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老司機教你怎樣選基金

關於選基金這回事,我自認為在《我是怎麼選基金的之一》和《我是怎麼選基金的之二》裡面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如果還不清楚的要不就是懶,要不就是懶,要不就是懶。但前段時間我突然發現我漏講一個東西了,因為在選基金之前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確定投資目標(或者也可以叫做投資目的)。

我之前是一直默認地球人都知道這個的,但後來才逐漸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這一點,甚至於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可能還更多一些。鑒於此我打算今天專門出一期給大家加強一下這方面的認識。所以請注意,雖然今天這期號稱選基然而實際不選基,但比選基那兩期卻重要一百倍。

好,那投資目標是什麼呢?

有很多人肯定會脫口而出一個答案:賺錢唄!

這答案倒也沒錯,投資的目標當然是賺錢了,但是說的不夠全面,或者也可以說不夠具體。

我舉個例子類比一下。比如我們上班的目的也是賺錢吧。但是找工作之前,我們肯定不會直接去人才市場上大海撈針,而是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年齡,學歷,專業等),看看自己以後到底要從事什麼行業(是否要從事一輩子?),之後會進一步深入去看要找哪些具體的公司,然後會比較各家公司的優劣,比如福利薪資啦,公司在業內的競爭優勢啦等等,最後才會接受某個Offer投下人生最大的一筆投資——把自己都搭進去了。

以上例子很自然的蘊含了投資的大部分目標:比如自己實際情況裡面的年齡段就決定了你的投資階段,學歷專業等硬實力相當於你可以投資的資金是多少,從事這個行業多少年相當於是投資期限,薪資福利相當於是投資的預期收益率,最後選擇的公司(或單位)的性質其實反映了你的風險偏好。

接下去我打算一個一個來說這些目標。

第一個:投資階段

這個一般的標準都是按照年齡段來劃分的,我直接放個美國先鋒公司(Vanguard)的圖給你們看看:

這是國外非常標準的按照年齡來做資產配置的圖,我覺得挺有參考意義的,你們可以直接對號入座。

此圖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因為它把握著投資中資產配置的大方向,你可以有些細微的調整,但大方向上是可以follow它的,大概就是:年輕時候可以多蹦躂蹦躂,多配些高風險高收益的權益類資產,但是隨著年齡變老(真是個憂桑的話題),就需要逐漸逐漸去提高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的比重。

總之,人在不同的投資階段就會有不同的資產配置需求,當然我相信大部分的小夥伴目前應該都落在第一段裡面。

第二個:可投資資金

這點可以講的內容非常多,我挑幾個常見的話題講下。

比如為什麼要定投,這就和可投資資金直接相關。定投需要定時定額買入,一般定時都定為一個月,為什麼?因為這正好和工薪族發工資直接對應啊。你看,正經公司大多一個月發一次工資,刨去各種花銷能省下的錢就是可以用來定投的。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定投簡直就是為工薪族量身打造的最佳投資手段。當然了,標準的定投金額一般可以是每月可支配資金的一半,另一半要幹嘛呢?我埋個伏筆後面說。

再比如為什麼年輕人投資的時候風險偏好可以高點,這也是和可投資資金相關的。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人剛工作,可投資資金一般不會很多(簡稱窮),既然錢不多,虧點(guang)也不怕,後面可以再掙不是,再說工資還會漲啊,這樣風險承受能力自然就高了,俗稱光腳的可以隨時再買雙(便宜的)鞋。這和積攢了很多財富的中老年人投資完全不同,為啥不同你們肯定懂的。這裡的討論不包括年輕時就很有錢的富二代,你都富二代了還買啥基金啊。

再再比如為什麼會有一次性投資的需求,這叒和可投資資金有關。這不年關將至,工薪族馬上會有一筆翹首以盼一年一度的年終獎,這不能一下子拿去做定投吧,於是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一個一次性投資的需求。當然,這只是手頭突然有一筆可以做投資的錢的場景之一,我相信小夥伴肯定還可以列出更多場景,大家自己腦補。

總之,不同的可投資資金就會對應不同的投資手段甚至不同的投資品種。

第三個:投資期限

上面埋的伏筆我先說下:為什麼定投只用一半可支配資金呢?這就和投資期限有關了。我們都知道定投是需要長期投入的,一般心理準備可以是3-5年,但實際sometimes可能會更久,中間虧損的時候不能退出。這就有問題了,如果我把可支配資金全放進去了,那我定投期間突然錢有急用怎麼辦,特別是還在虧損靜默期的時候。沒辦法,誰叫你全投進去的,定投的資金本來就是要那種長期不用的,其投資期限必須是長期。

但是我們的人生除了長期之外還有中期和短期啊,所以那另一半的錢就是用來應付中期和短期的,這部分錢拿去定投就明顯不合適了。對於中期(一年以內)要用的錢,藝高人膽大者或許可以去權益類博個短線,但最好還是建議放在風險比較低的固收類(債基,靠譜P2P);而對於短期超短期甚至隨時需要用的錢,最好的去處就是貨幣基金了,特別是像餘額寶這樣的類活期產品就更方便了。

投資期限的確定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對投資風險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一般來說當然是投資期限越長的對風險的容忍度越高,投資期限越短的對風險的容忍度越低。

第四個:投資預期收益率

這個和傳說中的投資目的賺錢並不是同一回事。因為賺錢(或者叫正收益率)一般來說都是確定的,但是預期收益率實際上是不確定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去銀行存定期,我們就不會說預期收益率多少多少,因為存定期的利率是固定的(比如一年定期利率1.5%),相應的,到期時候的還本付息正收益也是完全可以預知的;但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一般標準的說法都應該是預期收益率多少多少(比如1年期預期收益率4%),到期之後是不是真的能達到這個收益率是不能確定的,所以千萬不要被一些無良(or無知)的銀行理財產品推銷人員忽悠了,他們一般都會說買這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多少多少,少了預期兩字,意義大不同呀大不同。

以上說的理財產品其實還算好的,因為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會去投一些低風險的債權類或者信託類資產,所以就算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率一般來說也不太會虧錢(除非碰到極端情況),但是像股票或者偏股型基金這樣的,給一個預期收益率就比較坑了,因為弄得不好不要說達不到預期的收益率,很有可能會得到一個負的實際收益率!

那是不是投資股票和偏股型基金之類的就不用設預期收益率了呢?當然不是了。

其實這和我們每年年初定計劃,年末寫總結有點像,看上去形式主義,但是如果你真的去認真做這件事情,年初想想下一年該做些什麼,該提升些什麼,然後年中也好年末也好做些Status Tracking或者總結,還是可以讓自己慢慢進步的不是。

預期收益率同理,在做一筆(股票or基金)投資之前設定一個合理的預期收益率,是可以幫助我們達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那就是止盈。我們經常說或者經常聽說定投好,但是很多人實際玩過定投之後會發現並沒有賺到錢,或者說曾經賬面盈利過但又虧回去了,這種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沒有設好預期收益率造成的。如果定投之前就設好了一輪定投的預期收益率,比如年化10%,那就很簡單了,定投一年以上之後(一年以內期數太少),只要年化滿足10%,無腦贖回退出收錢(哦耶,賺錢了!),然後重新開始新一輪的定投,以此類推,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不亦樂乎?

這裡有的人可能會說了,漲到年化10%賣有可能會賣早啊,後面有可能還會漲啊。我撲克臉,首先你用了這麼多可能那就有很多別的可能啊,比如可能會跌回去啊;還有你都水平高到能賣在最高點了還定投個啥勁,一筆買入之後最高點賣出豈不是更賺?

我記得我曾經把投資比作打獵,叢林裡面這麼危險,打到獵物(unrealized gain)安全帶回家(賣掉realize)才是王道,那你不是已經打到你的獵物了么——滿足定投年化收益10%,So.

第五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正因為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才有了風險。風險和收益是一對天生的歡喜冤家:收益越大一般風險就越大,風險越小一般收益就越小。

投資之前,明白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甚至可以直接決定你要選擇什麼類型的投資標的。我一般比較喜歡用歷史最大回撤來衡量風險,所以這又可以被量化描述成你可以承受多大的回撤。

就這一點,我在《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裡面已經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這裡就簡單羅列下:

1) 如果你不能接受回撤,OK,那就選定存或者貨基吧,但是請忍受定存一年期1.5%和貨基大概年化2.5%的低收益;

2) 高級一點的也可以玩玩國債逆回購之類的,收益比貨基還是要高點的;

3) 如果你可以接受一點點回撤比如5%,那可以選純債基,預期年化收益率定在5-6%比較合理,高了還有個驚喜;

4) 如果你想獲得更高收益,那隻能上股基了,但是對不起,你只能通過承擔更大風險來換取,比如你想獲取翻倍的收益,那必須做好回撤40%甚至50%以上的心理準備。

畢竟這個世界是公的,也是平的,而且還能量守恆呢。

關於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我不得不說很多人其實是當局者迷並不知道的。比如定投吧,有些人一開始總是以為自己完全可以承受定投期間的各種回撤,但是往往在跌了不到10%的時候就開始大呼小叫了,更別說回撤30%,40%甚至50%以上了,我覺得那時候多半得懷疑人生了吧。這個或許也是很多人堅持不了定投並且最終賺不到錢的一個原因。

這麼想來,我倒想推薦大家玩下日投了,因為如果你連日投這麼短短的1,2個月都吃不消的話,那正常定投長達幾年的堅持簡直就是技己折磨技己,換句話說就是:你!不!適!合!定!投!

這大致就是今天的內容了,我覺得只有認真消化了這些,再去看選基一和選基二才會豁然開朗進而胸有成竹。

這也是今天題目的由來,沒有選基卻勝似選基,0現在可是自然數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