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敘詭筆記|古代筆記里找得到「地震雲」嗎?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發生地震,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但與此同時,一些關於地震預測的「民科」又不脛而走,這一次流傳最廣的是「地震雲」。就是說地震發生前,上空會出現形狀奇怪的魚鱗狀或肋條狀的雲朵,看到這種雲就趕緊逃命要緊……這當然是一種誤傳,地震預測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迄今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假如了解到全球每年都要發生超過一千次的5級以上破壞地震,那麼偶爾在地震前拍攝到的「怪雲」只是小概率事件,根本無法作為地震預測的依據。

不過確實有朋友最近問我,在古代筆記中有沒有關於「地震雲」的記載呢?筆者查詢了很多資料,只能遺憾地搖搖頭,雖然在網上有「明天啟年間,義大利傳教士龍華明和高一志摘錄西歐古籍,寫成《地震解》一書,其中有『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雲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這樣的文字,但是明清學者的筆記中,雖然對地震有各種各樣恐怖詭異的記載,但真的不幹「地震雲」什麼事。

一、「地震雷」比「地震雲」更常見

幅員遼闊,自古就地震多發。古代的科學工作者從很早就開始致力於地震監測和地震預報的研究工作,比如大名鼎鼎的張衡「地動儀」,即是一例。那時無所謂「官科」、「民科」,只要會寫字,任誰都可以記錄下地震發生的經過和地震前的種種詭異情狀。其中不但看不到什麼「地震雲」,反而倒是能找到相反的例證。

比如清初學者王士禎在《池北偶談》記錄的康熙戊申年六月十七日發生的「郯城大地震」:「山東、江南、浙江、河南諸省,同時地大震,而山東之沂、莒、郯三州縣尤甚。郯之馬頭鎮,死傷數千人,地裂山潰,沙水湧出,水中多有魚蟹之屬。」這次地震發生的前後出現了兩個「異象」,一個是天上發出打雷一樣的隆隆聲,帶動著「鐘鼓自鳴」;另一個是淮北沭陽有個人「白日見一龍騰起,金鱗爛然」,而重要的是下面這句「時方晴明無雲氣」——不但沒有「地震雲」,反而是「萬里無雲」。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也記載了自己在「郯城大地震」發生前聽到了「地震雷」:「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頃刻間,滿大街都站滿了赤身裸體逃出家門的男男女女,一個個驚惶失色,議論紛紛,都忘記了應該穿件敝體的衣服。

從史料筆記中可見,與其把「地震雲」當成預測地震的指標,還不如聽聽「地震雷」更加靠譜。明代學者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記錄了嘉靖十五年發生在四川的一場地震,「是年為丙申年二月二十八日丑時,四川行都司附郭、建昌衛、建昌前衛以至寧番衛」,地震發出了雷吼一樣可怕的聲音,「都司與二衛公署,二衛民居城牆,一時皆倒」。這次空前的垮塌導致死亡慘重,一共「壓死都指揮一人、指揮二人、千戶一人、百戶一人、鎮撫一人、吏三人、士夫一人、太學生一人、土官土婦各一人,其他軍民夷獠不可數計」。主政的徐都司父子、書吏軍伴等百餘人,無一人得脫,全部罹難。地震導致「水涌地裂,陷下三四尺」,衛城內外都像浮塊一樣漂在水面上,餘震到三月初六日還在發生。

四川地震多發,民眾受害往往特別嚴重,在古代筆記中也記錄得特別詳細。這裡摘錄一本稀見筆記——明代學者錢希言所著的《獪園》中,對發生在萬曆庚戌年二月十九日的一場大地震的記錄。這一天的凌晨(五鼓后),「西川安綿道石城、永平、五城諸鎮」,先是大地發出了劇烈的吼聲,然後各個公廨「屋瓦梁木拉然有聲」,接著房屋開始垮塌,官府建築尚且如此,何況民居,「四境之內,十室九傾,號呼沸天」。沒過多久,「川南道瀘州諸衛」也發生了大地震,「天地晝晦,山川震動,暴雷怪風,髮屋折木」,沒多久又下起了豪雨冰雹,「計掀揭官廨教場數十餘處」!漫天飛舞的沙塵遮天蔽日,「咫尺不辨」,更加可怖的是,「瓦木竹樹、旗旃帷蓋之類俱飛在雲中」,簡直就是美國災難片的既視感。地震導致的黔江漲水,沖城裂岸,洪水淹沒了幾百里土地,受害的民眾更不知幾何。

二、來自陰間的「丈高男子」

古人相信「天人合一」,任何災異現象都徵兆著老天爺對統治者的不滿,如果相關責任人等再不加以改正,那麼更嚴重的懲罰將為之不遠。比如明代筆記《草木子》里記載,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統治的至正丁未年,「太原地大震……居民屋宇皆倒壞,火從裂地中出,燒死者數萬人」,結果第二年太原被明軍攻陷……所以一旦地震發生,有責任心的皇帝都會檢討自己在政治上的過失。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北京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清代學者董含在《三岡識略》中寫到:「七月二十八日巳時初刻,京師地震,自西北起,飛沙揚塵,黑氣障空,不見天日,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傾跌。未幾,四野聲如霹靂,鳥獸驚竄。是夜連震三次,平地坼開數丈,得勝門下裂一大溝,水如泉涌。官民震傷不可勝計,至有全家覆沒者……內外官民,日則暴處,夜則露宿,不敢入室,晝夜不分,狀如混沌。朝士壓死者則有學士王敷炳等,積屍如山,莫可辨認。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燒,哭聲震天。有李總兵者,攜眷八十七口進都,宿館驛,俱陷沒,止存三口。涿州、良鄉等處街道震裂,黑水湧出,高三四尺。山海關,三河地方平沉為河。環繞帝都連震一月,真亘古未有之變,舉朝震驚。」

按照《廣陽雜記》記載,這場地震造成「京城倒房一萬二千七百九十三間,壞房一萬八千二十八間。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其中有一位前河東道參政李元陽也不幸罹難,他的死卻給後人留下了一段詭異的傳說。

《池北偶談》中說,跟李元陽一起遇難的還有他的兩個僕人,誰知過了兩天,人們掩埋屍首時,其中一個僕人蘇醒了過來,說他被倒塌的房屋砸中時,並不知道自己死了,依然意識很清楚,但見兩個身高一丈多高的男子把李元陽一家人趕出了門,自己也夾在其中跟著走,出門方見,黑壓壓的一大群人都在無聲地往前走,「主人亦在焉」。走了一會兒,一個丈高男子忽然對他說:「你怎麼跟過來了?你不在這些人當中,趕緊回去吧!」他回答說:「我家主人在隊伍里,我得跟著啊!」那丈高男子需要驅趕的人甚多,就沒理會他,又走了數里地,丈高男子見他還跟著,不禁怒罵道:「你怎麼還不走?!」然後,「以杖擊其背」,這人一下子蘇醒了過來。

這則故事的意思很明顯,那兩個丈高男子是來自陰間的使者,正在引領著大批在地震中罹難的人們往陰曹地府而去,僕人因為名字沒在生死簿上,所以被趕回了陽世。

面對這場災難,年輕的康熙皇帝下了《罪己詔》:「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他不僅積極組織抗震救災工作,並「發內帑銀十萬兩」,賑恤災民,還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方法。康熙皇帝本身具有很好的科學素養,很難說他真的篤信地震與朝政存在因果關係,但他每每總能抓住時機,用惠民之利化解民生之痛,最終老天爺再有脾氣,也只能還大清一個康乾盛世。

由此可見,在古代優秀政治家的眼中,地震前的徵兆不足信,地震本身就是一種徵兆,這才是更加需要警惕和嚴肅對待的。

三、脖子上都戴著枷鎖

也許跟地震有關的最恐怖詭異的故事,要算清代學者和邦額在《夜譚隨錄》中的一段記錄。

雍正庚戌年,北京發生了一場地震。地震前一天,一個來自西域的人抱著一個四歲的兒子到茶館里喝茶。剛剛走進門,那孩子摟住爸爸的脖子,怎麼都不肯進去,也哭鬧著不讓爸爸進去。這人覺得奇怪,想也許是這間茶館人太多了,孩子嫌擁擠喧鬧,不願意進去,所以就換到另外一家茶館,誰知那孩子「至則復啼,易地皆然」。

這下子,茶是喝不成了,當爹的困惑不已,問兒子:「你平時非常喜歡跟我一起到茶館吃些甜點果脯,今天怎麼突然像換了個人,哪個門都不入呢?」而小孩子的回答絕對讓人毛骨悚然!

「不知道為啥?今天每一個茶館里的人,不管是賣茶的還是吃茶的,脖子上都戴著枷鎖,看上去很嚇人,所以我不敢進去……」

當爹的愣了半晌,兒子又說話了:「不光茶館里的人,今天街上的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也有很多都頸帶鐵鎖。」

正在這時,有位鄰居看見他們,過來打招呼,當爹的把事情一說,鄰居大笑,覺得小孩子胡說八道,然後揚長而去。小孩望著他的背影說:「你也戴著鎖,何必嘲笑我?」

當爹的不放心,抱著孩子,遇見相識的人就把事情告訴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哂而過,只有少數人,「或言小兒眼凈,所見必有因,伺之可也」。

回到家裡,小孩子「意猶未盡」,指著他的兩位正在堂屋裡玩鬧的堂兄說:「他們也都戴著鎖呢……」

「次日地大震,人居傾毀無數,凡小兒不入之肆,無不摧折,竟無一人得免。」而兩位堂兄和那個在路上嘲笑他的鄰居,也都被倒塌的房屋砸死。

這則筆記,很明顯是依據小孩子「開天眼」的傳說,杜撰出的一段故事,不足為信。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在慘酷的描述背後,埋藏著人們對地震造成巨大傷亡的恐懼與無奈,是否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已經不重要,因為即便是小孩子預測出來了,也沒有多少人會聽信。所以在這則筆記的結尾,作者和邦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劫數之不可逃也,類如此。」

經過無數地震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今天的我們已經在地震監測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對於地震預測還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是也取得了個別成功的案例,比如海城大地震的預報,幫助無數人民群眾逃離了「劫數」,在地震科學史上樹立起了一座豐碑。因此,我們應該對終有一天能夠徹底杜絕地震對人類生命的傷害抱有信心。不過這裡有個前提:不可盲目相信「徵兆」,不可在21世紀還把「天人合一」那一套拿出來奉為圭臬,不可總把地上的事兒跟天上的事兒強扭在一起——脖子上鎖只是個要命的傳說,腦子上鎖可真就要了命了。

本文發表於《北京晚報》,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