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不肯吃藥、害怕打針,怎麼辦?

關注我喲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兩性、三代人、社會教育、影評書評、心理學、終身教育等內容的原創雜談!我是思成媽媽,筆名:頑顏瞳。感謝關注本微信訂閱號的朋友們(K-12EDUCATION)

以下這一些是在自己孩子身上用的一些方法,僅供爸媽們參考

接納孩子的不願意和害怕

只是說「別怕,媽媽在」「這沒什麼好怕的」或者「害怕的是膽小鬼」這樣的話,孩子是不會變得膽大勇敢起來的,只會更害怕。

不要說「你不肯的話,警察叔叔要來抓你了」這樣的話,威脅對孩子是最沒有用的。

我的做法

「媽媽知道你害怕看到針扎后流血,會有一點點痛,但是這個痛跟被蚊子不小心叮了一口差不多,媽媽會陪著你幫你用棉花止血的。」

「如果我們不能找到讓你生病的細菌躲在哪裡,那我們就沒辦法趕走它。動來動去針頭逃了出來就要再扎,再扎的話就多受苦了。是不是不划算了呢?」

不要騙孩子葯不難吃

雖然現在給嬰幼兒用的處方葯,大部分都做出一些鮮艷好看的顏色、佐以水果味的添加劑來中和味道。但是孩子自己判斷覺得這個是葯、是難吃的,你再解釋也沒用。

靠一些「哄騙」的話是沒用的,聽不進的依然聽不進、甚至咬人掐人來反抗。這個時候不如先放一放,讓孩子平靜一會兒再喂,否則他也許會直接吐出來還噴了你一臉。

我的做法

「媽媽知道你不願意吃這個葯,但是醫生在小朋友們吃的葯里加了一點甜甜的味道,所以你應該覺得可以接受的。要不我們試試看?」

如果孩子還是說不願意,那麼就說「我們先玩一會兒,過5分鐘再來吃吧。」

不要捏著鼻子強行灌藥

總覺得捏著鼻子好像孩子聞不到藥味了一樣。這大概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流行的喂葯絕招了吧。

我的做法

孩子,葯是有味道的,無色無味的葯媽媽反而覺得不放心給你吃。」

「葯也是有顏色的,你看這個橘色的像不像橙汁的顏色?那個紅色的是草莓的顏色對吧?」

孩子被顏色和氣味轉移注意力后,就會對吃藥這個事情的害怕有所忽略。

幫助孩子慢慢緩解恐懼

在給孩子喂葯或帶孩子就醫打針的時候,在其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預先給他做一些提醒。孩子不能接受的是突如其來的藥水和針頭。

在醫院或社區兒保的時候,常常是周圍其他孩子的哭聲叫聲讓你的孩子跟著一起產生恐懼不要讓孩子停留在哭鬧比較厲害的孩子旁邊,也不要用「你看人家打針一點都不害怕」這樣的話試圖去激勵孩子。

我的做法

鼓勵孩子他已經做到很勇敢了,不管什麼時候媽媽都不會離開他的視線。

「如果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奶奶給你喂葯時,跟媽媽是一樣的。如果害怕的話,可以給媽媽打電話。」

如果他突然從你的手臂里掙脫,不要馬上去拉他回來。在原地等一等,給孩子一個堅定微笑的眼神。

用小容器幫助喂葯,慢慢過渡

一般醫院裡配的藥水都是有小劑量杯和滴管的,但是藥粉是沒有配套喂葯容器的。所以家裡存幾個比較乾淨的劑量杯和滴管,或者可以買1-2個。現在這些網上都有買,不難找。

我的做法

2歲前的孩子,用手臂托住孩子脖子處,讓其以一個45°的角度倚靠在你手臂上。用滴管慢慢喂葯,一滴管基本是2ml的劑量,差不多是一次喂葯的量了。

2-3歲的孩子,讓其坐著喂葯,吃一滴管緩一緩再吃下一滴管。

3歲以後,基本可以讓孩子自己端著小劑量杯飲用藥。

用孩子喜歡的玩具轉移注意

在前面這些方法試過之後,依然不管用的情況下。就需要好幫手工具了。在去醫院就醫或吃藥之前,事先準備1-2個平時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最好是體積小一點可以握在手裡的。這樣一來,孩子的手就沒有機會來打翻你準備好的葯。

如果是注射打針的時候,手上不能拿東西。比較常見的我看家長都會準備好ipad放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畫片。基本上除了這招也沒招了。

現在兒科醫院裡還設計出了埋在手上的針頭,目的在於給連續幾天打針的孩子減少再次扎針的痛苦、而且針頭又是軟的孩子不會覺得疼而扭動。不過這種針頭洗澡和換衣服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我們是從來沒讓針頭放在孩子手裡過。

其他家人不要幫倒忙

假設你好不容易讓孩子安心開始喝葯了,旁邊一個家人來一句「來,看這裡是什麼?朱古力吃不吃啊」那麼完蛋,基本你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孩子就吵著要吃朱古力不願意再考慮吃藥的問題了。

再比如,孩子說不願意吃藥你態度堅決,但是這個時候旁邊的家人說「算了算了,孩子太可憐了,少吃一頓沒關係的」那麼不好意思,下一次吃藥的時候孩子一定會行程條件反射,他知道他只要一哭一鬧就有人會妥協,不妥協他就鬧更厲害了。

判斷是否要用藥或打針

這個事情絕對不單單是醫生的責任。詳細告訴醫院孩子的生病前1-2天的飲食、排便、睡眠和精神狀態,會看懂化驗報告。

基本上你很快就會知道,什麼時候孩子是病毒性感冒,什麼時候是細菌性感冒,什麼時候是混合型的感冒;你會知道什麼情況下的腹瀉、咳嗽、發燒是一定要掛鹽水的,而什麼時候不需要。

久病成醫這句話不是說真的需要孩子生了多少多少次病、跑了多少多少次醫院后,你才算半個醫生,而是說你有了孩子之後,你就是醫生!你要去買一些書來看,基本的你也會去找度娘查一些資料,你也會在朋友之間問問有經驗的父母。

除了生病以後知道家庭治療護理外,還需要知道以下三點

1經過每次就醫找到病根,了解孩子的體質缺點

例肝如火比較旺的孩子,只要排便情況出現不好后,不出三天一定會出現感冒所連帶的癥狀。

季節轉換的時候,支氣管比較弱的孩子就最容易出現咳嗽、喉嚨不適的情況。

過敏性體質的孩子,在春季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皮膚過敏和瘙癢情況,要注意家裡多照射陽光;在夏季的時候會因為被蚊蟲叮咬而吵鬧到整晚都睡不好覺,可以配合蚊帳或嬰幼兒蚊香、驅蚊水來緩解。

不管是什麼體質的孩子,適當適時適量的戶外運動必不可少。

2知道什麼時候適合戶外運動,什麼時候室內活動更好

基本上我會很關注PM2.5的數值,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它都是不合格或臨界合格的。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其實挺苦的,生下來就在這樣一個重度污染高頻的環境中,太早坐在汽油排放的私家車裡、吃著怎麼都不放心的有機飲食。

所以有時候我選擇一些室內的活動場所讓孩子去跑跑跳跳,除了郊遊外我用步行代替坐車,吃一些儘可能簡單的食物。

3不要總擔心孩子三餐該吃什麼,下一餐要吃什麼

你越操心孩子每天吃什麼,孩子的身體越弱不禁風。

你在家裡給孩子大魚大肉、365每天不重樣,我承認很偉大,因為我做不到這樣。但是出了家門到學校,學校里吃一些什麼你看過沒有?有沒有這麼複雜精細?沒有吧。

葯打針,這是在身體無法自愈的情況下,不得不做的醫療措施。

最後我們來測試一下,看看你的孩子每年要上醫院幾次?你每年要上醫院幾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