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1000多家農商行發展現狀報告!

導讀:農村金融機構是起步最早的金融機構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6月國內成立的第一家農信社,距今已近百年。截止2015年末,農商行數量為859家,農合行數量為71家,農信社數量為1373家。隨著改制進度推進,后兩類機構的數量還在持續下降,農商行數量繼續增加,2016年底達到1055家。

(一)歷史沿革:功勛卓著但幾經周折

本報告主要分析標的為農村商業銀行(農商行),但也會涉及農村合作銀行(農合行)、農村信用社(農信社)等(統稱為農村金融機構),會在文中指明。

農村金融機構是起步最早的金融機構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6月國內成立的第一家農信社,距今已近百年。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機構在彌補鄉村金融服務空白、支持農民生產生活方面,可謂功勛卓著。但其管理、監管政策卻幾經周折,致使行業發展走了些彎路,直至2000年以後,開始組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農村商業銀行。

1.1. 歷史沿革

從建國前夕開始,為改善廣大農村的金融服務和農民的生產生活,中央高層和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金融工作。1951年5月,人行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社,以便幫助農村擺脫高利貸盤剝,同時也能為農民提供基本的結算、存款等金融服務。隨後,全國各地開始組織農民成立農信社,其數量快速增加,截止1956年,農信社數量達到16萬個,覆蓋了全國80%的鄉,使農村基層有了基本的金融服務。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農信社的管理經歷了「幾放幾收」的周折。「放」是指將農信社下放給人民公社、生產隊管理,真正實現自主經營,這本身也是合作制的初衷,但由於當時客觀條件並不具備,出現了一些混亂。「收」是指將管理權上收至國家銀行,農信社成為了國家銀行的基層機構,呈「官辦化」傾向。

1979年2月,國家恢復農業銀行,將農信社明確定位為「既是集體金融組織,也是國家銀行(農業銀行)在農村的金融機構」。1984年8月,國務院批轉了農業銀行《關於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把農信社辦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群眾性合作金融組織。此時剛好適逢改革開放后的經濟起飛,農信社成為支持當時鄉鎮發展的主力,自身也獲得了高速發展,但也暴露一些風險。但1990年形勢逆轉,農信社管理權再次被上收,人行發布《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暫行規定》,提出「農村信用社由人民銀行委託農業銀行領導和管理」。

1996年,農信社與農業銀行最後一次脫離行政隸屬關係,回歸「民辦化」。當年8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農信社與農業銀行行政脫鉤,業務改由縣聯社管理,人行履行監管職責。至年底全部完成平穩脫鉤,農信社再次獲得經營自主權。而後,各地開始探索組建市聯社、省聯社。2000年7月,國務院批准江蘇省開展改革試點,組建省聯社,並試辦農村商業銀行,首批三家(常熟農村商業銀行、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江陰農村商業銀行)於2001年成立。2003年浙江試點了首家農村合作銀行浙江鄞州農村合作銀行。

2002年,人行在溫州地區選擇部分農信社開始利率改革試點,允許存貸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浮,成為銀行業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先聲。取得較好效果后,2003年開始向全國推廣試點。利率提高后,一方面吸收存款有優勢,另一方面,更高的貸款利率能夠覆蓋更高的信用風險,從而能夠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這使農信社在搶佔當地存貸款市場上更具優勢,市佔率往往在當地銀行業排名非常靠前。

隨著城鄉經濟發展,以個人互助為核心目的的合作制已經不適應現代金融業發展需要。合作制是「社員入股、一人一票、服務社員」,是一種勞動的聯合,適用於分散、弱小的個體勞動者間的互助。而股份制是一股一票,是資本的聯合。2003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開始重點鼓勵符合條件的地區將農信社改造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同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吉林、山東、江西、浙江、江蘇、陝西、貴州、重慶等8省市開始試點。隨著改革推進,近年,農商行數量持續增加,而農信社、農合行數量快速下降。

2011年,銀監會宣布不再組建新的農信社和農合行,全面取消資格股,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農信社改組為農商行,農合行則要全部改組為農商行。至此,周折幾十年的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改革歷程,形成最終的定論,農商行成為重點發展的農村金融機構。

1.2. 行業現狀

截止2015年末,農商行數量為859家,農合行數量為71家,農信社數量為1373家。隨著改制進度推進,后兩類機構的數量還在持續下降,農商行數量繼續增加,2016年底達到1055家。

截止2017年3月末,農村金融機構(含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其他新農村金融機構等)的總資產規模為31.4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01%,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比例為13.20%。總負債29.1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3%,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比例為13.60%。資產負債規模的增速均高於商業銀行全行業。從過去幾年時間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基本穩定,甚至有微弱提升。

截止2017年3月末,農商行的不良率為2.55%,高於整個商業銀行業的1.74%,主要是歷史原因所致,歷史包袱仍然較重。其實從近年的增幅上,並沒有體現出比全行業更差的情況。

農商行2016年9月末的撥備覆蓋率、撥貸比分別為183.92%、5.04%,資本充足率為13.14%,均高於全行業水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全行業撥備覆蓋率均在下降,而農商行的降速則低於全行業。另外,農商行的撥貸比近年還在明顯上升。這顯示出農商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在逐步加強,但消化歷史包袱的壓力仍然存在。

盈利水平方面,2017 年第一季度農商行 ROA 為 1.19%,高於全行業的1.07%,資產獲利能力在全行業內屬於中上游水平。但由於其財務槓桿率不高,因此農商行的 ROE 並不突出。

因此,從上述行業指標上看,我們可以初步得出農商行的基本特徵:首先,農商行在整個銀行業中的市場份額穩中略升,盈利也較穩定。不良率較高,主要是歷史包袱所致,不良增速平穩,撥備較為充足。ROA高於全行業,但由於財務槓桿率不高,因此ROE並不突出。

但全國1000多家農商行分佈於全國各地,受到地方經濟影響,因此發展差異較大,全行業整體特徵不足以描述某個個體的經營情況。

(二)核心特點:與地方經濟高度綁定

建國初始便大量推廣農信社,因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信社網點遍布廣大城鄉,在很多村鎮甚至是最早的金融機構、惟一的金融機構,深度服務地方經濟。因此,與地方經濟的高度綁定,是其最為主要的特點。這一特點就像雙刃劍,既使農商行能夠分享地方經濟發展成果,也使其承受一定風險。毫無疑問,農商行的經營狀況,高度取決於所在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

2.1. 主要優勢:深耕地方經濟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村鎮之中,農信社是最早的金融機構,一度也是惟一的金融機構。金融體系經過幾十年發展進步,其他金融機構快速發展,但在很多地方,農信社及後來的農合行、農商行,依然佔據著很高的市場份額。

從已上市的5家農商行來看,它們在當地(披露口徑上,無錫銀行以無錫地級市為當地,其他幾家農商行以所在縣級區市為當地,因此數據差異較大)的存貸款市場中,佔據極高份額,排名領先。其中,存款市場份額普遍達到20%以上,貸款市場份額也多在15%以上。即使近幾年其他股份行、城商行進入當地市場,它們的份額有所下降,但降幅並不大。

較高市場份額的背後,反映的是農商行對本土企業、個人客戶群體的深度服務。農商行在當地網點眾多,遍及城鄉,渠道優勢突出,個人客戶資源雄厚。同時,因歷史淵源等原因,與當地企業長期合作,銀企關係緊密,信息不對稱程度較低。調研發現,農商行與極高比例的本土企業建有業務合作關係。雖然面臨其他後進入的銀行機構的競爭,但這種傳統優勢在可預見未來內仍將繼續保持。

而且,在東部沿海省份,以江蘇、浙江為代表,改革開放初期,鄉鎮企業率先崛起,因此農村經濟發展速度一度超過城區。尤其是部分民營經濟較為活躍的地區,經常出現縣域超過市區、農村超過縣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農商行(及其前身)為近水樓台,發展迅猛,其市場份額不但超過當地全國性商業銀行,甚至還超過當地城商行(及其前身)。

2.2. 主要劣勢:業務相對單一

首先,農商行最為明顯的特點是業務種類單一,以傳統存貸款為主。這一方面是受制於牌照限制,有些農商行並不具備獲取開展其他業務的資質。另一方面,也是由客戶需求決定的。本土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是農商行的主要客戶群體,他們所需的金融服務也較單一,主要就是傳統的存貸款和結算為主,這也是導致農商行存貸款業務佔比較高的原因。

這體現在報表上,就是農商行的凈息差收入佔比較高。A股上市農商行2016年的凈息差收入佔比在90%左右,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佔比很低,平均在5%左右。而對比來看,大中型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佔比均在20%以上,國外則更高,甚至過半。對此,我們並不機械地認為非息收入越高越好,農商行對本土中小微企業傳統業務的壓倒性優勢,才是其核心競爭力。

其次,農商行另一特點是區域單一。區域單一間接導致了客戶群體的產業也較單一,因為一個縣或市級別的城市,其產業種類畢竟相對有限。比如長三角一帶,有著較為明顯的產業集群特徵,某個縣往往擁有個別優勢產業(鏈),當地多數企業均從事該產業或其上下游配套。比如吳江區的支柱產業為紡織業,常熟市則以服裝業等為主。這種產業集群的做法有利於產業鏈布局,優化供應、銷售、人才等資源的配置,形成規模經濟,提升競爭優勢,但與此同時卻導致較高的產業風險,如若某個優勢產業遭遇景氣度下行期,則會使當地經濟承受巨大壓力。當地的農商行資產大比例投放於本地,自然不可能徹底避免這種行業集中風險。

目前上市的5家農商行,均位於地級市和排名靠前的百強縣,當地經濟總量較大,與一些經濟較弱的地方比較,其產業集群特徵已經有所弱化,產業開始豐富多元,這有助於當地農商行分散資產風險。但與全國性銀行比起來,這種行業集中風險依然相對較高。

目前,在農商行的區域擴張問題上,監管層已逐步放開,部分農商行已嘗試開拓異地分支機構。但進展非常緩慢,異地資產佔比很低,業務開展也非一帆風順,預計短期內仍不可能大幅突破。

因為,農商行的信貸技術比較傳統,更多是基於對本土企業的熟悉,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程度較低,即學術界所謂的「關係型借貸」,而不是一種可以快速複製的書面技術。這種做法更多依賴於業務人員的經驗和管理水平,主要依靠「傳幫帶」的方式慢慢傳承,無法通過集中培訓等方式大規模快速複製推廣,尤其不可能在情況迥異的異地去快速推廣。而且,農商行的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也有待檢驗。事實上,現有農商行的異地分支機構嘗試,均冒出一些風險,風險水平高於本地。早年城商行剛剛開拓異地分行時,也有類似情況。因此,目前農商行的異地擴張仍然處於初期,重點任務是熟悉當地情況、培養管理水平、探索可供複製的業務技術等,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難成為主要的業績增長點。

近年,隨著金融市場業務(包括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等)的發展,部分農商行開始介入。金融市場業務可以突破區域、業務牌照的限制,在異地實現主動負債和資產投放,並使自身資產規模快速擴張。尤其在2015年以來穩中偏寬的貨幣條件下,眾多中小農商行通過發行CD、理財產品等方式擴大表內外資產規模。況且,農商行本身貸存比就較低,富餘資金也會用於金融市場類的投資。從資結構上看,A股上市銀行中,農商行的同業業務、資金業務的佔比與全行業水平接近,也與國有行接近,但低於股份行和城商行。而同業負債佔比則低於全行業。

雖然農商行的資產、負債結構並無大多異常,但它們作為新進入者,需考慮到它們管理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的能力仍有待觀察,能否承受金融市場波動。2016年底以來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波動加大,部分農商行新發的CD利率一度超過5%,顯示出它們已經承受了風險。而目前貨幣政策轉為穩健中性,各項業務監管也將從嚴,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條擴張之路也會受限。

綜上,我們認為農商行經營中的業務單一、區域單一現象還將長期存在,本土存貸款業務仍然是最為重要的業務,因此,其業績表現也將與區域經濟發展形勢息息相關。

(三)財務分析:經營穩定但增長受限

3.1. 杜邦分解

前文已述及,農商行的ROA高於全行業。但就A股上市銀行範圍內比較,則是5家農商行ROA水平明顯低於其他類別的銀行。

據觀察,這主要是因為5家農商行均處蘇南發達地區,銀行業競爭相對激烈。而內地(尤其是一些相對欠發達地區)的農商行ROA則明顯更高,當然也可能隱含更高風險。

至於ROE,則因財務槓桿不高的原因,農商行ROE則並不突出,2016年平均僅在10%左右,顯著低於全行業的均值13-14%水平。

然後,我們用杜邦分解,尋找上市農商行的ROA、ROE較低的原因。我們採用2016年中報財務數據,對25家A股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做杜邦分解。

我們把上市銀行報表按類別匯總後,再各自按類別進行杜邦分解。

從表中可見,農商行「利息凈收入/平均資產」(近似於凈息差)較為突出,達到2.55%,大幅超過全行業和其他類別銀行。這主要是農商行在當地存貸款的客戶基礎均較優異,存款成本較低,而信貸投放定價則較好。但因為傭金凈收入較弱,因此對最後的「營業收入/平均資產」有一定拖累。

然後,我們還能發現農商行的「管理費用/平均資產」指標較高,達到1.02%,顯著高於全行業。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1)規模經濟較弱:農商行因為總體規模較小,但「五臟俱全」,各種行政、科技等相對固定的開支卻省不了,因此難以享受規模經濟;(2)中小微業務成本較高:農商行客群中中小微業務佔比較高,且多採用傳統的業務技術,對人力財力消耗較大,業務費用相對較高。在經濟形勢良好的時期,中小微企業信貸需求旺盛,高成本可以被覆蓋時,但目前經濟景氣度較弱。

扣除費用后,農商行的「撥備前利潤/平均資產」僅為1.79%,已低於全行業。

然後,我們再觀察「資產減值損失/平均資產」,農商行為0.84%,高於全行業。具體看,也高於城商行、國有行,但低於股份行。這現象符合我們前期調研情況,即全行業中股份行資產質量壓力最大。

按此,從最後計算得到的ROA來看,農商行為0.81%,低於全行業。然後,農商行又因權益乘數最低(因業務單一、區域單一而制約了資產獲取能力),導致ROE也是最低的,僅為10.06%。

3.2. 增長分解

我們將25家上市銀行按類別匯總,對各類銀行2016年利潤的同比增長率進行分解。

2016年,5家農商行的利潤同比增速在4%左右,高於全行業和國有行,略低於股價行,顯著低於城商行。

從增速分解來看,全部類別的銀行均是由資產規模增長來貢獻了盈利增速。其中,城商行規模增速高達23%,這主要是因其基數低,同時業務牌照較為齊全,以及還在異地開設分支機構,因此規模增速領先於全行業。農商行規模增速為13%,幾乎同步於全行業。

全部類別的銀行凈息差均是負貢獻,但農商行僅為-7%,其他類別銀行均超過-15%,這顯示出農商行在客戶存款和貸款定價上的絕對優勢。然後,農商行非息收入增長對盈利增速僅貢獻1%,顯著低於全行業。

最後,農商行撥備對盈利增速的貢獻為-8%。

我們預計,只要區域經濟不出現顯著復甦,農商行未來的盈利增速有可能繼續保持低速,大致同步或略超於全行業。

3.3. 資產質量

資產質量方面,農商行不良率略高於行業水平,且波動較大,並具有偏高的關注率、逾期率,但撥備計提水平較為充足。

首先,從不良率情況來看,農商行不良率普遍較高,2016年末農商行整體的不良率為2.49%,而上市的5家農商行的不良率則低於整體水平。

而所有上市銀行對比來看,農商行不良率高於其他類型銀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1)過去幾年內長三角經歷了一輪不良資產暴露,上市銀行均分佈於蘇南,受此影響明顯;(2)農商行信貸定位於中小微企業,也是過去幾年不良集中暴露的領域;(3)可能還有部分歷史原因,農商行歷史包袱較重。

但從不良率的增幅上看,情況則有些分化。2016年,吳江銀行、常熟銀行不良率已較年初下降,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則還在上升。從其他銀行情況來看,2016年不良率增幅已經走緩。這顯示出中小型農商行風險集中於單一區域,波動較大。

另外,農商行關注率、逾期率也較高。其中,關注類貸款比例比其他類型銀行要高,而逾期率則高於城商行,但低於其他大中型銀行。據經驗,中小微企業信貸的關注率、逾期率一直偏高,因中小微企業經營情況波動大,日常管理也相對不規範,因此容易成為關注或逾期,這是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中的正常現象。但經過審慎處理,最終損失率並不高。因此,農商行偏高的關注率、逾期率並不足為慮。

從撥備餘額來看,上市農商行撥備覆蓋率基本為行業水平,跟大多銀行一樣,處於150-200%的區間內。撥貸比則明顯高於全行業。整體而言,我們認為農商行的撥備計提水平是充足的。

對於已上市的這幾家農商行而言,因集中分佈於蘇南地區,而長三角一帶是不良資產暴露最早的地區,目前形勢已趨穩。因此我們不認為資產質量惡化是一個需要擔憂的因素。

- END -

渤源資產致力於大類資產配置研究、組合管理、資產配置服務和一站式投后管理。 渤源資產尊重市場,敬畏市場,擁抱市場。渤源資產相信資產配置要在實現投資目標,滿足投資條件限制的前提下平衡風險與收益。

渤源資產|Bona Capital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