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故宮的華麗轉身

2016年,故宮的參觀人數創下160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額高達10億元,再加上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可以說,故宮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大眾視野。

讓故宮像個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超過180萬件藏品,但以往給留參觀者的印象卻有些尷尬。

「你說你有宏偉的館舍,但是大部分區域你都不開放;你有豐厚的文物藏品,但是絕大部分沉睡在庫房裡;你說你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觀眾,但是他們都是目不斜視地從前門走到後門,你就不是真正融入世界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館館長單霽翔說。

▲ 圖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單霽翔是故宮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長。他不習慣被稱為「故宮掌門人」,而喜歡說自己只是一個「看門人」。

大學部學建築學,工作后長期從事文物保護工作,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將單霽翔一生所學所用完美結合。2012年他上任時,故宮博物院所展出的文物,僅占其庫藏的0.6%,而世界著名博物館很多都能達到10%甚至20%以上。

當時,養心殿只開放了30%的面積,觀眾參觀只能隔著玻璃窗,不得入內。特別是到了冬天,觀眾在窗上哈一口氣,再用手一抹,「我們看著真心痛,這不叫博物館。」單霽翔回憶,「端門廣場的這排房子以前是出租的,有關部門辦了很多格調不高的展覽,比如太監展、宮女展、武則天展、刑具展……20塊錢一張票,看完出去的人都罵故宮。」

單霽翔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從故宮整體保護修繕工程,到去年點亮紫禁城「前三殿、后三宮」;從推行實名制售票成功限流,到整治外部環境讓觀眾有尊嚴的參觀;從逐年不斷擴大開放區域,到成立故宮文物醫院讓不少文物「起死回生」;從開發各種時尚有創意的文創產品,到啟動極具文化氛圍的觀眾服務中心……

其中,文化創意產品的繽紛面世,最受大眾矚目。以假亂真的朝珠耳機、雍正釣魚書籤、「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奉旨旅行」行李牌等一系列文創產品推出,令許多人眼前一亮,並在年輕人中迅速圈粉。

「故宮淘寶」是故宮文創產品的銷售平台,在這裡,妃子、大臣等古人紛紛變身現代網紅,賣萌,吐槽,充滿煙火氣地為故宮代言。「買了就是朋友」、「關注本宮,但沒有紅包發」等推廣文案讓銷量節節攀升。2016年,故宮淘寶店的收藏量超過80萬人。

故宮博物院攜帶400多件文化創意產品首次在2015杭州文博會亮相

「想讓故宮的文物資源活起來,首先得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展示,融入現代生活。文化創意產品重在『創意』兩個字,如何能做到創意呢?首先要研究人們的生活。人們在今天想要獲得什麼樣的信息,人們的生活需要什麼樣的內容,人們在用什麼樣的手段接收信息?只有一直跟蹤人們的社會生活需求,才能做出讓人們滿意的文創產品。」單霽翔說,「其次便是挖掘自己產品的內涵,只有把內涵充分挖掘出來,和當下的社會生活對接,才能夠影響人們。」

為了適應當下的需要,故宮做了大量調查:了解和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愛哪些文化元素、人們在以什麼方式和手段接受文化信息、人們如何度過每日「碎片化」的時間、不同年齡段觀眾有什麼樣的差異化文化需求,等等。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文化產品要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不僅需要創意好、品質好,還需要策劃好、宣傳好,需要縮短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說教式的灌輸轉變為感染式的對話,是故宮博物院邁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應有轉身。」單霽翔說。

2015年9月28日,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體驗館在位於御花園東北側的東長房正式開幕,成為遊客參觀故宮博物院的「最後一個展廳」,集中展示和銷售故宮博物院研發的各類文創產品。

文化創意體驗館分為絲綢館、服飾館、生活館、影像館、木藝館、陶瓷館、展示館和紫禁書苑等8間各具特色的展廳,展銷的文化創意產品互不相同,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多種需求。其中有大量實用的生活用品,如手機殼、書籤、電腦包、滑鼠墊、U盤、紙膠帶、鈦金眼鏡、手錶、香皂,甚至還有夏天蓋的真絲被、冬天蓋的棉被等等。

故宮僅織綉就有18萬件,其上的眾多圖案是文創產品取之不竭的素材資源。雍正皇帝十二美人圖,不但可以做美人箱,還可以做雨傘。而故宮的200多隻野貓,也成了網紅,被開發出書包等一系列超萌的文化產品,深受年輕人喜愛。

除了日常用品,故宮文化產品里也不乏高端精品:五福五代堂紫砂壺是根據五個皇帝喜歡的五把紫砂壺研發的,設計出后被作為國禮贈送外賓。90年院慶時候,故宮精細製作90對琺琅腕錶,很快就為買家收藏。

基於藏品的新媒體嘗試

3月8日,打開「每日故宮」APP,伴隨悠遠的鐘聲,推送的是明代的《尤求紅拂圖軸》。前後幾天,推送的都是女性喜愛的珍品:清代的珊瑚帶珠翠壽字紋手串、珊瑚嵌珠鐲、伽南香帶珠飾翠佩……自上線以來,這款APP一直以製作精良,品味高雅而享有極好的口碑。每天推送一款故宮精品,並配有詳細的文字介紹。許多人已經習慣在等車時、排隊時、坐捷運時瀏覽。

2015年,蘋果公司在上萬個免費APP里評選出30個精品,故宮佔了3個。其中,《韓熙載夜宴圖》APP以「融匯學術、藝術、科技,貫通視覺、聽覺、觸覺,動態重現華美夜宴」獲得IPAD類最佳。「現在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碎片化時間也過得越來越多樣化。文化怎樣才能佔領人們更多的時間,怎樣才能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是文化產業需要不斷思考的地方。」單霽翔說。

《韓熙載夜宴圖》APP,最大的亮點在於獨創秉燭夜遊的情境體驗模式。當用戶輕觸屏幕,指尖所至之處,似有燭光追隨,移動燭光,人物、用品的名稱、典故一一呈現。人物隨燭光「活」起來,樂伎輕掃琵琶、舞伎翩翩起舞,虛實指尖,讓用戶沉浸在畫卷創造的藝術氛圍當中。

這些精品的背後,是一支年輕、有活力、有想法、敢於探索的團隊。在《韓熙載夜宴圖》APP負責人李瓊看來,交互媒介改變的只是觀眾了解歷史的方式,而不是信息的淺嘗輒止和支離破碎。「輕鬆」不代表膚淺,而是意味著更高的要求,更多地打磨細節,更加精雕內容。

在兒童APP《皇帝的一天》中,孩子們可以通過交互地圖,探尋皇帝在紫禁城裡一天的生活軌跡,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相應知識。「銀牌試毒」、「百步穿楊」、「粉墨登場」……孩子們玩一個遊戲只需幾分鐘,所有遊戲玩下來也不過1個小時左右,但文創團隊卻投入了很多心血。

「從創意到上線我們花了1年多的時間。每一個模塊的製作過程都要經歷材料篩選很多細節,我們會去拍照、去翻閱材料、與專家溝通諮詢反覆校對,如果不這樣,我們怎麼能放心的把故宮的文化傳達給孩子們呢?」主創劉寧星說。

在單霽翔看來,這份工作背後是同事們對故宮的熱愛和傳播傳統文化的使命感。「紫禁城的陰晴雨雪,技藝絕倫的建築與藏品,各種精彩的傳說與故事,已經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劉寧星說,除了深入學習和了解故宮和傳統文化是日常的必修課,與專家交流、書本、網路也都是我們的學習資源。同時,在古老的紫禁城從事新媒體工作,還要保持互聯網時代的敏銳性,關注新媒體行業的動態,了解和吸收國內外博物館優秀的工作經驗。

因為從上到下的努力,故宮在年輕人中間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冬粉數量不斷上漲,這回過頭來使得故宮的展覽有了更廣泛的影響力和受眾基礎。2016年9月,故宮舉辦石渠寶笈展,早晨午門一開,就有千人跑步沖向武英殿。故宮工作人員為觀眾送了數千杯茶水,800盒速食麵。

2016年7月6日,騰訊公司與故宮博物院宣布雙方將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故宮實際上是一個超級大IP,但大量的價值還沒有被挖掘出來。」 騰訊總裁馬化騰希望,騰訊與故宮合作的創新大賽能藉助互聯網平台把「互聯網+傳統文化」的理念發揮出來,讓年輕人幫助故宮想出更好的創意,再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實現。

雙方將率先在表情包和手遊方面進行合作。2017年,故宮將和騰訊遊戲推出基於故宮文化的大型遊戲,未來雙方合作將會介入到動漫和文學的創作,也包括微電影的創作。

把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加大文化創意產品,會改善我們的收入。這個錢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大部分營銷收入都投入了研究和教育中。」 單霽翔說。

據介紹,去年故宮舉辦文化活動28000場次,融入到幾十個學校、幾十個社區。故宮知識講堂總是爆滿,孩子在這裡面可以串朝珠、繪龍袍、畫盤子、做皇帝皇后的新衣,完全免費,孩子們空手而來,帶著作品滿載而歸。

「大量文創產品的收入全部投在孩子們的身上,這是一本萬利的,這些孩子們長大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他們自身的成長,都非常有利。」單霽翔說。

單霽翔表示,「過去我們介紹故宮時經常自豪地說一些數字,今天我們認識到,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文物資源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讓遊覽故宮的觀眾受到感染和教育,才是最有價值的。故宮應該成為走近人們社會生活的一所博物館,這是一所博物館應該有的擔當和責任。」

如今國際博物館界在對博物館的職能次序理念,已經從藏品保管第一、研究第二、宣傳第三,轉變為將教育放在第一位。

「教育是要走進人們生活的,所以包括數字技術展示、藏品的創意展示應用等,都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我們對文物藏品進行研究的時候,有責任把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告訴社會公眾,這是博物館人的良心,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單霽翔說。

我在故宮修文物

故宮深厚的文化內涵正在走向年輕人。2016年,反映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者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上走紅,這點大大超出故宮人的意料,原本他們以為這樣一個節奏緩慢、題材小眾的紀錄片,吸引的會是中老年人。沒想到,大量20歲左右的年輕人表達了強烈的喜愛,並引發了今年有15000人報考故宮博物院,希望能到故宮修文物。

1420年,明代的永樂皇帝建成了紫禁城,再過4年就是故宮的600歲生日,平安故宮工程也將在那時完成。「平安故宮」工程重點內容包括一系列設施的改造建設和文化的修復保護,將有效解決故宮目前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火災、盜竊、震災、藏品自然損壞、文物庫房、基礎設施、觀眾安全等安全隱患。

到2020年,除了每天需要和文物打交道的文保科技部等部門外,包括單霽翔在內的故宮近半數員工,約750人左右將遷出故宮辦公。

「我們希望故宮600歲生日那天到來的時候,我們能把一個壯美的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單霽翔說。

更多精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