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其實,你和孩子都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文/謝涵博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到了大學後會變迷茫?》,裡面訴說的其實是我個人的真實體會,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讓孩子失去了目標,沒有了理想但是,應試教育卻給了學習一個目標,考一個好大學,而這個也就成了大多數學生的「夢想」。

有時候,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甚至作為老師,都不會想到這樣的問題:學習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有的家長會說,學習的目的當然是要考一個好成績,這樣的理由是對的,但也不是全對,這只是一個學習理由而已。

這樣的理由是現行教育體制強加給學生的,而即使沒有考試,孩子也需要學習,因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自發的行為,不然,孩子是如何學會走路的?

學習只是孩子成長的一種手段

孩子成長的方式有很多,學習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但卻是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在這種應試作為主體教育形式的國家,學習基本就被認定為是孩子的任務。

學習如果被當作任務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進孩子學習的意願,但是長久的任務模式造成的是孩子成為學習機器,尤其是做題機器。久而久之,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自己都認為,學習就是做題,這真是一種倒退的看法。

現在整個社會都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大學生畢業生,職場人,企業家,這些已經脫離了教育體制的人,都還在學習,而他們的學習不是做題,而是提升自己面對未來危險和創造財富的能力。

孩子從上學那一刻開始,就應該用學習的是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何面對競爭,如何創造和避免危險。這樣的學習,目的就是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向著不斷使自己成長的道路前進,擴展人生的寬度和深度

孩子學習的根本動力不是因為焦慮

最近頻繁提到一個詞——焦慮。有人說這個社會就很焦慮。年輕人焦慮,生怕30歲之前掙不到大錢,成不了中產;中產焦慮,生怕沒有奮鬥目標,渾渾噩噩;父母焦慮,生怕孩子考不上好學校,沒有前途。

孩子是不是也焦慮呢?可能,但這種焦慮不是學習的根本動力。

處在我這個年齡的人,普遍被認為具有學習焦慮,因為發現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需要太多學習的東西和地方,學校學的那些東西很少派上用場,因為學校學的都是過去的知識,基本被用作考試,生活中很少涉及。

這種焦慮難免會存在,但是並不是促使人們繼續學習的主因,對於每個人你來說,我們想要學習更多的是想要跟上這個時代,不被淘汰。孩子學習也是這個道理,但是,父母的焦慮和給予孩子的壓力不得不逼迫孩子更努力的學習,更努力的做題。

學習的根本動力應該是獲取成就感,獲得自信心,而焦慮,就和只有考試才能晉級下個更高的學業台階是一個道理,都只是給孩子學習的一個理由罷了。

學習只有一個目的是為了成長

既然做題和焦慮都不是學習的目的,那麼孩子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兩個字:成長。

學習是孩子成長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通過學習,孩子可以獲得持續進步的能力,通過學習,可以逐步達到人生的下一個目的地。

即便孩子大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做題,那麼這個題怎麼做,什麼樣的思考邏輯,考察的是哪部分知識點,如何總結歸納,如何內化為自己的思考方式等等,這些其實都可以通過做一道題來獲得,這就是學習能力的獲取。可以說,做題也是學習的一種,但機械性地做題便不是了。

所以孩子無論在學校里的學習,在培訓班的學習,還是在家裡的學習,聽課、練習、作業、記筆記,這些都是學習的形式,本質都是為了獲取成長,讓自己具備主動思考、自主創造的能力

小結

總的來說,對於學習這回事,還是需要謹慎的,記得中學那會教材里就有說過終身學習,但也只是個理想狀態,因為人不是機器,總有懈怠。當然還有一個概念叫碎片化學習,碎片化那是因為個人焦慮,焦慮還真是這個時代的特徵了。

學習這件事也可以由焦慮促使,一個是他人焦慮,比如父母,親戚,同學因為你的成績感到的焦慮;另一個是自己焦慮,比如身邊人對你的超越,對你的提醒,對你的刺激。

但是真正的學習應該是自我的積極意識所促使的,學習終究是為了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中考聯考不能成為學習的根本理由,焦慮也不能成為根本理由,只有想主動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嚮往美好人生的願景才是真正學習的動力學習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雖是雞湯,卻是真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