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多少人背靠著大樹,沒成大樹,倒成了大叔

央視白岩松說:「背靠著大樹,你自己就成為大樹。」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當真了,結果——

多少人背靠著大樹,

大樹沒成,大叔倒成了

鍾二毛

先講個故事:

春節,從北京回到深圳,難免見一些當年在報社的同事。嗯,我在深圳某個權威大報干過15年記者。下面這個故事就是關於我的前同事、兄弟A。故事背景是傳統媒體夕陽西下,一抹殘陽。當然,夕陽西下不是我的老東家一個人的事哈,整個行業都如此,這個要講清楚。

聊天中,兄弟A一直在抱怨收入降低、讀者少了、工作毫無價值,然後斬釘截鐵地說要離開體制、辭職。

這年頭,辭職是一件很小的事。關鍵,一個記者,辭職、離開報社,你能幹什麼?這是咱們要考慮的事。

想起201411日,上海《新聞晚報》正式停刊。有媒體採訪我,我「離題萬里」地說,這麼多編輯記者離職,他們的未來真的不看好。一般來說,編輯記者不幹編輯記者后,出路有二:

一,去企業。去企業做媒體公關、品牌推廣,當然,編輯內刊啊也算。這是最主要的一條路子;

二,開公司,創業。(搞自媒體,也算在這裡哈。)

幹得如何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編輯記者身上洗不去的烙印,那就是:清高。不難理解,畢竟是文人嘛,「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政治家辦報」、「正確輿論導向」......殊不知,這些東西都是跟商業精神有所背離的。我不說完全對立。很多編輯記者辭職后開公司,商業模式、路線都很好、高大上,感覺搞了不幾年到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無疑,但是卻很快關門。為什麼?沒單啊。為什麼沒單?不願意求人啊?為什麼不願意求人?臉皮不厚啊?你想想,哪有編輯記者求人的!!!

最致命一點,很多編輯記者會傻傻地問:我這麼會寫文章,哪個企業不需要筆杆子?

我只能「呵呵」回答你:第一,在企業里,你說的「會寫」,未必是老闆喜歡、認可的。第二,會寫有個屁用,能否給老闆立即變現最重要。這跟很多學策劃、創意的大學畢業生總是在苦惱「我們的策劃、創意這麼有情懷,為什麼老闆看都不看一眼?」是一個道理。這也跟很多資深傳統媒體人總是在苦惱「我搞了幾十年的新聞,為什麼就搞不了新媒體呢?」也是一個道理。

最最致命一點,很多編輯會傻傻地問:我跑記者這麼多年,積累了很多人脈,哪個哪個局長我認識!

我也只能「呵呵」回答你:你那個人脈就是個屁。離開了報社那個平台,別說局長,就連科長都不認識你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背靠的平台沒那麼厲害。

這裡要引述一句名人名言:「背靠著大樹,你自己就成為大樹。」這話哪個講的?央視白岩松。這話該怎麼理解?真的以為人在央視都是白岩松?顯然錯了。這麼多央視主持人,當大樹的也就那幾棵,絕大部分還是小草、綠葉。白岩松這麼說,多半出於是謙虛和聰明,當眾說話,肯定要把功勞歸於組織嘛。

可很多人把這句話當真了。生活中,太多人傻乎乎地迷信自己供職的平台、單位、公司——所謂的「大樹」,並以此作為炫耀。這很要命、滑稽。平台再強大,你自己不強大,它就是一個零,因為你始終有一天要脫離這個平台的。同時,正因為大平台它自帶光環,一個人如果頭腦不清晰,很容易起反作用。它會讓人清高傲慢、不接地氣、自以為是。大樹下的人,總以為風吹不到他、雨淋不到他。那是因為真正的大風大雨還沒出現,一旦出現,對不起,連根拔起、人仰馬翻,古德拜。

平台越大,越要自省;與其迷信平台的力量,不如依靠自己的實力。這是我自己從傳統媒體出來后的一個小觀察。因為看到太多精英同行離職后,雄赳赳氣昂昂,扯大旗干大事,但結果卻是悲壯的一句中華好詩詞:出師未捷身先死。

願背靠著「大樹」的人保持清醒,願準備離開「大樹」的人保持清醒。否則,沉迷幻想、蹉跎歲月,多少人背靠著大樹,沒成大樹,倒成了大叔,嗚嗚嗚。

鍾二毛,小說家,故事狂人、時評人。當過警察、記者。多個電視節目談話嘉賓。出版有長篇小說《小浮世》、《小中產》、《我們的怕與愛》,短篇小說集《舊天堂》等書。所有的文章,都只是為了告訴你一件事:三觀正常,比什麼都重要。

—識別—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