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有留守兒童生病竟放任自己不想治 因為「病好了爸爸媽媽就不管我了」

■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容易造成「親情饑渴」。圖為2016年元宵節期間,在廣東東莞市鳳崗鎮官井頭村的出租屋內,蒙愛林坐在床邊,無奈如此感受小女兒遠在廣西老家千里之外的「親吻」。新華社發 (資料圖)

■海珠區「藍信封」行動以書信、明信片形式和留守兒童談心。採訪對象供圖

扶老 助殘 救孤 濟困 廣東福利彩票公益天地

公益人士呼籲:關愛留守兒童,心理關懷比物質幫扶重要

2016年,首次摸清留守兒童底數,截至年底,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佔89.3%。關愛留守兒童,我們又能做些什麼?有專家認為,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不僅在物質上,還應該給予更多心理上的關愛。」

留守兒童隔代相處 極易「親情饑渴」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自殺事件的不斷爆出一次次地撞擊著讀者神經,「貴州4名留守兒童死亡,疑似集體喝農藥自殺」「9歲留守兒童自殺,之前得知媽媽又不回家過年了」「10歲留守兒童喝農藥自殺,曾渴望得到一盞檯燈」……

今年除夕,雲南鎮雄縣15歲留守少年小龍(化名)決絕地喝農藥自殺了,自殺的原因令人心痛:據報道介紹,即便與父親每年見一次面,但小龍總是被打;理解家庭的貧困,他卻還要面對父親逼問賬目。「為什麼別人都有好的家庭?我沒有!別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而我卻只有在陰暗的陽光里度過……」「爸爸,我死了,你就高興了,因為不會有什麼事會煩你了……」這些是小龍留在世間最後的話語。

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表示,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廣州市37度公益促進會骨幹志願者近4年來,平均每月跑一次鄉村學校探訪,他們最難受的就是:「每回走的時候孩子們都問:你們什麼時候再回來看我們?」稚嫩的語音里,飽含了孩子們對青壯年「大朋友」的依戀。

「聽到這話,我似乎感覺到,孩子們的心裡,缺了來自父輩和母輩的安全感。在鄉村裡,除了學校老師,和孩子們相處的便是年紀隔了偌大鴻溝的祖輩,難怪會對志願者哥哥姐姐戀戀不捨。」志願者新哥坦言。為此,未來的時候,該組織也將通過家訪和圖片拍攝,傾聽每個留守家庭,每個留守成員的心聲,「我們將一個個家庭給予幫助。」

「心理陪伴」能盡量多地彌補親情缺失

當今,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的幫扶,成為不少公益組織的核心工作重點。但是在關愛留守兒童話題的討論上,不少公益機構和學者認為,現在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兩難:經濟發展不平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青壯年外出打工,形成了留守家庭;但大多數外出務工父母的生活環境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將孩子留在農村,又會讓他們無人照顧,讓其缺少心理關愛,往往更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公益組織如何科學有效關愛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熱門話題。

作為一個公益組織提供的服務內容,是物質幫扶還是精神關愛?

「父母關愛缺失,孩子對親情的饑渴,是無法用物質來彌補的。在農村父母外出打工的大環境難以改變的前提下,外界的精神關愛,至少能為孩子們彌補或疏導一些心理上的需求。」廣州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秘書長周文華如是認為。

「留守兒童的需求並不在物質,因為他們的家庭環境並不窮困,而安全感和存在感缺失,才是更大的問題。」據介紹,在「藍信封」過去多年的服務中,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有孩子放任自己得病,因為病好了爸爸媽媽就不管我了;也有孩子發現成績變差後父母會生氣,這種引起父母生氣的做法讓他有存在感,於是成績如願落下來了。」

周文華認為,目前眾多公益項目中,針對留守兒童長期性的心理陪伴需求的項目,仍略有欠缺。「在此前,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公益慈善行為,著重關注的都是留守兒童的就學和生活。政府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和義務教育的投入,加上民間扶貧助學的努力,已經為解決這兩類問題建立了系統的機制。但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仍需要加大關注力度。」

他舉例說:「目前國內公益機構對心理陪伴的主要介入措施多為支教、夏令營、圖書館建設和閱讀推廣、接孩子到城裡和父母團聚等方式,這些項目都對應了不同的心理需求。」

「事實孤兒」更應引起重點關注

有服務留守兒童經歷的公益界人士,都對「留守群體」印象深刻。不過,不少公益人士認為,並非所有留守兒童都像報道的那樣只有不好的一面。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工作人員兼志願者君澤介紹,過去多年,一直用藝術夏令營的方式,組織山區學生和志願者交流,他本人也被不少孩子的純真打動過。

「去年結束的一期夏令營中,有一名5年級的孩子,父母均在廣州番禺打工,一年只會回一次老家,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年只有春節假期的13天。一開始,這名男生和廣大市民印象中的留守兒童印象相似:靦腆,不善言辭,內心封閉。但隨著和他談天說地地交流生活瑣事,我卻發現,沒有父母在身邊的他,卻是堅強樂觀,孝順懂事,天真活潑,愛玩愛鬧。比如,他主動替爺爺奶奶分擔家務事,便是年紀小小的他,值得被人欣賞的性格閃光點。」正因如此,他認為,如果經常去山區服務的志願者,能通過挖掘留守兒童性格上的閃光點,並對一些不當行為適當輔導,也就能將一些正能量帶到留守兒童群體,避免悲劇發生。

齊志社工關愛服務中心主任李曉輝則表示:「留守家庭中,最讓人痛心的,則是『事實孤兒』。有些孩子有父有母,但有的父母離異並各自外出打工,多年來不與家人聯繫,也不撫養家中老小;還有一些父母雙方,一方年紀大,一方有精神上的殘疾,根本無能力形成正常家庭關係,孩子只能交由親戚照顧——生活在這類家庭的兒童,是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弱勢的,比起普通留守兒童,社會更應該重點關注,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幫助,還有精神上的開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