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產航母下水,要哭的又豈止是局座?

今天早上,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

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裡,歡欣鼓舞之餘,我不禁又想起了人民軍隊為此曾經歷過的艱難歲月。

倘若有人看過局座4月23日在空中網的海軍節特別直播,想必會對將軍的熱淚記憶猶新。聯想到局座為航母事業所做出的努力,回到今天,只能說,那一次次的受挫與失敗,只是為了今天哭的更暢快,笑得更明媚。

▲「那時候很多人都看不起海軍,都反對海軍搞航母、搞南海,我們海軍那時候多不容易啊」

是的,在那段特殊的艱難歲月中,人民海軍陷入了巨大的困難和被動,發展到今天,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局座為海軍哭了。

然而,不容易的豈止是海軍、要哭的又豈止是局座。在「軍隊要忍耐」的時代,每一位有志軍人,都對這支光榮的武裝,愛得深沉。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支軍隊愛得深沉。——攝於「百萬大裁軍」后

01陸軍 「永恆的五對負重輪」

作為各種意義上的「老大哥」,又有著南疆10年的作戰任務,按理說,解放軍陸軍是哭不起來的。

然而,在這場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型的大潮中,第一把刀,就砍向了陸軍。

伴隨著「百萬大裁軍」的「消腫」,不少功勛卓著的老部隊接地解散。應該說,軍隊員額削減節省了日常開支,一定程度上止住了之前由於編製過於龐大臃腫導致軍隊戰鬥力出現下滑的趨勢。

早在1958年就開始裝備部隊的59式中型坦克,直到80年代才開始大規模鋪開裝備,之前只是在600多萬陸軍中撒了20年的胡椒面。

但伴隨著裁軍的「換裝」,卻只是在補前二十年欠的債。就在兩大軍事集團開始普遍換裝戰後第三代陸軍裝備的同時,我們正在努力填滿陸軍野戰部隊的編製。

「文革」初期的大擴軍時,野戰部隊和技術兵種部隊的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陸軍得到的只是一大堆地方部隊和地方軍區機關。

▲在大毛熊還沒有退化成毛毛熊的時代,這些冰雪中成群結隊的「方腦袋」們是北約心中永遠的噩夢,更別提連59都還沒換裝完畢的陸軍了

有人說,經過現代化改進的59式坦克在北方強鄰的T-72大軍前尚有一戰之力,比如換裝國產81/A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59-2/79式坦克。然而,即便是到了1992年,裝備59-2/79式坦克的部隊,也僅有2個坦克師又2個機步師。

從數量上看,這些「可堪一戰」的新銳裝備,勉強能夠填滿蘇軍1個集團軍,而光瀋陽軍區對面,就有7個蘇軍集團軍;

從部署上看,這些新型五對輪橫跨了冀魯遼三省,調動起來十分麻煩。

更別提,這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坦克,還在用著50年代的特莎鏡直喵「火控系統」。

那麼,在北方強鄰轟然坍塌后,我們的陸軍就有自信打贏東南一隅了嗎?暫且不提陸軍的跨海問題、也不提陸軍指戰員的待遇問題,單單對比一下1996年台軍的裝備吧。

在台軍裝備的500多輛「二代半坦克」(二代火力、三代火控)面前,沿海濟南、南京、廣州3個軍區的「五對輪」們真的很強嗎?對了,在淮河以北的2個坦克師趕到之前,沿海最多的坦克,是62式輕型坦克。

▲90年代沿海某要地的陸軍防空部隊演習,他們的裝備是牽引式的59式57毫米高射炮,該炮的原型是蘇聯陸軍1950年裝備的C60型高射炮。對了,59式57高,至今仍遍布在陸軍的每一個防空旅

至於上岸之後的防空問題,想必就不需要筆者過多贅述了。上世紀90年代,陸軍某部防空導彈營領到了一批改進型單兵防空導彈,由於該彈價格昂貴,因此該部用起來十分心疼,以至於裝備一年後,仍未完全形成戰鬥力。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陸軍其他部隊

至於陸軍某部省吃儉用,將節約下來的伙食費用於改善訓練條件、保證戰備訓練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不知道為什麼,咱們某些媒體,至今還把這種特殊年代令人垂淚的故事,當成是「典型」而大張旗鼓的宣傳,直讓人氣的想哭。

02海軍 「豈容折節萬裡外,忠魂依舊守海疆」

如果說當時陸軍裝備還能湊合著拉出去打一仗,那麼海軍就真可謂是時代的眼淚了。1988年3.14大勝卻主動回撤、1993年銀河號受阻卻鞭長莫及、1996年台海危機奇恥大辱,2001年撞機事件切膚之痛,人民海軍還在琢磨著怎麼把下次巡邏的油錢擠出來,一時難以面對大洋彼岸那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

▲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海風中吃著,粗糙的餅乾

人民海軍是光榮的,至少,大部分海軍指戰員是光榮的。但光榮的背後,往往意味著心酸。

◣ 比如,我們在1996年,用各種進口產品,湊出了1艘具備歐洲80年代先進水平的4000噸級驅逐艦;

◣ 又比如,我們的戰士,在戰鬥后收復的礁石上,看著腳邊遊動的魚、守著身後晃動的旗;

◣ 再比如,我們的幹部,即使在連出海的油都不夠的情況下,依然不忘發展航母,忍受著部分領導幹部的白眼和不屑,辛勤奔走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1988~1991年陸續開工的4艘053H2G型導彈護衛艦,第一次賦予了人民海軍可靠的防空能力。然而,在整個90年代,那6個碩大的HHQ61防空導彈發射筒里,填滿的時候寥寥無幾。

但是,光辛苦,是不夠的。擊沉不了的航母核心戰鬥大隊,還是攔不住;靜不下來的攻擊型核潛艇,還是靜不下。

甚至因為核潛艇項目暫時中止,不少核潛艇研發人才一度轉向民用電力設備生產乃至製造石油儲藏罐。

當時,核潛艇的部分配套系統,特別是關鍵的潛用核反應堆設備的生產實際已經開始「斷線」。要不是時任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1990年視察405艇(091型最後1艘)時果斷指出:「核潛艇不能斷線」,093和094們,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下水呢。

▲1985年11月,東海,東海艦隊133重慶號導彈驅逐艦側角逼退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伏龍芝號巡洋艦

上面這張著名的照片,來自日本攝影師柴田三雄,他當時正乘坐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巡邏機跟蹤北返海參崴的蘇聯海軍艦艇編隊。

的軍艦,在的領海附近,攔截蘇聯軍艦的壯舉,被日本海自的攝影師拍下。

這是重慶艦上全體官兵的光榮,他們無愧重慶這個光榮的艦名,但這是不是航空兵的光榮呢?我不知道,我有點哽咽。

但我知道,這至少使人感受到了一種大無畏的精神,而恰恰是這種精神,才是敢於擊敗任何來犯之敵的力量源泉。

曾經,人民海軍只能看著對面的超音速艦載戰鬥機在附近橫行無忌。要不是人民海軍自強不息的大無畏精神,我們還有機會看見圖中屬於自己的「海空飛鯊」嗎?

03空軍 「殲六萬歲」

相比於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海軍,空軍的路走得更為坎坷。

在「和平典範」項目下馬、格魯曼公司將樣機送回國后,空軍沒有想著繼續完成「八二工程」試飛工作,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深挖吃透美國技術,而是獨立上馬「八三工程」,最後慘遭腰斬。

話雖如此,當美國空軍強行索要「八二工程」樣機,並向日韓台空軍開放研究時,空軍乃至全體人心中的屈辱與悲憤,一時難以言表。

▲至今滯留美國,慘遭大卸八塊的「八二工程」樣機

到了1996年,當「尼米茲」號航母核心戰鬥大隊向台灣海峽逼近時,坐擁三千戰機的空軍,只湊得出2個Su-27SK團和2個J-8D團四處掛著進口的R-27和「阿斯派德」空空導彈走穴。

之後,針對駐韓美軍與台灣空軍大量裝備的F-16C/MLU型戰機,空軍只能提出這樣一種戰術:某型戰機可以攜帶2枚PL-2型格鬥空空導彈,而F-16一般也就帶4枚AIM-7F型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

因此,只要某型戰機不顧犧牲,全速逼近F-16機群,把那4發中距彈耗完之後,就可以和F-16「狗斗」啦。念及此處,悵然淚下。

▲90年代飛行員們在J-6前高喊「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畫面猶然在目,怎叫男兒不淚垂

04「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1985年6月4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

「四化總得有先有后。軍隊裝備真正現代化,只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忍耐幾年。」

這就是「軍隊要忍耐」的來源。

在總體戰略的高度上,「軍隊要忍耐」成功實現了目標,軍隊的忍耐和奉獻保障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自身也維持了最低限度的生存。但由於一些認識上的限制和急於求成等原因,其中不少具體做法影響了軍隊建設,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先進的DF-5型洲際戰略彈道導彈,與戰士們身上那套簡陋到不分常服與作訓服的85式軍服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早期的87式將官肩章,只有手工縫上去的將星,沒有麥穗

不能迴避的是,「忍耐」使得國家在一些重點型號的投入上也過於「量力而行」,忽視高新武器裝備發展中經費需求難免會節節攀升的這一客觀規律。這一點影響了包括殲-10戰鬥機,F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等諸多項目的發展。

更辛酸的是,連DF-5A洲際彈道導彈這種「國之重器」,甚至需要軍隊經商所得來繼續研製工作。

▲嚴重削弱軍隊戰力、敗壞軍內風氣、破壞軍民關係的軍隊經商行為,終於在1998年被江澤民主席親自下令廢除

武器研發採購經費只是軍費的一部分,在軍隊日常經費中,訓練開銷比重很大。而在這一時期,一旦發生訓練事故,部隊主官升職就會受到影響,導致許多易出事的科目都被取消,使得訓練水平進一步降低,這種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戰鬥力。

比如說,「夜間科目白天飛,低空科目高空飛,複雜氣象簡單飛,高難科目能不飛就不飛」和「首戰用我,後果自負」這樣的空軍內部段子。

更嚴重的是,由於「軍隊要忍耐」,社會又在集體「向錢看」,導致軍隊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對人民軍隊的戰鬥力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一時期誕生的多部影視作品,例如《和平年代》、《突出重圍》,都反映了軍隊在這一時期面對複雜變局時,從日常訓練到軍人思想上不可控制而產生的多元變化,特別是軍隊待遇較低問題,成為了這一時期繞不過去的話題。

▲簡陋的85式軍裝、古老的80式頭盔、買不起的房子、養不起的家庭,這些都是其次。最可愛的人,當時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精神磨難

空談精神是經不起物質的衝擊的,但過重實利而忽略了精神建設從長遠看更加致命。

對於人民解放軍這支成長曆程不同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軍隊來說,缺乏物質裝備可以靠若干個十年去追趕,但一旦沒有了曾經的精神,後果不堪設想。

回首那段「軍隊要忍耐」的時期,我們要記住的絕不僅僅只是器物上的「落淚」。

眼下,我軍正處於新一輪重大改革中。對於正在高速發展卻帶著濃厚舊時代印記的人民軍隊來說,如何讓軍隊這個特殊群體在社會大變革中保留更多自己的特有精神,才是更應該關注的問題。我相信,這將是一次更加自信,向著「能打仗,打勝仗」建設目標大步前進的改革。

情懷這東西,只有當我們一次次負重前行迎來曙光,才會忍不住略帶委屈和釋懷地發泄一點出來。因為我們知道,一切多說無用,任何事,都是靠實力說話。

我們忍耐了那些曾經看不起我們的眼光、曾經傷害我們的一次次挫折,只是為了今天哭的更暢快,笑得更明媚。

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毛澤東

延伸閱讀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誰最不開心?

這幾天,首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的消息在全世界刷屏。

▲4月23日,首艘國產航母在船塢中已經整裝待發。(圖片來源:人民網)

建造第二艘航母的「速度」令各國媒體刮目相看。新加坡《聯合早報》引用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亞洲安全項目主任傑夫·史密斯的話說:「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之快,超出許多華盛頓觀察家的意料。」

俄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則表示,「首艘完全自主研製的航空母艦,在航母項目向前發展過程中,將是重要的一步。」

不過,一片讚譽聲中,來自一個國家的媒體和網民的聲音聽起來卻有些「很不是滋味」。

01部分印媒渲染「威脅」

「印度洋的新威脅:將建造至少六艘航母」,《印度經濟時報》網站4月21日這則報道的新聞標題,用「聳人聽聞」來形容並不為過。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的第二艘航母還未下水,印度媒體就積極主動「認領」自身受到威脅。「入戲」速度之快,也是醉了。

那麼,航母到底會怎樣「威脅」印度呢?

《印度經濟時報》列舉了如下理由:

即將完成第二艘航母的建造,它將於2020年開始在海軍服役;同時也在上海研發第三艘航母;此外,還在提升其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作戰能力,並培養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這樣做;更有專家預測,未來將建造至少六艘航母。

▲航母遼寧艦

總之,用該報自己的話概況:「正計劃建造更多航母,增強其海軍實力,將對印度構成更大威脅。」

原本航母是「絕對主角」的新聞,印度媒體又一次把自己代入了受威脅的「角色」,連這幕戲的「場景」——印度洋都選好了。

不過,一些印媒努力渲染「威脅」的背後,夾帶私貨的「尾巴」也露了出來。

如《新印度快報》4月8日刊登一位印度軍方人士的文章,稱隨著第二、三艘航母的建造,正在為大型海陸空作戰做準備。一旦和印度發生軍事衝突,將在全方位發起攻勢。

▲《新印度快報》截圖

繞了一大圈,作者的「小心機」在文章最後沒藏住:「面對這種形勢,印度將軍費比重降到GDP的1.63%顯然不是時候」。

02印度網友:「我們為什麼總是落後這麼多?」

相比起印度媒體的炒作,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網友的反應。銳參考小編髮現,對於同一條新聞,印度網友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一種是「自我安慰式」,認為國產航母只能風光一時:

甚至還有網友呼籲,如果印度抵制「製造」,就等於切斷了軍隊的資源。

「我們應當禁止進口產品。這樣就能打擊經濟,這樣勇敢的印度軍隊面對的將是一個虛弱的軍隊。」下面這名網友寫道。

不過看到國產航母下水在即,更多印度網友則將怒火指向了本國政府。「我們為什麼總是落後這麼多?」

一位叫「印度愛國者」的網友呼籲:「我們如龜速的官僚政府正計劃建造第三艘航母。我們的政府必須儘快做決定,印度的速度已經太落後了。」

還有網友直接「質問」印度總理:「請問莫迪總理,我們還在睡覺嗎?請加速建設我們的海軍,時間已經不夠了。」

「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國防力量、建造航母。但印度仍保持著蝸牛的步調。每一個國防項目或艦船建造都要晚8到10年。期間還會發生各種腐敗欺詐問題。印度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發展?」有印度網友情緒激動地這樣說。

03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造9年難服役

印度網友的埋怨並非沒有道理,事實上,就連印媒也不止一次在報道中透露出對航母建造速度之快的艷羨。

5年前,印度擁有2艘航母,一艘都沒有。現在,可能就在這個月,航母的數量將超過印度了。」印度《商業標準報》4月19日稱,當北京果斷地推進其航母計劃,新德里則對其海上戰鬥力量表現得「猶豫不決」。

今年3月,印度「維拉特」(INS Viraat)號航母退役,使得印度海軍只剩下一艘由原俄羅斯航母翻修而來的「超日王」號(INS Vikramaditya)。而此前備受期待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要投入使用仍遙遙無期。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

新德里電視台網站去年就報道稱:首艘國產航母完工的速度應當引起印度海軍的關注。「『維克蘭特』號從開工建造到最終加入海軍最起碼需要9年時間,的航母則只需要3年時間。」

報道稱,國產001A型航母從2015年3月上船台開始搭建至今,不過才短短兩年多時間,而印度「維克蘭特」號於2009年2月在印度科欽船廠開工,之後歷經三次下水,而直到2015年6月「維克蘭特」號第三次出塢下水時,其艦體製作才總算基本完成,但艦上雷達電子設備一無所有。因此,「維克蘭特」號被笑稱為世界上服役前下水次數最多的航空母艦。

▲2015年6月10日,「維克蘭特」號航母第三次下水,但艦上雷達電子設備一無所有。

04專家:被航母反超,印度「很受傷」

「當看到以飛快的速度走到它前面,印度心態上受到的打擊比較大,這反映在媒體上就是渲染『威脅論』。」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趙干城對參考消息網-銳參考表示。

他說,印度媒體對「軍事威脅論」的調門很高,尤其是海軍,「印度一直自認印度洋是它的勢力範圍,所以對海軍出現在印度洋,印度媒體經常炒作。航母實力的提升,意味著擁有貨真價實的遠洋海軍,也被認為對印度構成的威脅更大。對於這一點,官方在無數場合對印度有過說明、解釋,表明海軍出現在印度洋根本無意威懾印度,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是為了確保我們能源安全、運輸航道的安全。」

▲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海軍編隊

趙干城介紹說,印度雖然擁有航母的歷史非常久,但是其建造航母的進展極其緩慢,水平比較落後,相比之下,航母國產化的能力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因此聽到航母走在它前面,印度便緊張不安。」

「所以就國產航母的建造能力而言,和印度已經沒有什麼可比性。」趙干城表示,雖然就航母製造技術而言,美俄都願意對印度提供方便,但自己的研發能力已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只能通過與美國的合作來突破技術瓶頸。

「航母、潛艇和飛機這三方面的技術,是印度對美國主要的期待。」他告訴參考消息網-銳參考。

文|觀察者網(guanchacn)、參考消息(ckxxwx)

作者|王煜、喻新&杜薇

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