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作家王萬兵:范穩去發現生活中的文化亮點!

范穩在採訪抗戰老兵。資料照片

文學創作指導導師:網路文學院院長、《新文報》主編 、作家第一村知名作家王萬兵及工作室鼎力推薦。

我們常說的深入生活,其實就是去發現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文化亮點和文學因子。作為小說寫作的主流之一,文化發現型的寫作方式被作家們經久不衰地實踐著。就像發現新大陸對人的誘惑一樣,寫作中的文化發現,就是作家自我放逐到一片嶄新的大陸中去拓荒,它讓一個作家有勇氣繼續寫下去。

多年前,我開始研究學習抗戰歷史。我眼前浮現的抗戰,除了戰場的硝煙、血與火的搏殺,還有文化的堅守和抗爭,而我在創作上更偏重於表現後者。

我在寫自己的第一部反映抗戰歷史的長篇小說《吾血吾土》時,借用西南聯大的先生們的話說:「戰,不知勝敗;不戰,則必當亡國奴。那就先戰了再說。」在新近出版的第二部抗戰小說《重慶之眼》中,我著重描寫了重慶進步文化界在大轟炸下堅持上演抗戰話劇的文化堅守。那時重慶集聚了一大批有骨氣、有血性、有民族責任感的作家、詩人、導演、演員等。無論是寫文章,還是拍電影、演話劇,他們身體力行地號召民眾參加抗戰,如老舍、巴金、夏衍、陽翰笙、應雲衛、吳祖光、白楊、秦怡等,他們所發起的「話劇藝術節」和「霧季公演」,對這場全民參與的抗戰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欽佩這樣的文化人,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士氣」,「士氣」不倒,民心從之。

有一種誤解,認為寫抗戰歷史小說只要坐在書房裡翻翻資料就可以。其實只要我們走出書齋,就可以發現許多的戰爭親歷者、倖存者還健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故事,是對這段宏闊歷史最為鮮活的註釋和補充。在寫《吾血吾土》時,我在當年的滇西戰場上踏勘過殘存的塹壕、廢棄的日軍地堡,還沿著遠征軍當年反攻的路線重走了一遍,那種現場感不是通過書面閱讀可以得到的。

2015年,為創作《重慶之眼》,我住進重慶渝北區,像一個重慶人一樣生活——買菜做飯、吃小面、燙火鍋;在擁擠的車流人流中,從江北到南岸、從渝中到沙坪壩四處奔波。我需要接上地氣,找准這座城市的氣息和溫度,尤其是需要重新發現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我奔走在那些當年重慶大轟炸的受害者之間,傾聽他們難忘的戰爭傷害記憶。我與重慶的文化老人牛翁老先生、重慶十一中的退休老教師陳國均女士相遇相交,沿著他們白髮的光芒尋找到了抗戰時期重慶的市井百態。面對這些親歷歷史的老人,我感受到在歷史想象和歷史真實之間,自己還有很多無知的地方。歷史常常真實生動得超越了任何一個作家的想象力。儘管它們可能只是一些「碎片」,但作家的工作就是將這些「碎片」連綴起來,豐滿起來,以還原出它的真相。

在生活和文學之間,在歷史發現和歷史書寫之間,有許多條道路相通,有的人走捷徑,有的人走上了盤山小路。無論走哪條路徑,都是為了去發現、去探尋、去膜拜燦爛的文化與文明。我總是在發現中探尋前行的道路,在歷史老人白髮蒼蒼的微弱光芒中,追尋過往時光的苦難與光榮,勇氣與浪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