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MESI·觀點 | 劉中民:中東地區格局「冷戰化」趨勢明顯

2017年6月25日,上外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教授就中東地區格局走向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見《南方都市報》2017年6月25日第RB10版),全文如下:

中東地區格局「冷戰化」趨勢明顯

圖片來源:CNN

近日,美軍首次擊落了一架敘利亞政府軍戰機。就在同一天,伊朗也向敘利亞境內的IS陣地發射了6枚巡航導彈。敘利亞的政治格局日益複雜,而各利益方均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美國為何選擇在此時攻擊敘利亞政府的戰機?其真正目的是什麼?這一事件會否激化,導致美俄在敘利亞爆發正面衝突?伊朗出於對IS對其議會大廈和霍梅尼陵墓實施的恐怖襲擊,會派出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嗎?在圍殲IS武裝力量進入最後的收官階段后,敘利亞未來的政治版圖會被肢解分而治之,還是像伊拉克一樣實行聯邦制,能繼續維持統一格局?在此過程中壯大的庫爾德武裝會給該地區帶來何種影響?IS的崛起和被圍殲帶來哪些教訓,又會怎樣影響中東的未來格局?就這些問題,南都專訪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教授。

川普的敘利亞政策尚未定型

南方都市報評論記者(以下簡稱「南都」):這次美軍擊落一架敘利亞政府軍戰機,對外聲稱的理由是該戰機在攻擊敘利亞民主聯軍,是否真的如此?還是美軍另有目的?

劉中民:美軍擊落敘利亞政府軍戰機既有戰場上的直接因素,也有背後的考量。一是擊落戰機事件發生在敘利亞的東南部,在敘利亞民主聯軍的所在地。敘利亞政府軍現在正在巴爾米拉地區發動攻勢,而伊拉克什葉派武裝也從伊拉克的西北方向進軍,這樣就形成了對敘利亞民主聯軍不利的態勢。美國的這一動作有助於打破對方的優勢,這是戰場上的直接因素。

二是川普意在通過這一動作繼續顯示其上台後區別於歐巴馬的敘利亞政策。今年4月份,美軍已向敘利亞政府的空軍基地發動了一次導彈襲擊,這次擊落戰機,仍是延續之前的政策,意圖在於以加大有限投入,彰顯其敘利亞政策與歐巴馬政府的區別。因為在歐巴馬時期,美國幾乎沒有對敘利亞政府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

三是想通過扭轉美國控制的民主聯軍在戰場上不利態勢,著眼於敘利亞戰後的政治進程,贏得更多的政治籌碼。

四是不排除川普想藉此擺脫國內「通俄門」事件所帶來的政治壓力,向美國民眾表明他在敘利亞問題上與俄羅斯存在巨大分歧,而不是與俄尋求妥協。

南都:這一事件會否激化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或導致美俄的直接衝突?

劉中民:這一攻擊事件肯定會加劇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矛盾。雙方會發生低烈度的摩擦和輿論攻防,甚至不排除會發生一些低烈度的軍事摩擦。但美俄雙方不會在敘利亞問題上走向直接的全面對抗,發生正面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看,川普的敘利亞和中東政策還沒有完全成型,川普也不想在敘利亞問題上陷入類似伊拉克戰爭的泥潭。儘管川普想與前任歐巴馬的敘利亞政策拉開距離,但本質上區別不大,也不想投入過多。

南都:在美軍擊落敘利亞政府軍戰機的當日,伊朗向敘利亞境內的IS基地發射了6枚巡航導彈,稱是對伊朗議會大廈和霍梅尼陵墓遭受自殺式炸彈襲擊的報復。伊朗會不會藉此進一步更深地介入敘利亞戰局,甚至直接派出地面部隊?

劉中民:伊朗向敘利亞境內發射巡迴導彈,對IS進行報復,首先是國內政治的需要。IS已經承認,是其策劃了對伊朗議會大廈和霍梅尼陵墓的恐怖襲擊。這次襲擊發生在魯哈尼剛競選連任獲勝后不久,伊朗政府需要通過這一動作彰顯打擊恐怖主義的堅定意志。二是通過此舉來回應美國、沙烏地近期對伊朗咄咄逼人的政治壓力。不久前,川普訪問中東,在沙烏地講話的全篇內容就是圍繞反恐展開,但最後落腳點落在了指責伊朗支持中東的恐怖主義,要求以沙烏地為代表的海合會和地區國家要孤立、遏制伊朗。三是表明了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對巴沙爾政權的堅定支持。

實際上,在敘利亞的政府軍中,已經有伊朗軍方的高級官員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成員。他們已經參與了敘利亞內戰,參與了打擊IS武裝力量和敘利亞反政府軍的軍事行動。但就目前敘利亞問題的複雜性而言,伊朗不會在此關口大規模地向敘利亞增派地面部隊。

圍殲IS進入收官階段

南都:現在回頭看,自2014年宣布建國后,IS佔領敘利亞東北部和伊拉克北部達三年多的時間,至今還沒能殲滅,原因是什麼?

劉中民:一是敘利亞和伊拉克本身的因素。伊拉克戰後重建的失敗,以及教派矛盾衝突的加劇,尤其位於伊拉克北部的遜尼派利益受損,這些是產生IS的社會土壤。加上2011年美軍從伊拉克倉促撤軍,又加劇了伊拉克的動蕩。與此同時,在「阿拉伯之春」后,敘利亞也陷入內戰,這種失序狀態進一步為IS的崛起提供了條件和契機。在此背景下,IS就在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東北部的交界地帶迅速崛起。

二是「阿拉伯之春」后,西亞和北非很多國家和地區陷入持續動蕩,經濟、民生困難和人道主義危機頻發,教派衝突,宗教和世俗矛盾激化,像葉門、利比亞都處於失序和內戰狀態,這些都為IS的意識形態傳播和招兵買馬提供了條件。

三是地區大國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尤其是沙烏地和土耳其致力於推翻什葉派的巴沙爾政權,而伊朗則在背後支持巴沙爾政權。之後土耳其的態度又發生了轉變。這些地區大國夾雜著各自的「私貨」,中間既有教派衝突,也有民族矛盾。從最近卡達遭受的斷交危機中可以看出,該地區的國家在如何定義「恐怖主義」等問題上都存在嚴重分歧。

四是國際上的大國,尤其是美俄在圍繞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去留產生的巨大分歧,使得圍繞殲滅IS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是以美國、沙烏地為一方,一是以俄羅斯、伊朗為一方。加上川普上台之後,其中東反恐政策嚴重功利化,這些都不利於殲滅IS。

南都:現在伊拉克政府軍已經收復了摩蘇爾城95%的面積,而敘利亞民主聯軍也在圍攻拉卡,近期俄羅斯也宣布IS的頭目巴格達迪被空襲炸死,IS內部陷入內亂。圍殲IS似乎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官階段了。

劉中民:自2015年俄羅斯直接出兵支持巴沙爾政權,打擊IS力量后,形勢就發生了逆轉。從目前的形勢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個方向對IS的聚殲,的確是進入到最後的收官階段了。但未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一是「伊斯蘭國」的主要武裝力量被消滅,這些極端分子被打散后,未來有可能「基地」組織化。IS的前身也是分散在伊拉克境內的「基地」組織分支。目前IS的分支機構建設也呈現出類似態勢。比如說在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西非地區出現了宣布效忠IS的數十個分支。其中利比亞境內、埃及西奈半島的分支機構,西非的「博科聖地」、菲律賓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都已經漸成氣候,影響越來越大。

其次,IS的意識形態是很難在短期內消除的。IS把建立哈里發國家作為終極目標,強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教派矛盾,主張對叛教者根據「定叛」原則予以清除,把阿拉伯世界的世俗政權和西方世界定性為「近敵」和「遠敵」,呼籲追隨者對其進行「聖戰」。近年來隨著這種意識形態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傳播,影響了一批「獨狼式」的恐怖分子。也就是說,IS即使作為政治和地理意義上的實體消失,全球威脅也不會很快解除,並呈現出外溢和擴散的趨勢,使得全球的反恐形勢變得更加複雜。

南都:在俄羅斯的協助下,巴沙爾政權已經控制了敘利亞境內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大片土地,現在是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主聯軍在圍殲拉卡的IS武裝,看上去民主聯軍未來將控制敘利亞東北部的重要城市拉卡,未來的敘利亞會不會出現分而治之的局面?

劉中民:敘利亞的未來局勢特別難判斷,只能說這種分而治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幾年前,美國就有學者探討過敘利亞未來的政治安排。根據他們的設想,未來敘利亞可能會分解為三個國家。一是以目前掌權的什葉派的阿拉維派為主體的國家,佔據敘利亞西部沿海和山區的狹長地帶。二是敘利亞中部和南部,遜尼派比較集中的區域形成一個國家。三是以敘利亞東北部的庫爾德人為基礎,建立一個庫爾德人的國家。這是西方的學者從民族和教派衝突的視角來預測敘利亞的戰後格局,但也反映了西方慣用的分而治之的手法。這是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則是保持敘利亞國家不分裂,但戰後會採取類似伊拉克目前的模式,實際上仍是分而治之,即敘利亞實行聯邦制,但三方力量的不均衡會導致秩序很難穩定,敘利亞雖然保持名義上的統一,但碎片化不可避免。

反恐戰爭的功利化與工具化

南都:在黎巴嫩真主黨、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下,巴沙爾政權是否在未來的戰後重建和和談中已立於不敗之地?未來美俄會就敘利亞的戰後重建達成妥協,維持敘利亞的領土和政權完整嗎?

劉中民:敘利亞戰後重建的決定性因素是美國,但前面已經說了,川普目前的敘利亞政策尚不清晰,沒有最後定型。美國最終是尋求肢解敘利亞,還是和俄羅斯達成一定的妥協,現在還不明朗,但后一種可能性更大。

另一個因素是俄羅斯。它希望能維持敘利亞的領土完整並保留巴沙爾政權,這也是其近年來一以貫之的目標。若美俄要達成妥協,俄羅斯可能會做出妥協或讓步,比如說可能要承認庫爾德人戰後的高度自治;過去敘利亞由巴沙爾家族主導的集權統治狀態也會改變。

此外,地區大國的態度也會影響敘利亞的戰後格局。沙烏地仍舊堅持要推翻巴沙爾政權,伊朗則是力挺巴沙爾政權,但兩國皆力不從心,可能在大的方向還是要符合美俄的戰略布局。土耳其則是比較擔心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鬧分裂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

南都:現在圍攻拉卡的敘利亞民主聯軍中,是以美國扶持的庫爾德武裝為主,據說3萬人中有2.5萬人是庫爾德人。在圍殲IS中壯大的庫爾德武裝,會給該地區帶來何種影響?

劉中民:在打擊IS武裝力量上,庫爾德人的確力量在不斷壯大,成為美國的倚重對象。但庫爾德人想在敘利亞、伊拉克和土耳其的邊境地帶建立一個大庫爾德獨立國家的可能性並不存在,甚至在這些國家內實現庫爾德人的獨立也是很困難的。

未來可能有三種態勢。一是以伊拉克和敘利亞為代表,庫爾德人可能會獲得高度的自治。二是土耳其的庫爾德人問題。庫爾德工人黨和土耳其政府的矛盾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過去土耳其軍隊甚至越境進入伊拉克境內打擊庫爾德武裝。如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庫爾德人獲得高度自治,自然會給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帶來示範效應,伊拉克和敘利亞也會成為其跨境活動的大本營。但埃爾多安打擊土耳其境內庫爾德分離主義的態度很堅決,未來庫爾德武裝與土耳其政府的衝突和摩擦會加劇。

第三種類型是伊朗的庫爾德人問題,相對來說問題最小。「阿拉伯之春」后,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也謀求更多的自治權,伊朗政府對此進行了強力彈壓。而伊朗國內政局的穩定也有利於其控制境內庫爾德人的騷動。

南都:IS的崛起和被圍殲,經驗或教訓是什麼?會給中東地區帶來何種深遠的影響?

劉中民:幾乎沒有經驗,留下的可以說都是教訓。一是中東國家如何加強自身的治理能力,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實現民族和教派的和解,進而增強國家的凝聚力,並大幅改善民生。只有這方面治理能力提高了,才不會給極端勢力可乘之機和生存壯大的土壤。

二是從外部來看,無論是地區大國還是域外的美俄大國,在中東熱點問題上應該首先著眼於把和平對話和磋商作為解決衝突的主要手段。IS的滋生實際上與2003年之後伊拉克戰後重建失敗密切相關,也和2011年敘利亞陷入內戰之後地區和西方大國極力推動巴沙爾政權下台有關。甚至有人認為,敘利亞戰場已經成為一場「微型」世界大戰的戰場,多方力量和勢力都介入進去了。

三是如何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現在無論是該地區的大國和域外的大國,在反恐問題上都有功利化和工具化的一面,都試圖構建對己有利的反恐話語來介入地區事務。像近期沙烏地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原因之一就是卡爾特政府支持穆斯林兄弟會。但若把穆斯林兄弟會界定為恐怖主義,在國際上都很難服眾。而在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中,俄羅斯認為有一些是恐怖組織,歐美則認為是合法的反對派。在國際反恐合作中,如何吸收這些教訓,避免反恐的工具化和地緣政治化,是整個國際社會要反思的問題。

IS崛起和被圍殲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從中東國家體系的角度看,會進一步導致中東地區尤其是東地中海地區民族國家體系的碎片化。中東地區民族國家的建構本身就是畸形的,是在殖民主義歷史遺產的基礎上建立的,再加之內部複雜的民族矛盾和教派衝突,民族國家建構一直不成功。現在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和利比亞等國深陷內鬥,政治整合變得愈加困難。

從地區格局和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未來兩大陣營的對峙會更加嚴重,其中以美沙為一方,以俄伊為另一方,進而加劇中東地區格局的「冷戰化」。再加上遊走於兩大陣營之間的國家,如土耳其和埃及,未來中東地區的力量分化組合將變得更複雜,重建一個相對穩定的中東秩序將變得更加艱難。

本訂閱號關注中東研究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發布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的學術信息。

微信ID:MESI_SISU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