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號稱5年來最大革命到底咋樣?AMD RX Vega顯卡深度評測!

2017年的PC硬體市場可以說迎來了久違的喧囂和熱鬧,不但整體形勢趨於穩定甚至開始復甦,幾乎各種配件也都呈現井噴式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有點煥發第二春的感覺。

在核心板卡方面,CPU處理器當然是最引人注目的。AMD隱忍十年,憑藉全新的Ryzen上演了一出完美逆襲,Intel也連連出招反制,終於不再慢悠悠「擠牙膏」,兩家你來我往看得眾人如痴如醉,也直接帶動了主板、存儲、機電散熱等兄弟配件以及整機的大踏步邁進。

GPU顯卡這邊最火爆的當然是瘋狂的「挖礦」,而在技術和產品方面,NVIDIA Pascal(帕斯卡家族)完善了布局,下一代Volta(伏特)架構也開始現身,AMD則終於奉上了讓人等得心焦的新一代高端架構「Vega」(織女星)!

此時此刻,距離AMD上一代基於Fiji(斐濟)核心的旗艦顯卡Radeon R9 Fury X誕生已經過去了兩年零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在以往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尤其是過去一年多來,NVIDIA Pascal家族逐次推進,從高到低完整覆蓋,AMD方面雖然也有全新的Polaris(北極星)核心,但畢竟是個小核心,在中低端市場上表現穩健,卻沒有一位老大哥帶頭,總是缺乏底氣。

Vega核心最早的說法是2016年10月份就會登場,但在眾多玩家尤其是A飯們的焦急等待中,又是十個月過去了,Vega才終於瓜熟蒂落,而此時距離其主要競爭對手GTX 1080/1070的誕生,也已經有一年零三個月之久了。

對於Vega為何遲到這麼久,AMD高級副總裁兼Radeon技術事業部首席架構師Raja Koduri對我們解釋說:

一是14nm工藝,這是AMD第一次同時在CPU和GPU上使用同一種工藝。

二是Vega架構是全新設計的,從底層開始都煥然一新,而如今設計一種全新的高性能計算架構,不但要做好高端遊戲,還要滿足圖形工作站、高性能計算、機器學習等各方面的需求。

當然,AMD作為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高性能CPU、GPU計算平台的企業,本身並不是多麼財大氣粗,同時面臨Intel、NVIDIA兩大可以分別專註一個領域的強敵,可以說相當不易,走過的每一步都值得尊重。

回來再說Vega,作為一個全新設計的高性能核心,它肩上的擔子是相當重的,玩遊戲也只是一個方面,它要做的事兒多著呢。

事實上在此之前,Vega家族已經逐漸開始生根發芽,甚至可以說逐漸枝繁葉茂了。

在伺服器和高性能計算領域,我們見到了Radeon Instinct MI25,直面NVIDIA Tesla系列,完美搭檔自家EPYC伺服器處理器;

在圖形工作站領域,我們有了Radeon Pro WX 9100、Radeon Pro SSG,不但競爭NVIDIA Quadro系列,後者還首創了顯卡集成SSD,容量高達2TB,後續據稱還有Radeon Pro 64/56;

在遊戲開發領域,Radeon Vega Frontier Edition風冷版、水冷版大家也都不陌生了,這也是AMD對於NVIDIA Titan X/Xp的一個回應;

在遊戲領域,AMD也是卯足了勁,首發就有三款產品(也可以說四款),而且後續還有更多驚喜!

【Vega架構解析:AMD GPU五年來最革命性進步】

不知不覺,Radeon這個顯卡品牌已經誕生17年了,也伴隨太多DIYer走過了青春歲月,而時代在變化,Radeon面臨的需求也越發多樣化。

AMD在技術白皮書中特別指出,除了傳統遊戲不斷衝擊視覺技術極限,GPU還面臨著更廣泛需求的挑戰,從機器學習到專業視覺化,從虛擬化到虛擬現實,GPU的計算能力也在快速跟上,以滿足超大數據集的需求,但是GPU存儲能力並未得到顯著提升。

為此,AMD全新設計了Vega架構,這也是GCN圖形架構誕生五年以來,AMD GPU最革命性的變化。

不過,新核心的變化實在太多了,涉及幾乎所有方面,而且很多都過於專業,所以這裡我們之挑選其中幾個要點和大家分享。

1、Vega 10:高集成度的大核心

Vega架構的第一個產品是「Vega 10」,一個相對大規模的晶元,面向高解析度遊戲、VR虛擬現實、高性能計算和機器學習、高負載工作站等領域。

它採用14nm LPP FinFET工藝製造,集成了125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486平方毫米。

相比之下,28nm工藝的上代大核心Fiji集成了89億個晶體管,面積卻有596平方毫米,也就是說Vega 10核心晶體管規模多了整整40%,面積卻縮小了18%!

另外,同樣14nm工藝的Polaris 10核心集成57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232平方毫米,Vega 10與之相比晶體管多了1.2倍,面積增大了1.1倍,集成度也有所提高。

Vega 10核心經過優化后,可以充分利用FinFET工藝的低漏電率優勢,頻率也高於以往任何Radeon顯卡,官方標稱最高加速頻率就有1.67GHz,而實際運行中完全可以超過1.7GHz,實測中甚至見到過1.75GHz。

相比之下,上代Fiji核心最多只能加速到1GHz左右,Polaris 10最高則是超過1.3GHz。

Raja表示,14nm工藝對CPU和GPU來說都很平衡,在CPU上可以實現高頻率,GPU上則可以實現高集成度,比如Vega就因此比Fiji核心要小得多,但是性能高出很多。

Vega 10核心依然有64個計算單元、4096個流處理器,規模上和Fiji是一樣的,但憑藉高進的架構和更高的頻率,單精度浮點計算性能達到了驚人的13.7TFlops(每秒13.7萬億次計算),而且還支持16位數學計算,半精度浮點性能達27.4TFlops。

Vega 10還是AMD第一個使用了Infinity Fabric互連設計的GPU核心,也就是Zen處理器里的那一套。

這種低延遲的SoC型互連匯流排可以在晶元的不同模塊之間提供一致性通信,也使得晶元設計更加彈性靈活,可以做到模塊化,能隨時根據需要加入不同配置和模塊。

Vega 10晶元中,Infinity Fabric連接著圖形核心與其他主要邏輯模塊,包括顯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顯示引擎、視頻加速器等等,也為未來的APU奠定了基礎。

2、全新顯存架構和高帶寬緩存控制器(HBCC)

GPU通常需要在本地顯存中保存所需要數據集或者資源的全部,因為走PCI-E等外部通道的話,將無法保證足夠的帶寬或延遲。

隨著軟體內存管理的日益複雜,這對開發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挑戰,而顯存成本又決定了不可能把容量做到特別大。

為此,Vega架構可以將本地顯存作為末級緩存使用。如果GPU要訪問的部分數據不在顯存之內,可以通過PCI-E匯流排獲取所需內存頁面,並保存在高帶寬緩存中,而不是讓GPU停下來,等待完成全部所需資源的複製。

頁面通常比整個紋理等資源小得多,複製可以迅速完成,後續訪問就直接從緩存中拉取,延遲自然非常低。

這主要得益於Vega架構新增的高帶寬緩存控制器(HBCC),可以將遠程內存作為本地緩存使用,同時可以將本地顯存作為末級緩存使用。

HBCC支持49位定址,最多能訪問512TB虛擬定址空間,而現代CPU的定址空間也不過48位,同時比最多10+GB的顯存也多了幾個數量級。

HBCC被視為Vega架構中最大的革新,簡單地說可以把整個系統內存當做顯存來使用,相當於一塊顯卡可以擁有TB級別的高速顯存,無論性能還是容量都不是事兒。

換言之,它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一體化內存池,這部分AMD稱之為「HBCC內存區」(HMS)。

Radeon Pro SSG之所以能板載2TB SSD,就是得益於這種設計,消除了從GPU到SSD之間的隔閡,可以直接訪問其中的數據,從而大大降低延遲和過載。

為了將這種設計發揮到極致,Vega架構其他部分也做了針對性調整,比如說二級緩存就扮演著中心角色,容量翻番到4MB,所有圖形區塊都直接與其相連,而以往像素引擎是有自己的緩存的。

當然,HBCC設計也需要開發者去學習適應,才能挖掘和釋放其最大潛力,而且它也不是必須使用的,開發者如果對顯存容量和性能沒有特別高的要求,仍然可以走傳統路線。

顯存方面,Vega搭配了第二代高帶寬顯存HBM2,類似Fiji那樣與GPU核心整合封裝,使用硅中介層與GPU物理互連。

得益於新的技術和工藝,HBM2最多可以堆疊8個,單顆容量最大8GB,Vega專業卡就用了兩顆供16GB,RX Vega家族則配備了兩顆供8GB。

同時,HBM2每個堆棧的位寬達1024-bit,因此只需很低的頻率,就能提供極高的帶寬。

在顯卡驅動控制面板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手動調整HMS的容量範圍。

3、下一代計算單元(NCU)

AMD GCN架構的核心模塊是計算單元(CU),Vega也是如此,但同樣做了全面翻新,官方稱之為下一代計算單元(NCU)。

NCU的一個亮點變化就是加入了快速堆疊運算(Rapid Packed Math/RPM),允許兩個FP16半精度的運算同時執行,並支持豐富的16位浮點和整數指令集,包括FMA、MUL、ADD、MIN/MAX/MED、Bit Shift等等。

一般來說,日常遊戲、3D渲染對單精度FP32、雙精度FP64要求比較高,而在大規模深度計算中,FP16半精度十分關鍵。

Vega首次支持半精度計算,每個NCU擁有64個ALU,可以靈活地執行緊縮數學操作指令,比如每個周期可執行512個8位數學計算,或者256個16位計算,或者128個32位計算。

這不僅充分利用了硬體資源,也能大幅度提升Vega在深度學習上的性能。

RPM專門用於加速FP16半精度的運算速度,比如新的著色器可以利用RPM,在AMD一直引以為傲的TressFX毛髮渲染中,將每秒能渲染的頭髮數量增加一倍,因此,RPM可以幫助GPU核心進行更快更強的的物理計算。

NCU還可以同時進行計算和圖形處理,並且能夠根據負載不同而變換SIMD單元寬度,結果就是以往需要多個計算單元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一個就能搞定,不會造成浪費。

種種改進結合,Vega 10核心可以每秒鐘執行27萬億次浮點計算,或者55萬億次整數操作。

4、下一代幾何引擎

Vega的整個幾何引擎針對更高三角形吞吐量做了優化,增加了新的快速硬體路徑,比以往更有彈性、可編程性。

Vega幾何引擎里的創新很多,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新的原語著色器(Primitive Shader),可以合併部分幾何處理流水線,拋棄隱藏的、沒必要的原語,代之以新的高效著色類型,而且啟動非常快,每時鐘周期的峰值原語剔除率是以前的四倍。

Vega 10擁有四個幾何引擎,加入了新的原語著色器之後,每時鐘周期的最大原語吞吐量可以超過17個,而以前只能做到4個。

同時,Vega架構還加入了新的智能負載分配器(IWD),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持續調整流水線設定,更好地平衡各個幾何引擎之間的負載,提高利用率。

5、下一代像素引擎

隨著4K/5K/8K超高解析度和240Hz高刷新率顯示器的出現和普及,以及VR虛擬現實的進一步發展,顯卡像素吞吐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Vega為此重新設計了像素引擎,加入了大量新功能。

比如說流式傳輸光柵器(Draw Stream Binning Rasterizer/DSBR),可以消除GPU上非必要的處理和數據傳輸,提升性能、降低功耗。

Vega支持區塊光柵化渲染(tile-based rasterization)和像素集成讀取(binning),可以進一步提高流處理器的利用效率,降低CPU分派3D圖像渲染指令的壓力。這兩種渲染技術在移動GPU上早已大行其道,NVIDIA GTX 750系列開始也加入了支持

Vega能夠及時剔除無效的渲染單元,在片上高速緩存內執行光柵化,同時打破了以往架構像素和紋理訪問的不一致,實現硬體存儲一致性,也就是各級緩存的數據都是最新的,二級緩存統一為渲染後端服務。

AMD表示,DSBR技術開啟之後,能在遊戲中獲得10%的幀率提升,同時節約最多33%的顯存帶寬,而且不會增加功耗。

而在SPECviewperf 12 energy01專業性能測試中,DSBR更是帶來了超過一倍的性能提升。

另外,Vega的新一代像素引擎還集成了最廣泛、最完整的DX12 Feature Level 12_1功能特性,並完全支持Vulkan 1.0。

因此,Vega 10非常適合高級圖形技術開發,以及體驗新技術。

6、豐富的顯示輸出

A卡在顯示輸出方面一貫有很強的特點和優勢,Vega也不例外。

它支持DisplayPort 1.4標準和HDR3、MST、HDR和各種高精度色彩格式,也支持HDMI 2.0,最高能輸出4K/60Hz、12位色彩通道、4:2:0編碼,DisplayPort、HDMI也都支持HDCP內容保護。

當然了,FreeSync技術必不可少,支持大量可變刷新率遊戲,同時也有FreeSync 2,可將HDR內容低延遲地映射到附加顯示器上。

Vega和Polaris一樣可以最多支持六屏輸出,但是位深、解析度和刷新率都更高,比如在32-bit HDR模式下,支持最多兩台4K 120Hz、三台5K 60Hz(單數據線)、三台8K 30Hz、三台4K 60Hz,64-bit HDR模式下還支持一台4K 120Hz、一台5K 60Hz。

視頻解碼方面,Vega支持HEVC/H.265 Main10,解析度最高4K/60Hz,以及10-bit HDR,H.264同樣可以做到4K/60Hz,VP9也能支持4K。

編碼方面,HEVC/H.265格式支持1080p240、1440p120、2160p60,H.264則支持1080p120、1440p60、2160p60,相比Polaris又有了明顯進步。

甚至是在SR-IOV虛擬化中,Vega可以直接共享GPU的視頻編解碼加速,最多支持16個同步用戶對話。

當然還有顯示器,AMD主推的FreeSync技術已經廣泛普及,支持型號超過了200款,規格也十分齊全,解析度2K到4K、刷新率60Hz到144Hz應有盡有。

而在FreeSync的基礎上,AMD還推出了增強同步(Enhanced Sync)技術,支持240Hz以上的更高刷新率顯示器,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卡頓。

另外,AMD還在新驅動中優化了遊戲響應時間,降低幀延遲,儘可能消除遊戲畫面的撕裂。

【RX Vega顯卡陣容解析:四款齊發 高低各不同】

不同於以往首發只有一兩款的做法,AMD RX Vega遊戲卡這次一下子就帶來了四款不同型號,外觀風格也各不相同,有兩種樣式。

有趣的是,這是AMD顯卡歷史上第一次將開發代號直接用於產品型號之中。

為何如此? Raja Koduri對我們解釋說,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Vega架構是全新設計的,而且不僅如此,整個SoC晶元也都是全新的;

二是Vega代號放出后,社區和玩家都非常喜歡這個名字。

旗艦型號Radeon RX Vega 64就有三個不同版本,其中水冷銀色版、風冷銀色版基本上沿襲了此前Vega Frontier Editon開發卡的樣式,很高級的拉絲工藝金屬外殼,尾部30mm單風扇,只不過顏色從專業卡的藍色和金色換成了銀色。

顯卡正反面各有一個紅色的Vega LOGO,而右上角裝飾了一個三面刻著R字母的立體信仰燈,逼格十足。

Radeon RX Vega 64風冷黑色版、Radeon RX Vega 56風冷黑色版,則是黑色的類膚材質外殼,沒有了Vega LOGO和R字母燈,不過風扇還是單個30mm。

具體規格方面,Radeon RX Vega 64水冷銀色版是最高的,64個計算單元,3584個流處理器,256個紋理單元,64個ROP單元。

核心基礎和加速頻率分別為1406MHz、1677MHz,浮點性能單精度13.7TFlops、半精度27.5TFlops——就是之前架構解析部分宣傳的指標。

它搭配有2048-bit位寬的8GB HMB2高帶寬顯存(兩顆),等效頻率1890MHz(真實頻率945MHz),帶寬為483.8GB/s。

輸出介面為三個DisplayPort、一個HDMI,整卡功耗345W

RadeonRX Vega 64風冷銀色版(國外也叫限量版)除了改用風冷,就是把核心頻率降到了1247-1546MHz,浮點性能也來到單精度12.66TFlops、23.5TFlops,功耗295W。

RadeonRX Vega 64風冷黑色版,規格參數和風冷銀色版是完全相同的,就是更換了散熱器,和此前的RX 400/500系列公版類似,也是類膚材質的外殼。

Radeon RX Vega 56風冷黑色版,外觀完全同上,規格上精簡至56個計算單元、3584個流處理器,不過依然有256個紋理單元、64個ROP單元,核心頻率也進一步降至1156-1471MHz,浮點性能單精度10.5TFlops、半精度21.0TFlops。

顯存還是2048-bit 8GB HBM2,但是等效頻率降至1600MHz,帶寬為410GB/s。

同時,整卡功耗降低到210W。

Radeon RX Vega 64/56首發陣容完整規格表,主要就是核心與顯存規模、頻率的區別。

GPU技術發展到現在,其實都是非常靈活的,剛才說的各種頻率也並非一成不變,比如說AMD顯卡現在普遍支持Radeon WattMan動態調節技術,所謂的加速頻率,也並不是極限值,而是遊戲中的典型平均頻率,瞬間頻率完全會更高。

基準頻率則代表一個底線,只有那些負載最高、要求最苛刻的應用,才會讓顯卡始終運行在這個頻率檔次上。

在驅動中,玩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節能、平衡、加速等不同配置,讓顯卡運行在最合適的頻率上,當然也可以自定義自己需要的頻率。

不同的配置檔次對應不同的功耗,而且每塊卡都有兩個不同的BIOS方案,可以直接波動顯卡上的開關來切換。

【RX Vega 64水冷版圖賞:信仰與X格同在】

本次評測,我們拿到了最頂級的Radeon RX Vega 64水冷銀色版,以及Radeon RX Vega 56風冷黑色版,這裡來看看最華麗的水冷版。

顯卡和水冷散熱排靜靜地躺在包裝盒內

顯卡真身,不得不說真是帥啊……

顯卡頂部,可以看到Radeon LOGO和尾部的雙8針供電介面、R字母燈

紅色的Radeon LOGO是會亮的喲

R字母燈絕對是一抹亮色

顯卡尾部

整塊卡還是比較厚重的

輸出介面是三個DisplayPort、一個HDMI

背部是同樣銀色調拉絲工藝的金屬背板,做了不少鏤空,還有Vega LOGO

和水冷排合影

水冷排近照,表面也有個Radeon LOGO

PCB全貌:因為GPU核心整合封裝了HBM顯存,再加上供電沒有過於追求奢華,整塊板子略顯空蕩,但原廠做工一如既往地那麼優秀

上邊是Vega 10 GPU,下邊是兩顆4GB BHM2:居然不對稱,逼死強迫症啊!

尾部空空蕩蕩

輸出介面對應電路用料和做工非常細緻

背部全貌

是不是有點密恐了?

水冷散熱器內景

【測試平台配置:大戰GTX 1080/1070】

本次測試,除了我們拿到的Radeon RX Vega 64水冷版和Radeon RX Vega 56,對比對象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樣,不是GeForce GTX 1080 Ti,而是GeForce GTX 1080/1070,均為公版規格。

測試平台是一套AMD Ryzen 7 1800X,其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在高端遊戲方面的實力。

【基準性能測試:挖礦瘋了!】

性能測試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基準測試,不過除了跑大家最熟悉的3DMark,順便也看看Vega的挖礦表現如何,畢竟現在說顯卡幾乎都繞不開這個話題。

3DMark測試中,RX Vega 64/56 Fire Strike Extreme的優勢特別明顯,均領先對手多達14%。

Time Spy差距較小一些,RX Vega 64領先GTX 1080 7%左右,RX Vega 56則表現搶眼,領先GTX 1070接近10%。

以太坊挖礦方面,RX Vega雖然沒有之前傳得神乎其神,但也相當驚人,RX Vega 64跑出了接近34MH/s的超高成績,已經是新的記錄,RX Vega 56也超過了30MH/s。

NVIDIA方面對於挖礦不是太擅長,而且經常和產品規格不成正比,GTX 1080就明顯不如GTX 1070,但即便後者也落後RX Vega 56 16%之多。

【遊戲性能測試:針尖對麥芒】

遊戲方面選擇了幾款代表性大作,測試解析度包括2K 2560×1440、4K 3840×2160兩種,畫質均調到最高,抗鋸齒因為影響性能太大這裡只開啟較低級別。

《古墓麗影:崛起》中,RX Vega 64 2K解析度下略微領先GTX 1080,4K解析度下則基本差不多。RX Vega 56小幅領先GTX 1070,但沒有拉開。

另外注意,即便是在4K解析度下,RX Vega 64、GTX 1080的平均幀率也都超過了45FPS,基本可以保證流暢。

《殺手6》,RX Vega 64也是在2K解析度下輕取GTX 1080,4K解析度下小勝,而且此時兩塊卡都穩超60FPS。

RX Vega 56、GTX 1070則基本不分彼此,4K下都在55FPS左右。

《殺出重圍:人類革命》中,Vega全面取勝,不同型號、不同解析度都高於對手,但該遊戲要求較高,即便是2K解析度下大家也都有點吃力。

《全境封鎖》是RX Vega的另一個優勢項目,全程領先對手5FPS以上,尤其是RX Vega 64 2K解析度下非常突出。

《守望先鋒》中RX Vega幀率普遍低於對手,但好在差距也不是很大,而且基本沒有一個低於60FPS的,RX Vega 56也達標了。

《孤島驚魂:原始殺戮》中,2K解析度下RX Vega的優勢還可以,但到了4K下基本差不多。

【功耗溫度測試:離不開的水冷】

功耗部分統計除了顯示器之外的整體功耗,包括Windows系統待機功耗和遊戲滿載最高功耗兩部分。

RX Vega 64的功耗確實很突出,待機和滿載都很明顯,RX Vega 56也超過了GTX 1080。

RX Vega 64得益於更高效的水冷,溫度控制很好,最高也就是60℃出頭,風冷的RX Vega 56最高則在75℃上下。GTX 1080/1070都達到了80℃左右。

【總結:這次和以往有點不太一樣】

AMD、Intel今年在CPU處理器市場上的較量精彩紛呈,讓我們看得如痴如醉。恍惚間,上次欣賞如此精彩的大戲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而相比於CPU處理器這些年的平淡,GPU顯卡一直都熱鬧得多,技術前進的腳步也始終飛快不停,無論是AMD還是NVIDIA,每一代都能奉上極為精彩的產品。

2006年花費54億美元巨資收購ATI,可以說是AMD歷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也徹底改變了AMD公司的命運和歷史走向。

正是憑藉這筆收購,AMD掌握了頂級的GPU圖形和計算技術,隨後就展開了獨特的融合之路,誕生了APU這樣別無二家的產品和3A平台這樣絕無僅有的整體。現在,AMD還有了專門的Radeon圖形事業部。

坦白地說,Vega讓我們等了太久太久,畢竟AMD的上一代旗艦級GPU核心Fiji已經過去了兩年多。Polaris小核心雖然在主流和低端領域表現出色,但畢竟缺一個帶頭大哥。

不過有趣的是,雖說遲到了太久,這一次Vega的產品布局明顯豐滿了起來,明顯可以看出AMD的視野已經大大拓展,不再只是玩遊戲。

從高性能計算到圖形工作站,從遊戲開發到深度學習,AMD都早早做了布局,Vega的身影隨處可見,多款產品也都極具特色,跟上了時代的潮流。

而隨著新遊戲卡的到來,Vega的拼圖也就此完整。

相信很多人期望Vega能夠直接對標NVIDIA的頂級遊戲卡GeForce GTX 1080 Ti,甚至去打專業開發卡Titan Xp,不過最終,Vega避開了對手的鋒芒。

作為當家旗艦,Radeon RX Vega 64系列選擇的對手是NVIDIA的次旗艦產品GeForce GTX 1080(這也是Pascal家族的首發產品),Radeon RX Vega 56則順延競爭GeForce GTX 1070。

其實這有點類似AMD當初的甜點策略和田忌賽馬套路。還記得Radeon HD 3000系列嗎?

當時AMD最頂級的Radeon HD 3870就沒有去碰NVIDIA最高端的GeForce 8800 GTS/GTX,而是選擇了低一個檔次的GeForce 8800 GT,錯位競爭,結果憑藉高性價比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正是這種不走尋常路的策略,為A卡走出上代產品陰影、逐漸復甦奠定了基礎,隨後幾年AMD也一直堅持這種小核心戰略。

從測試來看,RX Vega 64在使用水冷加成的情況下,如願戰勝了GTX 1080,3DMark基準跑分中可以領先最多約14%,實際遊戲也基本都跑在了牽頭,RX Vega 56對陣GTX 1070的的情況也類似。

風冷版RX Vega 64我們沒有測試,不過根據規格推測,應當和GTX 1080大致在同一水平。

這一輪對決,后發制人的Vega顯然沒有做到完勝,不過根據A卡的一貫傳統,首發性能都不是全部潛力,後續配合不斷的驅動更新,相信還會有更多潛力被釋放出來。

Vega的功耗也有些偏高,RX Vega 56就已經超過了GTX 1080,RX Vega 64更是突破天際,不過好在有水冷加持,溫度控制的非常不錯。

挖礦倒是很有意思,繼承了AMD顯卡一貫的彪悍,估計礦工們都已經眼紅了。

接下來,AMD要衝擊下一個全新架構「Navi」,屆時會繼續和CPU同步,採用新的7nm工藝,整體設計根據靈活性和伸縮性,而且有下一代全新顯存。

Radeon RX Vega 64水冷版、風冷版-銀色、風冷版-黑色今天午夜首發開賣,Radeon RX Vega 56則會在8月28日上市。

價格方面,RX Vega 64水冷版5699元、風冷版4899元,RX Vega 56 4199元。

這樣的價格可能會出乎大家的預料,確實有點高,畢竟非公版GTX 1080已經只要4000-5000元,但性能差距並不大,功耗還更低。

不過和以往單賣顯卡不同,Radeon RX Vega這次提供了特殊的Radeon Packs豪華禮包,京東商城限時限量發售,明天15日更是限時限量優惠700元,比如RX Vega 64/56單卡分別只要4199/3499元。

8月15日-9月30日期間,購買Radeon RX Vega 64顯卡指定型號,即可獲贈總價值2500元代金券,而且可以疊加使用,具體包括:

- 價值最高500元的杉果遊戲代金券

- 三星C34F791WQ 34寸曲面量子點顯示器1400元代金券

- AMD銳龍1800X/1700X專屬300元代金券

- 華碩碩、微星、技嘉X370系列主板指定產品300元優惠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