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做好幼兒進餐環節的管理?

前行的路上永遠不缺風景!

對於進餐環節,

你能想到什麼形容詞?

混亂?嘈雜?崩潰?

也許很多老師都覺得組織進餐環節是非常痛苦的工作!

那你想知道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一、餐前組織

1、用音樂律動和手指遊戲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減少等待現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單位進行,一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里的幼兒,另一位教師要注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從第一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後一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一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一段時間差,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節,如教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乾淨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怎樣減少多數幼兒的無謂等待,我園進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學習,老師們積極開動腦筋,每個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組織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動物為名對幼兒進行角色分組,經過多次的觀察,總結出每次進盥洗間幼兒合適的人數和所需時間,然後對音樂的長短進行調整,錄製磁帶播放,以相對應的動物音樂對幼兒進行有序調動,中間有目的穿插需要複習鞏固的律動,當兩組幼兒進行盥洗活動時,其餘的幼兒正在專心地做律動。

盥洗回來的幼兒隨時跟進,既照顧到了幼兒間盥洗時間長短的差異,又照顧到全體幼兒,沒有了無謂等待時間,孩子洗乾淨的手也不會再次污染。中間穿插的音樂律動會定時更換,有的班以手指遊戲為穿插,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孩子學習的開心,教師組織輕鬆。環節過渡不再是一個難題。

2、創設寬鬆的就餐環境,開展餐前食譜播報活動,促進幼兒食慾。

良好的進餐環境有利於孩子促進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慾,對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產生好的影響,同時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利於幼兒積極適應社會。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因此我們努力在為幼兒進餐前創造溫馨、寬鬆的環境。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長一起收集當天食譜的相關營養知識,在每餐前當小小信息播報員,向全體同伴播報當餐的食譜及其營養價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夠,對於飲食的營養價值認識不清。

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譜,利用網路搜索菜肴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色彩艷麗的圖片、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的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當保育員把飯端到班上時,用飯菜的香味再次調動孩子們的食慾。

二、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1

把握幼兒就餐時間,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

專家指出,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由於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增高。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

因此,班級教師和保育員針對吃飯過快的幼兒,及時提醒其細嚼慢咽,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東張西望,把飯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飯耗時過慢的幼兒,找出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教師嘗試用進步星,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動如玩具分享、自主遊戲等來吸引他們盡量吃快。讓幼兒逐步自覺調整用餐時間。

我園幼兒小班是用勺子進餐,中大班是用筷子進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給幼兒進餐各環節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飯往嘴巴喂時,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來的飯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學習怎樣使用筷子正確進餐。

2

規範幼兒端飯線路,確保進餐中的安全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儘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進行,免不了還是有因端飯引起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我們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竅門。

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麼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於是我們對幼兒分組端飯的線路進行統一規範,每組由組長帶隊,按固定的順序進行,無論幼兒誰當組長,位置怎麼調整都不影響線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個位置該怎麼走。剛開始幾天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提醒,慢慢就好了。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3

良好就餐習慣的養成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幼稚園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標。在現代生活一般都比較優越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形成了吃飯挑剔、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如果沒有形成與之相應的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和規則,光有豐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而攝取豐富的營養是健康發育保證。如何讓美味的飯菜吃進孩子們的肚子里,成了我園教研的重要內容,因而也探索出了一些做法,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故事引導、榜樣示範法。利用幼兒喜歡聽故事、「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的氛圍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請吃飯乾淨整潔、動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吃飯樣子給大家看,讓幼兒明白自己動手吃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從而讓依賴性強的幼兒開始自己動手吃飯。

(2)座位調整、小組比賽法。以前,為了老師的便於管理,所有班級把因吃得特別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經過實踐改變了方法,把他們同能吃的孩子混搭在一起,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朋友吃得這麼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另外利用幼兒不服輸的個性,平時吃飯時看哪組表現更好從而得到更多獎勵,依靠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進餐習慣。通過比賽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4

關注幼兒的進餐心理健康

現代「健康」已不僅僅是傳統上認為的身體健壯、發育正常、無缺陷,還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認識、情緒、情感、個性等多方面。在幼稚園中要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教師不僅對幼兒身體發育加以照顧,還要對幼兒心理加以保護。因此進食問題已不能僅從身體健康考慮,必須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認識。在幼稚園進食中,常常聽到這樣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別說話」「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進食頓時嚴肅起來。

因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普遍認為吃飯不說話是一種美德,有利於健康。所以幼兒必須遵守這種傳統的美德,時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飯,從生理特點來看,當人的情緒低落時,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沒有食慾。教師對吃的慢的幼兒的催促,以及對規則不時的提醒,使幼兒的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影響了食慾,引起幼兒情緒的反感、緊張,造成厭食、畏食。

三、餐后組織

1、餐后習慣的指導與養成充分發揮值日生的作用

幼兒餐后的習慣同樣也需培養和養成,這也是一項重要的進餐禮儀。內容主要有:引導幼兒將自己碗里吃乾淨,用毛巾擦嘴后,將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輕輕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後用自己的杯子接飲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因為幼兒進餐的速度不一,教師既要照顧進餐的幼兒,還要照顧餐后的幼兒,這時值日生就成了教師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責,提醒幼兒餐后各項習慣的養成。

2、餐后活動的組織

幼兒餐后需要一些安靜活動,這個時間段也成了幼兒自由選擇遊戲的時間。

幼兒根據意願選擇如看圖書、橡皮泥、搭積木、畫日記、小組遊戲等各種小活動,教師積極為幼兒創造一個與同伴融洽交往、師幼積極互動的場所,使幼兒在語言能力、知識經驗、人際交往等方面有所發展。

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和幼兒持之以恆的努力。當孩子們踏入人生的第一天開始,生活即與他們密不可分,生活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學習可以說是隨時隨地發生著,教師要善於把握教育的契機,把幼兒的學習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之中。

總而言之,在《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的指導下,我們深入學習,逐步轉變觀念,重視幼稚園各生活活動環節,不僅僅是進餐環節,進一步研討各環節的細節組織,逐漸形成相應的常規,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我們希望每一個常規不是孩子的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環境中形成的自覺行為,最終為其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END——

插畫 | 網路

(我們致力保護原創,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客服微信號:jimssz)

更多園長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utoutiao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