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都譴責平台「二選一」作惡 而他要罵罵商家

又是一個雞飛狗跳的618。「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今天的劉強東應該特別能體會這句話。與噹噹斗、與蘇寧斗、與1號店斗,京東的這些鬥爭史似乎都翻篇了,但只有與阿里巴巴的戰鬥,年復一年,沒有盡頭。

「二選一」,成為這兩個電商界「雙子星」每年都要上演的鬥爭戲碼。吃瓜群眾已看得疲倦,而漩渦中的商家卻痛得真切。

(被「二選一」的商家,心裡應該奔騰著這幾個字)

億邦動力網聯繫到四位電商行業的資深人士,有一線從業者,也有多年的觀察家,對「二選一」事件分別做了分析和評判。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均不願意具名,所以我們暫且用老A、老B、老C、老D來代指他們。

(註:本文僅代錶行業人士個人意見,不代表億邦動力網觀點和立場)

老A:流氓的平台+無能的商家,造就了「二選一」

做生意這麼多年,我敢說,「二選一」這種情況,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商界歷史上的奇葩。

在傳統零售中,也會有渠道之間、渠道與商家之間的博弈,但一般也就是圍繞價格、入場費等方面展開。像天貓京東之間這種「有他無我」的方式,還是極少見的。

我認為「二選一」的形成有兩個因素:流氓的平台+無能的商家。

平台流氓,的確。大平台的流量是哪裡來的?是眾多商家的流量匯合起來的,平台將這些流量聚合起來,賣給商家,就不說了。還要用來要挾商家,確實流氓。

但見證了這麼多年的「二選一」,我也想說:我看不起這群商家。

首先是傳統品牌的軟弱,有著龐大的線下基礎,為什麼要如此忌憚大平台?為什麼不敢再硬氣一點,對流氓平台說不?

如果說互聯網品牌太過於依賴大平台,「二選一」是無奈,那麼傳統品牌也逆來順受就是無能。一是可能線下做得很差,太想靠電商挽尊;二是電商負責人在集團沒有話語權,不敢輕易讓業績受到影響。

其次是商家之間的不團結。都在說大平台把控著流量,但大平台的流量哪裡來的?是所有這些品牌的能量聚集起來的啊。哪怕是排名前五的品牌團結起來說不,也會讓大平台抖三抖。畢竟,平台若失去核心品牌撐場,流量和調性都會大打折扣。

但沒有,所有的商家都在守著自己的盤子,生怕掉出一粒米。

因為害怕「槍打出頭鳥」,所以永遠沒有商家肯出頭。於是造成了商家年年受虐,受制於人的困境。雖哀其不幸,但也怒其不爭。

老B:從「人治」走向「算法治」,「二選一」可能才會終結

商家為什麼畏懼大平台?如果促銷資源、流量資源真是按照演算法、按照規則分配,那麼銷量和服務過硬的商家是無所畏懼的。商家怕的,是流量分配的「黑盒子」。

在特色的電商平台市場,很大程度上,決定商家命運的不是市場供需,而是平台的人為干預。在「大數據」「演算法」「千人千面」這些美麗的外殼之下,也不過是有著強烈人為干預的「計劃經濟」。

在這個維度,傳統商業的擺放推頭,和電商的會場,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傳統落後的。商家之所以不求變,是因為從來就習慣這樣的商業模式,他們只是把這種方式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二選一」不是先進的技術,也不是良性的競爭。呼籲電商下半場,期待技術革命,帶來更多市場、紅利、增量,而不是只在存量市場爭奪人貨場。

當所有企業都具備數字化能力,掌握數字化武器之後,最終決定未來的,不是站隊、不是二選一、不是認乾爹,而是運用新的技術創新,實現小我和大我的匯合,從中提煉出更為先進的交互方式、協作方式和組織能力。從傳統商業進化成智慧商業,從二元對立進化成多元並存的商業文明。

老C:一路「打怪」,京東是否升級?

與天貓對撕這麼多年,京東的籌碼有增加嗎?坦白講,京東與天貓的距離還是不小的。僅從我們家店鋪(服裝類目)來看,天貓店銷量是京東的5倍。

但不可否認,京東的服裝增速是很快的,而天貓的流量從去年就已經可以看到,增長非常糟糕。

「二選一」遊戲,根源是對對手的恐懼。歷年情況來看,天貓與京東的對撕通常都集中在鞋服類目,一來這是在整個電商盤子里佔有大份額的類目,二來,別忘了,這是天貓最有優勢的類目。

這個領域對戰最激烈,證明市場格局在變化,玩家等級在變化。變化帶來不安,不安帶來恐懼。

來看看今年京東的618數據,18天銷售1199億元。相對天貓還是太「菜」——18天,能追平天貓2016年雙11一天的銷售額(1207億)。

但鏡頭拉長,放到歷史中去看,二者的距離實際在縮小。對比一個數據,2012年天貓雙十一總銷售額191億,幾乎相當於京東當年全年銷售額的1/3(2012年京東全年銷售額600億)。那時的京東,想用18天追平天貓一天,也是痴人說夢。

細心的朋友可能還會注意到,今年幾乎是京東首次披露這樣詳細的618銷售數據,不再是「增長百分之xx」這樣的數據遊戲。簡單直接的1199億,其實也側面反映了京東的底氣。

老D:阿里只要還有兩個優勢 , 「二選一」就不會終結

產能過剩領域,阿里只要還有兩個競爭優勢,「二選一」就沒辦法終結。1、電商大盤市佔率,2、品牌商觸網首選渠道。

我們來看看阿里所面對的各個領域的競爭:

1、支付領域:網約車大戰開啟了場景移動支付競爭,支付寶和微信作為第三方移動支付工具,市佔率曾經可是接近9:1的懸殊,而今差不多5:4;

2、美團、大眾點評合併;滴滴、快的合併,都讓阿里在戰略投資領域逐步被動;而跟順豐撕逼,讓大家看到了監守自身的戰略邊界。不懼摩擦,阿里也不是懟誰贏誰;

3、大數據雲計算領域,做不到應用上的升級,拿不出殺手級應用,所以瘋狂布局基礎設施,期望應用長在自己生態內部,或被自己布局覆蓋;

4、阿里生態體系外的創新層出不窮:官網,APP,微店,售後服務,本地服務……阿里拿以服飾為代表的品類建立的玩法來管所有品類,天然就留出了部分品類(如3C、電器)生態外構建自己閉環的可能。

電商領域,從京東,唯品會開始,到微店生態,再到網易系,都有明確定位,切切實實的撕下了大盤的份額,且具備逐年長大的趨勢,阿里的大盤佔比遭遇挑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