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 普門品淺釋》 2
這一品,相信各位都很熟的,都認識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是位大慈大悲的菩薩,與我們這一切的眾生非常有緣。
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十種因緣:
第一種的因緣:「葯珠」。因為葯珠,所以就說這〈普門品〉。什麼叫「葯」呢?就是藥王樹。
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斬柴,斬回來一擔柴,擔到街市賣,遇到一位醫生。醫生一看他這一擔柴裡邊放光,於是就把這擔柴買回去。到家裡把柴打開一看,裡邊就有一棵藥王樹。醫生得到這棵藥王樹之後,無論任何的病,只要用這棵樹在病人身上這麼一碰,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好了,所以他在這世界上救的人不知多少!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是如意寶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說:「如不如你的意呀?」「如我的意!」如你的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你所需要的東西,如意珠就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慾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有好吃的東西來,不用去買。你想要穿一件最美麗的、人間最稀有的衣服,只要對著如意寶珠那麼想一想,如意寶珠可以現出來你所歡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在晚間住一個最美麗的房子,這如意珠就可以現出房子來;這一夜住宿過後,第二天這房子又回到如意珠裡邊去。
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來的東西,也不會不夠你吃,但是也不會剩,恰到好處;你想吃這麼多,就現出來這麼多,也不會多,也不會少的。你穿的衣服,也不必預備一個衣服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來,它又回到如意珠裡邊去,所以這就叫「如意」。
如意珠多大呢?很小的一粒珠,你可以帶到身上,隨便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又不重,又不佔地方,遂心如意,是妙到極點,所以叫如意珠。
如意珠說是這麼樣好,譬如男人想要一個漂亮的女人,能不能現出來?女人想要找一個漂亮的男人,能不能現出來?這個也沒有講。你把我問住了!我都不知道有沒有這麼妙的作用。總而言之,它叫如意珠。
因為這個,所以這〈普門品〉也就等於藥王樹,也等於如意珠;你只要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也就能遂心滿願,滿足你的要求。但可不是說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這必須先打好一個基礎,好像造樓房,先要打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麼靈感,這麼妙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音菩薩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是有這種誠心,然後你就能所求如意、遂心滿願。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要求感應,就有靈感了!一定你要平時用功修行,到時候就會有好像這藥王樹、如意珠,那樣妙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這〈普門品〉就等於藥王樹、如意珠這樣的微妙,不過你首先要去念。
有人講:「佛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了。這麼多功課,我們哪有這麼多時間呢?」你不需要很多時間,你只要一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沒有用的閑話。在佛教里,把「講閑話」叫「舂殼子」;舂殼子,就是言其這個米有殼子,用舂米那個東西一舂它,把沒有用的殼子都給舂去。你少講一點用不著的閑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也無所求,也沒有貪心,也沒有瞋心,也沒有痴心,我也不需要念這個!」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你不需念,那就沒有講的了,你不念也可以的。你若覺得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想求觀音菩薩或者佛來幫忙,那你就應該多學一點佛法。佛法好像大海一樣,你連一滴海水都還沒有喝,你就嫌多?那將來這麼大一個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過,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用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取也取不完,用也用不完。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利用佛法。
這是因為「葯珠」的意思,所以要說〈普門品〉。
第二個意思,叫「顯密」;顯是明顯,密是秘密。言其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候就得到明顯的感應,有時候就得到秘密的感應。
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也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焚。」《楞嚴經》上,觀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在房裡,房外邊無意中起了火,或者鄰居起了火了,這時候,只要你一心相信觀世音菩薩,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真真地有信心,那麼即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可是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這個房子燒不燒?那一定燒的!為什麼?因為你是想試驗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你要試驗?就因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好像你交一個朋友,想知道這朋友對我是不是有真心?是不是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這位朋友來了,就故意把這伍百塊錢掉在地上,也不在那兒看著他。他要是不好的人,就會把這伍百塊錢撿起來拿走;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這伍百塊錢給拿走了。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個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還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經上說的「念觀世音菩薩,設入大火,火不能焚」,你不相信,想要試驗到底是能燒不能燒?如果這樣,那你對觀音菩薩根本就沒有信心。既然你沒有信心,觀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麼多閑事的。你燒你自己的房子?那你燒就燒!你想要跳海自殺去,說:「我設入大水,大水所漂,即得淺處,我看看得不得淺處?」你以試驗性質來推測觀世音菩薩的這種神通妙用,那觀音菩薩也不會管你這個閑事的。為什麼?你根本就沒有信心!所以你要是對菩薩沒有信心,他是不願意多管閑事的。
那麼在無意之中,鄰居著火了,你以真誠心念觀世音菩薩,這火不會燒到你的。你有意的,那就是對菩薩不相信,所以不可以試驗的。說:「那我若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麼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麼樣?你知道了,一天還是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何必又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譬如你鄰居的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公然就不燒,這豈不是「顯」嗎?人人都知道:「啊!那個人是念觀世音菩薩有感應!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參考:加州大火中的奇迹,佛力無邊的鐵證)
又有秘密的。譬如你應該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音菩薩就感應得令你不會遇著這種危險,令你這災難沒有了,這就叫「秘密」。人人都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自己應該受的災難,無形中就沒有了。或者這個人應該被火燒死,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默默中就把他這災難給解除了,這樣子,也是秘密的感應。
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的。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人死得也多了,有的時候飛機失事,火車撞火車,就死幾十人、幾百人,死很多人;或者車與車、巴士和巴士撞,也就很多人死於非命。在這種種情形之下,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默默中,在冥冥之中,換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給你改變,化凶為吉。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逢著兇險的事情,就變成吉祥了;遇著因難的事情,變成吉祥了。人人都歡喜吉祥,所謂「吉祥如意、如意吉祥」,遂你的心、滿你的願,這你就吉祥了!
這是因為「顯密」的關係,所以說〈普門品〉。〈普門品〉也就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這〈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普門品〉有種種的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
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在東北發生的。有一個很有錢的農人,到秋天,他用車裝載著糧食到街市去賣,賣完了,就帶著錢回來。半路上,在前邊大約有三華里路遠,很多土匪在那兒打劫。這有錢的財主看見了,怎麼辦呢?逃走?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走不了;不逃走?一定是被搶的。
於是他就念起〈大悲咒〉,趕車的車夫還照常往前去。車子快接近這群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裡邊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對著車夫說:「你把鞭子給我,我給你趕車!」然後就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過去,這土匪好像沒有看見一樣,所以也沒有打劫他。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就把鞭子交給這個叫「老闆子」的人──就是趕車的馭使,說:「你現在趕快走吧!沒事了!」這財主本來以為他從土匪中出來幫他趕車的,一定是土匪了,就問:「你今天對我這麼好,你來救我,令我沒有受到打劫。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這個人就告訴他說:「我的名字,就叫阿逝孕!」
你們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咒裡邊不是有一句「阿逝孕」?在那圖片里,長兩個翅膀那個護法,他就叫「阿逝孕」。這個有錢的人一想:「啊?誰叫『阿逝孕』呢?」當時他都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了,他才想起:「喔!這阿逝孕不是〈大悲咒〉裡面的一個護法嗎?」想起來了,再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所以這是〈大悲咒〉里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境界!如果這個有錢的財主想:「我念〈大悲咒〉試一試它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這是因為他沒有試驗的心,只是一個「信」,相信〈大悲咒〉:「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被土匪打劫。
你們以後誰若遇到阿逝孕,你可以一手就把他抓住,不要叫他走了。不要像那個有錢的財主,見著阿逝孕,又當面錯過了!所以你們記得,以後有遇著阿逝孕來救你們,你一手就把他抓住,看看他用什麼方法能走得了?
第三,因為有「人、法」的這種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講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有「葯珠」,有「顯密」,現在再講有「人法」。什麼叫「人法」?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法,就是普門示現這個法。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所以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也可以說是個「妙人」。他又說「普門示現,有求必應,無感不通」這種法,這叫不可思議的一種法;因為它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既然是「妙人、妙法」,所以才可以夠上「普門」這種名稱,名實才能相符。因為「人法」的因緣,觀世音菩薩才說這〈普門品〉。
第四種,因為慈悲的因緣,所以觀世音菩薩才說〈普門品〉。什麼是慈?慈能予樂;什麼是悲?悲能拔苦。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七種的難,解除三種的毒,應眾生兩種的求。這七難,在後邊經文里會詳細說的,大略就是「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刀杖難、怨賊難」等等。解三毒,就是解除「貪、瞋、痴」這三毒。應二求,就是應「求男、求女」這兩種的求。
眾生都有貪、瞋、痴這三毒。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人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這個貪,講起來也很多。瞋,講起來也更不少。這個痴,也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我們就在這個不多不少,解釋這一個「痴」。
什麼叫「痴」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痴。什麼是愚痴?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見著那個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不知道究竟它為什麼就是這樣子。這是一種愚痴,就是見理不真,見那個道理不清楚。
這個「愚痴」,就是王陽明學說所說的,沒能「知行合一」。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就會去做。有的人就說:「有的人他還沒有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了,就會去做去?」王陽明就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他還是沒有真知道;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會去做的。
王陽明在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就是「知行合一」。王陽明說,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真會去實行;沒有知道,所以他才不去行。這也就是說,他若真明白了,就不愚痴,就不會做愚痴的事情。他為什麼做愚痴的事情?因為還沒有明白。所以我說這是見理不真,見理沒有見真的。
舉出一個例子來講一講。什麼例子呢?譬如這愚痴的人,他就想:
好花常令朝朝艷
明月何妨夜夜圓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長林無樹不搖錢
這個貪花的人,他生出一種愚痴的心,他說:「我這朵花,永遠都是這樣鮮艷而不凋殘,時時都這樣開,天天都這麼美麗。」
那個貪玩月的人,就說了:「明月何妨夜夜圓呢?昨天晚間那個月是圓的,如果每一天晚間的月都是圓的,你說多好啊!我天天到外面去看月,一看這種月光輝映燦爛,我也不必點電燈,天然的光輝,又省錢,這多好!」這不是愚痴的想嗎?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花開,這是生;花謝,這是花的落,也是花的死。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為什麼月有盈虧?這是一種天道的循環,也就是表示月是屬陰的,日頭就屬陽的;所以日頭天天都是圓的,月就有的時候圓、有時候不圓。男人就好像太陽似的,女人就好像太陰似的,她為什麼仿照太陰?女人這月訊每月來一次,來的時候,也就是滿了;滿了之後,女人的血又虧了。所以女人以血為主,就屬於太陰的。這個太陰,它焉能每天晚間都圓的呢?這是不可能,所以這是一種愚痴的想法。
好喝酒的人,他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買白蘭地,這很貴的!若是在地上有一個水池子,就變成了酒池,這樣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子里取一點酒來飲,這有多方便!」
還有貪錢的人,也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地困難。如果每一棵樹都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有元寶或者美金,我想要用錢,就到那個地方去取,這有多方便!」
但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都是愚痴的妄想。
還有最簡單的一種例子,什麼呢?這個人也沒有讀書,甚至連國小都沒入,中學那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你說豈有此理呢!國小都沒讀,大學博士的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他就尋思自己可以得到,這也是愚痴的。
還有一種人,他根本沒有種田去,到時候就想收谷,這都是愚痴妄想。甚至於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他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痴的想法。可是這愚痴的想法,一般普通人多數都有這種毛病。那怎麼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他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五種因緣,是「福慧」。觀世音菩薩所以能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 ── 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這是有真正的智慧。觀世音菩薩這種智慧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也是因為他普門的布施,以法施給眾生,所以他就有福德莊嚴。所以這是由於福慧的因緣來說這〈普門品〉。
第六種因緣,是「真應」。真,是觀世音菩薩以他這種真身的妙力,來救度七難,解除眾生的三毒,滿足了眾生的二種求。這是以真身的妙力,又現三十二種的應化身,去教化眾生。所以有這真應的因緣來說〈普門品〉。
第七種因緣,是「權實」。觀世音菩薩以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之中,就是秘密之中,來利益眾生,這叫「實」。他又以三十二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是「權」。權,是權巧方便,也就是暫時用這個方法,不是永遠用的。又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權實的因緣,所以才說〈普門品〉。
第八種因緣,是「本跡」。「本」就是根本,「跡」就是蹤跡。觀世音菩薩以他的法身普度一切眾生,他的法身是「本」;他以這應化身又去教化眾生,這是「跡」。跡,就好像我們人走路,就有腳走的蹤跡。觀世音菩薩的法身猶如這一個月,他的這種跡,就好像「月照千江」似的,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個月照一切的水,一切水裡的月,都是從這一個月的本身而現出來。水裡的月就是個「跡」,天上的月就是個「本」。這是以「本跡」的因緣,所以才說〈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以一個法身,而普現一切眾生的心,令一切眾生都改過自新、回邪向善、離苦得樂,究竟成佛。
講到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就說了:「喔!難怪我不改過自新,原來是觀世音菩薩沒有現到我的心裡來,所以我有什麼過錯也不願意改。」譬如抽香煙的人就想:「我的香煙戒不了,大約觀世音菩薩不加被我,不幫我的忙吧!」好喝酒的人就說:「我想學佛法,可惜我這個酒戒不了,這大約是觀世音菩薩的罪過,他不幫我的忙!」於是對觀音菩薩生出一種仇怨的心,說:「這觀世音菩薩太不公道了!為什麼你幫忙旁人,不幫忙我呢?」這可是愚痴上再加另一分愚痴,這是雙料愚痴!
為什麼觀音菩薩不加被你?因為你不聽觀音菩薩的教化。你聽見「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就應該改過自新,應該冷靜你的頭腦,所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你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那麼將來的事情,你應該往好做。可是你明知故犯,就像頭先我講戒律,你若受戒,就應該守戒。尤其你看這戒律的經,更應該守戒;如果你看了,知道這樣是不對,你再去明知故犯,那就是罪上加罪。
所以責怪觀音菩薩不保佑你,這是一種錯誤!觀音菩薩時時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裡那個門總是關著,不令觀音菩薩進去,觀音菩薩也只可以嘆息說:「唉,這個眾生,真是可憐憫者!真是可憐的人哪!」所以你不要怪觀世音菩薩。
第九種因緣,是「緣了」。「緣」是緣因,「了」是了因。了因,就是把這個因斷了,也可以說是明了這個因果的因。我們現在來聽經聞法,在這一個暑假期間,這麼起早貪黑,不舍晝夜。路途遙遠的,早晨從四點鐘就起身,到此地來參禪打坐、學習經教,甚至於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里,有的讀博士、碩士也來學佛法,有的讀學士的也來學佛法,可見是知道佛法的重要。為什麼這些人要從華盛頓州這麼老遠地來到三藩市這裡學佛法?就因為要了這個因;聽經,這就是了因的種子。你有這個聽經的因緣,這是「緣因」,也要有這種「緣」。
那麼來這暑假三個月零六天,合起來就是九十六天;在這九十六天,吃飯也不知道什麼滋味,喝茶也不知道什麼滋味,睡覺也不知道睡醒了沒睡醒,就是一心一意來學《楞嚴經》。從早晨六點鐘到晚間九點鐘,其中有四個鐘頭的講經時間,其餘的時間,有坐禪、自修、吃飯的時候,把這一天不知不覺就混過去了。我相信每一個人,雖然有煩惱,也不會認為煩惱太重的,所以在這九十六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過去了還不要緊,這些學佛法的人,都覺得這佛法值得學,於是從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那裡,搬到三藩市來了。東西也都不要了,送給人了;有的一些個家私、桌子、凳子,大約箱箱櫃櫃的這一些個,現在都「破家值萬貫」──很值錢的東西,這回都不要了,他們都搬到三藩市來了。現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八、九或十幾個,從西雅圖搬到三藩市來;現在這位翻譯的,就是頭一名。我知道他本來在西雅圖讀書,可以少讀一段時間;現在轉到三藩市柏克萊大學,又要多耽誤一個時間。這足見把佛法看得重,所以能這樣子;這可以說是千里、萬里來到這兒學習佛法、研究經典,這是美國的一種現象。
將來你們把佛法學明白了,度你們美國這些個同胞,免得我一天到晚,費很多力氣,講一遍你們也不明白,講兩遍也不懂。為什麼呢?我也不會講英文,所以我講中文,除非會中文的可以聽得懂;不會中文的──好像有人是很誠心的,但是我這兒講,他看著是曉得看,卻不知道我說什麼,所以這是很困難的。現在你們把佛法學明白了,用英文講起來,可以說是源源而來、滔滔不斷、口若懸河,那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個「緣了」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第十種因緣,是「智斷」。觀世音菩薩以他的智德莊嚴,來教化眾生;他有智慧的莊嚴,又有斷德的莊嚴。智慧,是「智德」,智的德行;斷,就是「斷德」,斷除一切種的無明。這斷德,又可以說是「福德」,因為他把無明斷了,所以他有真正的福德莊嚴了!好像佛似的,福也足了、慧也足了。觀音菩薩雖然是菩薩,但是他有福德莊嚴,也有慧德莊嚴,所以這叫「智斷」,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來,有十種的因緣,所以講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願你能成為 /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迴向偈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