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為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收藏的部分藏品。1.冷戰期間由於「鐵幕政策」,蘇聯只能通過派遣間諜竊取武器設計圖或從第三方交換武器的方式換來西方武器樣品,例如坦克。蘇聯通常會將其送往莫斯科近郊的庫賓卡裝甲兵技術中心進行評估和技術試驗。圖為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收藏的部分藏品。■延伸閱讀:冷戰期間,作為各國陸軍的主戰裝備,坦克的技術細節一直受到嚴格保密。為了解對手的武器性能,明確本國武器開發方向,美國和蘇聯間曾展開過激烈的「坦克情報戰」,尤其是通過第三國獲取坦克實物成為主要途徑。本圖集講述的就是美軍從羅馬尼亞偷T-72坦克的秘聞。2.時至今日,庫賓卡已變為博物館,其中展出50多輛坦克都是冷戰時期,蘇聯從各個國家弄來的「戰利品」。例如圖中的美製M24輕型坦克,該坦克原為法國殖民軍所有,參加了1946-1954年印度支那戰爭,在奠邊府戰役中被越南人民軍繳獲,後來送給蘇聯政府。3.庫賓卡還藏有多輛美製M48坦克,這些都是敘利亞軍隊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時期從以色列國防軍繳獲的戰利品,後來送給蘇聯進行研究。圖中靠右的那輛M48帶有披掛式爆炸反應裝甲(ERA,這種類似「三明治」結構的裝甲內裝有惰性炸藥,在遭敵穿甲彈攻擊時,會在瞬間產生反衝擊力,從而抵消掉穿甲彈的動能,保護坦克本身),這在當時還屬於較新的防護技術。蘇聯專家觀看后感到十分失落,因為他們早在敵人之前就已將這種技術付諸實現。圖為閱兵式上的T-64U坦克。4.可惜蘇聯將領們看過演示后卻認為沒必要把坦克變成「火藥桶」,研究工作即告中斷。結果,蘇聯的發明在敵人手裡率先變成現實。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導致蘇聯在ERA技術方面的落後,因為早在1967年,他們就研發了世界上第一種全面使用複合裝甲的T-64A坦克。圖為1983年蘇聯閱兵式上的T-72坦克方隊。5.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美國也急切想了解到蘇聯的坦克研發情況。1980年,美陸軍即將列裝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然而此時美國並不清楚作為蘇軍最新主力的T-72坦克的技術細節。為了能儘快摸清T-72的細節,美國中情局對當時仍是華約成員國的羅馬尼亞展開代號「玫瑰」的秘密工作,希望能打開一個「缺口」。圖為齊奧塞斯庫。6.當時,羅馬尼亞是少數與西方保持密切關係的東歐國家,蘇聯為籠絡住羅總統齊奧塞斯庫,也同意將一些先進武器裝備賣給羅馬尼亞。美國人通過商業關係,找到齊奧塞斯庫的親哥哥馬林,此人是羅馬尼亞駐奧地利商務參贊,有做軍火生意的經驗。為了避開蘇聯克格勃的耳目,美國人決定向羅馬尼亞購買一批過時的武器裝備,連同T-72坦克一起運走。最後兩方敲定,美國人把80%的貨款打到主管軍貿的羅馬尼亞國家聯合公司名下,其餘20%打到瑞士銀行馬林和伊利埃(副國防部長)的賬戶上。7.圖為今日的康斯坦察港。7.1981年春,行動開始,一艘掛著希臘國旗的貨輪駛入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港,貨輪上只有一名美國人充當候補船長。羅馬尼亞生產的裝甲車和大炮很快被送上貨輪,T-72坦克也藏在其中。然而,這艘希臘貨輪並未能順利返航。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海軍當時最先進的阿爾法級(A級)攻擊型核潛艇。8.因為羅馬尼亞情報部門得到消息,在黑海附近演習的一個蘇聯潛艇編隊突然靠近康斯坦察港。齊奧塞斯庫兄弟聞訊后慌了神,在最後一刻未讓貨輪出港。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海軍當時最先進的阿爾法級(A級)攻擊型核潛艇。9.圖為陳列在美國陸軍博物館里的T-72坦克。9.即便如此,T-72坦克最終還是運到了美國,至於是如何運走的,至今仍是一個謎。圖為M1初期型坦克。10.通過試驗對比證明,M1初期型坦克的作戰性能未能超過T-72,例如火力系統方面,M1初期型僅配備一門105毫米線膛炮,而T-72則有一門125毫米滑膛炮,且配備有自動裝填機;T-72全重僅41噸,M1初期型則為54噸,不利於進行遠程運輸。圖為使用120毫米主炮射擊的M1坦克。11.但在摸清了對手的細節后,美軍很快對M1進行改進,配備有120毫米滑膛炮、先進火控系統和貧鈾複合裝甲的M1A1不久后問世。1991年海灣戰爭時,M1A1能將伊拉克「猴版」的T-72坦克打得滿地找牙,多少也要歸功於當年偷來的那輛T-72坦克。12.圖為海灣戰爭期間,被多國部隊擊毀的伊拉克T-72坦克。13.圖為被美軍坦克擊中后,炮塔下方吊籃式彈藥庫發生殉爆,將炮塔炸飛,導致「身首異處」的伊軍T-72坦克。14.圖為M1坦克和T-72坦克進行「宿敵合影」。15.圖為羅馬尼亞陸軍現役裝備的T-72坦克。對待戰俘方面表現出來的,依舊是一個大國應當展現出的風範。
文章資源信息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