動中,省、市、區民政等部門工作人員圍繞近年來社會救助政策,針對群眾提出的低保審核審批程序、低保認定的資格條件、低保標準的確定、低保資金的發放以及特困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信息核對等5個大方面、10多個單項救助政策,逐一進行了答疑解讀。活動現場還擺放了政策解讀宣傳板、工作流程宣傳板,印製了政策宣傳單和宣傳手冊,方便群眾及時了解社會救助政策。本次活動吸引前來諮詢政策的群眾達千餘人。

相關鏈接::mca.gov.en/article/zwgk/dfxx/201706/20170600004788.shtml

雲南省各級民政部門壓實兜底責任 決戰脫貧攻堅

2016年以來,雲南省各級民政部門把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系列決策部署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工作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全局,精準對位「兩不愁、三保障」和「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目標要求,抓好五項工作落實,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兜底責任。成立了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完善政府牽頭,民政、扶貧等部門緊密協作的工作機制,定期會商交流。把兜底保障、資助參保及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作納入貧困退出考核指標。堅持定期督查和隨機督查,推動工作開展。

二、制定完善政策,細化目標措施。印發《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民政廳等部門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意見的通知》等6個政策文件,通過政策、對象、標準、管理的有效銜接,形成制度合力,落實兜底保障任務,精準助力脫貧攻堅。補齊制度「短板」,出台《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

三、深入核查整治,加強精準施保。通過對身份信息、車輛情況、工商登記、房屋產權、社保繳費等進行全覆蓋的複核複查。截至3月底,全省共有農村低保對象416.42萬人,累計退出農村低保對象79.19萬人,新進農村低保對象40.34萬人,比2015年底凈減少38.85萬人。省級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台投入使用,精準救助基礎逐步得到夯實。全面更新完善省社會救助信息系統數據,確保數據及時比對。

四、聚焦「四個銜接」,加強兜底保障。在政策銜接上,堅持應扶盡扶、應保盡保,統籌使用社會救助和扶貧開發政策。按70元/人.年的標準資助12個首批計劃脫貧摘帽縣、市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參保,其餘縣、市扶貧對象由各地統籌社會救助結餘資金,自行制定標準資助參保。在常規補助的基礎上,「一縣一策」對12個縣、市再專項傾斜730萬元臨時救助資金。13個州、市建立了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基金,把貧困人口納入救助範圍。在對象銜接上,實現低保和扶貧對象名冊共享和信息化比對,重合對象由原來的154萬人減少到149.2萬人(未脫貧對象92.9萬人、已脫貧對象56.3萬人)。在標準銜接上,全省農村低保人年均保障標準由2015年的2312元提高到2785元,首批脫貧摘帽的12個縣、市達3100元以上。從去年7月起,全省按12%的比例提高農村低保補助水平,達160元/人.月。在管理銜接上,民政、扶貧定期會商交流,協同做好政策制定、對象核查和動態管理、數據錄入和比對、貧困退出考核等工作。

五、全力籌措資金,提升救助水平。2016年,中央財政共下達困難群眾基本生 活救助資金88.26億元,同比增加13.21億元,增長17.6%;下達醫療救助資金8.61億元,同比增加4101萬元,增長5%。2016年,全省共支出農村低保資金81億元,保障了400多萬名農村低保對象基本生活;支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7.4億元,保障16.5萬名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2.8億元,救助困難群眾707.47萬人次,資助634.48萬人蔘保;支出農村臨時救助資金3.6億元,救助困難群眾59.5萬人次。

截至2017年4月底,全省共有農村低保對象410萬人,月人均補助160元,年保障標準2785元,1-4月累計支出農村低保金27.88億元;共有特困人員17.57萬人,農村集中和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分別達到534元/人.月、440元/人.月;累計支出醫療救助資金43006.81萬元,救助130.07萬人次。1季度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 7919.41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0.85萬人次。

相關鏈接::mca.gov.en/article/zwgk/dfxx/201706/20170600004791.shtml

研究院動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