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抑鬱症原來是這樣養成的,我得小心了!

Part 01

今天的文章,以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開始,實驗有些許殘忍,愛狗人士請慎讀。

1967年,一位名叫馬丁·塞利格曼的科學家開始了電擊狗的實驗。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於是在籠子里狂奔,驚恐哀叫。

多次試驗后,你猜發生了什麼?

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不再狂奔。

後來實驗者在電擊前,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在地上呻吟和顫抖,它本來可以主動逃跑,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狗的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叫「習得性無助」。就是說,這種無助並不是本能,而是通過後天習得的。

後來,心理學家在對人的觀察實驗中,也得到了與習得性無助類似的結果。實際上,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那條被電擊的狗。

可能你曾經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體驗:發現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卻始終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好像在受到某種命運的控制。當你開始相信這種「命運」,便變得不再樂觀,眼前變成了灰色,開始覺得虛無,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Part 02

每個人都會產生無助感,這很正常。

但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中不能跳出,則會帶動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嚴重者很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塞利格曼後來在研究中進一步指出:習得性無助的人,往往在歸因方式上有問題。什麼是「歸因」呢?就是你對一個行為或事件作出的解釋和推論。

比如,當你追一個女孩沒追上,有的人會認為是兩個人沒有緣分,時機不合適,或者這個女孩沒有發現自己的價值等等,將失敗歸於外在環境,這叫外部歸因;而有的人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長得不夠帥,不值得被愛等等,將失敗歸於個人,這叫內部歸因。

而研究表明,得抑鬱症的人除了經常將問題歸於自身之外,他們還認為問題具有普遍性和穩定性。就是說,一次表白失敗了,他們會認為自己其他事情也做不好,並且,以後也肯定找不著對象了。

在《夏天來了,我就「應該」減肥嗎?》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個人的認知比喻成一棵樹的樹根,而認知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樹冠(情緒和行為)的成長狀況。要想使這棵大樹茁壯成長,我們就要拔除一些雜草——不合理的認知。

當一些不順心的事情發生時,如果你把問題過多地歸於自身,歸於「命運」,這種錯誤認知叫做「合理化認知」——不管發生什麼,你都覺得這是合理的,認為自己的命運就該如此。

那麼,該如何打理好大腦認知的這片「後花園」呢?

Part 03

你想,如果花園裡長滿了雜草,你不能說「沒有雜草,沒有雜草……」,它就會不存在,這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你當然可以儘可能更多地關注那些美麗的花朵,但雜草絕不會憑空消失,除非你彎下腰將它們拔去。

所以說,當頭腦里出現合理化認知,感到無助的時候,不要試圖逃避它。如果你花些時間來認識它、了解它、面對它,那麼,這些不合理認知將不再對你構成威脅。

因此,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無助感,首先要檢查自己的歸因模式,即:我們是不是錯誤地提前將自己判了死刑?是不是將一時的困難誇張成永恆的困境?是不是將一些環境因素莫名其妙地歸咎於自身因素?

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將遇到的事件本身寫下來,然後將自己的錯誤認知寫下來,再與自己的不合理認知進行辯駁,比如那個表白失敗的男孩可以這樣寫:「這個女孩不喜歡我,不代表所有女孩都不喜歡我,我這麼優秀,總有一天會遇到真正欣賞我的人。」

另外,當產生無助感的時候,不要沉溺其中,而是要勇敢地向前邁出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都不要在原地打轉。失敗了,再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迷茫了,找朋友聊聊天,到戶外走走,把它當作一個放鬆的機會。

最後,要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經常性地給予自己肯定。不要給自己制定太過宏偉的目標,先著眼於眼前那些小小的任務,那些小小的進步,並及時慶祝自己每一個微小的勝利,切身體會到自己真的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在這麼炎熱的夏天還能專心讀我們公眾號的文章,可以獎勵自己一塊兒大西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