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孔子對話「三季人」 ?別又被「國學」騙子騙了!

近日,一則「三季人」的故事在眾多營銷號的助力下在網上熱傳。

經查,圖中的人叫曾仕強,還是個教授,「人類自救協會理事長」……

古籍中真的有這個孔子與「三季人」的故事嗎?

真的。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去往西天拜佛求經。在路過周的時候,他碰到了太上老君,相談甚歡。太上老君送別他的時候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入丹爐。」然後就把孔子塞到八卦爐里,烤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入爐后,鑽進巽宮位下,煉成了能一眼看破妖怪的火眼金睛。之後,便有了這則故事。

故事中孔子雖然能看破蚱蜢怪是妖精,但不知昆蟲學學得怎麼樣。其實,古文中的「蚱」兼指蝗科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其中頗有一部分本來就是以成蟲越冬的,這與常以若蟲或卵越冬的蟪蛄(蟬)並不一樣。先秦時代氣候較熱,可以越冬的「蚱」即使在北方應該也不罕見。此外,這個「蚱」都已經成精了,要是連個冬都越不了,這樣費力修仙似乎也太不值得了吧?

遺憾的是,這位曾教授講的這個孔子見妖怪的故事,其出處是個謎。它不見於我個人所見過的任何古籍。我在幾種專業的古代文獻語料庫檢索了二三十億字的傳世古代文獻,也完全沒找到這則故事的任何痕迹。

既然在古籍中搜不到,我就轉到現代圖書中去檢索一下。終於,我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所出的一本所謂《哲學經典著作導讀》中,找到了這則故事所謂的「原文」。不過,這則「原文」讀下來,好像有點不對?

子貢問時
朝,子貢事洒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這段古文,怎麼通篇都怪怪的?這是用某種我們尚未見過的古代方言寫的嗎?「夫子乎」、「何勞先生也」、「知也」都是什麼鬼?兩個人面對面聊了好幾句了,為啥突然又說「子貢見之曰」呢?初讀時,我還覺得文中「客樂而樂也」這個表達雖然文法不通,表意不明,但是看起來莫名地覺得很喜慶,是我眼中全文唯一的「亮點」。後來@瑪雅藍 提示我說「樂而樂」可能是「笑了笑」的翻譯,喜慶的感覺蕩然無存,唯一的亮點也消失了……

事實上,從傳世文獻看,歷史上的孔子並不主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的三條交友原則(「益者三友」)中,第一條就是「直」。他曾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認為喜歡順著別人的「鄉愿」是「德之賊」。面對朋友的錯誤,應該「忠告而善道之」,就算對方不聽勸,他給出的方案也不過只是「不可則止」,根本沒有順著人家胡說八道的道理。

我們為什麼不要讀雞湯?

世界上大部分的道理,都存在正反兩個方向的解讀。隨便用「堅持」舉個例子吧。眾所周知,人應該懂得堅持,但堅持過甚則為執拗;反過來,人也應該懂得放棄,但是遇事就放棄也行不通。人們要想很好地解決問題,重點不是知道要堅持,不是知道要放棄,也不是知道遇事要把握堅持與放棄的「度」。以上三者,對於智力正常的國小生而言尚且是廢話,對心智比較成熟的一般人而言更沒有任何的指導意義。這就好像做數學題。「你把結果算大了不行,算小了也不行,必須得到正確數值才能得分。」上面這一句話無疑是正確的,卻對你做數學題起不到任何幫助。而這樣的廢話,卻是各種打著國學、管理學、心理學、成功學等旗號的雞湯師們講來講去不變的主題。這些東西其實毫不「管用」,更不可能讓你「多活十年」。如果真有人拿雞湯中給出的一個意見當一切相關問題的通解一以貫之,吃虧上當的只能是自己。

顯然,對於正常人而言,真正有意義的,是如何把握那個恰到好處中的度,有什麼辦法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儘可能準確地尋找那個度。這恰恰是雞湯師們蹩腳的寓言,各種或白日見鬼,或白日做夢的故事不可能告訴你的。

這位曾教授的這個段子,恰好就是一個白日見鬼的蹩腳故事。如果真有此事,堅持真理的子貢白白磕頭受辱,以及蚱蜢精找孔子求教卻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事情尚小,如果蚱蜢精轉身以學術權威孔子認證的旗號宣傳三季的理論,更可能造成社會上更多的困惑。故事中認為蚱蜢精的生命周期只有三個季節,它不可能理解無法親眼看到的世界。而這,顯然不符合常識。大部分人生年不滿百,說大,看不清銀河系的樣子;說小,看不到費米子和玻色子;說遠,看不到宇宙爆炸,恐龍稱霸,看不到自己出生前任何一天中人類社會的樣子;說近,連一秒鐘后發生的事情都尚未看到。然而,總會有很多人,甘願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增進對宏觀微觀、過去未來的一切事物的了解。有句話說「一切類比皆不當」,但「不當」之前也有差異。有一些類比,顯得尤其拙劣。

視頻截圖中建議以誰的「講話聲音最大」來判斷誰最「不懂」,這樣無聊的「竅門」與視頻中體現的不考慮真偽對錯的輕浮態度一樣,都是餿雞湯的典型標誌。自己不去付出努力,認真地了解相關問題,就想有能力判斷出討論雙方誰更有道理。這麼自欺欺人的想法,我個人覺得還是少有為妙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