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AI大牛們都去哪兒了:2016年度AI人才流動大盤點 | 2016 影響因子

2016年頻繁曝出人工智慧學術和研究大牛投身工業界的消息,這意味著AI從實驗室到街頭巷尾的「落地」又邁進了一大步。

在學術界,今年主要的人事流動包括:李飛飛、Russ Salakhutdinov、Yoshua Bengio和山世光,他們或直接成為大公司僱員,或與大公司合作,或自己開辦公司。

在微軟和英特爾等公司的應用型研究機構里,也有一波研究員走出來,投身AI浪潮。這當中包括前英特爾研究院院長 吳甘沙,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孫劍,還有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 芮勇。他們正在建立自己的競爭高地,逐漸形成 AI 工業界的新格局。

從學術界到工業界
  • 李飛飛

11月,李飛飛宣布加入谷歌,著手成立新的機器學習實驗室,而且她還是帶著自己的得意門生李佳一同加盟谷歌。

李飛飛是斯坦福斯坦福人工智慧與計算機視覺實驗室主任,也是全球最大的圖像識別資料庫ImageNet創始人,其關於神經網路和計算機視覺的研究大幅推動了人工智慧發展。

李佳曾在雅虎實驗室的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部門擔任負責人,2015 年初李佳加盟 Snapchat 任研究部門負責人。

據Google稱,李飛飛和李佳的加入是Google將人工智慧集團業務正式化的一部分。該團隊不會只專註於人工智慧研究,而是致力於將尖端技術融入各種Google Cloud產品,以及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到其他產品領域。

  • Russ Salakhutdinov

10 月份,Ruslan Salakhutdinov 宣布加入蘋果。Salakhutdinov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部門的副教授,在加入蘋果之後,他依然會保留大學的教職。

相較於Facebook和谷歌所聘用的 Geoffrey Hinton 和 Yann Lecun,Salakhutdinov 要更為年輕。

這對蘋果來說是一個大動作,因為這是蘋果聘用的第一個AI學者。此前,Bloomberg有文章分析稱,蘋果的「保密」文化,使其難以從學術圈招到人才。因為在學術圈,公開研究成果與分享信息,是獲得同行認可和取得進步的關鍵,所以蘋果此舉被看作是想要搞好與學術圈的關係。

  • Yoshua Bengio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與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一起並列為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

他在今年有兩個影響了工業界的動作,一個是在10月份,參與創立了一個名叫 Element AI 的深度學習孵化器,幫助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和附近的McGill大學的研究成果向產業實現跨越,孵化深度學習創業。

Bengio稱,在蒙特利爾大學和McGill大學有超過150名科研人員在進行深度學習方面的工作,這也是世界上在深度學習學術研究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而Element AI「將幫助企業家在這個高度增長的領域保持正確的方向。」

另一個動作就是,其一手創建和領導的MILA (Montre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lgorithms)實驗室接受了來自谷歌 337.5 萬美元的資助。

谷歌在自己位於蒙特利爾的分部建立了一個AI研究團隊,與MILA保持著密切聯繫。Bengio雖然並沒有成為谷歌的僱員,但他與谷歌的關係已經難以劃分清楚了。

  • 山世光

山世光是國內計算機視覺(CV)領域的執牛耳者,其所在的實驗室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究人臉識別的實驗室。研究CV 19年,發表了相關150多篇論文,他是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主攻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人機交互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人臉識別。

今年8月份,山世光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慧公司「中科視拓」,專註於人臉識別技術,以此作為切入點,最終走向「深度學習的技術服務」,而中科視拓已經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 肖建雄

肖建雄於2009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普林斯頓視覺研究組負責人。

此外,肖建雄獲得ECCV最佳學生論文獎,獲Google Research最佳論文獎,獲Google Research Awards。在2015年11月左右,肖健雄教授所在的視覺研究組推出了新的極簡GPU卷積神經網路學習框架Marvin。

今年 6 月份,肖建雄離開普林斯頓大學開始創業。

從國際巨頭研究院到創業
  • 吳甘沙

今年2月初,吳甘沙從英特爾研究院院長一職離任,成立了自己的智能駕駛公司:馭勢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馭勢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是吳甘沙,第二大股東是國內一家CV公司:格靈深瞳。

在格靈深瞳公布的官方消息里,這樣寫道:

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註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這樣的合作,除了源於吳甘沙和格靈深瞳的創始人趙勇私交頗深之外,兩家公司還有著技術上的互補:格靈深瞳將為馭勢科技提供「視覺感知方面的技術支持,確保馭勢始終擁有業界領先的無人駕駛視覺解決方案」。

  • 孫劍

2016年 7 月份,孫劍正式宣布加入曠視科技(Face++),擔任首席科學家。

孫劍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攝影學, 人臉識別和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理解。自2002年以來他在CVPR, ICCV, SIGGRAPH, PAMI等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兩次獲得CVPR最佳論文獎(2009, 2016)。

他於2010年被美國權威技術期刊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為「全球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者」。孫劍博士帶領的團隊於2015年獲得圖像識別國際大賽五項冠軍(ImageNet分類,檢測和定位,MS COCO檢測和分割)。

  • 林德康

林德康,前Google高級管理科學家(senior staff research scientist),主攻自然語言處理。在加入Google之前,林德康是加拿大Alberta大學計算機教授,發表過逾90篇論文、被引用超過12000次,他也是國際計算語言學會ACL Fellow。

今年回國后參與到一家創業公司「奇點機智」所做的語音助手項目——小不點。

從巨頭到巨頭
  • 芮勇

11 月份,聯想集團在發布第二季度財報的同時,總裁楊元慶通過個人微信號宣布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的加盟。

芮勇博士還身兼CCF常務理事,曾獲 IEEE 技術成就獎,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等領域享有很高的聲望。在微軟的18年時間裡,芮勇博士的工作領域涵蓋了企業研發的四大支柱:戰略制定,基礎科研,創新孵化,及產品開發,從研發產品、創新孵化到基礎科研,都有很全面的積累。

芮勇博士在官方消息曝出后不久,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統一回復:

非常感謝微軟給了我職業生涯第一篇精彩的18年!非常期待在聯想翻開更加精彩的職業生涯第二篇!希望朋友們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我 ,聯想正在進行 from device only to device + cloud powered by AI 的轉型。

總結: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院院長 Andrew Moore 教授曾表示「一名計算機領域的 AI 專家對於企業的價值,至少為 500-1000 萬美元」。由於深度學習等技術太過新興,人才積累不足,使得大公司為了爭奪這些少數人才,正在開展競標大戰。

在人工智慧浪潮下,學界與產業界結合是大趨勢,我們樂於看到學者和研究型人才走上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道路。真正應用於行業,是AI技術的終極歸宿,也可能是這次人工智慧浪潮與前兩次覆滅浪潮的最大不同。

  • 李佳

李佳曾在雅虎實驗室的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部門擔任負責人,2015 年初,李佳加盟 Snapchat 任研究部門負責人。今年 11 月,李佳與李飛飛一同加盟谷歌並將領導谷歌雲計算集團旗下新成立的機器學習部門。

  • 何愷明

何愷明是2003年廣東省理科聯考狀元,大學部就讀於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班,研究所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第一篇論文《Single ImageHaze Removalusing Dark Channel Prior》被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會議CVPR接收並被評為年度最佳論文。

近幾年,何愷明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參與計算機視覺識別的研究其團隊在2015年末舉辦的ImageNet圖像識別大賽中以「圖像識別深度差殘學習」系統一舉擊敗谷歌、英特爾、高通,榮獲第一名。

一年後,論文在2016年CVPR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他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兩次獲得CVPR最佳論文獎.

今年8月,何愷明離開了自己的福地微軟亞洲研究院加入了Facebook旗下的AI研究團隊(FAIR)。

從創業公司到創業公司
  • 曹旭東

曹旭東,前商湯科技執行研發總監,深度學習專家。畢業於清華大學。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副研究員,負責研發的人臉演算法曾用於微軟Xbox、How-old等知名產品,現象級產品How Old.net有數億用戶。在CVPR/ICCV/ECCV等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三篇CVPR論文和兩篇ICCV論文獲得口頭報告榮譽。

今年 11 月,曹旭東向雷鋒網表示,其離職創業的項目叫做Momenta,團隊核心成員包括曹旭東(CEO),孫剛(研發總監),任少卿(研發總監),夏炎(研發總監)。此項目致力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駕駛決策演算法。產品包括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數據服務。

結語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院院長 Andrew Moore 教授曾表示「一名計算機領域的 AI 專家對於企業的價值,至少為 500-1000 萬美元」。由於深度學習等技術太過新興,人才積累不足,使得大公司為了爭奪這些少數人才,正在開展競標大戰。

在人工智慧浪潮下,學界與產業界結合是大趨勢,我們樂於看到學者和研究型人才走上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道路。真正應用於行業,將是AI技術的終極歸宿。

由於近年來國內外 AI 人才流動量較大,且個別大佬並未透露或不方便對外公開其去向及時間,如有遺漏敬請諒解。同時歡迎大家在後台留言註明漏掉的人員,我們將會在下次的文章中補充進去。

PS:2016 年即將結束。當我們回望這一年,無論艱難還是幸運,這年彷彿過得飛快。「2016 影響因子」是雷鋒網在高速運轉的科技行當里,在不斷發生和被人忘記的事件中,試圖在各個領域篩選出那些我們認為可能對當下和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因素。2016 影響因子,就是 2016 年值得記錄的人、事、公司和技術。

Yann LeCun連發三彈:人人都懂的深度學習基本原理(附視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