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育兒理念狹路相逢時誰為王?

作者:粒粒

因為小妞某次莫名被打,我寫了一篇《兒童情商培養:君子動口不動手,被打何必要還手》,之所以持有這樣的觀點,並不是想把小妞培養成個慫包,而是基於一種智慧應當在危險時刻更加發揮作用的信念,還有一條很關鍵:自己的孩子不會打,真得很難去還手,再有就是如果靠拳頭說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是碰上個很生猛的,那估計就是坐等吃大虧了。 後來,就這個話題。我又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文章,比如有《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還有人主張《孩子,有人打你,一定要打回去》等等。有好幾篇我都細讀了,感覺和我認為自己的觀點有道理一樣,他們的觀點也都挺有道理的。 關於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育兒理念,非常之多。比如孩子斷奶,有人主張自然離乳,網上有很多文章里貼著四五歲的孩子還在吃母乳的照片,而又有人不贊同孩子吃奶吃到兩歲以後;比如與娃分床睡,有人主張孩子出生即應自己睡,有人覺得與孩子分床需在三歲之前搞定,還有人說,這也無需強求,能分的時候自然就分了; 比如抱娃,有人說北鼻一哭,麻麻就需閃電般出現在他面前,以防他在這個新世界里感到被拋棄的害怕,還有人說娃一哭就抱、一哭就抱,都把娃娃哭的毛病養成了… … 以上所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就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分析起來,都是頭頭是道,又有理論又有案例,說服性都挺強的。這對於作者來說,都沒有什麼問題,而真正有點難受的是娃的爹媽:就同一個育兒問題,兩個作者的觀點南轅北轍,完全相反,這可如何是好啊?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基本上所有的問題都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這並不僅限於育兒問題。 因為就一個觀點的形成,摻雜了自己的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社會及家庭環境,當事人的性格特點,還有自己的經歷經驗等等,而每個人在綜合了自己的這些因素的差異性,自然結論也是不同的。 因此,大千世界,五花八門,有差異有分歧是正常的,我們也無需對此表示驚訝,更不用去挑戰張專家,王教授,周麻麻,鄭奶奶,劉姥姥的育兒經。 雖然不用挑戰,但應時時抱有一種懷疑的精神。尤其是如今是網路時代,資源便利,信息發達,好多人掛著羊頭賣狗肉,冒充大軍師,所以擦亮眼睛、多問幾個為什麼很重要。

除此之外,我分享幾點自己的篩選育兒知識的小心得: 1) 讀經典: 教育理念雖然繁多,其實大的方向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如同做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一樣,育兒也要建立一個正確的育兒觀。而這個大方向的把握可以通過一些經典著作來培養,我們要相信這樣一個事實:經歷過歲月洗禮而仍然流轉下來的作品一定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比如說《傅雷家書》,《愛彌兒》等。 2) 讀專業,信經驗: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一些這樣的問題,如孩子輔食的添加,孩子容易發燒…… 一般我都會直接回答:我不是醫生,這方面的情況並不了解。不止如此,我也不太相信有的原創平台、媽媽號,好像萬事通一樣, 精通關於孩子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哪個大學畢業的,無論學歷有多高。我只相信:專業和經驗。 比如關於身體健康方面的,最好關注專業的醫生號,或是諮詢孩子的醫生; 關於心理方面的,最好讀些心理專家的文章; 關於孩子的成長故事分享,最好關注像粒粒一樣,膝下有幾個鬧騰娃的公眾號….. 3) 好的方法巧借鑒: 無論是讀多少書,借鑒多少理論,我們都應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我們當媽的風格也略有不同。因此每有理論是百分之百可有借鑒的。

比如說一個很好的育兒方法,在尹建莉老師的女兒身上有效,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無效。原因很簡單:方法的實施還和人的表達方式和情緒、神態等有關,而孩子的接受程度也和孩子的天性相連,除此之外,還有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借鑒都應是因娃制宜, 靈活運用的。

網路時代有一個最大的好處:信息方便,隨時隨地可以查詢; 網路時代有一個最大的壞外:信息太多,難以分辨真偽。 雖是如此,我仍覺得好處多於壞處,而無論網路世界如何錯綜複雜,只要媽媽們自己心中有數,多加思考,並且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仍舊是最後、最終拿主意,下決定的那個人,哪怕對方再有權威,不適合自己孩子的理論,也照樣應該將其PK掉。因為,我是孩子的媽,我的娃娃我作主!

The End

作者:粒粒 現居美國的自由撰稿人,專註育兒,美國教育,美國見聞,情感方面的文章寫作。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家有兒女在美國(lamahenla)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