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別再讓「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你家孩子了

文 | 軒軒媽媽

生物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往玻璃杯中放入一隻跳蚤,跳蚤輕易的跳出來了。再把這隻跳蚤放入加蓋的玻璃杯中,結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

最後,這隻跳蚤變得聰明起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跳的高度。一周以後取下蓋子,而跳蚤再也跳不出來了。

這就是所謂的「跳蚤效應」。

這個實驗說明,「自我設限」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跳蚤變成「爬蚤」並非自身已失去跳躍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受挫後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跳蚤調節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行動的潛能和慾望就被自己扼殺了!

「我們家孩子太笨了」

「他學的太差了,肯定考不上大學」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過年的時候,總會聽到親戚對別人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這麼說是出自真心,還是只是出於自己的一種「謙虛」,但是,我知道這種「謙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父母的一味否定,實際上就是在給孩子設限,這些否定的話語就像試驗中的蓋子,把孩子撞的生疼,然後孩子根據自己的安全開始調整自己的高度。

孩子跳的多高,是由父母決定的,如果一味的給孩子灌輸你不行的觀念,孩子就會「自我設限」。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打擊中奮發向上,揚眉吐氣,但這畢竟是少數,甚至屈指可數。

我們一直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視為真理,覺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不斷打擊,讓他時刻保持一顆向上的心,但是這種打擊教育確實傷孩子最深。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打破孩子的「自我設限」呢?不妨這樣做:

放棄「別人家的孩子」

有調查發現:父母打擊孩子最深的一句話是「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我想很多人小時候永遠都有一個和自己競爭的人——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像「神」一般存在的孩子讓父母給了我們無數指責。

有個小孩子說:「不管我怎麼努力,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這讓我很無力。父母永遠看不到我的好,我真的很難過,每次父母對我說別人家的孩子時,我就忍不住想發脾氣」。

要想孩子打破「自我設限」,不妨從現在起,不要把孩子和別的孩子做比較,真正的愛你的孩子,當你的眼裡只有別人家的孩子時,往往會忽略掉你的孩子,要記住: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

所以,愛孩子,請先「放棄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嘴裡的「榜樣」,可能是孩子心裡的陰影。

放棄打擊,學會肯定孩子

大家可能留意到,我用的是「肯定」而不是「讚美」,之所以用肯定,是因為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有被認可,被肯定,被重視的需求,而這些需求我們希望是針對我們做的事,而不是我們這個人。而每個孩子終其一生都或多或少在尋求父母的認同和肯定!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對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比如,「你剛才很努力,表現得很出色。」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表揚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即使失敗了,他們也會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

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是先天因素決定的。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他們會覺得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自卑,從而產生很強的挫敗感 。

所以肯定孩子,不等同於讚美,要學會肯定孩子的努力。

最後想說的是:孩子的「自我設限」都是父母決定的,想要孩子跳的更高,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蓋上「蓋子」。不妨取掉蓋子,讓孩子縱情一躍。

每天4條免費音頻提供育兒指導,每周1本經典育兒書解讀,有娃隨身聽致力於打造最實用、最系統的互聯網家長學校。微信公眾號:有娃隨身聽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