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Meet Myself |「成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每年的6月26號是「國際禁毒日」。毒品的危害不言而喻,它會讓人上癮,並且對我們的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而除了毒品,在日常生活中,能讓我們上癮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尼古丁、比如酒精、比如咖啡,當然,還有賭博、網路遊戲、甚至是性,等等。「成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會不會有些人,天生就是所謂的「成癮體質」呢?

「成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神經心理學發現,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套「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它位於大腦中央偏下方的位置。當它啟動的時候,會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dopamine),從而使人產生「快感」。

正常情況下,「獎賞系統」釋放出來的多巴胺是可以「再回收」的,這個「回收中轉站」叫作「多巴胺轉運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而可卡因(cocaine),它的作用就是阻礙「回收站」的工作,讓釋放出來的多巴胺沒有辦法及時「回收」,從而延長它們的效應。

比可卡因更惡劣的是苯丙胺(amphetamine),也就是冰毒中的主要成分,它不僅阻礙「回收站」的工作,還會逆轉它的功能,讓它不再是「回收」,而是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

與可卡因和苯丙胺的策略不同,尼古丁(nicotine)採用的是「偽裝」的戲法。它會「偽裝」成另外一種叫作「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物質,騙過我們的大腦,進而打開「多巴胺」的大門。

當多巴胺不斷地被釋放、越積越多,大腦也需要進行自我改造,來適應新的環境,一個「成癮」的大腦也便由此形成。當某一天,我們想要停止攝入這些物質的時候,「新的大腦」會因為被剝奪了愉快的體驗,而「逼迫」我們去重新尋找這些藥物。於是,我們開始重複先前的行為。

在故事的一開始,我們是為了追求「快樂」;然而多次重複之後,「快樂」的感覺越來越少,更多的是一種「被迫」,以及在大腦面前的「無力抗爭」。

物質成癮

與物質成癮(substance addiction)相類似的,行為成癮(behavior addiction)雖然沒有直接攝入這些化學物質,但研究發現,他們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同樣發生了改變。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玩遊戲,有些人會上癮,而有些人不會呢?科學們目前給出的解釋是:成癮者、或者潛在成癮者,他們大腦「獎賞系統」的效率可能不太高,因此生活中一些小小的喜悅,並不足以讓他們感到「興奮」,他們需要更多、更強烈的刺激,才能夠打開「獎賞系統」的大門。

對於「成癮機制」的研究,依然是目前腦科學和心理學領域的熱門課題。究竟是「成癮行為」導致了「大腦結構」的改變,還是天生的「大腦結構」決定了他們可能更容易「上癮」?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某些藥物的作用機理,是否可以開發出「對抗」藥物,來逆轉「成癮」的過程?或許在未來,科學會為我們解開更多的謎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