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精準醫療不僅是基因測序,下一代可提前獲知患病風險

精準醫療到底是什麼?

一是藉助患者(或患者腫瘤)的遺傳及分子信息確定引發癌細胞的基因變異,再通過靶向藥物在適用的情況下滅活癌細胞;二,針對每個患者獨特的心理、社會和精神需求提供完整的支持性護理。

4月16日,在上海舉行的「2017領星精準醫療國際峰會」中,西雅圖瑞典癌症研究所(Swedish Cancer Institute, SCI)執行董事Thomas Brown博士解釋稱,SCI對「精準醫療」的定義具有雙重含義。

精準醫療不僅僅基因測序

同時,Thomas Brown博士認為,精準醫療絕不僅僅是基因測序,「現在我們談論精準醫療大多是談論癌症晚期患者,但是將來我們的下一代,可以通過精準醫療,提前知道自己患疾病的風險包括一些隱性疾病,並提前做好準備。」

其中,針對「腫瘤靶向療法」,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腦瘤中心執行董事、神經腫瘤部主任Tracy Batchelor博士在會上分享稱,在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不同癌種中,都存在著典型的基因變異模式,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已經批准了數十種靶向葯和一批臨床試驗。

近年來,特別是2015年歐巴馬發出關於精準醫療的言論以來,國內醫學界和資本界對於精準醫療的關注與日俱增。

西南證券曾在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今後五年增速預計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三到四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有關報道中,據較新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涉「精準醫療」的公司早已突破200家,部分已融資上億元。

對此,在上述會議中,國內腫瘤精準醫療平台之一的領星生物創始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信息學博士許強也向澎湃新聞證實稱,該數據仍較為保守,「較早的大批成立於2012年左右,現在應該在數百家左右。」

有人提出「精準醫療泡沫」正在形成

2017年3月底,諾貝爾得主詹姆斯•沃森來到,參與推動以其命名的「沃森生命科學中心」。

而據了解,「沃森生命科學中心」的研究方向正是基於基因組的癌症精準醫療。

然而,也有人對此質疑,甚至提出「精準醫療泡沫」正在形成。

2016年10月,美國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員韓健在其科學網博客中發表《兩篇捅破「精準醫療」泡沫的重要文章》,引發業內討論。

博文引用兩篇發表在國外權威學術期刊中的論文,稱目前為止的幾個大型臨床實驗顯示,經過測序等分子診斷分析,大概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可以解釋腫瘤惡變的相關突變。

但「因為能用的藥物有限,只有3%-13%的病人能夠找到「精準」的藥物。即使使用上了配對的藥物,也只有一小部分(30%)病人有療效。幾個折扣打下來,最後受益的病人僅占所有病人的1.5%。」

韓健最後在博文出提出建議,稱不管是政府的錢還是私人投資,都應該權衡風險和回報。和互聯網方面的投資不同,醫療方面的投資風險主要是科學性,不是可運營性。

「多買幾台測序儀,多雇幾個人,並不能加速解決精準醫療概念本身的瓶頸。」韓健在博文中稱。

對此,許強博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國內目前的精準醫療仍處於「星星之火」的階段,目前來看,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聚集相關專家,推動去建立精準醫療體系。

「我們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幫助者(helper),通過貼合患者臨床需求、以患者臨床獲益為目的導向的模式。」許強稱。

Thomas Brown博士還補充稱,關於精準醫療的標準問題,不僅是在,「即使在美國,也沒有(標準),精準醫療的發展非常快,是顛覆性的。過去人們對於癌症的治療傾向於研究某一癌種,現在卻注重個體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